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819节
“好,讲明白财富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藩国的发展当中,为何我说要用物资冲抵欠账?”
“说白了,就是两点!”
“其一,粮食卖给商贾,那自然价格高些,可没有哪个商贾能吃下一国的贸易粮。”
“那么,抵扣给大明,固然价格会低上一些,但终究还是有利可图的,最重要的,还是节省了时间以及一应开支!”
“如果算总账的话,这么处理至少不能算亏!”
“我这样说,你们想想是否认同?”
一众朱家人想了想后,不分前后、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没错!
如果按这样说的话,说赚钱可能不合适,但绝对不亏是真的。
省时省力倒是确认了。
胡大老爷这时候竖起了第二根指头。
“那么,第二个好处来了,也是我最看重,同时按理来说,也应该是你们最看重的一个好处!”
“那便是对于国内产业的促进!”
众人脸上一片疑窦,显然压根没跟胡大老爷共鸣。
胡大老爷这时候已经不存在失望这种情绪了。
因为没意义!
他总不能要求这时候的朱家人就已经熟练掌握‘宏观调控’这种高度专业化的经济手段了吧?
索性,他直接把事情摊开了讲。
“我们还是以方才假设的那个南方一年三熟的藩国为例子。”
“我们作为藩王,最希望见到的场景,那自然是国内百姓安居乐业、国力蒸蒸日上。”
|“那么,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自然是国家的财税越多越好,百姓兜里的钱也越多越好。”
“国家有钱,那么就能加强军备、修桥铺路、兴修水利;”
“而百姓兜里有钱,那不仅能自己安居乐业,还能有余钱抚育后代的同时购买更多的商品。”
“而买商品的人多了,那做生意、办工坊的人也就越多!”
“而这做生意、办工坊的人,可都是要缴税的!”
“这么看的话,只要百姓兜里的变多了,通过商税、农税等各种手段,这些钱还是会有一部份会流入到国库里头来!”
“我这样说,你们可能理解?”
不怪胡大老爷啰嗦,因为他如今是在用举例,同时还得是掰碎了的方式,在给眼前这几个老朱家的爷们上经济学的课呢。
所以时不时的,他就得等一等。
看对方是否明白这些知识了,他才能继续说下去。
好在也许是胡大老爷说得确实够细,又或许是对面父子几个碍于面子有些自欺欺人。
反正对方都点头了。
既然都点头了,那胡大老爷可就继续往下说了。
“好!”
“那么问题回到前边你们最疑惑的问题了。”
“为何我说用粮食抵扣钱款大批大批的送到大明来,反而是好的?”
“那是因为,这样不仅国家能挣上一笔差价,同时还能把一部分钱送到百姓手里去。”
“我们顺着方才的思路想,若是这个南方藩国,不仅把自己收粮税收上来的粮食送到大明去了。”
“同时,为了避免谷贱伤农的情况出现,还直接用国库里的银钱来收购农户手里的粮食呢?”
“当然,这个价格或许会比商户们的收购价低那么一点点,但绝对不会让农户无利可图。”
“因为国家之所以收购粮食,一是为了储备以备不时之需,另一个则是因为国家多余的粮食在售卖的时候,是大批大批的卖。”
“那么哪怕一斤只挣半文钱,只要量大,那么国家不仅保护了农户的利益,同样也保护了国家财税的收入。”
“那么,这时候我们再来看,这时候的农户会怎么想?”
“粮税十税一,直接交粮食就是了,一点都不高。”
“土地极度肥沃、气候更是宜人,地里的粮食一年三熟。”
“哪怕今年丰收了好几遍,也不用担心谷贱伤农,因为有国家兜底,到时候多余的粮食都可以卖到衙门里去。”
“如此一来,他们是不是种地的热情愈发的高涨了?”
“开荒、置业、购物是不是都不是问题了?”
第952章 父子之间的冲突
朱元璋等人听着胡大老爷那清晰而又直白的描述,心潮澎湃。
他们有心说点什么,可此时此刻却一个字也说不出来。
因为方才胡大老爷说得太清楚了。
他们几个,哪怕是老朱那几个不怎么接触民事的小崽子,那也是在凤阳老家真正接触过民事的。
所以,他们都很清楚。
如果政策真的按照胡大老爷那么安排的话,那百姓真就会甩开膀子可劲儿种地来着。
而且……貌似这样干,这藩国还真就蒸蒸日上了呢。
这不,朱棣兄弟几个这会儿已经开始抓耳挠腮的嘎嘎直乐了。
显然,这是想到之后自己的好日子了,乐了呢。
朱元璋也在笑,可笑着笑着就觉着不对了,他陡然间反应过来了,猛的扭头看向了胡大老爷。
“惟庸,这不对吧?”
“要是按照你这么干的话,岂不是最终这大明的钱全让藩国给挣去了?”
“那大明成啥了?”
“而且,咱放这几个小崽子出去,也算是他们不能继任皇位的弥补,可你这么干,那岂不是反而让标儿吃亏了?”
朱元璋这话一出,胡大老爷还没怎么演搁那儿,一旁的朱家几兄弟急了。
“父皇,这话说的,怎么就占了大哥便宜了?这不是公平交易么!?”
“对对对,老四说得对,父皇,我等可是正正经经的掏粮食出来了,还降价了呢,怎么就是占便宜了呢?”
“父皇,难道我等这藩国还钱、还利息不够,还得把家里最后那点家当都交给大哥?这有点说不过去了吧!”
“父皇……”
好一番‘父慈子孝’的场景啊。
然后,不出意外的出意外了。
朱元璋炸了!
“你们几个,想造反?”
看着之前哪怕再怎么激动都动弹过的朱元璋直接站了起来放声大喝,朱家三兄弟如同条件反射一般,直接就跪下了。
可正是如此,朱元璋反而愈发的烦躁了。
因为这几个小崽子哪怕是跪下了,也没说过一句他们错了!
说白了,激怒了朱元璋,在三兄弟看来确实是错了,所以按照孝道的要求,他们兄弟几个跪了。
可这不代表他们认为方才他们那番话错了。
也就是说,朱元璋还是得解决这问题。
朱元璋那性子,固然因为年龄的原故柔软了些许,可一块顽石就算柔软了一半,那也到不了泥土的地步。
更别说,朱元璋那性子,哪里是顽石啊,简直就是百炼钢啊。
他这固执了一辈子了,能被几个小崽子给拿捏了?
眼见着对方居然‘死到临头’了,连个认错的态度都没有,当即就要炸毛。
好在胡大老爷对他足够了解,看戏也看够了,赶紧抢在朱元璋有些话说出口之前揽住了他。
“别别别,陛下,有些话,千万别说!”
“至少别轻易说!”
“说出去就收不回来了!”
“咱们都一把年纪了,可别干这种让自己抱憾终生的事儿来!”
“你要真气头上夺不去了,那你锤他们一顿都行!”
胡大老爷这话一出,朱家三兄弟先是一肚子的不忿,可转瞬间就变成了满头冷汗。
“父皇,孩儿错了,孩儿甘愿受罚!”
“父皇,儿臣让您操心了!”
“父皇……”
得!
看来,这年纪不大脑子到底是灵活一些。
三兄弟仅仅只是胡大老爷这话一出,他们便立马意识到,方才朱元璋那没说出口的话会有多么严重了。
这要是真说出来了,那乐子可就大了。
他们之前谋划的所有东西都不见了不说,怕是之后还有更大的灾祸要落在身上。
这特么岂不是直接亏得裤子都没得穿了?
此时若是还不认错,更待何时?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