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开局辞官退隐,老朱人麻了 第820节
朱元璋看着眼前就差屁滚尿流直接投降的三个小崽子,长长吐出了口闷气。
“呼,起来吧!”
眼见着三个小崽子居然明明听到自己说话了,居然还不赶紧起来,还在地上跪着偷偷瞄自己,这刚刚压下去的邪火噌的一下又冒出来了,他几乎是咬牙切齿的喝到。
“怎么,要咱说第二次?”
唰……
此言一出,三兄弟简直不要太灵活,直接从地上一个蹦跶就跳了起来。
看着规规矩矩坐在自己对面的三个小崽子,朱元璋再次长长的叹了口气,心里更是不断的告诫自己。
‘亲生的,亲生的,没办法!’
‘别跟这帮小崽子一般见识,这就是些不省心的!’
眼见着朱元璋也冷静下来了,胡大老爷才偷偷的吐出口气。
娘的,吓死人了。
你们老朱家这父子几个,要闹能不能别在老子面前闹?
只要不是在老子面前,你们别说吵架了,就是直接动手打起来,老子都只会美滋滋的喊一声‘我要看血流成河’!
可你们为啥非得到咱面前来呢?
关键是以朱元璋这狗脾气,甭管现在闹成什么样,可事后却绝对会怪到自己头上。
那到时候胡大老爷岂不是冤得慌?
所以,不管胡大老爷是何等的不情不愿,他该站出来的时候,还是得站出来。
不是多么的‘忠君爱国’,一分一毫都没有,全特么的是为了自保啊。
“行,既然你们父子双方都冷静下来了,那老夫来给你们解释解释之前的问题。”
“你们之所以闹成这样,无非就是因为方才陛下问的那个问题。”
“会不会因为藩国不断的用粮食或者其他货物来大明抵扣了债务或者换取了银钱而损害大明的利益?”
“我的回答是,不会!”
“这事儿,是双赢!”
胡大老爷这结论一出口,两边都来精神了。
如果是其他人说这话,怕是这会儿朱元璋大耳刮子已经抽到对方脸上了。
可说这话的人是胡大老爷,那就不一样了。
胡大老爷的信誉度,在朱元璋面前那可太高了。
因此,他同样也默默的挺直了腰杆,炯炯有神的看向了胡大老爷。
他对于这个问题,那可太关心了。
说实在的,若是自家这几个小崽子放出去之后还要损害大明的利益,那他宁愿不放。
委屈就委屈了,咋地?
少了他们吃还是少了他们喝了?
第953章 胡大老爷阐述国家经济
第九百五十三章胡大老爷阐述国家经济
“陛下,首先你们得清楚一个事实。”
“那便是无论是我的华夏国,还是你这几个儿子将来要建立的藩国,至少在最近的几十年内,绝对不可能发展成如同大明这般幅员辽阔。”
“不仅仅是面积,还有人口、国力、军力等各个方面,那是肯定赶不上大明的。”
“这一点,相信你们都应该明白是为什么。”
胡大老爷说得很坦然,众人同样也坦然的点点头。
没错,这点差距大家伙都能明白。
毕竟起点完全不一样嘛。
一边是汉家传承、运营了千年的中原腹地,一边是众人眼中的不毛之地、番邦小国,两者怎么可能短时间内有追上的可能?
甚至哪怕是胡大老爷这样的‘挂壁’都不觉着自己能追上。
因为人口这东西,增长起来就得遵循自然规律!
没有一定的人口基数和充沛的生活物资以及稳定的生存环境,那么人口绝对不会出现爆发式的增长。
这一点,哪怕是有生育政策在,也没用。
因为这是自然规律。
“既然你们已经认可了这一前提,那就好办了。”
“实际上,这就是大明不仅不会亏钱反而会挣钱,最终实现双赢的原因。”
“说白了,大明的人口太多了!”
“人口多、国力就强,同时人口多,富户就多,市场也更大。”
“在藩国看来海量的粮食,可对于大明来说,却是正好填充国库的储备粮。”
“毕竟为了应对灾情,大明本就要每年准备大量的粮食。”
“而由于番国一年三熟的环境,可以说,这地方的粮食,卖到大明的价格,会比大明自己在本土收购还要便宜!”
“更何况,这些粮食,前期压根不用掏钱,只不过是偿还内帑的贷款而已。”
“户部那边,只需要按照相应的价格把钱划拨到内帑就行了。”
“嗯?划拨到内帑?”
朱元璋不愧是大明第一钱串子啊。
这一听到要往内帑里送钱,立马这小耳朵就竖起来了。
胡大老爷看着他这模样也是哭笑不得。
他怎么而已没想到,朱元璋居然在这种时候闹腾。
“当然得划拨到内帑啊。”
“户部的国库黑皇室的内帑,各有各的规矩,岂能乱了规矩、乱了账目?”
“藩国之所以要还钱,那是因为之前从内帑借了钱。”
“这借钱、担风险的是内帑,那自然的好处的也得是内帑啊。”
“不然的话,以后再由皇子外出建国,内帑从哪儿掏钱?”
“说白了,这借钱建国也好货物抵债也罢,这都是皇室家事啊!”
“你们自己说,这事儿,难道不应该跟内帑打交道?”
朱元璋听到这儿才恍然大悟,而后连连点头。
他这会儿也是关心则乱了。
若是平时,或者说不是这么直白的提到钱的事儿的话,他是绝对能想明白的。
国库和内帑,这里头的差别可太大了。
眼见着朱元璋这边的小问题解决了,胡大老爷转而继续回答起了之前的问题。
“好,之前我说了,这事儿前期不会影响到大明,那是因为无论来的是粮食还是其他的,至少在大明这边,是不亏的。”
“因为内帑有钱进账,户部那边哪怕掏了钱出来,那价格也比正常采买要低,两边都有得赚。”
“而陛下你之所以会为了这事儿发愁,其实在意的是,过了偿还期限或者提前还款之后,藩国的各种物资还是会源源不断的卖到大明来。”
“在你看来,这就是在从大明挣钱,这对于大明是一种损害!”
“可对?”
朱元璋一脸严肃的点点头。
显然,这就是症结所在了。
胡大老爷倒是对于这种担忧感觉挺正常的。
对于一个不懂经济学却又忧国忧民的皇帝来说,遵循的便是最最朴素的价值观。
送钱送粮来的,就是好人;
从自家挣一两银子走的,那都是坏人!
这观点主打的就是一个朴实无华。
而胡大老爷这是要给他好好上上课,让他知道,经济这玩意儿,真不是这么浅薄的。
胡大老爷端起茶杯抿了一大口,润了润喉咙,这才缓缓说道。
“这种事儿,怎么说呢,要分开来看。”
“要说藩国有没有从大明挣钱?”
“那自然是有的!”
“可要说大明是不是亏了,却不是陛下你所想的那样!”
“大明,真的不亏!”
胡大老爷一抬手,挡住了要说话的朱元璋,转而继续说道。
“陛下你先别急,等我说完了,你再一起好好琢磨琢磨。”
“我们捋一捋整件事,首先,番邦在还款完了之后,肯定是不会放弃这么大一个稳定的财源的,自然会源源不断的往大明卖粮食或者其他产品。”
“那么,无论是谁来采买这粮食,只要进入大明,按理来说,就得在番邦外交司缴纳关税。”
“这样一来,大明便得到了第一笔收入。”
“而后,番邦的粮食卖出去了,银钱也到手了,那么他们这时候难道就带着钱回去?”
“当然不会!”
上一篇:我在三国练神功
下一篇:大秦:从扶苏门客,成为一代帝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