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第146节

  ……

  翌日。

  朱元璋休息了一夜,服了御医调制的药剂,终于又是缓了过来。

  其实没啥重病,就是各种小毛病时不时的冒出头来,不断的侵蚀着朱元璋的肌体和精神。

  这位御极三十年的帝王,戎马十余年,从二十多岁到红巾军中,从小卒到亲兵队长,再到一方重将,再到红巾军的行省平章,然后称吴王,再建号洪武,开创大明盛世。

  为皇帝三十余年朱元璋已经没啥遗憾,也不畏惧死亡。

  他没出息的子孙,有好多个服丹药求长生。

  朱元璋始终表里如一,心志坚硬如钢铁。

  只是他已经时时感觉自己大限将至。

  但又感觉自己没有治愈不了的重病,应该还能再支撑几年。

  这种心理很正常,所以朱元璋既是把日常政务交给皇太孙,又是把眼光放在一些极为重要的东西上。

  此前是南北榜的问题,朱元璋布局很久,打算在这一科发作,结果被范进化解了。

  事情犹未平,因为弹劾韩王,沈王之事,乃有朱元璋和范进谈起宗藩制度。

  结果范进寥寥数语,令朱元璋再度刮目相看,于是令范进上疏言事,将本朝封建之事,详细道来。

  清晨时分,皇太孙朱允炆前来问安,并且将范进的奏疏带了过来。

  “皇祖,请细观之。”

  朱允炆的态度也是很慎重,这位皇太孙也是顶着两个黑眼圈,昨夜显然没有睡好。

  朱元璋倒是有些好笑。

  不过一篇奏疏,就把朱允炆这小子吓成这样?

  但一翻阅奏疏,朱元璋的神色就凝重起来。

  宗藩繁衍,负担沉重,这个与范进当面谈起时已经知道了。

  但看到详细的数据,还有唐宋宗室繁衍生息的实据,也是令朱元璋面色凝重。

  不夸张的说,在大明,没有人想到从旧史中查前朝宗室数据,更不可能有人做这样的数据推衍。

  正因如此,才有大明极为失败的宗藩制度。

  因为国初时,根本没有人考虑到生齿日繁,国力不堪重负的麻烦。

  现在范进提了出来,朱元璋心里最后的侥幸心理也被打的粉碎,范进奏疏看完后,老朱也是面如死灰。

  朱允炆倒是担心起来,虽然时时想着自己上位,但眼前这老者是自己亲祖父,有他老人家在,一切暴风骤雨也成了和风细雨,没有他为自己遮挡风雨,自己将如何啊?

  想一想就是浑身冰寒。

  好在没过一会,朱元璋就回过神来。

  苦笑几声,朱元璋道:“先批复,中尉以下可自行寻出路,这条可行,其余的,留中再说。”

  “孙儿也是这样想的,内圣外王之说,可以由朝臣和民间儒生讨论之后,形成了共识再考虑,现在看来,还是有些过于惊世骇俗了。”

  朱元璋苦笑道:“咱一生不知道下过多少大的决断,从来没有现在这样左右为难过。宗藩旧制,不可不变。内圣外王,实权亲王对外拓张,又有些过于惊世骇俗,前世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令咱难下决断啊。”

  这时有宦官将通政司的奏疏抱了进来,这些奏疏也是筛选过了,普通题本之类的基本上都直接送到皇太孙处了,只有一些难以决断的,才会送到朱元璋这里。

  摆在上头的,是晋王薨逝的奏疏。

  朱允炆看了脸色也是一白。

  很多人不知道,朱元璋次子秦王是比较荒唐,能力一般,为人也不太行,朱元璋不太喜欢他。

  老三晋王却酷似朱元璋,行事果决,见事明白,统帅才能相当出色。

  带着冯胜,傅友德,王弼几人多次深入草原,开拓千里之地,置东胜城,这些都是晋王的功绩。

  当然晋王也犯过错,被朱元璋下旨切责,还被叫回京师处罚,还好被朱标援救,没有受到严厉的惩罚。

  晋王盛壮时,领兵的规模,能力,被朱元璋的重视程度,都是超过了燕王朱棣。

  所以后世很多无聊的传言,大抵是朱棣授意编造出来的。

  什么太祖酷爱,马皇后所生嫡子,又少年时就与众不同,长大后英武不凡,太祖以为燕王酷似自己,在朱标死后太祖考虑以朱棣接位……这纯粹是放屁了。

  以宗法来说,长子朱标薨逝,朱元璋只有两个选择,其一是在朱标的儿子中挑长孙继位,也就是朱允炆。

  另外就是可以兄终弟及,朱标死了,挑最年长的次子继位。

  当时还有皇二子秦王在,要么朱允炆,要么秦王,没别的选择。

  朱元璋这样重法度的君王,怎么可能越过当时还在世的秦王和晋王,去挑老四朱棣?

  要是当时有人敢这么建言,被老朱拔舌头都算是轻的。。

第一百九十八 准范进假,给乘传

  如果把秦王换成晋王或燕王,倒是有些机会。

  但秦王是朱标外最年长的皇子,却叫朱元璋极为失望。

  为人残暴,在秦王宫与侧妃邓氏以折磨宫人,将人折磨死为乐,被朱元璋下旨斥责:不晓人事,蠢如禽兽。

  经常将宫人割舌,处死~灭口。

  攻打蕃人,一次阉割几百男童,死者过百,将数百女童带入王府凌辱。

  强征领地金银,强买珠翠,致无数-百姓家破人亡。

  朱元璋不可能挑秦王,于是就用第一种办法,儿死,孙继。

  “唉,老三也走在了咱前头……老大,老二,老三,老十,都走在了咱前头……”

  就是没提老八潭王。

  朱允炆也不可能纠正皇祖。

  老八潭王死的很蹊跷,说是牵扯在逆案里,但所有皇子都明白,就算他们真的举旗造反,老爷子撑死了把他们囚禁凤阳,断然不会要他们的性命。

  何况区区逆案牵扯?

  后来有传言,老八潭王在成年后还经常出入宫禁,估计是和某些后妃有染。

  当调查逆案人员到潭王府时,潭王这渣王还以为自己在后宫的事暴露了,惊惧之下自杀……其后他那些龌龊事儿也被老朱知道了……这下老朱可是真火大了。

  秦王多行不轨,死后老朱赐了恶谥。

  同样待遇的还有鲁荒王,也是说他荒唐,死的活该。

  潭王死后,居然连谥号都没有。

  可见老朱真深恶痛绝了。

  “尔一会带去批复,赐美谥。”

  朱元璋闭目伤感了一会,就是交代给朱允炆批复。

  不是军国大政,按常例办就行了。

  接下来,便是翰林院的题本,常规上奏居然递到这边来了。

  朱元璋打开一看,却是范进在翰林院请假。

  掌院学士根本不敢擅批,范进和普通的翰林不同,已经是简在帝心的大人物了。

  “这小子,给咱捅个马蜂窝,自己就要跑了?”

  朱元璋笑了笑,说道:“一会批下去吧,准他假。”

  “皇祖,范进的封建异同论必起轩然大波,这时候放他走?”

  “他已经把题中之意写尽了,留下来也没有更多好说的,而且这事是咱头疼,他只管建言,怎么决断是咱的事,为帝王者,一定要有担当,不能把事情都推给臣下。新科进士照例给假,为甚不批?”

  朱允炆唯唯诺诺,按他的性格,是不可能在这时候放范进离开,但皇祖要放,他也只能听从。

  朱元璋也有未尽之言。

  范进此时离开,估计不是请假回家那么简单。

  是在等朱元璋的决断。

  看看朱元璋是不是和三十年前一样,恢宏大度。

  论格局和战略眼光,不要说朱允炆,就算朱棣也不配给老朱提鞋。

  从哈密卫到东胜卫,再到大宁,一条完备的防线,前方后方都配给塞王,洪武年间,只有明军按着北虏打的份,根本不需要一次动员几十万人到草原上搞武装游行。

  如果朱元璋接受内圣外王的建言。

  接下来可能陆续把封在山东和河南的亲王,逐渐移镇到辽东,西域,还有广东,云贵,在这些地方可以叫亲王府放手开拓。

  朝廷可能给人才,军队,钱粮的一次性支持,这也是范进建言过的东西。

  一旦真的搞内圣外王,允亲藩扩张,减轻朝廷负担只是小事,就是大明改现在的基本国政,将守成改为进取。

  还真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所以范进没指望朱元璋在几天内就下决断,甚至这事肯定还要亲王参与进来,看亲王们自己愿不愿意。

  整个宗室也得建言,看看郡王和将军们的想法。

  另外就是有茹常,暴昭,郁新等现在的部堂重臣们的看法。

  朱元璋时期,文臣也是属于被压制的阶层,还是建文永乐之后,部堂提到一品,现在尚书们都只是二品官职。

  也没有内阁协调中外,更没有司礼监,大明的体制还处于探索和变革之中,一切都未彻底稳定下来。

  要是到了仁宣之后,差不多到成化,弘治年间,文官地位提升,与司礼一内一外总理大政,亲藩宗室和勋贵边缘化,那时候范进提什么亲藩进取,内圣外王的计划,直接就被文官们否决,根本没有成事的可能。

  求鲜花

  “放他去吧。”朱元璋叹息一声,说道:“新科进士,刚取的翰林,范进做的已经够多了。传旨,给乘传。”

  给乘传,就是可以领兵部勘合牌,一路免费使用公家驿站。

  朱元璋时代,对驿站管理极严,为了减轻百姓负担,一般官员绝不准许擅用驿传,有敢擅动的,连驸马都尉都保不住性命。

  后来当然就不提了,官员不仅自己随意使用,他们的亲戚家仆也能随意用。

首节 上一节 146/21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特种兵:每周一个签到大礼包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