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202节

  “遥想当年,秦昭襄王违约囚禁楚怀王,致使楚怀王客死秦国。

  “秦相张仪不讲信用,承诺给楚国的六百里地,改口称六里。

  “秦昭襄王薨不到两年,虎狼之国,突然变成了仁义之邦,秦相能告诉寡人这是为什么吗?”

  朝臣之中,大将李牧“蹭”地站起。

  自他在赵国边境对战匈奴接连失利,明升暗调回邯郸后,他平日不是看兵书就是研究列国兵事,尤其对临近的秦国研究极深。

  这一是秦国陇西侯李崇是他世父,邀请他去秦国。

  虽然父亲说那不过是客套的话,但李牧还是保留了一番念想。

  二则是在李牧看来,燕国从来就不是赵国劲敌,能灭赵国的一定是秦国。

  他一直视秦国为假想敌。

  这位原本全权掌握赵国北部边境军、政,放在后世就叫封疆大吏的失势大将一张口就石破天惊:

  “王上,原因很简单,秦国打不动罢了。

  “现在秦国披甲之士能有几多?还拿的出四十万乎?

  “拿出四十万士卒,关中不乱乎?”

  李牧话的尾音还没落地,赵王丹大怒:

  “放肆!怎能对友邦如此无礼!滚出去!”

  “慢着!”吕不韦轻喝一声,安坐椅中,只把头转过去对着李牧,道:“我秦国哪里是拿不出四十万军,分明是四万也拿不出来。看君穿着乃武将也,将军可愿领军灭秦,建不世之功乎?”

  李牧冷笑一下,嘴唇微动,正要应对。

  赵王丹双眉倒竖,手掌拍得椅子扶手“啪啪”响:

  “来人!把李牧给寡人带下去!”

  李牧呵呵笑了两声,向赵王丹深施一礼,自己走出了朝堂。

  出了殿门,见到阳光,他望着一碧如洗的天空,满是向往。

  将者。

  征战沙场,攻城略地,开疆扩土。

  居于家中,郁郁而终,何其殇也。

  “父亲,这样做真的有用吗?”他举起残臂,苦笑,低声喃喃:“平原君已亡,谁还能相信一个残废会领军打仗呢?”

  入朝之前,父亲李玑告诫他:

  “王上对廉颇不满,现在正是你的好机会。

  “朝中诸将,除了廉颇,唯有你称得上大将。

  “你一定要在王上面前露面,让王上记住你!

  “今日吕不韦在,找机会用你擅长的兵事开罪他。

  “王上嘴上骂你,心中会受用的。

  “不要太清高,除非你这匹千里马,想骈死在槽枥之间。”

  信宫前殿里,吕不韦看着李牧被带走,心间记下了这个名字。

  然后他冷着脸,用压抑着怒火的声音说道:

  “长平之战,赵国以割六座大城为代价,换来秦国罢兵,这是赵王答应的事吧?

  “赵王没有按照约定割让六座大城,以致昭襄王再度攻伐赵国,一路打到赵国邯郸。

  “邯郸之战虽然是我秦国败了,但原因难道不是赵王的吗?邯郸易子而食、以骨为炊,赵王敢说与自己无关吗?”

  赵王丹说秦王不讲信义,吕不韦就说赵王丹同样不讲信义,先把其在道德上面的优越感打掉。

  赵王丹脸色有些不自然,一时不知道说什么,吕不韦说的确实是事实。

  脑子转比较快的廷尉周玉起身,正要张嘴反驳。

  就听吕不韦毫不停顿地继续道:

  “我今日提起此事,并没有想怪罪赵王的意思。

  “只是想说十余年前并不是秦国一个国家不讲信义,诸侯列国有几个言出必践的呢?

  “但现在,我王愿意第一个做守信用的王,秦国愿意第一个做遵道义的国。

  “龙生龙,凤生凤。

  “长安君能在七岁成为天下闻名的少年君子,坚守道义,这正是我王亲自教育的结果。

  “秦国之所以会变成仁义之邦,是因为秦国有一位仁义的秦王。”

  殿中原本只是心思各异的赵国老狐狸们一个个都有些绷不住了,面色开始有异。

  秦国、仁义。

  这两个词能同时出现吗?

  西边蛮夷,岂能知文明。

  虎狼之国,怎会懂道义。

  赵国朝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都会瞥一眼坐在最前列的秦相吕不韦,在嘴角露出嘲讽的笑意。

  赵王丹也在笑,哈哈大笑,极为畅快的模样。

  “哈哈哈哈,好!好啊!”他鼓着掌:“原来如此,秦相一席话让寡人茅塞顿开。秦王曾在邯郸长居,寡人常见。其确实是像你说的那样,是一个仁义的人。”

  吕不韦微微欠身,施礼致谢。

  他要以一己之力,扳回秦国在天下的形象。

  让诸侯列国知道,秦国不再是那个背信弃义的秦国!霸道只能带来杀戮,王道才能带来臣服!

  赵王丹对着秦相吕不韦笑眯眯颔首,予以回应。

  然后望向好长时间没有说话的燕国假相将渠,笑容敛去:

  “燕相这便起行,回燕去准备二十万石粮吧。

  “我赵国保住了燕相一命,希望燕相能和秦相一样,记住这番情意。”

  燕国假相将渠沉默着。

  方才吕不韦当着他的面,说要他死,他却不敢打断吕不韦说的话。

  这就是小国的悲哀。

  连他这个位高身尊的燕国假相都生死不由己,自己的性命被当做交易筹码,存于秦、赵两国之口。

  将渠很清楚秦国想要什么。

  王上已经抄斩昌国君府,把他将渠提拔起来也不能立刻消弭恶劣影响。以致现在燕国忠臣不语,朝堂都是谄媚之言。

  但这是一个好的方向。

  他将渠坐在相邦位子上坐的越久,开口的人就会越来越多。

  可若是燕王把一切事情都推到他将渠身上,把他将渠杀了,那一切就都难以挽回了。

  为燕王出谋献策的下场就是被推出去担责,死刑。

  燕国还有谁敢出声,敢说话呢?

  若是第一次做这种事,还尚有的分辩,可以说身不由己。

  可这不是第一次,是第二次。

  给乐间的那封信,是第一次。

  用他将渠的死,封燕臣口、堕燕王之威严,燕国将越发衰弱,这就是秦国的想法。

  赵国呢?

  赵国想要恢复人口,快速恢复实力。

  他将渠死了,对赵国是有好处,但好处不多,因为燕国战力还在。

  赵国现在无力发动战争,无粮无人。

  赵国最需要的就是休养生息,而粮食,就是休养生息最重要的物件。

  可赵国缺粮,燕国就不缺了吗?

  送出去二十万石粮,燕人还怎么活?燕国立刻就衰弱了。

  到时燕消赵长,赵军会不会吃着燕国的粮来灭燕呢?

  虎视眈眈的列国会不会趁此机会来瓜分燕国呢?

  将渠判断是一定会,从这次列国对燕国的态度就看出来了。

  秦国距离燕国很远,也不接壤。

  那只要不是秦国吃掉燕国,列国其实都很乐于见到燕国衰弱。

  准确的说,列国除了自己的国家,希望其他国家都是越弱越好。

  公子成蟜是有贤名。

  但这贤名真就这么好用,能让楚王、魏王为其宣战?

  诸侯一下子都是君子了?

  列国一下子都讲道义了?

  将渠不信。

  不过是适逢其会,顺手推一把罢了,被囚禁在赵国的燕国假相想的清清楚楚。

  弱燕,对列国本身就是好处,尤其是赵、魏。

  秦国可不和燕国接壤。

  燕国衰败,最有可能吃下燕国的就是赵、魏这两个邻居。

首节 上一节 202/23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我是范进,我中举后的大明风华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