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派的我,怒斥嬴政太保守 第352节
一个营地设二五百主一人,管一千人。
五百余营地,就是整整五十多万人。
原本来治水的人,都是在泾水这条大河两侧的城池、村落招人。
泾水是这次治水的一条主要大河。
泾水治理好,泾水两岸的秦人最得益。
但在秦王子楚王令之下,除了咸阳周边方圆五十里,和巴蜀之地以外。
秦国所有城池、村落。
留下必要的耕织人员,老幼看家。
年龄在二十岁到四十岁之间的男女皆按批次征召,都来治水。
这在其他国家,国民早就怨声载道了。
唯独秦国,秦人不但不生气,反而万分欢喜。
一、有秦律管控。
实行法治百年的秦国,在管控民众上面远远超出其他国家。
二、秦国管饭给钱。
来治水的秦人,没有本应该服役的工期之前,只有饭食没有钱财。在服役完成之后,要还是继续留下,既有饭食又有钱。
在普遍吃不饱穿不暖的当下时代,秦国官府此举不但没有失去民心,反而加强了民心。
公元2000年之前,中国百姓的诉求都是吃饱穿暖。
精神价值?吃饱的人才有精神。
店铺遍布天下的吕氏商会,彻底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成为了秦国这次与天斗的牺牲品。
管饱、给钱,就有人。
东西四百多里、南北横宽几十里的渭北坡,一整个变成了汪洋人海。
受吕不韦之命,来此半是监工半是成长的李斯站在高处,望着浩浩汤汤的人群,胸中豪迈万千。
他张开手臂,感觉自己拥抱了天下。
他这只渺小的老鼠,终于找到真正的粮仓。
只要让他吃饱,他将展现出让天下为之震惊的才华。
“师兄,这次我定会胜过你,你选错地方了。”李斯望着东方,脸上露出并不好看的笑容:“韩国,不行。”
入夜,渭北坡主营地。
忙碌了一天的郑国狼吞虎咽,用眼神示意李斯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虽然李斯来此的时间已经有大半年,但郑国与李斯依然不熟悉。
郑国只想将心力放在治水上,不想放在人情往来。
五十多万人听他郑国指挥,这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天大好事。
除了禹王,纵论古今,哪里有人治水能够有他郑国这般阵势?
若是这都治不好水,不能为关中百姓谋福祉,不能为水工正统正名,不能夺回李冰脑瓜顶上的水工第一称号。
他郑国死尽全族,不足惜。
“吕相要我问问郑大人,人够吗?”李斯尽量笑着道。
郑国眼瞳睁大,一口将没怎么咀嚼过的饭吞下了肚,不可思议地喊道:
“我说不够,还能征召?”
“然也。”李斯点点头。
郑国打量李斯极度认真的面部片刻,斩钉截铁地道:
“不够!”
“大人要多少才够?”李斯正常询问。
“六十万……不!七十万!”郑国报出了自己认为不可能的数字。
“秦相说,能予大人一百万。”李斯面色如常,心中却也在亢奋。
一百万啊!
他看过的所有史书上,都没有记载过天下间有发生过如此大的工程。
郑国呼吸急促,一把捉住李斯的手,鼻息粗重:
“小子!你不是在诓老夫吧?”
李斯能躲开而未躲开,身子贴近郑国,像是闻不到郑国身上的臭味:
“秦相敢给,大人敢收吗?”
“乃公有甚不敢!”
“斯可要提醒大人。一百万人要是和五十万人的治水工期相差无几,大人不仅自己的人头要掉,全族也剩不下一人。”
郑国不怒反喜。
李斯能说出这种话,证明确实是想要给他一百万人!
老水工满是红血丝的眼中射出红光:
“你能弄来二百万人!我两年完工!”
李斯目中浮现思索之色。
一直紧握着李斯手的郑国有些心惊胆颤。
他就是说说而已啊。
秦国一共多少人?
弄两百万来关中治水,土地不要耕种了吗?
再说,秦国哪里来的这么多的钱粮啊!
治水有多少人,就相当于长时间维持多少人在打仗。
“不行。”李斯最终摇摇头,脸有遗憾之色:“大人要的太多了。”
郑国喘了口大气,狠狠地瞪了李斯一眼:
“小子!你在吓唬我不成?做出一副真能弄二百万人的假模样!”
李斯叹气:
“二百万人,自然是不成的。
“但要是北边那些胡人没有异动,再添二十万人应该无碍。”
郑国面现怒色。
秦国还真能再调出二十万?那来啊!人越多越好啊!
老水工猛的一拍桌案,指着李斯鼻子断喝:
“你莫要以为老夫狗屁不懂!”
抬起脚丫子,露出黢黑,满是泥土的脚底板:
“老夫这脚走遍了天下,胡人也见过。
“与胡人相邻有三国,秦、赵、燕也。
“赵武灵王征讨胡人,招收胡人,常与胡人开战。
“燕国不断向胡人之地修建城池,一座城一座城地推进,与胡人也是摩擦不少。
“相对赵、燕而言,你秦国应对胡人是最轻松的,常从胡人处买马。
“这么多年,胡人都没有异动。
“偏老夫为你秦国治水修渠,造福你秦人的时候,胡人就异动了?
“难道胡人也知道你们秦国抽调不出兵力不成?
“秦国只对中原封锁消息,对大漠反而不封锁吗?”
李斯苦叹一声:
“大人哪来的话啊?我国怎么会对胡人疏忽呢?
“与胡人做生意的又不是只有秦国。
“胡人知道的事,列国要不了多久也会知道的。
“异动原因,在于赵国边境换将。
“李牧重回赵边关,掌管一切事务。
“这位赵国大将软弱的很,不敢与胡人开战。
“他紧闭城门,任凭胡人在城门外再怎么辱骂也不出来。
“赵人不战。
“往常与赵人交战的胡人,有许多就跑到了我秦国的关外啊。”
郑国趁着李斯讲话的时候狂吃。
及至听完李斯所言,老水工愤恨地骂了一句:
“这个李牧!真丢赵武灵王的脸!赵国怎么会用这样的人掌管边关呢?”
“谁说不是呢?”李斯也很是不满:“三年前,李牧就是边关大将,因为这种软弱作风被调回邯郸。不知道为甚,赵王这次又把他调回去了。”
赵国,代地,雁门郡。
赵国关外的胡人,多以匈奴居多。
半年前,李牧在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土地第一时间,就宣布废除前任主将所有条令。
雁门郡上下所属,都要按照他以前制定的军令行事。
上一篇:一个弹夹三万发,你管这叫汉阳造
下一篇:大明:区区刁民,反了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