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明君

万历明君 第109节

  卧榻之侧,有著这么一个庞然大物,朱翊钧都不知道之前这些皇帝,是怎么能睡得著觉的。

  廷议还在继续。

  除了这二人外,又陆陆续续四人出列,言说王宗沐奏疏何处不好。

  毫无意外地,此事被议了否,将奏疏打了回去。

  但气氛都到这里了,自然还有下文。

  工部尚书朱衡出列道:“漕运总督王宗沐奏:海运抵岸。”

  说罢,就要回列。

  朱翊钧以手扶额,技术官僚这么难沟通么?

  他无奈,只能隔著屏风提醒道:“朱卿,不妨说清楚些。”

  朱衡这才反应过来,连忙补充道:“王宗沐言,海运不行,已百六十余年。”

  “此前王宗沐任山东左布政使时,因胶河之议,详考前代沿革始末,向内阁条陈海运十二利。”

  “言说,海运势在必行!”

  “被廷议否决后,无意间被先帝所知,乃拟今年通海运,试行一番,再观后效。”

  “王宗沐任漕运总督后,亲试六船过海,近日相继抵岸。”

  “乃提议工部,海运与河漕两途并输,诚为国家千万年无穷之利。”

  朱衡一口气说完,施施然回了班列。

  但朝官犹如炸锅一般,争相窃语了起来,还是纠仪官呵斥了一声,众人这才停下耳语。

  这可是近海海运。

  说白了就是靠海上航线,完成内陆货运的需求。

  从东南,从海上到浙江,进两淮,乃至从海上到山东,进天津卫。

  说是海运,实则这跟漕运一个赛道啊!

  赤裸裸抢人饭碗的事。

  王宗沐此前的《海运条陈十二利》,已经详细论述过此事。

  大家都看过,什么反应?

  用王宗沐自己的话说,就是“群听骤闻,相顾疑骇”,反对声音之大,不绝于耳。

  现在又来?

  不少人蠢蠢欲动。

  有人一马当先,户科都给事中贾待问出列道:“此事,我有耳闻,南京户科,恰好有此事奏。”

  众人都向他看去。

  贾待问是隆庆二年进士,历任吏部、工部给事中,八月方才升了户科都给事中。

  此人虽然不是南直隶人,但两个儿子,分别娶了前中极殿大学士,南直隶人李春芳的孙女,南京户部尚书曹邦辅的女儿。

  自家女儿也嫁到了南直隶去了。

  可以说贾待问就是南直隶的代言人。

  只见贾待问拿出一道奏疏,递给众人,自己则开口道:“南京户科给事中张焕,陈条反驳了王总督的奏疏。”

  “总督王宗沐,奏报海运米十二万石,从淮安出发,依次抵达天津,并最终到达港口,粒米无损。”

  “但实则,坊间传言称有八艘载有三千二百石米的船只遭遇风暴,损失殆尽,杳无音讯!”

  “据说,王宗沐预先料到可能会有这样的损失,因此派人携带三万两白银购买粮食以作补充。”

  “这是欺天大罪啊!”

  又是一阵喧闹。

  突然,御阶上的屏风被撤了开来,群臣见怪不怪。

  皇帝一脸失望地看著贾待问:“坊间传闻?”

  “据说?”

  “贾卿,朕此前才疑虑了这种事,二者奏疏有出入时,朕该以何为主。”

  “总督王卿,言十二万石颗粒无损,是有十二万石粮食在船上作为‘明证’。”

  “给事中张卿,言三千二百石损失殆尽,却只是‘坊间传闻’、‘据说’。”

  “这叫朕何所从?”

  贾待问面色一变。

  连忙开口解释道:“陛下,言官有风闻奏事之权!”

  朱翊钧摇摇头:“贾卿,朕没有不让言官奏事,但既然这种地方上的事,朕鞭长莫及,你们就不能体谅一下君父,去探查一番‘明证’再上奏吗?”

  不知这话是不是提醒了某人。

  栗在庭突然也出列道:“对啊,贾给事中,怎么王总督和张给事中的奏疏同时到的,张给事中还能反驳王总督?”

  “是未卜先知,还是偷窥奏疏?亦或者,干脆是王总督身边有什么不干净的人?”

  “我朝的封疆大吏,这般赤身裸体的吗?”

  朱翊钧朝栗在庭投去欣赏的目光。

  明里就算了,暗里还是得赏他点什么。

  近海海运这事,不是没有由来的。

  虽说风暴、触礁等事风险极大,但总不能因噎废食。

  此前高拱当权的时候,就一心想开海,顺带把近海海运的事也做了。

  就有了王宗沐《条陈海运十二利》这事,而后授意王宗沐试行,也是高拱向先帝请的旨。

  如今朱翊钧接收了高拱政治资源,此事自然也接了下来。

  继续尝试海运,既是时代的需求,也是为了动漕运所做的准备工作。

  等海瑞动两淮漕运,难免不会出乱子,届时,海运多少也能临时做个备用。

  免得被人用“大局”胁迫。

  栗在庭助攻后,贾待问就要反驳。

  但首辅张居正突然出列,接过话茬:“此事我也记得,先帝下诏试行时,应当令工部随行了吧?”

  朱衡突然被点到,有些怔愣。

  想了好一会,才道:“有二名主事全程跟随,但没听闻有什么倾覆之事。”

  他迟疑道:“不过臣以为,即便有倾覆,也应当继续探索海运吧……”

  众臣看了一眼这技术官僚,敢情还没明白在争论什么事呢?

  这哪里是技术问题,这是政治问题。

  要是走海运,那漕运怎么办?

  这可是百万漕工衣食所系,不是行与不行就能定下来的。

  王宗沐真是不当人子,好好一个漕运总督,挖自家墙角。

  礼部张四维出列,打著圆场道:“如今实行海运,好比在北方尝试种植水稻,起初应少量试验,观察是否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再逐步推广。”

  “同样道理,河运与海运的长期与短期适宜策略,也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朱翊钧深深看了一眼张四维。

  口中赞道:“卿老成持重之言。”

  心中却暗自警惕,如今的乡党以晋党最甚。

  但南直隶的乡党也不容小觑,后世的浙党、东林党,都是从泛南直隶乡党分流出去的,可见势力庞大。

  如今若是泛南直隶乡党,与晋党合流,事情就不好玩了。

  朱翊钧又看向王国光:“王卿,户部什么意思?”

  王国光早有准备,沉吟片刻才道:“之前科道官员提议表彰海运的功绩时,我们曾指出,长远来看,依赖河道是根本,而海运是应对当前紧急情况的手段。”

  “我们则认为,鉴于海运风险难料,应当先熟悉这条路线,以备不时之需。”

  “所以,户部提议,不妨在元年,适度再度增试海运之行。”

  朱翊钧点了点头,没表态。

  面色温和看向张居正:“元辅,内阁这边怎么看?”

  张居正瞥了皇帝一眼。

  还是开口道:“南直隶言官所言,只是传闻,难以深入追究,但对于敢于担当的官员,应从宽处理,以观后效。”

  “更何况,海运涉及人数众多,包括来自几个省份的人力,历时数月,穿越三省,参与其中的官员、守令、守备以及水手等数百人,若有沉船事件,不太可能只有言官提起。”

  “那三万两白银出自淮库,有帐可查,雇佣的人力船只也有明确记录,陛下,不妨令户部协同都察院,通过巡按御史进行核查。”

  “至于海运之事,臣以为王尚书所言,是谋国之论,内阁附议。”

  朱翊钧点了点头:“那卿稍后奏拟到司礼监。”

  二人三言两语,就将此事定了下来。

  贾待问脸色阴沉,这皇帝,可比先帝难糊弄多了。

  这就罢了,还有当朝首辅助纣为虐,真是国将不国!

  他回到班列,不著痕迹看向张四维一眼,只得了一个摇头的回应。

  呸!拿了好处就象征性出力,早晚你晋党也得试试这滋味!

  心中发泄了一通,无奈只能与几位同僚交换眼神,示意从长计议。

  贾待问本以为事情到这里,也就够了。

  连连针对两淮,所谓事不过三,接下来应该没他们什么事。

首节 上一节 109/3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以穿成红方首长,开局平推蓝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