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明君

万历明君 第156节

  其二,是武官正俸不高。

  如宣府、大同总兵有上百顷养廉田,每年可得数千银两。

  但京营没有这个待遇。

  故京营“禄最薄”,却应酬答礼“诸费复伙”。

  其三,则是京营立功升迁的机会极少。

  隆庆元年以后,边将三年防御无过的可加升职衔。

  此后,京营欲“照边将例”加秩,被兵部以“利害劳逸,相去甚远”为由否决。

  因此,逐渐形成武官“重外轻内,以京营为冷局”的局面,“将官一入此地,如同弃置”。

  边将若被兵部选入京营,常请督抚“咨留及托故规避”。

  在营之“号头、中军、千把总等官百方营干,谋求外升;新升京营副将等官祈留外任,不肯内转”。

  边将不愿调入京营,勉强调入又不安于位。

  兵部有识之士众多,便想了个法子——索性“猥以处劣转者,如云某考中下,转京营;又云某不堪外用,处京营”。

  简单来说,就是不合格的就调入京营,作为武将的惩罚。

  京营成了“懦劣者入营备员,冀望躐等”之所,那么军士训练的废弛就可想而知了。

  总而言之,京营如今已经实在烂透了。

  这些都是基础病,不是朱翊钧阅兵振奋士气,就能有救的。

  与其大张旗鼓,引人注意,不妨等有了成效之后,再来一场校阅。

  张居正见皇帝神色,知道他心有定计,也不作多余劝说——皇帝对京营可比先帝上心多了,不必太过催促。

  他沉吟片刻,提醒道:“陛下,若是想整饬京营,最好还是过问兵部后再说。”

  此前调顾寰总督京营,就是按著兵部脑袋同意的。

  好在此后顾寰没有太过争夺权责,才平息兵部的不满。

  如今若是有大动作,兵部这边恐怕又要沸反盈天。

  这是在提醒皇帝,能商量著办最好。

  朱翊钧点了点头:“元辅老成持重之言,朕省得。”

  朝廷与鞑靼右翼议和后,宣府以西七镇相对安定,但是,蓟镇及辽东仍要严防左翼诸部,京师的压力只是有所减轻。

  若是跟兵部闹得太过不愉快,就怕坏了大局。

  几人又商议了一番别的事情,张居正与王国光才行礼告退。

  朱翊钧起身礼送,突然想起一事。

  他叫住了已经走到殿外的张居正,快步上前,说是要相送一段。

  走出承光殿,朱翊钧领头相送,才开口道:“元辅,还有一笔钱,朕先前忘了说。”

  张居正脸色一黑。

  转头跟王国光对视一眼,都露出无奈的神色。

  朱翊钧无视二人表情,严肃道:“是为此后度田准备的。”

  这话自然不敏感。

  张居正任首辅之后,要做的事几乎明晃晃摆在百官面前了,就是为了吸引有识之士聚集起来。

  度田,虽然要等考成法后,但大家心里都清楚是迟早的事。

  听到皇帝的话,张居正愣了愣,旋即露出感慨的神色,皇帝要钱的名目,可比先帝正经多了。

  王国光则是投来关切的目光。

  朱翊钧抛出一个问题:“元辅,清丈田亩,是地方自为,还是中枢遣人配合地方?”

  说是配合,其实就是监察,复丈。

  张居正一听是正经事,倒是收敛了神色。

  想了想,认真答道:“自然是户部派遣各个清吏司配合地方。”

  要是地方上报多少就是多少,那还有什么清丈的意义?

  朱翊钧点了点头,看向王国光:“王尚书,清吏司的官吏,全数通数算吗?”

  王国光苦笑:“陛下,科举已经足够耗费心力了,分神数算的官员,著实不多。”

  “倒是吏员,大半都是精通的。”

  话音刚落,张居正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他迟疑道:“陛下的意思是,要再教授一批,精通数算的官吏?”

  朱翊钧摇了摇头,笑道:“不止是官吏,内臣、锦衣卫也得培育一部分出来,度田这种事,多几双眼睛是好事。”

  旋即,他摆了摆手:“先不说为此需要多少银子,朕带二位卿去看样好东西!”

  张居正摇了摇头:“陛下,内阁还有几场事情要议,臣今日当真是无暇了。”

  朱翊钧撇撇嘴,也不强留他,示意他可以先回内阁。

  等张居正离去后,朱翊钧朝王国光说道:“王尚书稍等,容朕更个衣,咱们去新学府。”

  ……

  新学府就位于东华门外的太庙旁,毗邻著国子监。

  当然,规模自然就小了很多。

  比起占地三十亩,三进院落的国子监而言,新学府连一半都不到。

  年前朱衡说十一月完工,但后来朱翊钧又筹措了一些银两,扩了些地,增至十亩,让朱尚书又忙乎了两个月。

  直到上月底才完工。

  朱翊钧跟两宫打好招呼,换上常服,这才跟王国光一路出了东华门。

  东厂跟锦衣卫提前在沿途与新学府暗中把守,以策安全。

  朱翊钧让随行的侍从跟远些,与王国光边走边说。

  王国光好奇道:“陛下,这新学府,怎么还没取个名?”

  按理来说竣工前就该起好名字,否则都不好挂上匾额。

  但直到现在,皇帝还是一口一个新学府。

  朱翊钧笑道:“朕一时未想到合适的。”

  以他本心来说,名这个东西,最好还是赋予其意义最好。

  但他现在若是生搬硬造一个科学院之类的名头,就失了这层内含,反而不美。

  还不如等著合适的机会,出现一个合适的名字。

  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随便聊著,不一会,就来到了新学府。

  学府大门坐北朝南,面阔三间。

  四根漆雕实木,撑起了门面。

  头顶匾额、左右楹联都空空如也,难免显得寒酸。

  门外东西各建有砖砌的影壁,壁上各书“求真”、“问道”的字样。

  朱翊钧踩著青色的石砖,看著门前两颗小树苗,忍不住摇头:“朱尚书还真是该省的地方省。”

  他伸手抚了抚树苗:“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长成参天大树。”

  扔下一句,便领著王国光往里走。

  此时蒋克谦领先两步,警示四周。

  “陛下!”恰在此时,副山长李幼滋一脸惊慌地迎了出来。

  朱翊钧示意他不必行礼,开门见山:“程大位呢?”

  李幼滋连忙道:“陛下,程大位正在与学生们授课,臣这就去叫他。”

  朱翊钧叫住了他:“不必了,朕过去罢,正好听听。”

  皇帝要多走几步路,众人自然只有跟著。

  这时候王国光才有暇跟李幼滋寒暄:“李少卿怎么没在大理寺坐班?”

  大理寺右少卿陈栋去了南直隶,按理来说正是分身乏术的时候,结果左少卿反而还有暇跑来新学府。

  李幼滋朝皇城放向拱了拱手:“慈圣皇太后托付我,潞王与永宁公主出宫时,稍微照看一番,忝为副山长,责无旁贷。”

  朱翊钧回过头看了他一眼:“朕的弟、妹今日上课?”

  潞王朱翊镠、永宁公主朱尧媖也到了启蒙的年纪。

  此后便请了先生,入宫授课。

  随后朱翊钧又提议,让两位弟弟妹妹可以到新学府听听课。

  本身女子不便出阁听课,但如今新学府刚开,还未开始招生,并不混杂,相对安全,再则李太后平民出身,相对没那么死板,也抱著赞同的态度。

  帝后开恩,外人奏了两次没动静,也就没人再理会此事。

  李幼滋连忙低头回话:“学府每逢三六九授课,潞王与公主逢三则出宫上课。”

  朱翊钧点点头。

  授课的地方,在学府正中的大殿内。

  大殿四周建有围廊,围廊外面池水环绕,殿为重檐四角攒尖顶,覆黄琉璃瓦。

  朱翊钧上下打量了一眼,环境还不错,看来工部没有贪墨太多。

  他侧过身子,听著里面的动静。

  一行人跟著皇帝,有样学样,竖起耳朵。

  只听里面传来动静。

首节 上一节 156/3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以穿成红方首长,开局平推蓝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