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万历明君

万历明君 第296节

  若是如此,让其待在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上,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朱翊钧思来想去,最后还是选择放下历史情节,顺从首辅意见。

  将刑部交给了张瀚,准备再观望观望。

  张瀚如今已经六十四了,乃是当廷最长者。

  朱翊钧面对老辈子,还是十分注意礼数的:“大司寇,入主秋曹数日,可还得心应手?”

  姓名一样的人一多,就不好喊这卿那卿了。

  张瀚须发皆白,很有仙风道骨的气质。

  此时面对问话,沉吟片刻,直来直往道:“陛下明鉴,自陛下登基以来,刑部人事变动过于频繁,下面各司一度群龙无首,自行其是。”

  “在位时间最久的王尚书,眼光太高,并不如何关注具体事务,任由下面自为之。”

  “如今的刑部……积案、错案、冤案,实在有些混乱。”

  “臣一时也无法厘清。”

  朱翊钧闻言,不免有些尴尬。

  最开始的刑部尚书刘自强、刑部侍郎曹金,是随著高拱的离京,而一同致仕的。

  刑部右侍郎毕锵,则是去年年底,跟胡涍一伙搞事情,被流放到了海南岛的。

  不过听闻半路上就不幸病逝了,实在遗憾。

  而刑部尚书王之诰就不说了,今年前一月才被他喷回老家。

  人事变动过于频繁,肯定是影响部门正常运转的,这事朱翊钧确实得认。

  但这每桩每件都事出有因,他也没办法嘛。

  朱翊钧摆了摆手,将其轻轻揭过:“那大司寇年后好生整顿秋曹。”

  等张瀚回礼后,朱翊钧继续说道:“不过朕有两句话,还是要提前嘱咐大司寇。”

  张瀚连忙起身听讲。

  这姿态,给朱翊钧都整得有些不自在,频频示意他坐下。

  朱翊钧沉吟片刻,缓缓开口道:“诚如大司寇所言,刑部近年的冤假错案有些多。”

  “哪怕只是科道弹劾到朕这里来的,也有二三件,积压不见天日的,还不知有多少。”

  “人力有时尽,朕也不苛求大司寇替朕澄清玉宇,天朗气清,让百姓在公堂上感受到公道。”

  “冤案无可避免,但……那些酿成冤案的官吏,朕希望大司寇见一起追责一起,就不要再像刑部以往那般姑息维护了。”

  别看刑科给事中弹劾的案件并不多,但那只是能上皇帝御案的。

  其余内阁消化的,刑部掩盖的,乃至卷宗天衣无缝的,就不知道有多少了。

  大明朝可不缺风神腿神探,也不少逼良为盗的有司。

  奈何大明朝生产关系摆在这里,确实没办法一蹴而就,奢望给大明朝黔首看到公道。

  但作为皇帝的好处就在这里了,他可以有权力小小的任性。

  制度建设遥遥无望,那就先出出气吧。

  张瀚才被复起,接任刑部尚书也就几天,更谈不上什么了解皇帝。

  听了这番话,不由暗自感慨,皇帝好大的气性。

  他看了一眼岿然不动的四名辅臣,情知只能自己应对,不由迟疑道:“陛下,冤假错案,未必是故意酿成……”

  朱翊钧好奇看向张瀚,语气极为疑惑道:“对啊,所以才让卿注意区分,按律追责。”

  “至于故意酿成冤假错案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朕便要越过刑部,让北镇抚司出面,还治其身了。”

  否则他为什么对王之诰如此不满?

  这厮在其位不谋其政,不知放任了多少这种事。

  他倒要看看,张瀚是不是真是个公义在心的道德君子。

  张瀚闻言,怔然不语。

  也不知道应该为皇帝这颗赤子之心击节称赞,还是为皇帝的严酷而忧心。

  长时间的沉默。

  朱翊钧也不催促,静静等著。

  过了好一会,张瀚终于有了动静。

  他似乎想通了其中要害,叹了一口气:“臣遵旨。”

  朱翊钧满意地点了点头,不再得寸进尺——维稳的部门,也只能这样了,实在没什么能改进的地方。

  他低下头,又写了一张纸条,随后交给张宏。

  而后朱翊钧抬起头,终于看向从方才开始就蠢蠢欲动的工部尚书朱衡:“到工部了,朱尚书且说说罢。”

  朱衡早就迫不及待。

  开口道:“陛下!今年工部与漕运衙门,试行了三次近海海运,虽然遇到了触礁、大浪、风暴等诸多困难。”

  “但海运之航线,其地理、水文、气候等,终是勘探完毕。”

  “海运之难,以放洋之险覆、溺之虑耳,臣二年便可去此二患!”

  “万历四年,便可通海运!”

  朱翊钧不由动容,脸上露出惊色,下意识问道:“这么快!?”

  朱衡摇了摇头:“陛下容禀,非是工部与漕运衙门有鬼斧之功,实乃多年开海又禁海,反复之下,所留遗泽。”

  “今拟定海运航线,其最塞者,惟胶州以北,杨家圈以南,计地约一百六十里。”

  “此段自正德以来,节经行勘,又俱为浮议所阻。”

  “频冬役民以浚之,春来淤塞如故,最后至于废弃。”

  “又如,海仓口等处俱有旧设仓廒,仍查复置造以备积贮,是可以备之长策,称转输之便途。”

  “林林总总,如今尽数复用,自然能省积日之功。”

  朱翊钧这才明白过来。

  反复之下,所留遗泽……

  还真就是考古式开航线啊。

  朝令夕改这种事,也不知道平白耗费了多少银钱,朱翊钧忍不住有些心疼。

  旋即又收敛情绪,问起正事:“所以,如今朱卿还有何难处?”

  难处肯定是有的,否则朱衡也不会说再等两年才能通船了。

  皇帝这话一问出口,朱衡向来古板的脸上,竟是露出了些许腼腆之色。

  他迟疑地看了一眼王国光,又看了看皇帝。

  最后不自在地开口道:“陛下,臣入冬前亲自去胶州考察,并择分水岭难开处挑验……”

  朱翊钧看到朱衡的神态,不由咯噔一下。

  这是来要钱的吧!?

  只见朱衡絮絮叨叨说著:“……挑下数尺即硖石,又数尺即沙。此下皆黑沙土,未丈余即有水泉涌出,随挑随汲,愈深愈难。今十余日矣,而所挑深止一丈二尺,所费银已五百余两,尚未与水面相平,若欲通海及海舡可行,更须增深一丈。”

  “除此之外,还有海运必出自淮安海口,高宝其所必经,此处也当需治理。”

  说到这里,朱衡就顿住了。

  朱翊钧不动声色,与王国光对视了一眼。

  后者按捺不住,主动朝朱衡开口道:“朱尚书不妨明说,需要耗费多少银钱?”

  朱衡朝王国光似腼腆,更似讨好地笑了笑。

  他悄悄别过脸,吞吞吐吐道:“约莫……一百八十万两。”

  经过提醒,发现昨天搞了个乌龙,幕僚李杜与万里二年中进士的李杜不是一个人,登科录上的籍贯不一样。

  不过不影响剧情,就不做改动了,说与读者们知道。

  插个题外话,前两天问读者朋友们的书,今天看去了,其中一本太监了,另一本一本2024年八个月了,就更了四十六章,实在离谱,天不让看小说。

第153章 挥金如土,开海经武

  在文华殿召开的大明朝第一届执政班底年终工作总结会议,旨在总结一年所得,部署下一年各部院工作。

  但工部尚书朱衡就十分不按套路出牌了。

  嘴巴一张,赶会上要钱来了。

  要就算了,还想要走一百八十万两!

  朱翊钧也明白过来,这厮为何在王国光汇报完太仓库进项后,就开始蠢蠢欲动。

  搞不好要的数字都是视情况而定的!

  国库进一百九十八万,就想要一百八十万,那要是进三百万,恐怕就想要个二百多万了!

  也难怪王国光汇报完后就开始泼冷水,说这里苦那里难,果真是经验老道啊!

  朱衡报的这个数目,在场的人都不会答应。

  朱翊钧也不去做这个恶人,总归会有人“仗义执言”,让朱衡知难而退。

  但是,他出乎意料的是。

  率先开口的人,竟然是张居正。

  只见首辅先生无悲无喜,转头看向朱衡:“一百八十万?工部节慎库存竟然有这般多存银?”

  朱翊钧在上头不由一乐,老头有点损。

  四库岁入比例没有定额,但每年都大差不多,“以太仓岁入为准,节慎四之一,太仆十之一,光禄则十之毫厘耳。”

  节慎库今年也就入了一百五十万两。

首节 上一节 296/384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误以穿成红方首长,开局平推蓝方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