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亮剑:从晋西北打到上甘岭 第31节

  不但难伺候、故障多,换弹还很麻烦,严重依赖副射手装弹,但即使如此,歪把子的换弹速度也慢的要命,不像捷克式一拔一插就可以。

  这种情况就导致歪把子轻机枪的火力持续性大打折扣,有换弹的这个时间,八路都冲到脸前了。

  “鬼子虽然名义上是以轻机枪为核心,但是据我观察,他们实际上的班组核心是掷弹筒。”陈成兴严肃道。

  经过严格训练的鬼子掷弹筒兵,在300米的距离上基本是指哪打哪,即使到了400米,命中率也绝对不低。

  在淞沪会战中,19军的36挺重机枪,只是一轮射击,就被鬼子掷弹兵给摧毁了32挺。

  而防守阵地一旦失去机枪火力点,鬼子就会立刻以重机枪压制,然后步兵冲锋。

  这一情况在他们伏击鬼子中队的时候也发生了,负责突击东北侧高地的两个小分队带着2门掷弹筒,只是一个齐射,一营布置在高地上的轻机枪就被打熄了火。

  要不是陈成兴布置在高处的重机枪开火支援,鬼子恐怕已经冲上高地了,到时候新二团的伤亡得翻好几倍。

  听着陈成兴的分析,各营连长仔细回想了一下,发现的确如此。

  鬼子步兵在跃进的时候,掷弹筒会同时对火力点进行打击。

  与掷弹筒的作用相比,鬼子轻机枪虽然也提供了火力压制,但是作用却明显小于掷弹筒。

  “你还别说,我们营的一挺轻机枪就是因为转移速度慢,然后就被一发炮弹给打掉了,虽说枪还能用,但是步兵使用轻机枪却是效果不好。”

  “不光是机枪,之前咱们团也缴获了掷弹筒,但我们使用掷弹筒的水平跟鬼子可差远了,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对抗。”

  听着下面七嘴八舌的讨论,陈成兴敲了敲桌子:“既然咱们能发现问题,就得解决问题。”

  “在以后与鬼子的战斗中轻重机枪必须要频繁转移,以降低被摧毁的风险。”

  轻机枪转移还好说,可以端起来就走,但是一挺重机枪动辄五六十公斤,想要频繁转移谈何容易。

  但这也没办法,再麻烦可比被打掉强。

  当然这只是应急的办法,真正要想对抗鬼子的掷弹筒,那得使用射程更远的曲射火力,不过现在新二团没有这个条件。

第46章 兵工厂搬迁

  总结会议上,说完鬼子的情况后,陈成兴又说起了新二团的情况。

  “这次作战,还是暴露出不少问题,首先就是拼刺问题,白刃战,那可是咱们红军的拿手好戏,可是现在呢?不说新兵,就是老兵一对一恐怕也拼不过鬼子吧?”

  改编八路军的时候,大部分的长征老兵都划到了编号团。

  像新一团、新二团这样的基干团,只有少量的老红军,更多的是在陕北招募的战士,当然这些战士相比于在大云山招募的战士,也算是老兵了,他们最起码都经过了一定的军事训练。

  而在火力跟鬼子相差甚远的情况下,跟鬼子战斗最好的办法,就是隐蔽待命,然后突然投入战斗,与鬼子进行白刃混战,也就是俗称的三枪八路。

  这样一来鬼子的机枪和掷弹筒火力优势就不能完全发挥出来,至于火炮和飞机就更别说了。

  “团长,咱们团主战部队小2千号人,还有近1/4的人没有枪,有枪的也有一大半没有刺刀,战士们利用大刀跟鬼子作战还是有些吃亏。”徐武说道。

  也幸亏陈成兴带一营吃掉了张家会的保安团,不然现在新二团得有一小半人没有枪。

  鬼子的三八大盖加上刺刀足有1米68,可是大刀呢?总长度不过1米。

  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在拼刺上可是展现的淋漓尽致。

  更别说大刀的重量足有4斤重,虽说劈砍得力,但是普通士兵挥舞这么重的武器,是无法维持长时间高强度作战的,一旦速度变慢,鬼子就会趁机刺杀。

  “缺的枪再想办法,不过刺刀的事已经解决了,机械厂会给每把枪都配上刺刀。”

  “接下来全团必须要加强拼刺训练与投弹训练,而且还得强化夜间作战的能力。”陈成兴说道。

  在装备起来之前,这些都是能拉近新二团与鬼子之间火力差距的办法。”

  “训练一定要贴近实战。”陈成兴强调道。

  “实战?可是咱们没有护具啊。”一旁的罗平说道。

  投弹和夜战训练都好说,但是在没有护具的情况下,贴近实战的刺杀训练必然会导致受伤,甚至是重伤。

  “没有护具也得练,到时候枪头上多包几层布就是了。”陈成兴说道。

  “我宁愿战士在训练中受伤,也不愿意他们死在战场上。”

  “如果害怕自己受伤,那就努力训练,把别人捅伤,自己技不如人,就是被捅断了肋骨也是活该。”

  “可是上级要是追查下来.”罗平有点犹豫。

  罗平很清楚八路军的情况,加强拼刺训练的确利大于弊,但是八路军有纪律,这种可能导致士兵受伤的训练是不允许的。

  “上级追查下来我顶着。”陈成兴无所谓道。

  现在跟之前红军的情况可不同,他们面对的是极度凶残的鬼子,不能抱着以前的规矩办事。

  而且陈成兴相信上级不可能会因为这种事追查。

  “对了,你们各部队在训练的时候,有机会也得主动出击,不要觉得麻雀战战果小,我们要积小胜为大胜。”

  “八路军的编制标准你们都清楚,我这里是一条多余的枪都没有,你们要是不想让战士们拿着烧火棍打鬼子,就多多寻找机会,像那些土匪、恶霸也可以进行清剿。”

  “反正我就一句话,训练要加强,打仗也不能落下。”

  “要是没事,你们就回去吧。”陈成兴摆了摆手。

  鬼子的精锐也就这些人,随着时间推移,鬼子战斗力下滑是不可避免的,而经过大量的伏击作战,八路军的战斗力却是上升趋势,这一来一回,要不了几年新二团就能和鬼子碰一碰了。

  接下来随着鬼子陆续占领山西的县城,新二团的伏击机会也会越来越多。

  毕竟打仗打的就是后勤,鬼子越深入,战线就会拉的越长。

  而根据地北面这条穿过张家会的公路,就是连接平安县与忻口的公路,守着这条公路不怕没肉吃。

  12月13号,陈成兴放下手中的报纸,坐在那里发呆的时候,魏大勇走了进来。

  “团长,曾连长来了。”

  “曾诚?难道是二郎洞干完了?”

  陈成兴边想边让曾诚进来。

  “团长。”

  “曾诚,二郎洞怎么样了?”陈成兴问道。

  “已经完成基本工作,利用火烧水泼的办法,空间也扩容不少,足以容纳一个小型兵工厂了。”曾诚解释道。

  “够用了。”陈成兴点了点头。

  并不是所有的生产线都能放到山洞里,像化工厂在进行制备硫酸的时候会产生废气,就得放在外面才行。

  放在山洞里的主要是那些高价值的目标,虽说鬼子在山西没有多少飞机,但陈成兴也得防着点才行。

  不然大家辛辛苦苦好不容易搞点设备,一个炸弹就能将其炸个稀巴烂。

  “走,去桃花村。”陈成兴带着曾诚直奔桃花村。

  桃花村,陈成兴见到了张旭、徐涛和闻英。

  “现在二郎洞的整备已经基本完成,各厂有序的往那边搬迁吧。”陈成兴说道。

  “行。”

  “没问题。”

  对于陈成兴的提议,三人没有意见。

  之前鬼子侦察机在这一带不断盘旋的时候,几人就有些担忧。

  也是他们才刚开始发展还不显眼,要是规模扩大了,鬼子肯定会来轰炸。

  等到了二郎山,他们就能放开手脚了。

  “好,我让工兵连和辎重队帮你们一起。”陈成兴说道。

  “等安稳下来以后,要加大手榴弹、地雷和复装子弹的生产,以后的战斗恐怕要常态化了。”

  听到陈成兴的要求,张旭立刻说道:“虽说现在解决了铅室的问题,但是化工厂现在无法提供太多的发射药,至于炸药,现在虽然能生产硝化甘油,但是无法用于实战。”

  虽然利用水缸真的解决了硫酸的生产问题,但是新二团毕竟原材料有限,无法大批量生产。

  而生产出来的硝化甘油实在是过于敏感,不能直接用于战斗。

  虽说张旭想办法搞到了硅藻土,但是他却无法提纯,这就使得硝化甘油和硅藻土混合后的效果大大降低,威力根本达不到预期。

第47章 开荒

  陈成兴听张旭说完化工厂的难题,当即表示自己有办法解决硝化甘油的问题。

  对于原材料短缺的事,陈成兴没什么好办法,只能是想办法派人去西安采购。

  但是硝化甘油的敏感问题,陈成兴却是有现成的办法。

  “以前红军长征的时候,我跟瑞典的一个传教士有过一次交谈,他告诉我硝化甘油除了用硅藻土以外,还可以用3.5%硝化甘油、64%硝酸钾或硝酸钠、16%硫磺粉、15%谷糠粉、1.5%二硝基萘制成安全炸药,当然二硝基萘如果没有也可以不加。”

  “那个传教士说,这种安全炸药和硝铵炸药的威力相差无几。”

  硝铵炸药虽说威力比TNT要弱,但因为成本原因,在二战期间依旧是各国的主力炸药。

  “这是什么配方?有那么大威力?”张旭表示自己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配方,这一点都不先进啊。

  这里面只有3.5%的硝化甘油,其余的硝酸钾和硫磺都是黑火药里用的,谷糠粉就更不用说了,完全就是谷子的外皮磨的。

  “我也不知道,不过试试不就行了?”陈成兴说道。

  虽然陈成兴嘴上这么说,但是这个配方陈成兴是十分确定,这可是八路军真正用过的配方,大名鼎鼎的‘周氏炸药’。

  至于为什么陈成兴敢这么肯定,那肯定是因为一些不能说的原因。

  不得不说,以前的书是真教东西啊!

  陈成兴没有跟着急匆匆离开的张旭一起,配方都给了,拿个称称一下的事情而已。

  “曾诚,工兵连帮工厂完成搬迁以后,你就协助独立警备连在二郎山修建半永久的防御工事,尤其是东西两条山路,只要是合适的地方就都给我修上。”陈成兴交代道。

  陈成兴手里没有混凝土,所以无法修建永久性的防御工事,不过利用木头和泥土,修建半永久的防御工事还是可以做到的。

  “是!”

  返回团部后,陈成兴让魏大勇把罗永安找了过来。

  “团长,您叫我?”

  “老罗,各工厂马上就要搬迁,一旦进山,他们的补给问题就是重中之重,这件事后后勤必须要做好,要首先保证他们的供应,全团包括我都可以吃糠咽菜,但是兵工厂,尤其是技术员的伙食必须要得到保证。”

首节 上一节 3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抗战:我有无限援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