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67节

  但也表明太子更重视的是战死的英烈身后事。

  去年冬天与薛延陀开战,战死将士首次以英烈的身份,覆盖国旗统一埋葬在英烈陵园。

  这是开天辟地,前所未有的做法。

  实际也得到很好的正面反馈,此次出征讨伐薛延陀的将士,得知死后殊荣,士气战力直接上了无数个档次,打的薛延陀丢盔弃甲。

  但不管如何,死后殊荣是一点,英烈的家属遗孀,也要照顾到的。

  这样双管齐下,荣誉与实际结合,将士们才会更加勇猛作战,保家卫国。

  正常来说,钱财抚恤是最常用的办法。

  有军职爵位的,还有其他蒙荫一说。

  这些房玄龄都知道,但他学聪明了。

  他不说了。

  太子这么问,肯定是有他的想法。

  果不其然。

  大家都没有开口,就等着太子发话呢。

  “孤以为,活着的将士立功受赏,那么战死的英烈家属遗孀,我们更应该要重点照顾。”

  “当奏请陛下,凡战死英烈,其家属遗孀,皆享受英烈之家的优待,税赋皆免,有子朝廷供其上学读书,子长可入伍,可入官府为吏,由当地官府安排。”

  “此外,敬送英烈之家牌匾,以彰显其家,受邻里乡亲瞻敬,逢年过节,当地官府当提米肉慰问。”

  “如此,我大唐不寒为国将士之心,足慰英烈在天之灵。”

  李承乾目光闪烁,语气掷地有声。

  荣誉,物质,通通都给大唐将士安排上。

  朝廷如此优待抚恤他们,将士们对朝廷对天子还不得感恩戴德,保家卫国之心熊熊燃烧啊。

  死对他们来说,都不可怕了。

  死得其所,死而无憾。

  “殿下。”

  高士廉有点犹疑,道:“臣对殿下提议,自是赞同,深以为然。”

  “朝廷如此行事,将士们必定感念天子,朝廷恩德。”

  “但……。”

  他想了想,还是说道:“臣有一点疑虑。”

  “若照此施行,朝廷会有多大支出?”

  “税赋皆免,是一定时间……。”

  他话还没说完,李承乾就知道面临的是一个钱财问题。

  “申国公!”

  “你怕是忽略了一个问题。”

  李承乾微微俯身,道:“灭掉薛延陀,大军难道一无所获,朝廷没有上交的薛延陀财物?”

  “这些钱财,拿出来十分之一,就能安顿好了吧?”

  “别说还有那么多牛羊马等牲口。”

  “十五万将士,一人分三头都绰绰有余。”

  “哦……。”

  他语气突然一变,道:“我想起来了。”

  在桌案上的一堆奏本中翻找,很快三道奏本找了出来。

  “一道是英国公上的,说是底下将士不守军纪,贪敛钱财,私藏宝物。”

  “一道是卢国公与莒国公上的,说英国公约束不严,将士们视军纪无物,肆意滥为。”

  “这最后一道,是江夏王李道宗所上,也是同一件事。”

  李承乾目光一扫而过,道:“诸公,英国公说是请朝廷从轻发落。”

  “卢国公也是求情,功过相抵,莒国公说严惩不贷。”

  “江夏王只说了事实。”

  他淡淡的说道:“你们觉得,对此事该怎么处理?”

  闻言。

  众人都沉默。

  其实除了尚书省外,其他人并没有看过的。

  魏征站出来,道:“殿下,臣以为当严惩不贷,以儆效尤。”

  长孙无忌道:“大军到底才立了新功,执行军法的话,是不是有点不近人情了?”

  “军法无情。”

  魏征道:“管不得那么多了,之前侯君集就因此问罪,这一次李绩再犯不能一视同仁,如何服众?”

  房玄龄道:“是否让英国公先严令将士交出私藏财物,给他们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拒不悔改者,以军法论处。”

  刘洎等人一直都没有开口,毕竟没有涉及到他们要管的事情。

  听到房玄龄的建议,也不由点头。

  这是一个比较折中的办法。

  毕竟将士们打了大胜仗,手脚不干净点,却被砍了脑袋。

  怎么也说不过去不是。

  这些事,心照不宣的,只要不被发现,都是睁一只闭一只眼的。

  但这次莒国公与新军在,情况就截然不同了。

  李绩就算不想知道,唐俭与新军必定会看不顺眼的。

  与他们指导的思想违背,怎么能善罢甘休。

  “他们贪了藏了,以公肥私,损人利己,损害朝廷国家利益,朝廷还有钱抚恤战死的英烈?”

  李承乾冷声道:“孤就一个态度,杀一儆百。”

  “不杀如何严明军法森严?”

  “不杀如何对得起死去的英烈?”

  “写建议,呈请陛下决断吧。”

  他将奏本放下,长孙冲上来,将奏本放到房玄龄与高士廉这里。

  “你写你们的,顺带着把孤的态度也附上。”

第125章 草原经营之策

  你们的意见保留,写成建议附在奏本之后,交给李世民去裁断。

  李承乾给府兵制挖了很多坑,也PUA李世民很多次。

  连府兵制的出路,都给出来了。

  李世民还要展现大度宽容,轻拿轻放的话,他不得不质疑李世民这天策上将,到底是怎么来的了。

  目前府兵制出现的状况,问题在于又拿又吃上面。

  私底下拿了,明面上朝廷封赏。

  现在又要多出死后殊荣。

  可以说,将士们名利双收。

  什么好处占全,朝廷三令五申的军纪,当做不存在,寄侥幸与法不责众?

  怎么可能让这种好事全占的风气,继续蔓延下去。

  只有以雷霆手段,狠狠的处置一批,再立军功封赏一批。

  恩威并施,刹住不正之风。

  “殿下,我等也可以写呈奏建议。”

  魏征说道。

  “也行,你们写条陈建议,也附在奏本之后,一并呈请陛下御批吧。”

  李承乾点头道,这事越多人参与越好。

  他还让中书令杨师道,黄门侍郎刘洎,中书侍郎岑文本等一并写建议。

  “时候不早了,大家写完,差不多就可以吃饭了。”

  李承乾可不会就这么放他们走,饭吃了,继续跟我坐着,等着本辅给你们敲定大事。

  长孙无忌微微摇头,今天可是轻易走不掉了。

  还能怎么办,写吧。

  众人在写,李承乾拿起其他奏本在看。

  尚书省那边源源不断的将奏本抄录过来。

  ……

  太极宫,两仪殿。

  李治跪坐在李世民身边,双手搭在膝盖上,很是恭敬。

  李世民正在捻着胡须,看送来的奏本后面,贴附的建议。

  “稚奴,你当时在场,觉得太子说的想法怎么样?”

首节 上一节 167/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