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166节

  “殿下所言,属实金玉良言。”

  “陛下英明神武,胸怀博广……。”

  他对李世民狠狠的吹了一通,道:“朝中皆知,但百姓却少有知晓。”

  “若为启蒙教材,孩童学习后,回家也能告知父母。”

  “这样一下来,百姓们都知道陛下是何等贤君明主了。”

  长孙无忌也忍不住出来表态了,“殿下,臣以为当让尚书省,礼部所制定章程打回,重新制定。”

  李承乾笑吟吟的说道:“左右仆射。”

  “你们怎么说?”

  房玄龄与高士廉那还有说的,都到这个份上,敢继续执行这章程。

  别说陛下没办法交代,就是自己也要沦为愚笨之人了。

  “臣等思虑不周,多谢殿下点醒,回头我们就重新制定……。”

  房玄龄与高士廉当即表态,至于礼部,李道宗还没回来呢。

  也没有礼部说话的份。

  “既然如此。”

  李承乾伸手拿起奏本,道:“就请二位拟写建议,呈请陛下御批。”

  李治起身,将奏本放在木盘内,朝房玄龄与高士廉走了过去。

  木盘除了奏本外,还有白纸笔墨。

  房玄龄一顿:“殿下,这……臣有些不解。”

  “两位将启蒙教材的想法,写在白纸上,贴附在奏本之后,呈交给陛下,陛下一看之下,便一目了然。”

  “陛下觉得可行,批朱即可,若是不行,召人问询,或者打回重议便是。”

  李承乾笑道:“这样要省不少的功夫。”

  众人觉得很是惊奇,魏征笑道:“这法子倒是不错啊。”

  房玄龄与高士廉总觉得哪里不对劲,又说不上来。

  “左右仆射,你们先写吧,写好之后,便立即呈入太极宫。”

  “正好孤要看看其他奏本。”

第124章 大唐举重冠军

  李承乾嘴角含笑,注视两人。

  房玄龄还有些犹豫,总觉得很是奇怪,但太子看着,他不动手也不行。

  毕竟,高士廉这会儿正在奋笔疾书呢。

  也不知道写的什么,但肯定是刚才太子所言。

  他只好也低头,开始在白纸上书写。

  见此。

  李承乾拿起刚送来的奏本,道:“诸位稍待,等左右仆射写完之后,再继续商讨。”

  “东宫可给大家备好饭食了的,不要担心饿肚子。”

  一时半会儿肯定是散不了的,都安心的坐着吧。

  “臣等遵令!”

  魏征笑道:“东宫的饭菜,我可久久不能忘,吃了一次回味无穷啊。”

  “这下又有口福了。”

  长孙无忌含笑点头,有可口的饭菜,满足口腹之欲,但殿下今日所为,也让他很是开心啊。

  太子越贤明,他就越心安。

  魏征的玩笑话,李承乾笑而不语,目光落在奏本上。

  心里头却是暗自愉悦。

  他让房玄龄与高士廉,当场写建议的目的。

  其实很是简单。

  就是要仿照明朝内阁票拟行事。

  今日他坐在主位,其他人当他是太子,但李承乾心知肚明,他是内阁首辅的角色。

  其他人在不知不觉,角色已经转变为内阁成员。

  这是不能明说,只能是不着痕迹的来做。

  李承乾不相信,房玄龄他们能想到内阁制度来。

  怕是打破脑袋也想不到,在一千年以后,还有这样朝廷制度。

  为什么要一定盯着房玄龄他们写了?

  那是因为,必须要他们当场办了,有了这次票拟的开头,以后再做票拟类似的行为,就很容易接受了。

  李承乾与李世民争权,不能那么明目张胆。

  只能是通过这种隐形构建的内阁,来慢慢窃取李世民的政权。

  以后只要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李承乾就能达到他想要的目的。

  他不能自己写票拟,只能通过尚书省来操办。

  房玄龄与高士廉两个左右仆射写的,你怎么也怪不到我太子的头上来吧?

  反正,往后东宫内阁票拟,太极宫李世民批朱就成。

  如此,两宫配合,双剑合璧,天衣无缝。

  我李承乾日后是要成为大唐举重冠军的。

  想到这些,李承乾心头不由美妙得很。

  “殿下。”

  “臣写完了。”

  房玄龄与高士廉几乎是一起停下。

  李承乾也没看,只要你们票拟了,那就好。

  给李治扬了扬头,这小子再次过去,当着房玄龄与高士廉的面,将写满意见的纸条贴附在奏本之后。

  “两位国公,可觉得有不妥的?”

  “若无,我就送往陛下御前了。”

  李治问道。

  “额。”

  “这么急的嘛?”房玄龄问道。

  “梁国公,不是急,先呈陛下御览,觉得不当之处,打回来后,我们还能商议的嘛。”

  李承乾轻声一笑,“孤这还有事情请教,你们也不能马上离开不是。”

  他挥了挥手,李治捧着木盘快步出殿,朝着太极宫而去。

  “咳咳咳!”

  众人目光都顺着去了殿外,李承乾假意咳嗽,将众人视线拉了回来。

  “这道奏本,是英国公李绩上的,一是说北征事宜,二是为将士立功详情。”

  李承乾问道:“你们都看过了吗?”

  李绩连续大败薛延陀,追得乙失夷男狼狈鼠窜,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

  他想要跪地求和,李世民根本不给他机会。

  一个劲的给李绩下诏令,往死里打。

  但将士立功的名单,也送了回来。

  “看过了。”

  房玄龄道:“正在商议该如何论功行赏。”

  “毕竟,这次灭掉薛延陀,也不过是时间问题,想来有很多将士的军功会不小。”

  高士廉捻着胡须,笑道:“是啊,灭国之功,又有一批将士以军功获得封赏咯。”

  这是显而易见的。

  肯定会有大肆封赏,激励将士的。

  李承乾问道:“如何封赏?”

  “按照惯例,以军功论赏,赏赐钱财田地,晋升军职爵位。”

  高士廉回道:“殿下以为如何?”

  他们潜意识认为,太子突然提问,肯定有自己的想法。

  李承乾微微摇头,道:“难道不该去,多多考虑战死将士的抚恤问题吗?”

  “战死将士,陛下给予了死后覆盖国旗下葬的殊荣。”

  “并安葬在英烈陵园内。”

  “这死后殊荣是有了,但对英烈的家属,难道就给点抚恤就行了嘛?”

  他环视一圈,众人神色都很严肃。

  这是老生常谈话题了。

  当初提出的大唐英烈慰灵碑,还没有修建。

首节 上一节 166/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