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238节

  这是应有之意,每年朝廷到年关之前,都会总结过去一年做的事物。

  相当于年终总结嘛。

  最后一场大朝议会议,就是年终大会。

  “左右仆射。”

  李承乾唤道。

  高士廉与房玄龄当即应声。

  “你们商量一下,届时在年末大朝议上,谁来向陛下,向全体臣工,向全大唐百姓,做这份尚书省工作报告?”

  房玄龄一怔,道:“殿下,这是何意?”

  “意思很简单嘛。”李承乾微微一笑,道:“尚书省总领国家大小事务,自然是清楚知道各部各司工作情况。”

  “但不是人人都清楚,各司各部做了什么,取得什么样的成就。”

  “还有,尚书省要定下明年一年的工作规划以及目标,还有工作方向与工作重点。”

  “今年的事情了了,明年的事情也要开始考虑。”

  “孤说过,不要等到事找人,要人找事。”

  “事找到人,那一切不过是补救,但人找事,是要将问题从未发之时解决。”

  “诸公以为如何呢?”

  萧瑀当即道:“殿下英明。”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个道理,我相信大家都是明白的。”

  长孙无忌暗自恼恨,你个狗腿子,越来越蹬鼻子上脸了。

  老夫还没开口呢。

  “殿下,陛下那边该如何言说?”

  “这事,我相信陛下会同意的。”

  李承乾对长孙无忌的反应,看在眼里。

  他手下不能都是长孙无忌与高士廉,他们一条心,才是李承乾不愿看到的。

  魏征是绝对支持他的,只不过,他有些时候,不太适合参与进来。

  上位者的手段在于平衡调和。

  萧瑀就是他扶起来,要制衡长孙无忌一系。

  还有第三方,也就是房玄龄,马周等人。

  这些人,可以看在是东宫内阁中,李世民一系的。

  当然,大家都是李世民的人,可在这东宫内,大家还是有清楚的身份标签的。

  “申国公,梁国公,你看谁来做这份尚书省的工作报告?”

  李承乾再次问道。

  房玄龄有些犹疑,高士廉也没有开口。

  李承乾就这么看着两人。

  不开口就完事了?

  哪里会那么轻易。

  今天必须站出来一个。

  他才会罢休的。

  “郑国公。”

  李承乾喊道。

  “臣在!”魏征站出来道:“若是左右仆射觉得难办,臣请殿下,奏请陛下,让臣来担任。”

  “只不过,希望左右仆射不要对我不满,还希望在这段时间内,能够让尚书省整理,协助我写好工作报告。”

  李承乾给魏征点了个赞。

  不愧是我的好老师啊。

  真是懂的配合。

  你们左右仆射的饭碗不要,那就给魏征。

  魏征知着门下省的事务,尚书省要让魏征插手进来。

  李承乾也无所谓。

  “殿下。”

  房玄龄苦笑,真让魏征来替尚书省做报告,左右仆射还有什么脸啊。

  “还是不麻烦郑国公了,臣来做这份报告吧。”

  高士廉也急忙说道:“我看梁国公很是合适,臣附议。”

  长孙无忌:“臣也附议。”

  马周等人无所谓,反正又不关他们的事。

  “如此,那就梁国公负责吧。”

  李承乾心头好笑。

  高士廉还不要?

  我不是没给你这个舅公机会啊。

  是你自己不想主动站出来接受的。

  等到时候,你别肠子悔青了。

  “还有一事。”

  李承乾正色,道:“尚书省要会同兵部,做出明年军事开支的庙算来。”

  “今年,军事开支多少,明年的军事开支又是多少。”

  “要有明确的数目。”

  “国库的钱,每年收上来,不是说支出多少就支出多少。”

  “还是要扳着手指头过日子的。”

  “宋国公刚才所言就很好嘛。”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做到家里有多少米,下多大的锅。”

  这事可不是一般的大。

  众人都有点震惊,太子怎么对军队庙算下手了。

  可不是他们在这里说两句,就能达成的。

  还要看陛下,看武官们的想法啊。

  “殿下,这事是不是要慎重点。”

  魏征不得不提醒道。

  “孤很慎重。”

  “尚书省会同兵部商议,军事在哪些方面,需要支出的,支出多少,都该有个明确的数目。”

  李承乾道:“不能在军事上想一出是一出,想要多少就要多少。”

  “殿下,话是这么说,可一旦发生战争呢?”

  高士廉问道。

  陛下是什么性格的人,谁不清楚啊。

  冷不丁的有蠢货,惹到陛下,指定会发兵讨伐的。

  “这是在例外,不用考虑。”

  李承乾说完,道:“就这么定下了。”

  “诸位看看会议记录,没问题的话,就一并送去御前,奏请陛下御批了。”

  懒得跟这些人再废话。

  说来说去,不过是让他们参与进来,好看起来像模像样。

  最终还是要到李世民那边拍板的。

  ……

  商议内容与会议记录,一并送到太极宫。

  李世民大致看完后,他突然升起一股明悟。

  “申国公,怕是错失了某种东西啊。”

  “这臭小子,做事不会没有深意的。”

  他不怀疑李承乾冲着房玄龄有什么意图。

  反而有可能是一件好事。

  但好在哪里,他暂时看不清。

  “来人。”

  “召梁国公,赵国公,河间郡王商议。”

  “是!”

  很快。

  三人到来,李世民开小会了。

首节 上一节 238/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