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362节

  说完,朝着李承乾重重鞠躬。

  “新罗,百济,乃至高句丽都比大唐近,怎么想着舍近求远,来找大唐?”

  苏我归化道:“相比与他们,大唐要更加雄伟强大。”

  “现在,他们都自身难保,没有心思帮助苏我氏的。”

  “我大唐现在也在准备战事,无暇顾及东瀛。”

  李承乾淡淡的说道:“还是等战后再说吧。”

  “皇太子殿下,请你多多关照东瀛……。”

  苏我归化急了。

  他心里很清楚,本土的危机有多严重。

  如果没有外力的帮助。

  他的父亲也不会仓促派他来求救的。

  现在出来这么久,都不知道本土是什么情况。

  只怕形势越来越危险了吧。

  但李承乾根本不想多言,直接给打发走了。

  “哥哥,这些人倒是另类啊,什么归化都来了。”

  李治觉得好笑:“国内有事,跑到这么远来求大唐。”

  “庙小妖风大,池浅王八多。”

  李承乾淡然一笑,“你见得多就不奇怪了。”

  “一个弹丸之地,村落械斗都能说是国战的。”

  李治讶异,道:“啊?”

  “这么弱小?”

  李承乾笑而不语,他在考虑,如何进行后续动作。

  三韩拿下后,跟东瀛就只差一个海峡的距离。

  这近的情况下,大唐把触角伸到东瀛去,不要太简单了。

  那地方,可是肥啊。

  一个石见银矿就够大唐吃饱的。

  “那哥哥,这帮还不是不帮啊?”

  “你有什么思路?”

  “我没有啊,我都不知道东瀛这地方是什么样的。”

  “那你可以多跟苏我归化聊聊。”

  李承乾道:“不要答应任何要求,先吊着他们。”

  “我明白。”李治问道:“可按照他的说法,他家族面临危机,可能要出事。”

  “万一被灭族了咋办?”

  李承乾白了他一眼,道:“这不人还在大唐嘛,家族灭了,跟他有什么关系?”

  “到时候送他回去,再建立一个家族不就成了。”

  “我大唐还扶植不了一个弹丸之地的势力?”

第241章 贞观十九年来了

  长安。

  梁国公府,书房。

  房遗直端着一碗汤药进来,见父亲还在埋首伏案,脚步都放轻了不少。

  “阿耶,先把汤药喝了吧。”

  房玄龄头也没抬,说道:“放这里吧。”

  房遗直还不知道,放这里怕是等会儿想起来都忘了。

  “你还要签字,到时候东宫那边检查起来,不好交代的。”

  他劝道。

  这汤药是寿杏侯,亲自开的方子,并且是东宫那边监督,什么时候喝,都需要由本人签字的。

  这一年来,圣天子,太子不在长安。

  几乎重担都压在父亲的身上。

  房遗直既是感叹又是揪心的。

  别看这权柄很重,实际上父亲是一点都不敢掉以轻心,可以说每一步都是如履薄冰,不敢大意。

  经常到深更半夜,书房的火光还亮着。

  身体也就跟着出现问题,只好服汤药。

  “好吧。”

  房玄龄也只好罢手,一口将汤药喝完,也顾不得其他,继续俯首。

  “嗯?”

  “你怎么还不走?”

  房玄龄抬头看到好大儿还在,问道。

  “父亲,还是早点休息吧,你这样熬坏身体可怎么得了。”房遗直关切的说道。

  “哎。”

  房玄龄道:“陛下与太子如此器重于我,我岂能懈怠?”

  “如今北方战事,大战一触即发,许多事情都要朝中调度,安排的。”

  “粮草器械是必须要跟上的。”

  “前些日子,陛下下令又调了十万府兵秘密北上。”

  “十万人,人吃马嚼的,哪有不能顾全的?”

  “战局如何,我不用操心,但后勤补给是一定要保证的。”

  说到这里,房玄龄面露凝重之色,想说什么,终究是没有开口。

  “你先下去吧。”

  “老夫心头有数。”

  无奈。

  房遗直只好退下。

  书房安静下来,房玄龄没有在埋案,他似乎是在天人交战,拿着笔,看着白纸,犹豫着是不是拿过来书写。

  最终。

  他好似下定决心一般,拿起白纸,奋笔疾书起来。

  “圣天子在北,臣顿首三叩!”

  “臣昧死呈奏……。”

  ……

  李世民拿着长安来的奏本,迟迟没有说话,半响后,才道:“去请太子来。”

  “是!”

  不久后,李承乾一人到来。

  行辕内,只有李世民在。

  这是他第一次独自面对李世民。

  李承乾心头有点不得劲。

  “参见陛下……!”

  李承乾道。

  “你……。”

  李世民想说什么,终究还是摇头,没有说出来,他道:“这是梁国公的奏本。”

  “你看看吧。”

  李承乾接过来一看,眼睛微微一沉。

  房玄龄上奏。

  两宫在北,长安久日无主。

  请天子或者太子归朝,坐镇中枢。

  虽然话说的很是中规中矩。

  但内容的含义,却不是这么简单。

  房玄龄就差明说,两宫都在北地,要是有个闪失,那该怎么办?

  还是回去一个,出现问题,朝中至少不会乱。

  房玄龄并非是杞人忧天,而是从大局出发,隐晦的点醒李世民与李承乾。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千金之子坐不垂堂。

  更别说是两个。

  大唐是强盛,唐军也所向无敌。

首节 上一节 362/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