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363节
但天子与太子却不该俱在战场第一线。
李承乾收了起来,问道:“陛下怎么看?”
李世民道:“太子回去吧。”
“有我在幽州便可。”
我是不可能回去的。
回去的只能是你太子。
你在这里有什么用?
李承乾摇头,“我也不回去。”
“你留在这里干什么?”
李世民道:“今年的年末大朝议谁来主持?”
“明年的事务怎么安排?”
李承乾道:“朝中事务,梁国公与赵国公都处理是很是妥当。”
“今年大朝议由他们主持便是。”
“至于明年的事情,太子妃在长安,她有些事情也可代劳的。”
李世民并没有再立皇后。
后宫之中,不论是太极宫,还是东宫。
太子妃在名义上是后宫之主,还是名正言顺的那种。
李世民的那些妃子,没有人地位比太子妃更高的。
只不过,太子妃向来深居东宫,直观东宫之事,并没有插手太极宫后宫。
但她的身份地位,是谁都没办法否认的。
当天子,太子不在长安。
太子妃就是身份最高之人。
她是能代表天子,代表太子出面办事的。
“这事没有先例。”
李世民皱眉说道。
“我朝可以有这个先例。”李承乾平静的回道。
这让李世民有点无奈,道:“你不怕再出一个吕后?”
闻言。
李承乾扬眉,诧异道:“我又不是汉高祖。”
你是在抬举我,还是太看得起太子妃了?
“我不是那个意思。”李世民瞪眼道。
你这小子怎么油盐不进呢?
把太子妃推出来,这算什么事情?
“难道你不明白,妇人不得干政?”
李世民语气有点严肃的说道。
李承乾道:“我知道。”
“但陛下也该知道,我大唐不是只有男子,还有更多的女子。”
唐朝女子的地位,可不跟宋朝后的女子地位等同。
虽说有妇人不得干政的说法。
但自汉朝开始,再到唐朝。
妇人参政议政的事情还少了?
执掌神器的都有。
就别说干预朝政的女子。
李世民皱起了眉头,“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男子在外,女子在内。”
李承乾道:“双方是互为一体的。”
“随陛下出征的将士们,家中都有人在挂念。”
“不能忽视了她们的情感与心情。”
“如果,对其家眷嘘寒问暖,关怀备至。”
“那么将士们感念恩德,在外会更加奋勇杀敌,也会更加忠诚。”
“当年母后在世,不是多有关心大臣家眷,频频请她们到宫里叙旧交谈。”
他道:“这一份恩典,陛下遗忘许久了。”
“是该重新拾起。”
家庭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关系重大。
李世民不担心这个问题,是长孙皇后贤惠,她走的家眷路线,侧面给李世民提供太大的帮助了。
一个好的贤内助。
往往起到的作用,那是出乎意料。
李承乾当下,就有心让太子妃出面,然后与各家各户的女眷们亲近。
这样一来是女眷们得到重视,二来是让女眷们有事情可做。
一天天的待在家宅,什么都不想,成天担心自家男人好坏的。
心态迟早要出问题,然后男人一回家,就要吐槽这,吐槽那的。
浑身疲惫的男人回到家,就遭受这样的对待,谁乐意啊。
走妇女路线,发挥她们的作用。
可是能让家在安宁不少。
李世民沉吟,他明白其中的道理。
思索再三后。
他道:“那就让太子妃明年出面?”
“陛下要扶个贵妃当皇后,她出面也成。”李承乾不咸不淡的说道。
李世民顿时变得尴尬起来。
他哪敢啊。
别说他没有立后的心思。
就算是有,看看太子这样子。
说的平静,但立一个试试?
“不用,就太子妃吧。”
李世民道:“我这就给长安下令。”
“那我就先走了。”
再不走。
我坐立难安。
跟你说话,真忍不住什么时候情绪爆发,跟你上嘴脸了。
“那你不回去啊?”
“都有太子妃了,我回去干什么?”
李承乾快步离开,李世民愣了愣,“这混账玩意儿!”
“你会打仗嘛你。”
他骂骂咧咧一通后,道:“也好,让他也见识见识战场。”
“储君不知兵怎么能行?”
李世民拿起房玄龄的奏本,喊人来点火给烧了。
这奏本,就当没存在过。
“把李君羡叫来。”
“是!”
李君羡很快到来。
“高句丽那边的事情,你要东厂全力行动起来。”
“一举一动都要让我知晓。”
李世民严厉的说道。
说归说,做归做。
房玄龄的奏本提醒了他,那必须动用一切力量,保证万无一失。
……
贞观十九年到来。
朝中举行大朝议,由房玄龄主持,长孙无忌做的尚书省工作报告。
大朝议内容纪要,全部都送到幽州,呈到御前。
这次尚书省报告,有点小尴尬。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