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393节

  哪怕狄仁杰确实深得李承乾喜爱,但也不是这么用的。

  先带着身边培育几年,再放出去做事。

  这样一来,受到自己的熏陶,假以时日,以狄仁杰的天赋与才华,想来会更胜一筹。

  “学生叩谢太子殿下恩典。”

  狄仁杰正色回应,他并没有决定自己人生的权力。

  尤其是在太子当前,更是无从说起。

  只有遵照一条路。

  “稚奴,好生带着。”

  事已至此,李治也只好认命,笑道:“哥哥放心,我争取在最短时间,把狄仁杰给调教好的。”

  狄仁杰头皮发麻,他怎么感觉晋王笑容很假呢?

  ……

  新年过的很是热闹,当然也不平静。

  新年一过,贞观二十年一到。

  规划正式启动。

  李世民连续下达多条诏令。

  御史台,擢升正三品,御史大夫马周,从三品升为正三品大臣了。

  这看似一品,却是天差地别。

  等同于总算与六部,中书平起平坐了。

  开年第一道诏令,就是御史台升格,这也意味着,御史台的权柄加重,也是表明朝廷对规划第一条坚定的态度。

  第二条诏令,是免去大唐帝国银行李恪的行长之职,由长乐公主李丽质担任。

  长乐成为帝国银行的行长,不少人早有预感。

  见到长乐公主天天跟着吴王,大致都能猜到,长乐公主在熟悉银行事务。

  只不过,当诏令落地后,还是忍不住唏嘘,大唐公主担任正三品官署的主官,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第三条诏令,就是税务司的成立,正五品官秩。

  看起来并没有什么,但诏令中一道内容,却令人发毛。

  税务司竟然有组建、招募税卒之权。

  这把无数人给整不会了。

  一个正五品的官署,还特么有武装力量。

  这是要干什么?

  往后谁敢暴力抗税,或者偷税漏税,是不是带税卒就打上门来了啊?

  第四条诏令关于钢铁。

  第五条就是天工院。

  圣天子一口气封了天工院五个侯爵,十几个伯爵,几十个伯爵以下爵位的。

  这把人雷得不轻。

  他们知道天工院是太子一手带起来的,但太子你也太带了吧。

  就这一大堆爵位封出去,那天工院的人还不得发疯?

  但好在,这些爵位虽然多,但与孙思邈的爵位一样,并不食邑。

  这让人容易接受得多。

  要真是如同食邑的爵位一般,那才是恐怖。

  之后对济世院的封爵,也没那么令人震惊的。

  毕竟都不食邑,还比天工院的少。

  后续一系列诏令下达。

  长安官员百姓,都有点麻木了。

  这短短时间内下达的诏令,比去年一年还多。

第259章 李恪,李佑履新

  开年后,朝廷就大刀阔斧的颁布诏令,一系列举动,让无数官员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一道新任命诏令。

  吴王李恪迁往吐蕃为国相,提调吐蕃一切军政要务,吐谷浑国相王玄策为副相,狄仁珪迁吐谷浑国相。

  这份诏令的措辞,很是耐人寻味。

  完全没有考虑过吐蕃国主松赞干布的意愿,直接就由朝廷决定了。

  吐蕃还有国主,却有名无实,一切都由大唐主张。

  吐谷浑也是如此,早就名存实亡。

  随着忠烈骑马失足而死,其子早夭,吐谷浑国王没有册立,名义大权是落在病重的弘化公主,但她更没有心思管理,一切都由国相操持。

  所以,说是国相,其实是封疆大吏,有专权独断的权力。

  东宫。

  李承乾踩在地图上,一手扶着佩剑,李恪站在身后。

  “到了吐蕃,一年的时间,处理好吐蕃内部的情况。”

  他淡淡的说道:“然后,你就要把心思,放到天竺上了。”

  李恪点头,他知道自己去吐蕃为相的主要目的。

  就是打通天竺,吐蕃,长安三地通道。

  “我相信你的能力。”

  “如今的吐蕃大不如从前,五郎在吐蕃折腾一通,虽然敛钱杀人,但他给你打下了很好管理的局面。”

  李承乾道:“吐蕃军队,基本上都被掌控了。”

  李恪笑道:“我要多谢五郎啊。”

  可不是嘛。

  李佑在吐蕃的行为,完全是给他扫清了很多障碍。

  不管是杀,还是威逼。

  都解决太多不稳定的因素。

  李恪过去接手,不是一个烂摊子,反而是一个天胡的局面。

  他都觉得不需要一年,半年就足以把最后遗留的小问题给处理了。

  “兄长,王玄策有什么说法?”

  李恪问道。

  “王玄策这人有勇有谋,但欠缺点大局意识,眼界不大行。”

  李承乾道:“不过,对你伸手天竺有不小的帮助。”

  他撇了一眼李恪,道:“你也不要有心理负担,陛下此举用意是合情合理的。”

  “你与五郎不同,五郎可以不要副手,但你不能。”

  李恪心头了然。

  王玄策是陛下指派的,是他的副手,也是陛下的眼睛。

  李佑可以把权万纪给送长安,但他却万万不能。

  “父皇知晓对天竺的谋划?”

  “你觉得呢?”

  李承乾反问了一句,道:“陛下把事情交给我来办,虽然不过问,但还是要知道具体情况的。”

  他走了两步,看着并不太详尽的天竺一地。

  “要尽快把天竺的地形地貌给调查清楚。”

  “以便往后的动作。”

  李恪点头,道:“那侯君集大军,吐蕃兵权可都在他手里。”

  “我怕他不太会配合。”

  他确实有点这方面的担忧。

  侯君集这人,他还是了解的,自视甚高,又狂妄自大。

  否则也不会有那次大朝议,害的自己没了灭国之功,还差点丢了爵位性命。

  这样的人,犯一次蠢,那么你完全有理由相信,他会犯第二次的。

  “这由不得他。”李承乾淡声道:“去年,陛下把他代字给取掉,他想回长安,那就得拿出成绩来。”

  “天竺是大战略谋划,他敢阳奉阴违,就不是丢爵位,是丢性命。”

  “你提调吐蕃一切军政要务,就不用担心其他问题。”

  他回头问道:“你到吐蕃后,准备先怎么做?”

  “谈谈的你想法。”

  李恪轻笑道:“五郎留给我的尾巴,就是松赞干布了。”

  “他能跟松赞干布称兄道弟,我却不能。”

  他语气变得淡漠起来,“斩断他那些手脚吧。”

首节 上一节 393/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