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三鞭打散父子情,请陛下称太子 第394节

  李承乾嗯了一声,“昂逊这人是条好狗,可以好好使用。”

  “也要给吐蕃贵族,树立一个典型。”

  “千金买马骨,昂逊有今天,他们也可以。”

  “只要跟着大唐,大唐绝对不会让人吃亏的。”

  说话间,狄仁杰走了进来,道:“禀太子殿下,齐王求见。”

  “什么事?”

  李承乾问道。

  “回殿下,就在刚才,陛下命齐王为东北大都督府大都督,韩瑗为大都督府长史。”

  “然后齐王就来了。”

  狄仁杰道:“齐王有点气冲冲的样子。”

  “额?”

  李恪有点疑惑,道:“兄长,五郎怎么任大都督了?”

  “这……,他才从吐蕃回来不久啊。”

  李承乾让狄仁杰把李佑带进来,笑道:“这是能者多劳。”

  李恪:???

  能者多劳?

  不是兄长,这话你是怎么说得出口的。

  就五郎担得起这四个字啊。

  “哥哥!”

  未闻其人,先闻其声。

  还没见到李佑,就听到他的叫喊声。

  等到进殿后。

  “哥哥!”

  李佑喊着上前,一副声泪俱下的模样,“哥哥,请为我主持公道啊。”

  “我在吐蕃受了这么多的苦,给父皇送了五百车。”

  “那可是五百车啊。”

  “没有换来安稳,换来的是又一次颠簸流离,要去那东北苦寒之地。”

  “哥哥,这天下还有没有公理了。”

  “我怎么就这么命苦啊。”

  李承乾嘴角是狠狠抽搐,李恪是听傻眼了。

  不是,五郎。

  你是不是找错对象了,拜错神仙了。

  来找太子?

  你去当东北大都督,就是太子首肯,陛下同意的啊。

  还太子给你主持公道?

  这不是堂下何人,状告本官吗?

  分不清大小王了啊。

  “我这安稳休养的日子,没过几天,就又要奔波,还讲不讲仁德。”

  “还体恤臣子吗?”

  “我好歹也是亲王,也是父皇的儿子啊。”

  李佑很是悲伤。

  五百车换来的父爱,就这么脆弱吗?

  转头又要把他丢到那鸟不拉屎的地方。

  长安,多美好繁华,逍遥快活的花花世界。

  他舍不得啊。

  “让你去当东北大都督,是我的意思。”

  李承乾悠悠开口。

  李佑当即傻眼,他愣愣的看着太子哥哥,怀疑自己耳朵是不是出现问题,听错了。

  “不是哥哥,我没做坏事啊。”

  “为什么啊。”

  他想要一个准确的回复。

  “没有为什么。”

  李承乾道:“你是天潢贵胄,哪里需要,就要去哪里。”

  “东北需要你,所以你就要去东北。”

  李佑急声道:“我没能力,我还杀人如麻,我还贪图钱财,我还横征暴敛,我把吐蕃都搞的民不聊生。”

  “怎么东北就需要我了。”

  “哥哥!”

  他眼巴巴的上前,就差抱住李承乾的大腿了,“我是无能之辈,只会逍遥快活。”

  “不能担当大任的啊。”

  “我在吐蕃可以乱搞,但东北,我乱搞就是要丢命的。”

  “哥哥!”

  他渴求道:“你放过我吧,我就想安生的做一个逍遥亲王而已。”

  “不害百姓,不做坏事,这都不行吗?”

  李佑说的是事实。

  他在吐蕃搞的事情,回京后就打听到各路消息,自己的所作所为,在朝野引起极大的非议。

  虽然自己用钱,躲过一劫。

  但吐蕃到底不是在本土,可东北那边已经纳入大唐疆域。

  他还能肆意妄为吗?

  “五郎。”

  李承乾心头暗自好笑,他是一点都不知道自己的能力啊。

  “哪里需要你,你就要往哪里搬。”

  “这没有商讨的余地。”

  “你求我也无用,陛下的诏令,是不可能更改的。”

  李佑沮丧的坐在地上,失魂落魄。

  “你也别伤心,给你的权力很大,提调东北三大行省的军政大权。”

  李承乾循循善诱,道:“这等权利,如今能与你相比的,也就三郎能勉强相提并论。”

  “说你是大唐亲王第一人也不为过。”

  “你难道不想要这等尊荣吗?”

  李恪默不作声。

  他知道兄长,这是在忽悠五郎去做事。

  之前还不知道,五郎能不能当好这个东北大都督。

  但现在他大概明白了。

  五郎在吐蕃做的事情,其实是深得太极宫与东宫之心的。

  这一次,也是要发挥五郎的特长,在东北好好的搞一同事情。

  既然五郎的名声不好,霸道专横,那就正好能把文武都给治住。

  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大都督,其手下的文武怕是会很头疼吧。

  其实,李承乾还真是如此想的。

  李佑有他独特的优势。

  那就是仗势欺人,极为霸道残暴。

  特别会利用自己的身份搞事情。

  嗯,还有一点,那就是不要脸。

  这一点尤为重要。

  当亲王不要脸,还有大都督名义的时候。

  那就能以势压人。

  在吐蕃,侯君集虽是要听命与李佑,但实际上他完全有底气,可以不听。

  但李佑就能让侯君集听话,让他调兵做事。

  单单这一点,放在东北大都督府,就不是韩瑗能够办到的。

  可以说,李佑任东北大都督,完全是出于多方面的考量。

  知人善用,莫过于此。

  李佑有各种各样的缺点,放在本土,就是一个祸国殃民的人物。

首节 上一节 394/47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帝国模拟:从傀儡到万古一帝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