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103节
隆庆帝苦恼于山东局势,遂与众臣商议。
其实也没什么好商议的,论山东局势,场下的许多官员甚至比隆庆帝的消息还要准确。
他们早就在暗中串联完毕,此次商议,朝中直接旗帜鲜明的分成了三派。
一派是主战派。
一派是主和派。
一派是孔派。
主战派以于涟一人为主,提倡举全国之力,覆灭淮阴贼。
于涟在朝堂上声泪俱下,言道:
“陛下,淮阴之贼,降而复叛,实乃顽固之疾。若不以雷霆之势扫而灭之,日后必成大患。虽然国朝财政,入不敷出,然治重病者,必用猛药;忍小痛者,方能去大疾。”
“陛下宜号召天下苍生,节衣缩食,以助军需;商贾之属,捐资献产,共赴国难;百官之俸,亦当削减,以资军饷。至于皇陵楼宇之工事,皆可暂停,以节省钱粮,全力抗贼。如此,方显陛下之决心,感天下之万民!”
于涟说罢,朝堂一片寂静。
隆庆帝还在思考着于涟的说辞,觉得似乎有些道理。
正思索着,只听一声“无耻老贼”,仿佛拉开了开战的序幕,刹那间,百官齐鸣,展开了对于涟的口诛笔伐。
每个官员都引经据典,把于涟骂的体无完肤。
有人道:“国虽大,好战必亡!”
此人是远近闻名的大儒,名叫孟申,引经据典,说的头头是道,恍惚间,于涟都觉得对方才是正确的。
有人骂于涟私德有亏,其子已故,于涟常来往于儿媳家中,欲图谋不轨,行扒灰之事。
如此有辱斯文,于涟被气的面色通红,说不出话来。
还有人更过分,直接栽赃于涟与异族勾结,如此行事是为了调离大熙军队,让草原异族趁虚而入。
这直接触及了于涟的底线。
于涟破口大骂,几乎要和那人扭打在一起。
“够了!”
隆庆帝一拍皇案。
“殿前失仪,各罚俸半年,退下!”
皇帝已然发话,两人只得怒视着对方,领了皇恩,停止了这场闹剧。
隆庆帝心中现在很是苦恼。
他本来听于涟所说,觉得还有几分道理,可是经过朝廷百官这么一辩驳,又拿不准了。
隆庆帝遂征集其他官员的意见。
户部吏部的官员主和,表示大熙富有万里江山,不必急于一时,应该暂时稳住淮阴贼,令双方停战,休养生息,等待国库充盈,兵强马壮之后,再一举南下剿灭淮阴贼。
事实上,这些官员虽然说的好听,但其实主要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
国库已经告竭,再开战他们也捞不到多少油水了,更重要的是,万一隆庆帝为了筹措军费选择节源的话,那之前他们漂没的那些窟窿该怎么堵上?
就以正在修建的陵墓来说,户部的账和工部的账可不一样,一旦停下施工……
听着主和官员的意见,隆庆帝觉得有些道理。
可如果主动求和,那他的名声……
思虑间,又有一派官员站出。
这些是孔派的官员,以礼部为主,郭白也意外的掺杂在其中,讲究主战,但不完全主战。
这些官员提出,让朝廷支援山东局势,但不用派兵过去,只需给予些许军费,让山东官员自行募兵,抵御淮阴贼。
听着此番建议,隆庆帝眼前一亮,觉得可行。
这样的话既不用花费大量支出,又不用他承担责任,简直是个两全其美的建议。
隆庆帝正准备答应下来,忽然一人站出,大声厉喝。
“大胆奸佞之徒,何其谬也!自古云,名与器,不可以假人,汝不知乎?”
竟是忠顺王!
百官十分惊讶。
只见忠顺王驳斥了那名官员后,紧接着向隆庆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竟是支持于涟,请求朝廷出兵,全力攻打淮阴贼!
此言一出,属实令人震惊。
就连于涟都没想到,平时素来荒唐,贪图享受的忠顺王在大是大非上竟有如此远见。
忠顺王在隆庆帝心中的地位还是很重要的,朝堂上也有许多忠顺王的心腹,此时纷纷附和,一时间,隆庆帝又拿不准主意了。
孔派的官员眼见事情将成,忠顺王竟敢来搅事,顿时坐不住了。
一名孔派的官员直接上前参奏,言称忠顺王主战,其心非是为国,而是为了插手军队!
隆庆帝心头一惊,王爷插手军队,这可是大忌。
忠顺王的脸色立马就黑了下来。
他冷冷的看了那名官员一眼,道:
“陛下,臣听说合肥有贼情出没,不知可有此事?”
此言一出,刚刚那名礼部官员的心脏立刻提到了嗓子眼。
他竟然什么都知道!!
隆庆帝愣愣的。
“合肥?未有奏报传来啊,皇兄如何得闻?”
忠顺王眯着眼轻笑了一声。
“未有便好,饮酒时听坊间客商胡乱所言,当不得真。”
隆庆帝松了一口气,怪罪的道:
“原来是客商饮酒胡言,如今国事唯艰,皇兄亦要辅心国事,少流连于那些花月场所才是。”
忠顺王自是答应下来……
第113章 ,二降朝廷
关于淮阴贼的问题朝堂上商议了许久也没能得出结论,隆庆帝只能无奈退朝。
而真正的战争,在下朝后才开始打响。
得知情况的李泥立刻开始联络朝中各方势力,他要尽快将这里的消息传回两淮,交到方永手里。
目前最重要的莫过于两点。
一点是郭白为何会和孔派站在一起。
另一点是忠顺王为何会选择主战。
李泥立刻派人查探,郭白那边对李泥没有任何掩饰,直接告知原由;相比之下,忠顺王那边却是给足了刁难。
李泥为此亲自登门拜访,都吃了一记闭门羹。
好在,后来李泥还是通过一些细枝末节慢慢查到了事情的真相。
方永是在打下滁州的第八日得到的消息。
郭白那边的情况比较简单。
孔家送了郭白五万两黄金,请求郭白在朝堂上为其说话。
方永传信,让李泥给郭白送一万两黄金,并提拔郭白在老家的次子郭铄入淮阴军,做随军主事。
条件只有一个,要求郭白中立。
方永相信郭白知道该怎么做。
而忠顺王那边则比较麻烦。
原来扬州八大盐商中的郑家有一女是忠顺王的侧妃,而郑家这些年来,一直都在给忠顺王提供钱财,还有京城的私盐,也是忠顺王和郑家操手。
如今郑家被方永灭族,忠顺王损失了钱袋子,难怪会敌视方永了。
对此,方永没什么好办法。
他只能试着让黄文州代表扬州盐商和忠顺王商谈,看看能不能想办法代替郑家的位置。
如今京城各方势力交错,风谲云诡,属实麻烦。
尤其是在眼下这个节骨眼上,孔家还掺进来一脚。
自己明明没有攻打山东,孔家却假借自己之名,想要在山东“废史立牧”,着实可恨!
方永将此事暗暗记在心里,等自己腾出手来,定要好好报答一下孔家的大缺大德!
如今情况对他有些不利。
如果朝廷真的选择倾全国之力对他出兵的话,他虽然不至于害怕,但也非常麻烦。
届时必然要分出大量兵力防守徐州和钟吾,方永现在准备的各项计划都会因此耽搁。
这种局面是方永不想看到的。
有道是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方永表示自己可以效仿上一次,委屈一下,只要大熙愿意以和为贵,不对他动兵,他再次向朝廷称臣纳贡也无妨。
当下方永休书一封,信中表示,他反叛朝廷是受到了晋贼吴胜的蛊惑,他本身非常敬仰皇帝陛下,绝没有任何反叛之心。
他目前拥兵百万,都是虎狼之师,手下皆劝他北上,他正是出于对皇帝陛下的敬仰才迟迟没有下定决心。
如今晋贼伏诛,他愿意和朝廷和谈停战。
现在他占领了徽州和苏州(实际上还没有完全占领),只要朝廷同意再把嘉兴割让给他,封他为永淮公,他就答应向大熙称臣纳贡,并勉为其难的求娶大熙公主作为侧妃,以示万年和睦。
书信写好,方永郑重封装好。
此事成了最好,不成也没关系,只要能为他拖延一点时间也是好的。
为了彰显对此事的重视程度,方永选择派遣了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作为使者,前往大熙送信,面见皇帝。
上一篇:红楼:逐出家族后,我漠北封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