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141节
或许跟着梁烈离开才是正确的选择,留在这里得不到赈济,早晚都要饿死。
梁烈只是众多淮阴军中的一支,除此以外还有更多的淮阴军,他们深入山东腹地,打击邪教、恶霸,游说百姓离开。
在沂州和苏州的交界区域,这里被翟逊设置为专门的赈灾之地。
灾民来到这里后,会经过仔细分配,根据其能力进行不同的工作,从而获得报酬。
赈灾并不是白给粮食,灾民也需要工作。
相对来说,年轻力壮的获得的报酬会更多一些,他们通常负责一些重体力活,比如修桥铺路,开山挖渠,甚至有可能被选入军队,成为新军。
根据每个人的贡献不同,获得不同的报酬,不说绝对公平,但至少可以保证每个人付出努力之后就会绝对有饭吃。
有时候,百姓的要求真的很少,对比朝廷的不管不顾,方永的行为让大部分山东灾民都对他心怀感激。
随着方永的名声越来越大,山东百姓对他的信任程度也越来越高,很多百姓慕名前来投靠。
当梁烈再一次踏足小年镇时,镇民对他的态度便骤然改变,一个个争先恐后的选择跟随。
此外,除了救灾,方永还有一支专门的战斗部队。
在黄河大灾爆发后,山东各地出现了各种大大小小的匪患势力。
其中比较重要的有大青山匪、泰山匪、鲁山匪等。
方永的这支战斗部队就是专门负责清缴这些山匪,或招降,或清除,然后取而代之,占据山东境内的各个要地,为之后的行动做出准备。
彼时,晚稻收割,方永的粮食储备暴涨。
充足的府库让方永的动作更加快速。
他的势力触及山东各地。
山东有一支泰山匪,趁着灾情劫掠城镇,收拢灾民,从而壮大,约有万人规模。
方永插手山东后,由于泰山易守难攻,泰山匪又数量众多,方永不愿徒增伤亡,遂派人前往诏安泰山匪。
没成想,泰山匪在谈判中假意归顺,实则却在骗取了方永一批物资后违背诺言,躲入泰山。
方永大怒。
不久后,周栓率领一万两千人淮阴军精锐赶赴泰山,在查探清楚泰山匪所在的主要区域后,周栓毫不犹豫的选择放火烧山。
立冬后的山林本就易燃,一把大火放过去,山上的泰山贼避无可避。
泰山贼绝望的往山下逃。
周栓早料到了这一幕,提前让淮阴军在山下建立防线,结阵包围。
泰山贼出现后,周栓命士兵开炮射箭。
泰山匪前有包围,后有大火,无处可逃,只能成片成片的死在山腰上。
当时正逢小雪,飞雪随风,雪花从空中落下后直接化作了热雨。
不久后,山东这股最大的山匪被彻底剿灭。
周栓奉方永的命令,在泰山就地屯兵扎寨,以待时机。
与此同时,北方也进入了冬日。
王子腾带着士兵一路行军,度过了山海关,来到了辽东奉天。
辽东的气候实在说不上好,一路上天寒地冻,士兵们不免多有抱怨。
王子腾见状,打算借机收买人心,亲自出钱为士兵制备冬衣。
不过后来一番计算,冬衣实在太贵,便又改为了棉手套和棉袜。
即便如此,士兵们也依旧很是感激。
对于他们这些底层,棉手套也已经很不错了,别的士兵想要还没有呢!
草原上。
随着冬天的到来,牛羊的活动减少,牧民们开始闲暇起来。
一片片的铁骑早就在卡赫可汗的命令下完成集结,经过细作探报,汉人果然中计,大熙军队被调往辽东,此时正是进取中原的最好时机!
卡赫可汗的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巫师在一旁念诵着古老的经文。
卡赫可汗将烈酒抛洒至空中,心中祈道:
“长生天保佑此战旗开得胜,我族入主中原!”
言罢,摔碎酒杯,下令:
“出发!”
战马嘶鸣,草原大军正式开动。
除了战马之外,还有大批驱赶的牛羊,那是军队的食物。
卡赫可汗此时心中多少还是有些忐忑的。
他所在的家族原本只是一个小家族,是从其父亲那辈因为李昊的帮助,进行了奴隶改革,这才逐渐强大起来。
满打满算,也只不过五十年左右的时间。
之前卡赫可汗的目的一直都是先收复辽东,然后再图中原,而如今突然就要直接进取中夏,卡赫可汗心中多少有些缺少底气。
卡赫可汗甚至一度想要放弃,是李昊的一再坚持才让卡赫可汗树立了信心。
李昊跟在卡赫可汗旁边,只比吴元小四岁的他骑在战马上,丝毫不见老态。
李昊远眺着京城的方向,心道:“我回来了。”
大同城外,一处哨所。
里面的守军正在毫无防备的烙着馍饼,忽然间,大地震动,馍饼在锅中跳动。
“是骑兵!”
守军赶忙跑出去查看,眼前的情景让他面无血色。
“草原犯边了!”
李昊深知,草原想要打赢这场战争所必须的就是要快!
要不惜一切代价,快速的拿下城池。
不然一旦等大熙反应过来,召回部队据城坚守,那草原就没有半点机会了。
第158章 ,大同城破
早在之前,草原就派遣大量汉奸,刺探了大同的防御情报。
如今正式出兵,卡赫可汗额外调拨了八队精骑,各领两千四百人,共计一万九千两百人,分别进攻大同防线的延伸区域,如十里河、丰卫、新关卫等等
同时派遣部分兵马越过城池,截断大同后方的援军,对大同进行全方面包围。
至于草原的主力兵马则直击大同。
卡赫可汗此次集结兵马总计十五万,其中三万是他本人的嫡系精锐,其余的都是征集的各部落兵马,论精锐程度要比他的本部兵马相差不少。
其实按照硬实力,如今的卡赫可汗还不具备入主中原的力量,不过如今大熙内乱天灾不止,又有天赐良机,再加上李昊怂恿,这才加剧了卡赫可汗的野心。
草原如此大的动作,大同守将邓仁自然很快得到了消息。
大同目前在册士兵四万四千人,马匹两万三千匹,草原人不善攻城,若以此兵马数量据城而守,完全不虚卡赫可汗。
不过现实中,大同的兵马和记录上有所出入。
士兵两万六千人,马八千匹,兵甲不足,火炮缺失,士兵疏于训练,有很多士兵甚至不会骑马!
邓仁知道自家底细,心中自然惶恐。
他连忙去信京城、宣府,请求援兵支援。
为保证求援信安全送到,邓仁足足派遣了十六名信使从不同的方向出发送信。
然而,一只青隼从城中飞出,很快将消息透露了出去。
绕过大同的城池的小股部队乌察合部按照情报一一派人截杀,十六名信使无一生还。
草原很快正式开始攻城。
双方开战后,相比于常年征战的草原士兵,大同的士兵明显经验不足,但好在草原人也不善攻城,因此双方的优劣反倒还保持持平。
草原日以继夜的对大同进行猛攻,双方都在城墙下留下了一层厚厚的尸体。
邓仁不知道城中有汉奸一事,但他非常怕死。
他见草原攻势凶猛,大同抵挡不了多长时间,心中害怕之前那些送信的信使出现意外,导致援兵不能及时到来,所以在之后的几天里,他又陆续向外派遣了一百多名信使进行求援。
城中协都司孙怀义人都麻了。
从未见过如此怕死之人。
由于信使太多,他根本无法一一得知路线,只能看着这些信使离开。
不过他虽然没能完全阻止消息传出,但好在之前的截杀都起了作用,草原叩关的消息到底还是晚了几天传到京城。
草原进攻大同的第五天,战局并没有发生什么实质性的改变。
草原进攻异常凶猛,阵亡之人已达两千,但大同城池异常坚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攻下的。
邓仁论军事能力不算出众,但基础的守城指挥还是足以胜任。
他命人用重物堵塞城门,派专人探听地下,谨防草原人挖地道,有一次,草原人收兵时佯装阵型不齐,协都司孙怀义见状赶忙请求出城进攻,结果被邓仁毫不犹豫的开口拒绝。
他倒不是看出了草原人的计谋,而是单纯的认为,即便草原人阵型不齐,他也不一定可以打得过。
第六日,位于大同东面犄角的新关卫发来求援信,言称被草原人包围,请求大同守军出城相助。
邓仁看了信后,害怕出兵中伏。
但如果不出兵,未来朝廷恐怕还要追究他见死不救的责任。
于是思考过后,邓仁将信件烧毁,又将新关卫信使灭口,将知情人全都派到守城最激烈的位置送死,然后假装自己从未收到过信件。
第八日,新关卫被破,一千左右“残兵”赶来大同,要求进城休养。
邓仁拒绝,言道:“恐汝等已投草原,此来非为休养,而为破城!”
上一篇:红楼:逐出家族后,我漠北封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