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151节
“我的牛跟着我辛劳了半辈子,耕地种田,劳苦功高,我不忍再用牛环勒它,怕把它勒伤,所以才这样做!”
人们闻言笑道:
“这样的话,你下半辈子要被你的牛拉着耕地了。”
两人对人们的话不以为然,自顾自的走着,成为了京城中的一副奇景。
孩童们见了,不知怎么的编奏出了一首童谣,在京城中传唱。
骑马之人鞍背扛,行路颠倒意彷徨。
牵牛竟把环尾绑,人被牛拖步踉跄。
牛马一朝得势涨,反用兽蹄踩脚掌……
两日后。
孟良回到了京城,带回了草原人开出的条件。
交出牛继宗和马尚的头颅,草原就答应退回八达岭城墙,以八达岭城墙为界,双方互不侵犯。
隆庆帝对草原退回八达岭的承诺很是心动,但对于草原人的条件,他却不能答应。
尽管他没受到过正统的皇室教育,但对于这种临阵斩杀大将的条件,他也知道是不能答应的。
这多半是草原人的阴谋。
朝中的众臣和隆庆帝一样,能挤入朝堂的人,没有一个是蠢人,因此基本都能看出来这是草原人的陷阱。
但是很多时候,人们说话不会为了正义,商人说话不会为了顾客,官员说话不会为了国家。
这些人更多的时候,说话会为了自身的利益去考虑。
牛继宗和马尚阻止南迁,这就是他们二人最大的原罪,不可原谅!
再加上,朝中的某位大臣还在暗中助推波澜。
因此很多官员上书,弹劾牛继宗马尚二人,请求隆庆帝为了天下黎民,国家社稷考虑,答应草原人的条件。
隆庆帝一开始还坚持反对,但很快有大儒上书,列举檀渊之盟的典故,讲的头头是道,辞藻华丽,极有道理,隆庆帝看了,一度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正确。
不知如何是好的隆庆帝决定召见心腹之臣,崔枢、程范二人商议此事。
此二人都是国之栋梁,心腹重臣,遇到无法抉择的大事询问这二人的意见肯定没错。
除了这二人外,隆庆帝的心腹之臣还有郭白,不过郭白现在不在,因此无法召见。
以前的时候还有于涟,因为于涟是隆庆帝的老师,也是新政最早的提出者。
不过最近这些年,隆庆帝意识到他这位老师已经被权利腐化,变成了一位腐败的奸臣,若不是顾念昔日师生之情,他早就将其拿下下狱了,自然也就将其剔除了心腹重臣的地位。
很快,崔枢、程范二人赶来乾清宫,隆庆帝遂询问二人对于草原人的条件的想法。
对于此事,崔枢、程范二人自然是希望杀掉牛继宗、马尚二将求和,那样不管求和是否成功,至少这二将死后,他们就能顺利南迁了。
到了河南,他们依旧把持朝政,依旧独揽大权,岂不美哉?
但是现在,他们不能直接把这些说出来。
他们不能只考虑眼前的富贵,他们还要顾及自己的家族,考虑身后之事。
若是由他们主导,杀了牛继宗、马尚二将,致使异族进京,那他们后世有极大概率会被铸成铜像,由万人唾弃,留下千古骂名,就连子孙后代都抬不起头来。
崔、程二家乃是春秋时期就流传下来的大族,崔家先祖崔杼是齐国大夫,辅佐齐国四代君主,忠心耿耿;程家先祖程滑是晋国大夫,辅佐晋国称霸诸侯。
他们身为这两大家族如今的族长,绝不能让家族在他们手中失去传承,他们做任何事情时一定要审时度势,三思而后行。
无论是草原、朝廷、还是淮阴军,尽量都不能得罪。那样无论最后谁赢,他们都能有一席之地。
是故,当隆庆帝询问程范、崔枢二人时,二人的口吻模棱两可,既言好处,又言坏处,让隆庆帝无法判断。
就在隆庆帝苦恼之时,突然传来消息,赵仕鸿前来求见。
第171章 ,檀渊之盟
因为高志之事,隆庆帝对赵仕鸿没什么好脸色。
但是赵仕鸿再怎么说也是平定了晋贼,有一定的功劳,高志投敌也不能全将过错怪在赵仕鸿身上,所以隆庆帝最后还是让赵仕鸿进来陈词。
赵姓,一个听起来就堂堂正正的姓氏!
赵仕鸿也是如此,国字脸,浓眉大眼,一身正气。
一进来,赵仕鸿当即便跪下道:
“陛下,臣有要事禀奏!”
隆庆帝问:
“有何紧要之事?”
赵仕鸿将这两天京城发生的奇事诉说,又将童谣传唱。
隆庆帝听了,十分不耐烦的道:
“这种市民小事,有什么好拿出来说的?”
赵仕鸿认真道:
“陛下,这并非小事,而是涉及到江山社稷的大事!”
隆庆帝闻言疑惑的问道:
“这是何意?”
赵仕鸿道:
“淮阴贼贼首方永麾下有两员大将,一人名叫牛金,一人号称马老黑,此二人辅佐淮阴贼贼首方永淮州起事,攻城略地,使我大熙损失惨重。”
“若是普通乡野愚夫,如何能有这般本领?陛下可知这二人来历?”
隆庆帝摇摇头,问道:
“此二人有何来历?”
赵仕鸿道:
“牛金出身镇国公府,是牛继宗同宗子侄,马老黑原名马庆,是马尚族弟。此二人原在太湖水师任职,只因勾结白莲教逆贼致使兵败,事后畏罪而逃。”
“镇国公府和治国公府为防止牵连,遂将这二人从族谱除名,然其名虽除,血脉却不能斩断,此二人与牛继宗、马尚血浓于水,陛下难道可以放心吗?”
隆庆帝闻言瞪大了眼睛,震惊的道:
“竟有此事,朕实不知啊!”
那时候他刚刚即位,初次改革便引发了苏州叛乱,太上皇借机夺权,苏州之乱中包括薛大瘸子之事都是由太上皇心腹首辅张庭正一手操办,隆庆帝确实是不知道里面的具体情况。
赵仕鸿道:
“臣最开始亦和陛下一样不知此事,直到后来听了这童谣之后,心怀蹊跷,遂调查之,方知这一隐秘,可见上天是在借助这两位小民之手,警示陛下啊!”
“若陛下放任不管,那牛继宗和马尚手握重兵,外连草原,内结淮阴贼寇,我大熙江山社稷便将会如童谣中一般,任由马骑于背,牛拽于前,到那时,陛下再想后悔,就晚了啊!”
隆庆帝听后脸色阴晴不定。
崔枢、程范看着此幕,有心说些什么,可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放弃。
赵仕鸿一张嘴,他们就听出了是什么味的屁!
这家伙多半是投靠草原了。
这就是同为奸臣的敏锐!
但是,大熙的覆灭与他们无关。
他们只需要保证自己家族的兴盛就可以了。
就像他们知道郭白和淮阴贼有勾结却不会得罪郭白一样,对于草原,他们同样也不会得罪。
谁知道最后是谁执掌天下呢?
居庸关。
此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
自古以来多少英雄将相折于关下,鲜有人能以武力破此关隘。
不过虽然防御强悍,但居庸关在历朝历代中被打开的次数却并不少。
究其原因,无非是不能从外部破关,却有人从内部破关罢了。
例如今天,是牛继宗、马尚坚守城池的第九天。
王子腾没有丝毫按计划来援的迹象。
不过好在他们还能继续坚守。
草原人无法撼动这座关隘。
城中的粮草有些不足了,牛继宗已经催人去要粮。
只要粮草足够,牛继宗有信心一直防守到冰开雪化,大雁北归!
忽然,外面传来动静。
“粮草来了?”
牛继宗面露喜色。
却听到一阵尖锐的锣声,“钦差驾到!”
牛继宗的心中咯噔一声。
德州。
今天是方永在这里休整的第三天,后方传来消息,薛蝌带着马匹赶了过来。
这是之前方永从草原忽悠过来的战马。
虽然现在看来,是方永被人家忽悠了……
薛蝌本来是从河南方向进入徐州的,不过途中听说方永北上,便带着马匹赶了过来。
方永一边派人接收马匹,一边继续准备北上之事。
经过三天的休整,士卒们的疲惫缓解了过来,是时候继续北上了。
上一篇:红楼:逐出家族后,我漠北封侯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