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第75节

  剩余187人。

  说实话,这剩下的187份卷子中实在没什么惊才艳艳的存在,其平均水平也就是秀才左右,达到举人水平的都寥寥无几。

  但奈何方永目前实在是缺人,他目前下辖的几座大城和几十个乡县都是在复用大熙朝廷原本的官员,然后再用军队对这些官员管制。

  短时间内或许没问题,但时间长了,必然是一个祸患。

  所以这些人现在也就凑合着用了,先顶上去再说。

  很快,考生的考卷被排好名次送到方永面前。

  方永拿起最上面的查看。

  这是贾雨村和吴元拟定的第一名,算是状元。

  “夫兵者,国之大事,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自古国家之兴亡,恒系于战事之胜负。盖战事者,所以保邦定国,御外侮而安内乱也。然兵者凶器,非至不得已而弗用。

  盖以杀伐为事,残伤生命,实乃逆天之行。故圣王用兵,必审时度势,明辨是非,以求师出有名,伐罪吊民……

  然则,治国之道,岂徒恃兵威哉?盖以德为本,以兵为卫,方能保世滋大,长治久安……”

  方永看着这份考卷思索了一番。

  此人的主张偏向于保守,对发动战争的态度比较谨慎,但也并没有直接的表示反战,算是标准的儒生思想。

  再看署名,海陵,金治。

  海陵,姓金。

  海陵并没有金姓的大族,此人应该是平民出身。

  再看第二名的考卷。

  “国之立,非以兵强,兵不强不足以保民。故兵者,国家之干城,社稷之屏蔽也……”

  和第一名相比,此人的主张更加倾向于发动战争。

  只是其虽然倾向开战,但大部分只是夸夸而谈,并没有写出太好的强国强军的论点。

  只有其中一句,

  “用兵者,当以仁义为本,智勇为用,使兵士知礼义廉耻、明是非曲直。如此则战必胜、攻必取。”

  这句还算堪用。

  再看署名,淮州,年九安。

  方永思索着。

  年家是淮州四大家族之一,在大熙朝堂中势力非凡。

  对方将家族子弟送过来参加科考是想两头下注?

  或许正是因为这一点贾雨村和吴元才将其排在了第二?

  方永再往后看,越往后越差,到了二十名开外,就纯粹的只是文笔凑合,其余的东西就完全一文不值了。

  “罢了,识字就有用,就按着这个名单来吧!”

  方永动笔,将金治勾选为了状元,年九安勾选成了榜眼,探花则勾选了第八名,张文。

  张文的考卷写的不算出彩,但好在言之有物,多少有点学问,矮子里边拔高个,倒也算排的上号。

  点其为探花的因为主要是因为张文相貌不错,英俊潇洒,符合探花郎的传统形象。

  方永见过张文。

  张文是张远的儿子,其父张远投降后,方永派人给京中的李泥致信,让其将张远的家眷送过来。

  后来经历了一些波折,张远的家眷被送到了淮州,包括张文。

  张文到淮州后,得知了其父张远投降的经过。

  然后张文认为方永打败张远靠的是阴谋诡计,不算好汉。

  于是张文决定代父雪耻,一个人来到了方永的府邸,要挑战方永。

  张文自付武艺高强,自幼打熬身体,学过多本武林秘籍,像什么太祖神拳,少林金刚腿之类的尽皆精通,和家中小厮打斗时,等闲十几个人近不了身,因此这才有信心挑战方永。

  也是正巧,方永那天无事,了解了事情经过后,便同意应战。

  然后,张文的武侠梦就被方永一巴掌击碎了。

  “从今以后我弃武从文!”

  张文泪目着说道。

  当时的方永对此只是付之一笑,引为趣谈,只是没想到这小子还真的弃武从文了。

第79章 ,开启民智

  除科考以外的,更让方永看中的是实学考试。

  不同于科考,实学考试没有考卷。

  其实一开始是有考卷的,但是当考试真正开始时才发现……有很多人压根不识字。

  无奈,薛大瘸子只能临时动员手下的掌柜、主事,来充当考官,进行面试。

  经过面试,参加实学考人数共652人,通过者45人。

  比例远远低于正常科考。

  而这还是降低了要求的情况,不然只会更低。

  以其中的一人举例。

  这是一位乡间的老农,很擅长种田,以往给地主家做佃户时属他种的田最好,后来地主没了,这位老农换成给方永种田,种出来的依旧比别人好的多。

  方永发布了榜文后,老农所在地区负责讲解榜文的人文化水平不高,会错了意。

  方永写的是“若有才而不通经义者,可赴实学之考。”

  那位讲解者说的却是,有一技之长的人,就可以去参加实学考,考过了就有俸禄可以拿。

  老农听了之后,觉得自己在十里八乡中种田最好,正是这所说的有一技之长的人,于是便启程前往淮州,参加实学考。

  薛大瘸子带人对老农进行了考核,结果发现老农除了种田之外什么都不会。

  一开始老农被刷了下去,但后来随着考核深入,越来越多一无是处的人出现,薛大瘸子这才发现老农这样的还算是不错的。

  至少其讲解起种田来时说的头头是道,比起那些眼高于顶又毫无能力的人要强太多了,让其当个管理田亩的小官也未尝不可。

  于是老农又被重新录用了回来。

  最终,参加考试的652人中,只录取了45人。

  按照流程,接下来薛大瘸子会挑选出其中的佼佼者,然后亲自交给方永来面试。

  但薛大瘸子最终只带了一人过来。

  因为除了此人外,其他人都太过不堪,实在拿不出手来。

  “沈图拜见将军大人!”

  这是一个年轻人,拱手立于堂下,身上穿着十分普通的布衣,面对方永时表现的很淡定,没有像普通平民百姓那样惶恐。

  方永查看起对方的资料。

  沈图,无字,滁州人士。

  万宝商号学徒,去岁行商至金陵时遇到冯泰起义,商队被起义军抢占,沈图因擅长记账而加入起义军成为账房。

  冯泰败亡后,沈图因能力被官军看中,加入官军负责看管军资。

  高邮城破时,沈图因主动帮助淮阴贼指路占领军械库而免去了清算。

  事后沈图出售了一批粮食积累了资金,在高邮城中成立了沈氏商号,薛大瘸子在这里做出了标注,推测这批粮食是缮国公的军粮,不知道被沈图用什么办法藏了起来,成为了其之后的第一桶金。

  方永对此没有在意。

  既然对方现在已经决定为他效命,那再追究这点粮食也没太大必要。

  方永不是那种气量狭小的人。

  “沈图,说说你对商业的看法。”

  方永问道。

  沈图闻言,短暂的思考了片刻,微微欠身说道:

  “将军大人,在下以为商业是您手中的工具。”

  方永点点头,正等着沈图说下文,却发现沈图已经停了下来。

  “没了?”

  方永问道。

  沈图道:“没了,商业只是您的工具,没有其他作用。您想要开疆扩土,商业便会帮助您开疆扩土。您想要休养生息,商业便会帮助您休养生息。”

  方永听后,若有所思。

  遂再问道:“若我想要开疆扩土,让你主持发展商业的话,你准备怎么做?”

  沈图回答道:

  “将军大人,如果您想要开疆扩土的话,我建议您组建商会。商人逐利,并无大局观念,时常处于内耗之中。组建商会可以统筹商人的力量,统一管理,禁止内耗,让他们一致对外,收割与您敌对势力的财富。”

  方永眼前一亮,觉得有点道理,遂又问道:“那如果我想要休养生息呢?”

  沈图回答道:

  “如果您想要休养生息的话,我依旧建议您组建商会。商人逐利,并无大局观念,您可以以商会的名义招揽外界的大商人入驻,让他们将财富主动带到您的领土。”

  还是组建商会?

  有意思。

  方永笑了笑,问道:

  “那些大商人如何会愿意来我这里?只组建商会就行吗?”

  沈图回答道:

首节 上一节 75/153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逐出家族后,我漠北封侯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