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125节

  小半个时辰后,一脸懵逼兼战战兢兢的掌柜被陈守拎来了,站在赵孝骞面前紧张无措又忐忑的样子,看起来楚楚可怜。

  赵孝骞盯着掌柜,眼神很严厉:“天都亮了,别家都开门了,你为何不开门?你跟钱有仇?”

  掌柜哭丧着脸道:“贵人恕罪,今日小人起晚了……”

  “我不听我不听我不听!这是理由吗?这是偷懒的借口!你对得起我大老远赶来的辛苦吗?”赵孝骞厉声道。

  掌柜乖巧地道歉:“对不起!小人有罪!”

  一脚踹上掌柜的屁股,掌柜被踹得一趔趄。

  “赶紧开门,和面,剁馅儿,上蒸锅!”

  掌柜赶紧开门,屁颠颠进了后厨。

  站在后厨一脸幽怨地揉面,心中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按理说自己开了店,算是自由职业者,为何感觉自己好像头顶突然多了一个老板,而他只是个打工仔……

  我记得我这家店没卖出去呀。

  然而今日这位客人穿着华贵,身后还有禁军护侍,显然是个大人物,惹不起样子。

  掌柜心中再幽怨,也只能老老实实揉面剁馅儿上蒸锅……

  赵孝骞和蔡攸找了张顺眼的桌子坐下,然后招呼陈守过来。

  “去后厨盯着掌柜,提防他朝馅里悄悄吐口水。”赵孝骞吩咐道。

  陈守顿时肃然起敬,蔡攸也是一脸佩服的样子。

  “郡侯算计人心之精妙……”

  刚拍了半句,便被赵孝骞摆手打断了:“没什么好夸的,将心比心罢了,我若是掌柜,肯定往馅里吐口水。”

  蔡攸:“…………”

  后厨传来掌柜叫冤声:“冤枉啊,小人怎敢……”

  话没说完,啪的一声,后厨里陈守怒喝:“好好剁你的馅儿,我盯着你呢。”

  赵孝骞冷笑,傲然道:“别人淋过雨,会给淋雨的人撑伞,我不一样,我缺过德,所以知道别人什么时候会干缺德事。”

  蔡攸惊呆了,干过缺德事可以理解,为何要用这种自豪的语气说出来?

  这并不光彩啊我的侯!

  没过多久,汤包熟了,一脸委屈的掌柜端了上来。

  吃灌汤包要有经验,心急的人吃不了。

  揭开蒸笼,要等它凉一会儿,再用筷子小心地挟到碗里,然后只咬破一点皮,慢慢吸里面浓郁的汤汁,最后再整只吞下去。

  灌汤包的灵魂就是里面的汤汁,前世很多土鳖老外吃灌汤包,把里面的汤汁倒掉,只吃皮和馅儿,气得想隔着屏幕扇他们大嘴巴子。

  趁着热爱,一定要用力地拥抱生命里一切美好的东西。

  赵孝骞连吃了两笼,终于满足了,舒服地瘫坐在椅子上,揉着鼓起来的肚皮。

  蔡攸没吃几口,第一楼在汴京开了多年,蔡攸早已不惦记这口儿了。

  “对了,蔡贤弟,前日国子监学子宫门请愿的事,要多谢你了。”

  蔡攸笑道:“能为郡侯分忧,是愚弟的荣幸,你我之间莫说客套话了。”

  顿了顿,蔡攸又道:“说来愚弟不得不佩服郡侯,胆大心细,有勇有谋,救出苏辙那日,愚弟可是震惊许久,没想到郡侯竟有如此魄力。”

  “原本以为郡侯难免被参劾,甚至被官家治罪,谁料此事很快被政事堂压下去了,谁都没再追究,连御史的劾疏都不见一份,可见官家和章相公在背后使了力气。”

  “愚弟听父亲说,章相公向官家服软了。”

  赵孝骞挑了挑眉:“是么?他拉得下那张老脸?”

  蔡攸笑道:“不拉不行呀,章相公权势纵是滔天,可他的权势终究是官家给的,拿问苏辙如此重大的事,官家事前竟浑然不知,章相公这次本就做得过分了,再不服软,官家可不会客气了。”

  说着蔡攸望向赵孝骞,小心地试探道:“郡侯这次领禁军救出苏辙,这里面恐怕也有官家的影子吧?不然以郡侯的为人,当不至于把事情闹得如此大。”

  赵孝骞笑了笑,却避而不答:“贤弟多吃几个,这玩意儿要趁热吃,凉了味道少了大半,可惜了。”

  蔡攸会意,赵孝骞的反应多少证实了他的猜测,心中顿时对赵孝骞愈发重视了。

  苏辙被拿问之后,蔡攸按赵孝骞的吩咐,煽动国子监的学子们宫门前请愿,当时蔡攸只觉得这么做毫无意义,现在才恍然大悟。

  国子监学子请愿,是整件事的引线,赵孝骞靠这根引线点燃了官家的警觉和愤怒,这才顺理成章地奉了旨意,领兵劫了刑部大狱。

  整件事从头到尾都是有串联的,任何环节缺一不可。

  与官家合谋做局,直接拿刑部开刀,以此警告敲打当朝宰相。

  这位郡侯早已甩了汴京纨绔们十万八千里,看看人家干的都是啥大事,再看看那些不争气的纨绔们整天都在干啥……

  蔡攸不由暗暗庆幸自己跟了赵孝骞,否则若还是终日与纨绔们为伍,只会越来越堕落,最后泯然于众人,此生不可能有出息了。

  两人差不多快吃完了,而第一楼此时也渐渐进了客人。

  其中一桌是闲汉,大约三五人,进门便咋咋呼呼,看起来颇为张狂的样子。

  闲汉这类人,其实就是无业的街痞混混,历朝历代都不缺这种人,只是称呼不一样。

  唐朝叫游侠儿,宋朝叫闲汉,一千年以后叫社会闲散人员。

  赵孝骞对这桌闲汉没怎么在意,正要叫来掌柜结账走人,却听那桌闲汉带着几分猖狂的大声聊天。

  “也不知那夯货仗了谁的势,真以为州桥是他的地盘了,这种人就是缺教训,被贵公子揍一顿后不就老实了。”

  “昨晚我也上去揍了他两拳,踹了两脚,爽利得很,听说他家还有个瞎眼的老娘,今日咱们再去寻他家晦气,拿了贵公子的钱,总要帮他把事办得漂亮才是。”

  赵孝骞刚起身,听到“瞎眼的老娘”这句,顿时引起了他的注意,脸色也沉了下来。

  不能不注意,恰好,他有个朋友,家里也有一位瞎眼的老娘。

第169章 小乙之祸

  相信世上有很多巧合,所以赵孝骞听到每一件似曾相识的事时,才不会漫不经心。

  汴京城里,瞎眼的老娘并不多,又是在潘楼街的范围内。

  赵孝骞的表情凝重起来。

  算算日子,好些天没见到张小乙了,这货难道出事了?

  旁边那桌的闲汉们仍在高谈阔论,脸上带着凶狠的表情,眼神却非常兴奋,口沫横溅地述说着当时揍人时自己的狠态。

  一拳下去我打到哪儿了,对方痛成怎样的反应,一脚下去我踹哪儿了,对方又是如何抱头惨叫等等。

  一边说,闲汉们一边恶狠狠地环视四周,似乎这样的吹嘘便能引发人们对他的恐惧,而人们越是恐惧,他们便越有成就感。

  不得不说,这种下三滥的德行,一千年都没变过。

  赵孝骞安静地听着,面无表情地挟起一个早已凉了的汤包塞入嘴里,毫无知觉般缓慢地嚼着。

  良久,闲汉们终于吹累了,于是大吃大喝起来。

  赵孝骞的旁边,蔡攸也听出了不对劲,越听越熟悉。

  蔡攸也是认识张小乙的,两人的关系甚至不错,当初赵孝骞介绍他二人认识,他们还相约喝过几顿酒。

  “郡侯,他们说的人,该不会……”蔡攸惊疑不定道。

  赵孝骞摇头,低声道:“别声张,你出门叫陈守带人进来,先把这几人制住。”

  蔡攸会意点头,沉默地走出门外。

  赵孝骞稳稳当当地坐着,没有凭一时血勇上前跟闲汉们对线,那不是他该干的活儿。

  出手便要以狮子搏兔之姿,碾压式地控制场面,而不是傻乎乎地冲动对线PK,最后被挟持成人质。

  很快,陈守领着十余名禁军进来,蔡攸像个二鬼子翻译官似的跟在后面,小心翼翼朝那桌闲汉一指,然后迅速闪到一边。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的道理,赵孝骞懂,蔡攸也懂。

  陈守等人进来后,楼内所有的食客都安静下来,毕竟是一群孔武有力的禁军汉子,个个都是一脸不善,谁都不敢招惹。

  就连那桌闲汉们此时也不敢吱声,一反刚才张狂跋扈的模样,一个个低眉顺目,垂头吃喝,眼睛都不敢抬。

  偏偏陈守不教他们如意,进门之后带人径自走向他们。

  用力一拍一名闲汉的肩膀,闲汉痛得大叫,扭头努力挤出讨好的笑容。

  “上官您认错人了吧?”

  陈守皮笑肉不笑地一挥手:“有点事问你们,都拿下。”

  其余的禁军一拥而上,三下五除二就将闲汉们拿下,倒扣着双臂押出门外。

  赵孝骞仍坐在桌边,不慌不忙又吃了一个汤包,凉了的汤包味道果然差了许多,赵孝骞皱眉,还是努力吃了下去。

  伸手入怀打算结账,动作突然一顿。

  过日子要精打细算,没有重大事件不必铺张请客。

  于是赵孝骞朝蔡攸扬了扬下巴:“你来结账。”

  说完赵孝骞起身往外走。

  蔡攸张了张嘴,还是老老实实掏出半吊钱扔在桌上。

  一条偏僻无人的暗巷里,闲汉们歪七扭八躺满了一地,一个个痛苦地哀嚎着。

  赵孝骞和蔡攸慢悠悠地走过来,看着闲汉们凄惨的模样,表示很满意。

  陈守这家伙人狠话不多,办事却很漂亮,在赵孝骞过来之前,显然已款待过这些好汉了。

  待赵孝骞过来便可直接审问,省心省事。

  赵孝骞笑吟吟地蹲在他们面前,一脸和煦亲切地问了几个问题。

  答案果如他所猜测的那样,确定了,张小乙出事了。

  事情还得从黄河开封段的修堤说起。

  上次黄河决堤后,朝廷惩处了一大批贪官,又补充了一批河道官员,然后国库拨钱,官服召集民夫徭役,开始如火如荼的黄河修堤工程。

  张小乙本来与这件事无关,当初洪灾时救了赵孝骞,而赵孝骞说话算话,送了他一千两银子。

  这可是一笔巨款,足够张小乙多年吃喝之用了。

首节 上一节 125/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