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182节
“子安何事欲奏,如此神神秘秘的。”赵煦问道。
赵孝骞认真地道:“臣欲奏两件事,都不宜为外人所知。”
“你说。”
“第一件事,臣在西夏夜袭都城兴庆府,在发起夜袭之前,城中已有人作乱,臣事后才知,作乱者大约五百人。”
“他们杀了都城守军,为臣所部将士打开了城门,故而破西夏都城之战,臣所部基本没有付出太大的伤亡,皆因这五百人之助。”
赵煦惊讶地睁大了眼:“这五百人是何来历?”
“臣实不知,而且我军破城之后,这些人便马上撤走隐蔽起来,只留下战死的两百余尸首,臣令皇城司严查,至今却无所获。”
赵煦终于坐直了身子,神情愈发惊讶:“这五百人帮你夺城后,便立马隐退不见,他们……到底图啥?又为何要帮你?”
赵孝骞苦笑道:“臣不清楚,查也查不出,兹事体大,又不知他们的意图和来历,故而臣在报捷奏疏里也不敢稍提,此事只能当面向官家密奏。”
赵煦苦笑道:“朕都糊涂了……不是,他们到底图啥啊?”
“为功名,为官爵,为私利,为了什么都好,助我大宋立下这么大的功劳,事后一言不发就隐退,这……到底咋想的?”赵煦反手挠头,好痒,但不像要长脑子的样子。
赵孝骞低声道:“臣以为,这应该是一股不明来路的势力,不为世人所知,目前来看,似乎对我大宋并无敌意,若无他们的相助,臣麾下所部不可能拿下西夏都城。”
赵煦冷静地点头,道:“此事不能作罢,朗朗乾坤,莫非王土,不管他们是敌是友,朕都不允许存在这么一股莫名其妙的势力。”
“皇城司继续查,早早晚晚,朕都要知道这股势力的来路。”
“是。”
赵煦又望向他:“第二件事是什么?”
赵孝骞缓缓道:“臣奉旨率龙卫营三万将士归京,途经河中府所辖一条峡谷,我三万将士遭遇了不明伏击,而致将士伤亡数百人,伏击我们的敌人应该也是一股不明势力……”
赵煦脸色顿时变得铁青,语气冰冷地道:“竟然有人胆敢伏击我大宋王师?而且就在我大宋京畿地界上!何人如此大胆!”
赵孝骞将事件的前后详细述说了一遍,如此严重的大事,赵孝骞不敢稍有隐瞒,字字句句皆是如实禀奏。
赵煦听完后久久不发一语,表情愈见凝重。
“朕的大宋朝,暗地里竟有这么多莫名其妙的不明势力,他们究竟听命于谁,究竟意欲何为?难不成他们想谋逆?”
赵孝骞垂睑淡淡地道:“王师遇伏,将士伤亡数百,臣有失察之罪……”
赵煦摇头:“你已经很小心了,不仅派了斥候先行查探,还将三万兵马分作十批通行峡谷,为帅者能做到这般地步,后面的事你已无需担责。”
随即赵煦咬牙,冷冷道:“拿获的那五个贼人,让冰井务好好审一审,务必审出结果来,朕倒是很想知道,这位胆大包天的狗贼究竟是何方神圣!”
第247章 奉旨办案
世上没那么多光明正大,正如太极的阴阳鱼一样,有正必有邪,有善必有恶。
藏在暗处不敢露头的东西,往往意味着阴谋,而阴谋的结果,往往与颠覆有关。
赵煦不能不在意,他敏锐地察觉到,有一股未知的势力在暗流涌动。
或许不止一股。
作为皇帝,这股势力是他绝对不允许存在的,它已触碰到皇帝最大的忌讳。
“皇城司必须严查,无论牵扯到任何人,任何事,都要揪出来,子安,此事交由你侦缉,务必给朕一个说法。”赵煦此刻的眼神冰冷,像一条被撕下了逆鳞的龙。
赵孝骞叹了口气,道:“臣尽力办到……”
顿了顿,赵孝骞又道:“官家,峡谷伏击我军将士的贼人,他们用的箭矢比寻常制式箭矢大了一号,种建中说,这应该是军中的神臂弓所专配的箭矢。”
赵熙又吃了一惊,脸色愈发难看。
“神臂弓向来由军器监严控,除非对敌交战,否则不可外调,那伙贼人什么来路,竟连神臂弓都弄到了!”
“故臣以为,这股势力的背后,应该与军中某些人物有干系,否则不可能弄到神臂弓。”
赵煦又惊又怒,皇帝的底气是因为掌握了兵权,如果军队有人不忠了,那么此事可就严重了。
“查!”赵煦脸色铁青,从齿缝中迸出一个字:“审问被拿获的五名贼人,下令清点军器监神臂弓所存数量,外调经手之人。”
“朕给你一道特旨,子安你专办此案,皇城司但凡查到任何人,皆有先拿后审之权,哪怕事涉当朝宰相,皇族宗亲,亦可拿问后奏。”
赵孝骞眼皮抽搐了一下。
这桩差事不好接,太难办了,看似有线索,但其实并无头绪。
冰井务正在审问的那五个人,赵孝骞其实并不作太多指望,就算他们能招认,也不会提供太多有价值的线索。
这种最底层办事的人,往往知道的是最少的,藏在暗处的敌人稍微聪明一点,就会懂得在这些人办事之前,斩断一切他们知情的线索。
至于清点神臂弓的数量,更是大海捞针一般。
这些年下来,大宋生产了多少具神臂弓,用了多少,损坏了多少,莫名其妙不见了多少等等,抽丝剥茧之下,真相很难从这些数据中发现。
但此刻赵煦已下旨,赵孝骞不办都不行,毕竟如今的他交卸了经略安抚副使的官职后,仍是皇城司的一把手,他不办谁办?
“官家,臣若觉得太麻烦,不想办此案……官家又该如何应对?”赵孝骞试图挣扎一下。
赵煦瞥了他一眼:“子安刚立了大功,朕的喜悦心情还未散去,莫逼朕在最快乐的时候踹你。”
“臣……领旨。”赵孝骞无奈地道。
“揪出来,弄死他!”赵煦嘶声吼道。
…………
出了延福宫,赵孝骞走路都耷拉着肩膀。
刚刚给国家立了大功的功臣,回到汴京却莫名其妙接了这么一桩无头差事。
战场真刀真枪互戳没问题,查案……不是他的专业呀。
要不现在就去给包拯大人上个坟,坟头插个招魂幡,麻烦包大人辛苦下凡一趟,给自己帮个忙?
站在宫门外,赵孝骞仰头望天。
天瓦蓝瓦蓝的,春光明媚的好天气,他的心情却如寒风呼啸,冻得没了任何力气。
宫门外值守的禁军班直武将讨好地朝他躬身行礼,进出宫门这么多次,赵孝骞已然成了延福宫的常客,宫里的宦官班直谁不认识他。
赵孝骞叹了口气,在宫门外找了个顺眼的地方,一屁股坐下,然后朝那位值守的武将招手。
武将立马小跑过来,离得近了才发现他一脸的崇拜,看着他的眼神冒着小星星,就像粉丝见到偶像似的,表情既激动又狂热。
“要签名吗?”赵孝骞冷不丁问道。
武将一愣:“啥签名?”
“你的偶像,我的签名,要吗?”
“末将要郡公的签名有啥用?”武将继续发愣。
赵孝骞挠头:“我也不知有啥用,大额贷款的时候用得着吧……”
从怀里掏出一小锭银子递给他,赵孝骞道:“帮我个忙,去一趟皇城司官署,请勾当公事魏节过来见我。”
“皇城司距此不过数百步,郡公为何……”
赵孝骞叹道:“因为我懒,快懒死了,一动也不想动,抬抬手指都会要了我的命,满意了吗?拿钱快去办事!”
这武将既啰嗦又不通世故,这辈子升迁怕是没啥指望了。
正这么想着,武将却来了个反转,突然变得通世故了。
“给郡公办事是末将的荣幸,郡公给咱大宋长了脸,末将怎好意思收您的钱,您等着,末将这就去请魏勾当。”
魏节来得很快,一炷香时辰便来到宫门外,见到毫无仪态坐在地上的赵孝骞,魏节一愣,上前行礼。
“老魏啊,黑眼圈咋这么深?昨晚终究没逃过你家婆娘的魔爪?”赵孝骞一脸坏笑道。
魏节苦笑道:“出征在外半年,昨日回到汴京连家门都没进,下官忙着刑讯那五名贼人呢。”
“有收获吗?”
魏节摇头,脸上闪过一丝敬佩之色,道:“虽是几个杀才,但不得不夸他们一句,个个都是汉子。”
“刘单把冰井务的刑具全都招呼上了,那五人愣是一句也不吐露,咬着牙全生受下来了,审到最后,那五人没一处完好,都快断气了,仍然没招。”
“刘单砸了招牌,现在正躺在冰井务两眼望着房梁,痴傻了一般,不停在喃喃自语‘为什么’‘为什么’……”
赵孝骞此时也忍不住露出敬佩之色。
令天下闻风丧胆的大魔王刘单,居然让他怀疑人生了,这五人确实不简单。
“应是某个权贵人家豢养的死士,这种人一旦任务失败,只求速死,绝不贪生,更不会出卖主人。”赵孝骞叹道。
魏节也点头:“没错,下官和刘单都是这么猜的。”
赵孝骞想了想,道:“让刘单继续审吧,节奏别那么快,稍微放缓一点,试着找找他们心理上的弱点,比如在世的亲人,儿时的白月光,青春期发育时偷看过洗澡的俏寡妇什么的,都可以是弱点。”
魏节不由肃然起敬:“郡公是懂弱点的。”
赵孝骞一脸追忆:“那一年,我十七岁,她也十七岁……”
“郡公,醒醒!您接着吩咐。”魏节似乎对郡公的十七岁完全不感兴趣。
赵孝骞淡淡地瞥了他一眼。
这货跟自己混熟了之后,越来越没大没小了,找个机会给他穿穿小鞋……
“让刘单别傻乎乎的只知道用刑,找到弱点根本不必用刑,小嘴儿一撬就开。”
“还有就是,叮嘱他别把人弄死了,冰井务备好治伤的大夫,用完刑给人家治一治,这五人对咱们很重要,只要活的,不要死的。”
魏节躬身道:“是,下官记下了。”
赵孝骞又叹了口气,道:“此案官家已全权交给我来办,咱们皇城司来活儿了。”
魏节闻言顿时一脸苦涩,他也知道这桩案子不好办,说是来活儿了,其实是来麻烦了。
“今日起,皇城司派员进驻军器监,查阅十年内的军器存档,尤其是神臂弓的数量,每一笔进出都要核对落实,军器监官员文吏凡有不配合的,一律拿问下狱。”
第248章 封赏圣旨
两股不明势力,事有轻重缓急。
对于帮助宋军夺取兴庆府的五百人,赵孝骞的态度是暂时放下,目前来看,这股势力比较友善,没有对大宋造成损害,可以搁置再查。
而在峡谷伏击宋军的那股势力,是实实在在的敌对势力,是迫在眉睫必须查清楚的。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