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183节

  具体的查案过程交给皇城司,赵孝骞只需要知道结果。

  有了赵煦的特旨,皇城司可谓真是先斩后奏,皇权特许,任何与此案有关的官员都无幸免,冰井务的刘单想必更忙碌了。

  回到王府,赵孝骞疲惫地打了个呵欠。

  昨晚他才是没逃过婆娘魔爪的人,而且还是三个婆娘。

  古代有权有势的男人娶那么多老婆,其实不可能真的夜夜笙歌,再厉害的男人都会被掏空。

  主要是男人终其一生都难逃天性,那就是……这个我没玩过。

  回到王府后,赵孝骞补了一觉,睡到下午时分,又被鸢儿小心翼翼地叫醒。

  宫里来了封赏旨意。

  赵孝骞急忙起身,在鸢儿的侍候下穿戴官服,匆匆赶往前庭银安殿。

  银安殿内,中书舍人张商英含笑站在殿中,殿内摆好了香案,赵颢早已恭立等候。

  赵孝骞入殿,父子同时面北行礼,张商英这才展开黄绢宣旨。

  一通诘屈聱牙生涩难懂的制式骈文念下来,赵孝骞依稀明白了意思。

  果然是一道封赏旨意,而且赵煦再次为宗亲子弟破了例。

  “领签书枢密院事”,“领知真定府事”,“端明殿学士”,“柱国”。

  四道封赏,全都是重量级的。

  签书枢密院事,是枢密院的第三号人物,相当于三把手,总领监察全国兵事。

  端明殿学士,意味着正式踏入了文官的身份。

  “柱国”是勋官,无实职,但大宋官制勋官共计十二转,其中最高等的勋官是“上柱国”,封赏赵孝骞的“柱国”属于排名第二。

  令人意味深长的是“知真定府事”,也就是真定知府。

  真定府,位于大宋北面,恰好是在宋辽边境上,是典型的边城,而更有意思的是,真定府也靠近燕云十六州。

  这四道封赏旨意,信息量可谓巨大。

  赵孝骞听明白旨意后,不由愣在原地,还是身后的赵颢拽了他一下才醒过神来,恭敬面北谢恩后起身。

  双手接过封赏圣旨,与张商英客气寒暄了一番,直到张商英告辞离去后,赵孝骞转身就朝王府下人吩咐,令人速请蔡攸赴王府一叙。

  赵颢却叫住了他:“为何叫蔡攸?”

  “孩儿对封赏旨意不甚明了,蔡攸算是孩儿的幕僚,请他帮我解释一下其中的深意。”

  赵颢指了指自己的鼻子:“本王不是人吗?本王不能给你解释吗?”

  赵孝骞顿时露出复杂的眼神。

  父亲,当然是一位好父亲,但除此之外,赵颢在汴京吃喝嫖赌的老纨绔之名有口皆碑,如此深奥的圣旨,他能懂什么?

  曾记得当初刚穿越过来时,赵颢好不容易奋发图强掺和了一回政治,还倒霉催的站错了队,差点被赵煦当成炮灰办了。

  若不是顶着皇叔宗亲的身份,这会儿赵颢该过周岁生日了……

  让他来解释圣旨,靠谱吗?

  吾爱父亲,但吾更爱真理……

  父子俩沉默对视,良久,赵孝骞哈哈一笑:“父王,莫闹了!这儿有正经事呢!孩儿出门一趟,去去就回……”

  “竖子!你给本王站住!”赵颢气坏了:“你刚才看垃圾似的眼神,令本王很不爽!”

  “父王,孩儿刚才的眼神绝不是……”

  话没说完,赵颢伸手拽住他:“走,随本王去书房!”

  王府后院书房内,赵孝骞打量着书房里的摆设,不时啧啧称赞。

  玉如意,玉镇纸,金麒麟,金……嗯?金粑粑?这啥品味?

  不着痕迹地将金粑粑揣怀里,赵孝骞决定拿回去研究一下……

  “拿出来,放回去!”赵颢背对着他,却仿佛对他的一举一动了若指掌。

  赵孝骞讪讪将金粑粑放回原位。

  赵颢叹了口气,道:“骞儿,你莫急,为父死后,这些都是你的……”

  赵孝骞脱口道:“那么问题来了,父王何时……嗯,父王,咱们说正事,您受累,帮孩儿解释一下圣旨。”

  恋恋不舍地收回目光,赵孝骞与赵颢相对而坐。

  赵颢此时的表情却突然变得肃穆,这模样令赵孝骞感到很陌生,似乎从未见过父王如此严肃过。

  “领签书枢密院事,领知真定府事,柱国,端明殿学士……骞儿,注意到没有?这些都是虚职,并无一个实权,但意义却不凡,官家如此封赏,自有深意。”

  赵孝骞点头,前面两个官职,都带着一个“领”字,其实就是挂个官名,并不具体行使什么职权。

  后面的柱国和端明殿学士,更只是一种荣誉称号。

  “官家封赏孩儿四个官职,全都是虚职,有何深意?”赵孝骞不解地问道。

  赵颢笑道:“官家要重用你,但又要堵住天下悠悠众口,所以先在你的官职前加一个‘领’字,借以试探朝臣的态度。”

  “毕竟你是宗亲子弟,官家欲打破祖宗规矩是需要极大的魄力的。”

  “以前封你勾当公事,封你经略安抚副使,要么是直属官家,要么是临时的官职,它们没触碰到朝臣的利益,朝臣大多睁只眼闭只眼不计较了。”

  “可如今,签书枢密院事,那可是总领大宋兵事的第三号人物,这道封赏焉能不触碰朝臣的利益?官家若直接任命,朝堂还不闹翻了天?”

  “故而官家在前面加了个‘领’字,意思就是,不过是个不管事的虚职,让朝臣们有个接受的缓冲时间和空间,尽力不让朝堂掀起风浪,官家对你圣眷甚隆,这是他在保护你啊……”

  赵孝骞已然明白了很多,于是眨了眨眼,道:“这个虚职,不可能永远不管事吧?”

  赵颢笑了:“不愧是我儿,确实聪慧。所谓‘领签书枢密院事’,可以理解成虚职,也可以理解成候补的枢密院第三大人物。”

  “假以时日,朝臣们心理上渐渐接受了,或者你又为大宋立功了,那么这个‘领’字,官家便顺理成章去掉了,你便是实实在在的‘签书枢密院事’,别人叫你一声‘使相’,你也受得起。”

  赵孝骞举一反三问道:“所以,官家另外封赏孩儿‘领知真定府事’,约莫与签书枢密院事有关吧?”

  “没错!真定府,位于宋辽边境,是典型的边城,常年被辽国南下袭扰抢掠,此地更与燕云十六州交界,官家任你为真定知府,虽说目前也带了个‘领’字,但老夫猜测,这个‘领’字很快会被去掉。”

  赵孝骞惊讶道:“官家欲让我去真定当知府?”

  赵颢悠悠地道:“你不去真定当官,如何为大宋立功,如何坐实枢密院三号人物的位置?官家的封赏,前后都是有关联,有深意的。”

  赵孝骞沉默垂头。

  当初离开夏州时,章楶便有预言,鼎定西北之功,官家不可能单只晋一级爵位便罢。

  随着兵役法的颁行,朝廷如今渐渐重视军功,赵孝骞立功的例子实在太显眼,太突出,若是官家不封赏,兵役法将来很难服众。

  果然,赵煦的封赏旨意来了,而且一口气四道封赏,皆是朝中重量级的官职。

  封赏也不是乱封的,其中的深意经过赵颢解读后,赵孝骞不由对赵煦生出敬佩之心。

  官儿也封了,荣誉也给了,还为将来赵孝骞继续立功做好了铺垫。

  果然当皇帝的没一个缺心眼儿,都精明着呢。

  赵孝骞恍惚间依稀看到前世老板的嘴脸,语重心长地告诉他,公司里我最看好你,这个项目做完了我给你升组长,将来负责更大的项目……

  古往今来,横跨千年,同一个世界,同一个老板,同一个饼……

第249章 谏止者众

  两世为人,赵孝骞很抱歉。

  两辈子都活成了牛马。

  好吧,这辈子的牛马高级一点,有官有爵还有钱,是一头吃细糠的牛马。

  赵孝骞只好这样安慰自己,不然心态会崩。

  “父王的意思,官家过不了多久会让孩儿去真定府为官?”

  赵颢摇头:“要看朝中舆论,这次官家对你封赏甚厚,朝臣们不一定答应,这几日朝堂定有人反对,毕竟官家为宗亲破例太多了,如今连枢密院的位置都给你铺垫好了,那些酸腐文官们怎会乐意?”

  “你啊,这几日老实点,最好莫出门,免得脊梁骨被人戳疼了……”

  赵孝骞嘴角一扯:“父王真风趣……”

  “人生在世,不是有本事就能得到功名官职的,还要看出身,你出身皇室宗亲,虽说富贵之极,但别人不会容许你掌握太大的权力,这道封赏旨意,朝臣们知道后会闹翻天的,你就莫出门触霉头了。”

  赵孝骞揉了揉脸,苦笑道:“孩儿明明什么都没做,为何感觉自己成了过街老鼠?”

  “要不孩儿进宫,请官家收回成命,孩儿还小,身体还在发育,让我在汴京城过几年混吃等死的日子再说……”

  赵颢瞥了他一眼,道:“咱楚王府容不下两个混账,你看着办。”

  赵孝骞愕然:“两个混账是……”

  赵颢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一脸磊落坦然:“老夫当仁不让,汴京城有口皆碑的老混账,除了老夫,咱王府里不能再出现第二个混账了。”

  赵孝骞两眼放光,这荣誉称号居然还是限量版,好想要……

  感觉比什么“学士”,什么“柱国”更有含金量。

  赵颢上下打量他,皱眉道:“你这一脸渴望的表情是啥意思?”

  赵孝骞的表情迅速恢复正常:“孩儿无时无刻渴望报效家国,再立新功。”

  赵颢脸色一僵,低声嘟嚷道:“吃喝嫖赌的老纨绔,居然教出一个忠君爱国的儿子……老夫抽空得去先帝皇陵看一看,难不成真冒青烟了?”

  望向赵孝骞清澈的眼神,赵颢缓缓道:“端明殿学士与柱国,也是官家做的铺垫,为了你,官家可谓煞费苦心。”

  “幸好你曾填过一些惊艳传世之词,授尔学士倒也并非浪得虚名,又有鼎定西北之功,‘柱国’确也承受得起,这两个头衔,想必朝野争议不大。”

  “我儿的本事是有目共睹的,只是枢密院和真定府这两桩差事……圣旨已下,官家不可能收回成命,不如静观其变,若是朝堂闹得太凶,你不妨上一道婉辞奏疏,算是走个过场。”

  赵孝骞点头。

  本来稀里糊涂的脑子,被赵颢这么一解读,哎,瞬间通透了。

  忽然想起什么,赵孝骞好奇地打量赵颢。

  “父王对朝堂事洞若观火,所闻所见如此精妙,您是如何知道官家的意思的?”

  赵颢捋须微笑,然而脸皮太肥厚,颔下的胡须只钻出来寸许,捋须的飘逸动作难免打了几分折扣。

  “老夫虽是个闲散亲王,这么多年也不是白活的,朝堂的人和事起起伏伏,这些年看多了,自然便懂了。”

首节 上一节 183/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