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189节
赵颢瞥了他一眼:“名满天下的赵半阙,用辞如此冒昧的么?”
“父王莫计较细枝末节,孩儿能准确表达意思便可,总之……”
赵孝骞停顿了一下,望着赵颢微笑道:“咱楚王府又要发财了。”
…………
发明炒茶的初衷是为了给母亲消遣时光,但是,赵孝骞也不拒绝从天而降的财运。
两者并不冲突,何乐而不为?
男人与女人的思维确实截然不同,冯氏喝茶只觉得味道好,喜欢儿子的这份心意,满心欢喜地享受儿子的孝敬。
而赵颢,只喝了一口便立马想到如何用它来赚钱。
当着赵颢的面,赵孝骞写下制茶的秘方,从选料到炒制,再到炒茶的各种工序,密密麻麻写了几页纸。
炒茶并不复杂,前世普通的农村家庭基本都会,赵孝骞作为城市里的牛马,每天消费不少茶叶,久而久之也就对茶叶的制作过程有些关注。
万能的度娘上一搜,整个流程工序自然便记在心里。
没想到这辈子居然能用这山寨手艺赚钱。
赵颢如同捧着绝世宝贝似的,将制茶秘方贴身收藏。
接下来的事,赵孝骞不管了,等着生意铺开后收钱便是。
这次不跟外人合作了,楚王府当仁不让地吃下这份独食,当初雪盐不得不与人合作,是因为盐这东西太敏感,属于朝廷严格管控,不找几个有权有势的合伙人,生意做不下去。
茶叶无所谓,没触及到别人的利益,自然也就不必把利润分出去了。
运作得当的话,楚王府每年的收益又将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赵孝骞开始考虑要不要在汴京城再买一座大宅院了。
毕竟自己已经成家,扁毛畜生都知道,翅膀硬了之后该飞出去自己垒窝了,赵孝骞搬出去住难道不应该吗?
当然,搬家不等于分家,啃老的初衷赵孝骞是一定不会忘的,隔三岔五领着妻妾回来打打秋风,顺点之前的金银珠玉什么的,天经地义。
第二天一早,赵孝骞睡眠充足地起床。
昨晚休战,养养身子,家里婆娘多更应注意节制,年纪轻轻的别把自己玩废了。
一斤茶叶用纸包好,细绳捆起来,就这样拎着进了延福宫。
福宁殿内,赵煦显然又熬了夜,一副萎靡不振的样子,懒洋洋地打着呵欠。
赵孝骞进殿行礼,见赵煦疲惫的样子,不由真切地道:“官家,朝政国事是永远处理不完的,官家春秋鼎盛之年,江山社稷共主,尤要保重身子,切莫糟践。”
赵煦心中一暖,叹道:“自家兄弟说话,朕听着就是舒心,满朝文武也时常关心朕的身子,可朕总觉得不对味儿,就像……嗯,每次朝会时的例行见礼一样,有口却无心。”
见赵孝骞拎着个纸包,赵煦好奇道:“子安所带何物?”
赵孝骞举起纸包朝他笑了笑:“臣闲暇之时,又搞出个新玩意儿,官家尝尝?”
入福宁殿之前,照例将茶叶交给内侍,经内侍验毒之后赵孝骞才带进来。
赵煦兴奋地搓手:“子安搞出的新玩意儿,朕向来喜欢,快给朕试试,究竟是何物值得你亲自带进宫来。”
第257章 寝食难安
送茶叶入宫,算是赵孝骞的营销手段。
有些东西要普及开来,最合适的方法是从上层开始营销。
试想如果赵煦每天捧着个两升的保温杯,笑呵呵地参加朝会,当着群臣的面不时啜上一口,露出一脸享受的样子,下面的群臣怎么想?
上有所好,下必效焉。
不需要力竭声嘶地打广告,也不需要街边发传单搞活动,赵煦的一个喝茶的动作,茶叶就能卖疯了。
如果赵煦能够在金殿上喝一口茶后,面带微笑对群臣说:“楚王府牌茶叶真好喝,朕一直喝它。”
那就更妙了,销量蹭蹭往上涨。
但赵孝骞左思右想,赵煦应该不会干这么没底线的事儿。
这个想法不大现实。
宫人取来沸水,赵孝骞搁入少许茶叶,沸水冲泡后,照旧是满殿清香怡人。
赵煦不停地抽动鼻翼,表情越来越期待。
浅啜一口热茶,赵煦的反应跟赵颢如出一辙。
“此物……是茶?与我大宋的点茶截然不同。”赵煦俯身观察着茶汤的颜色。
“官家觉得如何?”赵孝骞问道。
赵煦用力点头:“好!清香淡雅,回味无穷,带了几分烟火气,又有一股出尘脱世之意,尤其是,一口喝下,朕的精神都提振了许多,好东西!子安果然没让朕失望。”
说完赵煦又喝了一口,阖眼细细回味,表情十分享受。
赵孝骞道:“此物浓淡皆宜,全凭个人口味,臣见官家经常夙夜不眠,劳于朝政,若实在顶不住时,可冲泡一壶浓茶,能让官家的头脑清醒,灵思如潮。”
赵煦惊喜道:“此物竟还有如此妙用?好,好!朕以后每日便饮它了!”
赵孝骞笑道:“臣每月向宫里进贡十斤茶叶,官家饮之足够,也请官家给太后和后宫诸位太妃们捎带一些,也算臣的一点孝心。”
赵煦连连点头:“好,好!子安有本事,也明事理,朕得子安,如得半壁江山。”
“官家,半壁江山在辽国手里呢……”
赵煦嘴角一扯:“所以,你去帮朕拿回来呀。”
“有生之年,有生之年……”
赵煦大笑:“不急,来日方长,朕还年轻,子安你更年轻,你我一对少年君臣,且试试能不能做一番惊天动地的大功业。”
又啜了一口茶水,赵煦连连点头:“好东西!子安,朕有时候恨不得把你的脑子掰开看看,看里面还藏了多少新奇的东西。”
“你自幼内向,常年不出门,或许那些年独处静室的日子,培养出了一位绝世英才。”
“佛陀独坐在菩提树下,顿悟了佛法,成就了金身,子安,朕觉得你也有这股子味道了。”
赵孝骞笑道:“官家太夸张了,臣没那么大的本事,这些年独处静室,也不过是一些胡思乱想的念头,有些或许有用,有些纯粹是胡扯。”
“有用的都拿出来,大宋迫切需要改变,子安,朕对你的期望很高,你是朕的亲兄弟,不必担心朕会猜忌,古往今来,多少王朝的覆灭之由,皆因君臣猜忌而起,朕不会做这种蠢事。”
赵煦的语气很诚挚,赵孝骞抿了抿唇,点头应了。
然后赵孝骞提起了峡谷伏击一案的结果。
结果不算好,也不算坏,查到最后只留了一个字,赵煦眉头紧锁,心情顿时不好了。
“这股势力,比朕想象的更大,祸患更深。皇城司缉拿刘姚之前,他们竟已提前得到了风声,抢先一步赶到应天府将刘姚一家灭口,可见朝中重要的位置上,已有他们的党羽。”
赵孝骞想了想,道:“促使他们灭口的原因,恐怕并非由缉拿刘姚而起,而是皇城司派员进驻军器监,查阅以往十年的神臂弓进出卷宗,引起了他们的警觉。”
“于是他们才找到了当年的漏网之鱼刘姚,将其一家灭口。皇城司深挖之后,臣越来越觉得,这股势力恐怕比咱们当初想象的更庞大。”
“他们有严密的组织和预谋,内部分工明确,行事极为谨慎,轻易不会暴露行迹,而且不出意外的话,他们已渗透到朝堂的某些重要位置上,只是目前没有证据可查实。”
赵煦闻言脸色越来越凝重:“这样一股势力,竟悄无声息潜伏在朝堂中,朕着实……寝食难安!”
赵孝骞叹道:“官家,要揪出他们,恐怕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事,他们太谨慎了,出手一次以后,他们一定会蛰伏下来,敌人不动,咱们也无从查起。”
赵煦深知他的话没错,无奈地道:“皇城司继续往下查,试着找到突破的缺口,一举歼之!这件事,是皇城司的首要任务,时刻不可忘。”
赵孝骞点头应了,眼中的光芒闪动。
这股势力很明显对他个人的敌意甚深,两次刺杀都是针对他的,莫说赵煦寝食难安,作为当事人,他更寝食难安。
君臣聊了几句闲话,桌案上的茶水已微凉。
赵煦饮尽之后,看到盏中泡过的茶叶,眼神一闪之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俩手指拈起茶叶便往嘴里送,然后嘎吱嘎吱嚼了起来。
赵孝骞大惊,手刚伸出去阻拦,赵煦已嚼得飞起。
“还行,有点涩,但……绵绵脆脆的,可堪入口。”赵煦边嚼边道。
赵孝骞缓缓缩回了手,沉默半晌,忍不住道:“官家以前喝过药吗?”
“朕自幼体弱,常常生病,没人比朕更懂喝药。”
赵孝骞试探着道:“官家喝完汤药后,那些药渣是如何处置的?”
“当然是倒掉,不然呢?难道还吃了它?”赵煦笑了,笑容充满了智慧。
赵孝骞无语地指了指他正在大嚼的茶叶,道:“泡过水的茶叶,跟药渣的性质……是一样一样的,官家,此物冲泡过后,剩下的茶叶是不必吃的。”
赵煦嚼茶叶的动作突然停滞,君臣互相对视,眼神各自都充满了无辜。
空气中飘荡着些许的尴尬味道……
赵煦缓缓伸长了脖子,仰天长啸状,将嘴里的茶叶生生咽了下去。
“嗯,咳!朕当然知道茶叶不能吃,它是用来泡水的,如此简单的常识,朕岂能不知?哈哈!”赵煦试图用爽朗的笑声化解尴尬。
赵孝骞陪笑,好吧,更尴尬了。
“朕不过是对此物好奇,正如做学问一般,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所以朕想试试能泡出如此神奇的茶水的,究竟是何味道,凡事总要有人第一个试试的,也许它真的能吃呢。”
赵孝骞微笑颔首,对赵煦的求知欲表示赞许。
就喜欢你这没见过世面又嘴硬的样子。
这事儿后世的欧洲贵族们干过,他们把来自神秘东方的茶叶泡水,然后茶水倒掉,专门吃泡过水的茶叶,并在贵族圈一时谓为时尚。
大宋的皇帝把欧洲的时尚提前了几百年。
第258章 谏止封赏
抛开赵煦的皇帝身份不论,赵孝骞跟他也很聊得来。
赵煦的性格很温和,身上有一种儒雅君子的气质,当然,君子不是傻子,该决断杀伐的时候,他也丝毫不客气。
比如当初,赵煦亲政欲复新法,第一个瞄准的便是赵孝骞他爹,打算拉他当炮灰,试探群臣的态度。
若不是赵孝骞应变反应快,如今的楚王父子恐怕还在深山里为先帝守陵,或许连守陵的待遇都不一定有,朝堂斗争的牺牲品能活下去都算命好了。
幸好赵孝骞化解了这场几乎满门覆灭的危机,把危机转化为了机遇,赵煦重新认识了赵孝骞后,两人的关系才日渐和睦亲密。
以平常心待人的话,赵煦算是一个比较值得一交的朋友。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