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213节
对火器如此在意,说明袅袅背后的人更不简单。
继续推断下去的话,最关心火器机密的人,莫过于辽国或是西夏。
毕竟火器在宋夏之战中大放异彩,大宋的两个邻国都是非常清楚的,他们已感受到了威胁,要打破这种即将形成的不平衡的战争局面,就必须要弄到火器的机密。
三国如果都掌握了火器,那么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就重新形成了三国的战略平衡。
如此推断之后,赵孝骞对袅袅的来历大约有了底。
辽国或西夏的间谍?
呵,要不把她绑了带到萧光敬面前,让这小姑娘跟萧家父子学学如何当好一名间谍。
要说这傻姑娘还是对自己太自信,真以为能凭个人魅力把男人搞得意乱情迷,她便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太天真了。
就算是美人计,也要睡过之后才好使啊,就只让赵孝骞手上占了点便宜,凭啥?
今日试探过袅袅后,赵孝骞心中基本已经确定她有问题了。
那么接下来呢?
不急,袅袅是不可能单独存在的,如果她的背后有一整张间谍网,接下来自然是利用她,把整张间谍网连根拔起。
皇城司也该在君臣面前露露脸了,不然别人老说皇城司只会对大宋的朝臣下刀子,如今也该让朝臣们知道,皇城司的业务范围很广泛,它不仅仅对朝臣下刀子,对外也下刀子。
…………
苏轼回京造成的轰动仍在持续。
这几日汴京城好像疯了似的,不仅文人士子们纷纷登门拜访苏学士,就连民间市井的百姓们也在谈苏轼。
然后就是各路人马争相邀请苏轼赴宴,各种宴会,各种文人的诗会,酒会。
要说大宋的商业确实发达,商贾们的嗅觉也非常敏锐,苏轼回京的话题传开后,汴京城但凡有些名气的青楼纷纷在大门外挂上牌匾。
本楼花魁娘子某某久慕苏学士之风采,恭请苏学士屈尊一行,给花魁娘子一个面聆教诲的机会,娘子愿自荐枕席……
有的青楼还算比较含蓄,挂出的牌匾内容没那么不要脸,只说愿以万金求苏学士一阙词。
总之,因为苏轼的回京,整个汴京城似乎都在为他疯狂。其程度不亚于后世的天王巨星开演唱会。
有意思的是,苏轼在奔波于各种宴会之时,赵孝骞这几日也收到了不少邀请,同样是文人的宴会。
赵孝骞这才发觉,好像自己在文坛诗坛也有着不小的名声,说是“赵半阙”,实际上的含金量一点也不比别人的整首词差。
毕竟赵孝骞当初念出来的半阙,都是经典的传世之佳作,随便挑一句出来,都能吊打如今的绝大部分文人。
面对各路文人的邀请,赵孝骞还是婉言谢绝了。
他很清楚,别人邀请他赴宴不过是充当陪客,宴会真正的主角是苏轼。
而赵孝骞,不喜欢做陪客。
尤其是陪一个吃咸豆腐脑的人。
我大甜党永不为奴!
苏轼忙于应酬宴会的这几日,赵孝骞难得地每天准时去皇城司官署办差。
不能太闲了,总要偶尔表现一下勤奋,不然赵煦这位老板哪天心血来潮查一下考勤,赵孝骞这位高管搞不好会被优化。
皇城司每天的公务很繁忙,它是天下情报的汇总中心,每天经勾押官和押司之手的情报不计其数。
大多是关于汴京和地方官员的动向,也有民间的风闻传言,以及来自辽国,西夏,吐蕃,回鹘等国的军情政事。
经过勾押官和押司的重重筛选后,将有价值的情报归结起来,送呈勾当公事魏节。
而魏节认为很重要的情报,最后才落到赵孝骞手里。
由此可见,赵孝骞的公务有多……清闲。
无妨,在皇城司这个官衙里,赵孝骞就是老板,老板不用亲自干活,他是监督下面的牛马干活的。
蔡攸来到皇城司时,属下恭敬地将他领到后院,蔡攸发现院子中央架着一个烤炉,赵孝骞顶着初夏的烈阳,正在院子里烤……羊肉串?
蔡攸使劲吸了吸鼻子:“好香啊!郡公好手艺。”
赵孝骞头也不抬,手里一把毛刷,忙着给羊肉串刷油,撒孜然。
院子里的烤肉香味更浓郁了,蔡攸如此体面的国子监学子都忍不住蠕动了几下喉头。
这时赵孝骞终于抬起头,赫然看到蔡攸,呆怔了一下,脱口道:“蔡贤弟来投案自首?”
蔡攸一惊:“愚弟犯事了?”
“我不知道啊,但见贤弟昂首挺胸视死如归的样子,我以为你来给皇城司增加业绩呢……”
蔡攸无语了,垂头看了看自己。
所以,你从哪里看出我视死如归的样子了?
“子安兄莫吓我,我清清白白的人家,会犯什么事。”
“没犯事你来皇城司作甚?谁家好人会来这地方?”
蔡攸笑道:“久未见子安兄,愚弟甚为想念……”
“说重点,不然请你参观冰井务。”赵孝骞眼皮都不抬地道。
蔡攸急忙从怀里掏出一份精致的请柬,恭敬地双手奉上。
“奉家父之命,明日寒舍设宴,家父盛情邀请子安兄赴宴。”
赵孝骞没接请柬,他的注意力仍在烤架的羊肉串上。
“你家也来凑热闹,宴请的主角不会也是苏学士吧?”赵孝骞问道。
蔡攸见赵孝骞不接请柬,不由有些尴尬,但还是道:“是,家父久慕苏学士之风采,子安兄雅号‘赵半阙’,当今世上唯一与苏学士齐名者,家父千万恳请子安兄屈尊,共襄盛宴,如是,则我蔡家之幸事也。”
尽管有些夸张,但马屁确实拍得令人身心舒畅。
赵孝骞叹了口气,道:“苏学士回京后,你可知他参加了多少次宴会?”
蔡攸一怔,茫然摇头。
赵孝骞沉默片刻,缓缓道:“我若是你爹,一定取消明日的宴会。”
短短一句话,信息量很大。
蔡攸仿佛察觉到了什么,不由悚然一惊,都懒得计较赵孝骞占他便宜的事了:“子安兄的意思是……”
“哈哈,我随口开个玩笑,你莫往心里去,毕竟我不是你爹。”赵孝骞立马转移了话题。
蔡攸愈发惊疑不定,但见赵孝骞已不肯再说,蔡攸只好自己发挥想象,良久,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子安兄的意思,愚弟应该明白了,回头我便劝劝家父,收回请柬,取消明日的宴会。”
赵孝骞无所谓地道:“取不取消你们自己决定,总之,我最近不会参加任何宴会。”
蔡攸点头,愈发确定了赵孝骞的意思。
他虽只是国子监的学生,但他的父亲可是官场老油条了,耳濡目染之下,蔡攸对朝堂多少有几分了解。
有些灾祸,就是来得猝不及防,无意间的一句话,一个举动,都有可能成为别人的把柄和武器。
蔡家绝不能犯这种错误。
第290章 昔日故交
有些事情赵孝骞看得很清楚,不是因为活了两辈子,而是他如今身处的位置,决定了他看问题的高度和宽度。
朝廷突然将苏轼召回汴京的目的,不是让他招摇过市到处参加各种宴会的,得瑟不死他。
赵孝骞可以肯定的是,苏轼从惠州归京,等待他的必然是更偏远的贬谪。
真实历史上的苏轼,便是从惠州继续贬谪,贬到海南岛儋州住海景房去了。
大宋时期的海南岛,可不是什么风景旅游区,而是真正的不毛之地,要人命的。
别忘了,苏轼当初所站的阵营是旧党,而如今是新党当政,尤其是章惇那小心眼儿,还不得把旧党往死里弄。
苏轼作为旧党官员,又在文坛拥有领袖般的地位,刚回到汴京便如此高调地参加宴会,委实不妥。
这也是赵孝骞不愿参加最近各种宴会的原因。
虽然与章惇私下达成了和解,彼此约定井水不犯河水,但赵孝骞也不想给自己找麻烦,现在的局面已经形成平衡了,赵孝骞不想打破它。
他与苏轼的性格不同,苏轼更适合当一个典型的文人,才华横溢,率性洒脱,自由散漫,喝咸豆腐脑。
这种人的言行往往随心所欲,不计后果,对朝堂官场潜伏的凶险不以为意。
当年的乌台诗案,苏轼便受了教训,他涉及的罪名是“讥讽朝政”,“谤君”。
总结起来就是,典型的祸从口出。
如今的苏轼经历了宦海沉浮多年,人已学乖了不少,可他这次回到汴京,还是低估了朝堂的凶险程度。
真以为参加几次宴会,文人之间聚一下会没事?
错了,如今是新党旧党斗得最激烈的时候,而作为新党一员的宰相章惇又戾气甚重,苏轼曾经是旧党,本身就已是罪。
赵孝骞敢肯定,此时的汴京城内,不知有多少新党官员的眼睛,正死死地盯着苏轼,看着他在各种宴会上写诗作词,各种得瑟。
赵孝骞没想到的是,蔡攸他爹蔡京也想办个宴会。
这货真是……
你附庸风雅都不看看时机场合的吗?
当然,蔡京为苏轼办宴会的目的,赵孝骞多少也能猜到一些。
借着苏轼的名头,邀请一些名士文人,在这个崇尚文章诗词的年代,也算是在仕林中为自己打下一点人脉基础。
作为典型的政治投机者,蔡京的心思就如同网红博流量一样,请个大明星来自己的直播间互动一下,方便自己涨粉,以及以后的……直播带货?
幸好蔡攸也是个聪明人,当他听出赵孝骞话里的含蓄提醒后,蔡攸立马重视起来,显然一经点拨,蔡攸也想到了背后的危机。
“多谢子安兄提醒,此恩愚弟记在心里,容后定报。”蔡攸朝赵孝骞长揖行礼,神色很凝重。
赵孝骞微笑地勾住他的肩:“你我情同兄弟,别动不动就说什么恩情,多么庸俗啊!”
蔡攸愈发感动,正要表达一下兄弟情深,谁知赵孝骞话锋一转,道:“如果把恩情折算成银钱,装进箱子送到我府上,就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令我眼前一亮了……”
蔡攸一呆,沉思片刻,果断决定忽略赵孝骞的这句话。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