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226节
看着鼾声如雷的苏轼,赵孝骞有些失望地叹了口气。
本打算挟恩图报,今日趁着给兄弟俩帮了忙,逼苏轼亲笔写几幅字的,如《赤壁赋》啥的,拿回去当传家宝,将来留给子孙后代去拍卖。
现在苏轼未醒,赵孝骞又不好意思叫醒他,主要是苏轼年纪大了,骤然被人惊醒,赵孝骞怕他猝死,那可就对全人类犯了罪。
可是,中国有句古话,来都来了……
赵孝骞扭头悄声吩咐苏府下人取来纸笔,下人以为赵郡公趁苏轼睡着要留下墨宝,甚至又将作一首千古流传的经典佳词。
于是下人急忙快步取来纸笔,摆在凉亭的石桌上,甚至还贴心地为他磨好了墨,双手捧着毛笔递给赵孝骞,一脸期待地等着见证一段千古佳话雅事的诞生。
谁知赵孝骞接过毛笔,却看都不看石桌上铺平的纸,而是举着毛笔走到酣睡的苏轼面前。
上下打量一番后,赵孝骞果然落笔了。
在下人惊骇的目光下,苏轼的脸上多了一只乌龟,一个猪头,以及一只神鸟啄米图。
画完后赵孝骞退了两步,眼神愉悦地欣赏自己的佳作,最后赞许地点了点头。
这幅作品也能进拍卖行,毕竟是大宋安乐郡公亲手所作,画得再差也极具考古价值,更何况是画在苏轼的脸上……
“搞定收工!”赵孝骞搁下毛笔转身就走,回头犹不忘叮嘱苏府下人:“告诉子瞻先生,我的墨宝非常珍贵,最好不要洗脸,走了!”
第307章 雏鹰既壮
帮苏轼解决了这么大的麻烦,在他脸上作画以资纪念,一点也不过分吧?
赵孝骞觉得自己是个宽厚的人,施恩不求回报的人,没有完全脱离低级趣味的人。
事情办完,潇洒离去,不用回头都知道,此刻自己留给苏辙的一定是非常高大伟岸的背影,或许苏辙还会默默地留下感激的泪水。
做了好事后,心情很满足,有一种灵魂得到升华的舒爽,上次有这种感觉还是上次。
前世偶然的机会下,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在老奶奶的拼命挣扎下,赵孝骞非常霸道地将她扶过了斑马线。
虽然老奶奶很快骂骂咧咧又走了回去,但……做好事就是做好事,我只管自己的灵魂升华,你只管配合。
回到王府,赵孝骞的心情不错,正打算回后院跟仨婆娘培养一下感情,试探一下她们有没有大被同眠的倾向,毕竟每天晚上赵孝骞从这个被窝出来,钻进另一间屋子的另一个被窝,实在有点麻烦。
走到银安殿,被赵颢叫住了。
赵孝骞很意外,这位活爹大白天的居然没出门勾搭俏寡妇,没跟王府侍妾们脱光了玩“大王来抓我呀”的低俗游戏,竟然能坐在银安殿如此严肃的场合,慢慢地品着茶。
莫非年纪大了,有心杀贼,无力支棱了?
“骞儿,过来陪为父品茗。”赵颢一脸憨厚地呵呵笑道。
赵孝骞走进银安殿。
赵颢面前的矮桌上,摆着一套整齐的茶具,而他则优雅地拈着兰花指,显摆他新学会的茶艺。
什么摇香,刮沫,出海,入海,动作眼花缭乱,非常娴熟。
斟满两盏后,赵颢优雅地示意他喝茶。
赵孝骞端杯一饮而尽,咂咂嘴,觉得不解渴。
“有点浓了,父王,再来一盏。”
赵颢肥脸顿时一抽,儿子这粗鲁的饮茶方式令他很不适应。
“焚琴煮鹤,何其粗鄙,品茗应该慢慢品,用你的舌尖和上颚,去感受茶水里味道的层次,体会由苦而涩,由涩而甘的变化……”
赵孝骞都无语了:“父王,这套鬼话是孩儿教您的……”
赵颢一滞,哎,好像还真是,不仅是这套鬼话,就连茶叶这玩意儿也是儿子弄出来的。
自顾自斟了一盏,赵孝骞依旧一口饮尽,像猪八戒活吞了人参果,粗鲁的动作令赵颢愈发不适。
“父王,茶这东西的本质,是一种适应人类味蕾的饮料,它的根本作用还是解渴,提神和利尿,至于孩儿教您的那套鬼话,可以拿去糊弄外人,起到高端装逼的效果,但在孩儿面前就不必班门弄斧了。”
赵孝骞气定神闲地看着他,道:“您看,刚刚您说什么舌尖啊,上颚啊,层次变化啊什么的,是不是完全没起到优雅装逼的效果,反而有一种自取其辱的羞耻感?”
赵颢:“…………”
突然好怀念当初那个内向孤僻三棒子打不出一个屁的儿子……
要不下点药把这儿子毒哑算了?
“今日你匆匆出门,干啥去了?”赵颢突然问道。
“出门办点事儿。”
“什么事?”
赵孝骞奇怪地看了赵颢一眼,活爹今日有点不正常,以前他从来不过问自己的公务,他甚至不关心任何公务,只管吃喝玩乐。
心里奇怪,但赵孝骞还是老老实实道:“朝中有人欲对苏轼不利,孩儿想保下苏轼,今日去苏府把御史台和刑部的官员小小教训了一下。”
赵颢眼皮一跳:“你如何教训的?”
“略施薄惩,让皇城司拿下了御史中丞黄履,和侍御史来之邵,以及中书舍人林希……”
赵颢惊呆了:“御,御史中丞?你……”
“把朝中三品大员拿入皇城司,你管这叫‘略施薄惩’?”
赵孝骞正色道:“当然是薄惩,如果孩儿下令当场杀了黄履,那才叫重罚。”
赵颢仰天叹了口气。
怎么办?好想断绝父子关系,又有点舍不得……
“做这件事之前,你想过后果吗?知道拿问御史中丞会在朝堂上掀起多大的风浪吗?”赵颢无力地道。
“孩儿非鲁莽之辈,做事之前当然想到了后果,也有应对后果的法子,父王且宽心。”
赵颢缓缓道:“在为父面前莫嘴硬,你说实话,需不需要为父联名宗亲上疏,为你转圜?”
赵孝骞笑了:“不需要,真的。孩儿绝非嘴硬,如果我自认扛不住,一定二话不说连滚带爬跪在父王面前求救了。”
赵颢却有点不信:“你打算如何应对?”
赵孝骞迟疑了一下,道:“孩儿只能说,保下苏轼不仅是孩儿的意思,也是官家的意思,孩儿今日说动了官家,我们都认为苏轼不能有事,对社稷对人心不利。”
“而且,官家也很不满被章惇当了枪使。”
“今日之后,官家或许会慢慢调整态度,虽说朝中国策是推行新政,但也不能让新党一家独大,朝堂上还是需要别的势力制衡新党,以后旧党在朝堂上会有一席之地,不会被章惇赶尽杀绝。”
“看看章惇和新党最近跋扈的气焰,章惇为了与苏轼的私人恩怨,竟动用公器而了私怨,将来若旧党全部被清除出朝堂,还不知新党如何猖狂,这对官家的皇权可不是好事。”
“孩儿今日所为,也是官家的默许,章惇和新党都需要敲打一下,不然还不翻了天,所以父王放心,就算拿了几位朝中大员,孩儿也不会有事。”
赵孝骞的一番话,对朝局和官家的分析很深刻,赵颢悬着的心终于慢慢放下,望着赵孝骞的眼神充满了赞许和失落。
“骞儿啊,你真的长大了,这辈子只要你自己不作死,任何风浪都能凛然无惧了。”
“为父或许真的老了,就算想帮你,恐怕也没机会出手了,你做得很好,以后会越来越好。”
赵孝骞眨眨眼:“父王才四十许,正是寻花问柳的好年纪,怎能在孩儿面前轻言老迈?您还早得很呢。”
父子俩聊了一阵,赵孝骞告退,回后院找妻妾们发泄青春的精力去了。
赵颢独自坐在银安殿内,身形不由佝偻了许多。
刚才那句话他不是随口而出,当赵孝骞意气风发在他面前分析朝局时,赵颢那一刻是真觉得自己老了,而孩子,也是真的长大了。
成熟,冷静,睿智,从容,他的儿子像一只飞出巢穴的雏鹰,展开稚嫩的双翅,翱翔万里,击破长空。
儿子的成长,愈发衬托出赵颢的老态。
好像……真的帮不上他什么了。
赵颢坐在矮桌前,动作缓慢地给自己斟了一盏茶,浅浅地品了两口,然后用手指敲击桌面。
敲击声有点古怪,仔细听有一种别样的特殊的节奏。
敲了一阵后,银安殿外出现一道鬼魅般的身影,只是静静地站在殿外的廊柱下。
赵颢半阖着眼,淡淡地道:“告诉甲二,潜伏的棋子不必动用,朝堂凶险,能不暴露就不暴露,我儿自能处置这场危机。”
鬼魅般的身影一言不发,殿外光线一暗,随即复明,身影已神奇地消失。
第308章 满朝哗然
皇城司拿问黄履,来之邵,林希三人,终究还是捅翻了马蜂窝。
这三人在朝堂上的分量可都不轻,尤其是黄履,御史台的二把手。
御史台是什么机构?
它主要负责监察百官,进谏皇帝,兼管天下刑案审核等等。
等于是天下言官谏官的老巢,里面随便拎出一个普通的监察御史,都是让皇帝都头疼不已的存在。
这样一个牛逼的机构,二把手被皇城司抓了,是可忍,孰不可忍。
得知黄履被皇城司拿问的当天,御史台炸锅了。
消息很快被传了出去,几个时辰内全城皆知,满朝哗然。
这赵孝骞的胆子,居然大到这种程度,是真不想过了吗?
抓御史中丞啊,你怎么敢的啊!
当日消息传开,本已是傍晚时分,然而御史们得知消息后,还是立马穿戴官服,聚集在宫门前,异口同声请求觐见官家。
天都快黑了,赵煦会给自己添这种麻烦吗?
于是,理所当然的,御史们的要求被果断拒绝了,赵煦委婉地让他们滚,老子不见。
但是,以御史们那讨人厌且执拗的性子,不可能轻易善罢甘休。
既然进不了宫,见不到赵煦,御史们立马堵了皇城司官署的门。
数十名御史义愤填膺,聚集在皇城司的门口,扬臂高呼,破口大骂。
皇城司门外值守的禁军左右为难,有心驱赶,却没那胆子。
御史这类群体都不是善茬儿,就跟前世遇到碰瓷老头儿一样,搭理还是不搭理都是罪过,报警都没用。
于是皇城司门前的禁军只好视若无睹。
你们尽管闹事骂街,我们只是当差吃皇粮的,我们不掺和。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