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23节
赵孝骞第一次正眼打量他。
赵双征大约十七八岁的样子,但个头比赵孝骞矮一点点,皮肤也比他黑一些,有点阳光爽朗大男孩的味道。
至于五官容貌……
男人之间不会在乎这个,而且也不会有人真仔细去看另一个男人长啥样,只要你眼睛鼻子嘴不缺零件,就是人间四月天。
赵孝骞对他的印象还算勉强不错,他是唯一一个没参加过蹴鞠赛,没参与赌局谋害自己的人。
当然,也是刚刚唯一没挨过揍的。
小同志不合群啊。
赵双征期盼地看着他,眼神里似乎带着几许孤独和忐忑。
赵孝骞仰头看了看天空,然后笑了。
这是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春天的微风吹拂脸庞,刚刚绽开的花儿在脚边迎风摇曳。
这般春光里,一个少年对另一个少年说:“喂,我们做朋友吧。”
从此,两位少年的青春有了交集,如同自己的人生旅途中多了一位目击证人,见证自己此生的每一场悲喜。
赵孝骞需要朋友,无论前世还是今生,他都不想孤寡地度过一生。
注视着赵双征的眼睛,赵孝骞突然笑了。
“好啊,我们交个朋友吧。”
赵双征悄悄松了口气,他也害怕被拒绝。
“再次认识一下,我叫赵双征,表字秉慎。”
赵孝骞似笑非笑道:“这回为何不亮出你的家世了?令祖东阳郡公,如雷贯耳了。”
赵双征尴尬一笑:“世子面前说家世,贻笑大方了。”
“别叫世子了,我表字‘子安’,年岁应该比你大一点点,以后叫我子安兄便是。”
赵双征长揖一礼:“愚弟秉慎,拜见子安兄。”
赵孝骞笑吟吟地道:“莫客气,以后我们就是朋友了……既然是朋友,有个事问你。”
“子安兄尽管问,愚弟知无不言。”
“你是有钱人吗?”赵孝骞认真地问道。
赵双征迟疑了一下,道:“应该……算有钱吧。家中颇有财资,从小到大,愚弟的手头倒是没缺过钱。”
赵孝骞神色一正,双手握住他的双手,上下摇摆:“你这个朋友我交定了!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第30章 拿钱敬钱
交朋友不能太势利,没钱就不算朋友了吗?
赵孝骞打心底里鄙夷这种势利眼。
但如今的赵孝骞正处于贫困状态,他当然希望自己能交到一个有钱的朋友。
严格说来,赵孝骞与赵双征是亲戚。
只是亲戚关系隔得比较远,两人都属于太宗一系子孙。
大宋的宗亲实在太庞大了,仅汴京城里生活的宗亲子孙,数目不下数百人。
走在街上随便遇到一个姓赵的,八九不离十都是宗亲。
亲戚关系隔得远,赵孝骞与赵双征便以朋友相交,论亲戚的话,实在有点复杂了。
况且赵孝骞也并不在乎所谓的亲戚关系,他对这个世界仍然陌生,还没彻底融入进来,所谓的远亲基本跟陌生人没什么区别。
赵孝骞交下赵双征这个朋友,是因为他发现赵双征与别的纨绔不同。
虽然也有几分掩饰不住的混账气质,但……味道没那么浓郁?
与别的纨绔在一起,赵双征尤为突出,而事实证明,他确实没有同流合污,做人应该是有底线的。
蹲在王府的瓦屋边聊了一会儿,赵孝骞对赵双征这人大概有了一些了解。
确实与其他的纨绔不同,大家的出身都不错,但赵双征的家教比较严,从小到大几乎没干过什么出格的事儿。
上次的蹴鞠赛,赵双征说被勾栏院的小娘子缠住自然是假话。
事实上他知道纨绔们的阴谋,也知道他们拿赵孝骞打赌坐庄,赵双征看不惯这些人的坏恶,也担心会惹祸上身,于是找了个借口躲得远远的。
今日赵孝骞拿纨绔们开刀,表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性格,赵双征吃惊之余,突然发现赵孝骞这人很有意思。
再说他没参与过谋害赵孝骞,问心无愧才单独留下,与赵孝骞交朋友。
交了新朋友,赵孝骞心情不错,他决定对新朋友大方一次。
正好得了一笔不义之财,这不得出去消费一下?
“秉慎贤弟,今日吃喝玩乐我包了。”赵孝骞从怀里掏出一只钱袋,一边许诺一边数钱。
大宋的银钱分铁钱,铜钱和银子。
铁钱最不值钱,市场上也是被人嫌弃的存在,铁钱换铜钱的比例通常在9:1或是10:1。
银子比较常见,因为大宋陆续开发了一些银矿,致使银子的流通不像唐朝时那么窘迫,一两银子大约能兑换一贯零四百文钱。
赵孝骞抢来的钱袋里,大部分是铜钱,也有少许小银锭。
越数越开心,赵孝骞的嘴角比AK还难压。
谁能想到发财竟有这种方式呢,早知如此,穿越过来的第二天我就开抢了,来自大自然的馈赠呀。
赵双征看着他数钱,不由好笑道:“子安兄身为世子,何必对此阿堵物如此喜爱,若教外人看去,少不得又是一番取笑了。”
赵孝骞数钱的动作突然一顿,表情瞬间冷肃起来,捏起一锭银子,朝着他道:“道歉!”
赵双征一愣,下意识道:“对不起!”
道完歉才回过神,赵双征愕然道:“我为何要对它道歉?”
赵孝骞认真地道:“因为你不尊重它,刚刚侮辱它了。”
“世间君子鄙于利,银钱难道不该侮辱吗?”
“世间若无银钱,君子只有吃粑粑才免费,拿了钱却骂钱,君子才应该被鄙视。”
赵双征呆怔半晌,迟疑地道:“虽然我觉得哪里不对,但我实在无法反驳你……”
赵孝骞笑道:“人只有缺什么,才会尊重什么,我不遮掩,我缺钱,所以对钱很尊重。”
赵双征古怪地看了一眼他,嘴唇嗫嚅,欲言又止。
“你想说什么?”
“子安兄刚说人缺什么,才会尊重什么?”
“有什么问题吗?”
赵双征硬着头皮道:“汴京皆知,楚王殿下崇信道家,王府后院正堂供奉着道君神像……”
“有什么不对吗?”
“……和《道德经》。”
赵孝骞紧紧闭嘴,脸色难看。
赵双征很没眼色地凑过来:“以子安兄的意思,令尊难道缺……”
“你,明日拿五十两银子赔我。”赵孝骞命令道。
“凭啥?”
“你我已是朋友,就莫逼我抢你了,自己主动送来不好吗?”
…………
几只钱袋里的银钱数清楚了,看起来沉甸甸的,却大多是铜钱,加上银子的话,大约折合十几贯。
大宋商业发达,物价的波动也比较频繁,按今年绍圣元年的物价来算,一石粮食大约是两百文左右。一文多钱一斤米,算是比较便宜了。
赵孝骞有点失望,手头这点钱买米当然能买很多,但是如果去销金窟消费……两个人的话恐怕不大够。
所以今日的消费,大约只能找个便宜点的地方。
来日方长,汴京城几百上千个纨绔,都是自己的潜在客户。
于是二人准备出王府,却听王府大门外一阵吵吵嚷嚷。
挨了揍的纨绔们还没走,瑟缩在门外角落里一边痛哭一边抱团取暖。
他们的长辈义愤填膺,正扎扎实实堵在王府门口,指着紧闭的大门破口大骂。
这种情况下,赵颢当然是不愿出面的,剩下那些年迈的勋贵宗亲们,则让开了门外的黄金地段位置,兴致勃勃地看着热闹。
别人骂得越脏,他们越高兴,一脸解恨的表情。
赵孝骞隔着门便听到了骂声,果断拽着赵双征转身,从王府后门出去。
赵双征有点奇怪:“他们骂的那么难听,你和令尊为何不出去与他们争辩道理?”
赵孝骞淡淡地道:“浪费口舌有何意义?过不了几日,汴京城会调任一大批新党官员,我家门前的骂声会越来越少,最后甚至会变成对我父王的阿谀奉承之声,信不信?”
“如今楚王府门前的闹剧,不过是旧党末日前最后的疯狂罢了,由他们去吧,人家心里不痛快,还不许他们骂几声解解气?”
赵双征似懂非懂点头。
赵孝骞想了想,道:“你写信告诉你家长辈,最近的朝堂事莫掺和,如果非要上疏表达立场,跟着官家走便是,新法已是大势所趋,旧党挡不住的。”
“愚弟受教了,多谢子安兄提点。”赵双征长揖一礼。
关于北宋的物价和银钱兑换比例,在此应该做个交代,本文里的数据真实可信,参考自《宋代物价研究(程民生著)》。
第31章 汴京勾栏
本以为今日抢劫了纨绔,不大不小发了笔横财,然而数过之后,赵孝骞终究失望了。
十几贯钱对普通人当然是一笔大数字了,但对立志青楼勾栏消费的赵孝骞来说,这点钱也就够进门点壶浊酒,隔着老远看看姑娘咿咿呀呀唱几句词。
这种消费方式绝对不符合赵孝骞的初衷。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