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242节

  父子感情归感情,活爹这般花钱,做儿子的不能太惯着他。

  二话不说,赵孝骞先闯进了赵颢的书房。

  书房是王府所有人的禁地,从某种角度来说,书房比库房更重要,它是男主人的独属禁区,王府下人就连打扫也要在管事的亲眼监督下才能进入。

  当然,这些规矩对赵孝骞无效。

  这座王府根本没有对赵孝骞设防的禁区,他就算一把火将王府烧了,赵颢也只能夸儿子这把火放得好。

  独自闯进赵颢的书房,赵孝骞四下寻找,一眼扫过,立马便发现了几样值钱的物事。

  书案上的一把白玉镇纸,表面光润丝滑,触手冰凉,绝佳的高级货,笑纳了。

  案上还趴着一只三条腿的金蛤蟆,模样难看得很,但,东西虽难看,谁能拒绝黄澄澄的黄金呢?笑纳了。

  墙上挂着几幅字画,落款是唐朝的诗人,赵孝骞只知道唐朝诗人的大名,至于落款处的某某居士,某某斋主人什么的,一概不认识。

  想想字画这玩意儿短期变现有点困难,于是嫌弃地一撇嘴,算了,不要了。

  书案对墙的架子上,还摆放着一些精致的饰物,什么金麒麟,玉孔雀,玉白鹤什么的,赵孝骞不客气,全部笑纳了。

  搜罗了不少值钱的东西,赵孝骞毫无愧疚感。

  儿子啃老子,天经地义。

  回首又在书房巡视了一圈,发现值钱的东西基本已纳入囊中,好了,转战下一个地方。

  拎着沉重的包袱,赵孝骞又闯进了赵颢居住的院落。

  院落内,十几位侍妾正聚在一起,坐在院子中间的榆树阴凉下耍叶子牌和水陆棋。

  这年头的富贵人家没什么娱乐项目,后院的女眷们聚在一起也就打打牌,下下棋。

  见赵孝骞走进院子,一众侍妾们吃了一惊,然后纷纷起身朝赵孝骞盈盈行礼。

  赵孝骞懒得搭理她们,潦草地点点头算是招呼过了,接着便进了亲爹的卧房。

  卧房不算大,富贵人家的卧室不可能是那种动辄几百平的大屋子,人少地大,不聚人气,风水上对主人不利,古往今来无论帝王将相,他们睡的卧房都是很小的,大约也就三四十个平方左右。

  见赵孝骞进了卧房,侍妾们面面相觑,急忙跟着他进去。

  赵孝骞在卧房内扫了一眼,又发现了几件瑞兽摆件,不是黄金就是白玉所制。

  不客气了,理直气壮地笑纳,全部扫进包袱里。

  身后的侍妾们惊愕地看着赵孝骞疯狂扫货,扫的都是殿下的心爱之物,一名侍妾上前一步,神情畏惧,欲言又止。

  赵孝骞转身指了指她:“别说,别问,别多事,父王回头问起来,就说是我拿了。”

  侍妾们忙不迭点头,一脸畏惧地退了出去。

  身份地位完全不对等,侍妾们在王府内是没有任何发言权的,世子想干什么,容不得她们指手画脚。

  扫完货,赵孝骞心满意足,脸上露出了微笑。

  收获不小,今日扫的这些玩意儿,变现的话至少值个两三万两。

  距离理想中的数字差距还很大,没关系,茶叶是大头,趁着这几日赶紧卖出去。

  扫货之后接下来该干什么?

  当然要把赃物转移出去,不然等着气急败坏的活爹来抄家吗。

  卷起赃物,赵孝骞当即便出了门,上马车直奔芳林园。

  半个时辰后,马车到了芳林园府邸外。

  赵孝骞拎着沉甸甸的包袱进门,母亲冯氏正坐在后院纳凉,旁边陪着几名小丫鬟,一边做着绣活儿,一边跟冯氏聊家长里短。

  见赵孝骞到来,冯氏颇为意外,当即便迎了上前。

  “骞儿,你神色紧张,突然至此,出了什么事吗?”冯氏也紧张起来。

  赵孝骞将包袱扔在冯氏面前,道:“孩儿不才,刚刚干了一票……”

  冯氏:“…………”

  弯腰打开包袱,见里面不是黄金就是白玉,各种精美昂贵的饰物和摆件,冯氏吃了一惊:“你做贼去了?”

  “娘亲,你懂我!”

  “这些东西哪里来的?”

  “来不及解释了,孩儿拜托娘亲一件事,最近我等钱急用,娘帮孩儿把这些东西尽快变卖,越快越好……”

  冯氏皱眉:“你还没告诉我它们的来路,不干不净的东西我可不碰。”

  赵孝骞眨眨眼,笑道:“东西保证干净,我偷了父王的……”

  冯氏两眼一亮,脱口赞道:“干得好!”

  随即冯氏欣慰地笑了:“我儿终于长大了,不义之财,取之无妨,你父王不是好东西,他的钱财自然也不是好路数,骞儿放心,我这就派管家出去找门路,三日之内尽数变卖兑现成银两。”

  赵孝骞也欣慰地笑了。

  谁说破碎的家庭太阴暗?儿子偷爹,亲娘帮忙销赃,这都快形成产业链了。

  “多谢娘亲。过不久孩儿可能要赴任真定府,不能膝前尽孝,孩儿让三位儿媳搬过来与娘亲同住,让她们代孩儿侍奉母亲。”

  冯氏一怔:“你要离开汴京?听说真定府不太平,你……”

  “放心,孩儿很惜命的,身边的禁军护卫和边军都在保护我,断不会遇险。”

  冯氏黯然叹了口气,道:“你长大了,又甚得圣眷,官家既然有差事分派,为人臣者自然无法拒绝,此去异乡客地,无人在身边侍候你,吃穿住行自己保重……”

  赵孝骞笑道:“娘亲说得凄惨,孩儿没那么惨,身边几百个禁军护卫侍候我呢,孩儿的身份和地位,不管在任何地方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娘亲尽管放宽心。”

  …………

  告别了冯氏,赵孝骞匆匆又出了门,直奔国子监。

  国子监外停下马车,赵孝骞命陈守入内,将蔡攸叫出来。

  没过多久,蔡攸穿着一身玄色儒衫,腋下夹者几本书,匆匆跑出了国子监的大门。

  赵孝骞掀开车帘,朝蔡攸招手。

  蔡攸跑到马车前,朝他长揖行礼。

  赵孝骞却上下打量着他:“从我认识你开始,你就在国子监读书,话说……你这书还要读多久?该不会打算在里面混个三五年,等着你爹给你开后门任个官职吧?”

  蔡攸眨眨眼:“郡公如今可比家父显赫多了,愚弟何必舍近求远?若真不济了,托托郡公的门路,给我安排个官职,想必郡公不会拒绝吧?”

  赵孝骞一愣:“主意竟打到我身上了?你的脸皮似乎比我还厚……”

  蔡攸失笑:“好吧,刚才其实是玩笑,明年春天便是科举了,那时愚弟定要搏个金榜题名,光明正大地封任官职,为郡公效力。”

  “好,你若能进头甲前三,我私人奖励你一万两,够意思吧?”

  蔡攸喜滋滋地道:“愚弟可就不推辞了啊,那时定教郡公狠狠出一回血。”

  随即蔡攸道:“今日郡公来国子监找我,有事吗?”

  “有事,我要见你爹,亲生的那个。”

  蔡攸满头黑线:“愚弟只有一个爹。”

第330章 以仙之名

  蔡攸的亲爹名叫蔡京。

  史书盖棺定论,是个大奸臣。

  不过在赵孝骞的眼里,无论忠臣还是奸臣,都必须打交道的。

  那种眼里容不得沙子,见奸臣就疏远甚至结仇的人,这种人不适合混朝堂,而且大多不长寿。

  忠臣奸臣,都是同僚,没必要摆出一副黑白分明的恶心样子,该来往时还是要来往,心里多少有点提防就够了。

  赵孝骞与蔡攸关系不错,蔡攸已投了赵孝骞门下,算是以白身的身份成了赵孝骞的幕僚。

  但赵孝骞与蔡京的关系却很一般,以前在某些应酬的酒宴场合见过几次面,逢年过节互相送过几次礼,除此之外,基本没有太多的交集。

  倒不是赵孝骞故意疏远,而是因为彼此没有利益牵扯,谈不上产生交集。

  然而这一次赵孝骞不得不主动找上蔡京了。

  半个时辰,蔡攸领着赵孝骞,来到蔡府。

  蔡京得了下人的禀报,特意从户部官署赶回府,在府邸正堂见了赵孝骞。

  赵孝骞见面就行晚辈礼,甭管官大官小,蔡京终究是长辈。

  礼还没行完,蔡京急忙托住了他的胳膊,笑道:“子安贤侄万莫多礼,犬子与子安交情甚厚,咱们都是自家人,贤侄这般礼数倒显得生分了。”

  蔡京面色和蔼,表情亲切,至少在赵孝骞面前的态度非常亲近随和的,言辞隐隐间透着几分敬畏。

  这种态度倒也不奇怪,赵孝骞年纪虽不大,可他却是几次三番跟宰相章惇掰过腕子的人,非常牛逼的存在了,身为户部尚书的蔡京也不得不敬畏几分。

  彼此算不得陌生人,以前在各种场合多少有过照面,当然,交情只比陌生人好一点而已。

  幸好蔡攸在中间充当了润滑剂,赵孝骞与蔡京见面才没那么尴尬。

  “父亲可得款待赵郡公,明年春闱后,孩儿的前程可就靠赵郡公了。”蔡攸嘻嘻笑道。

  蔡京失笑:“你若金榜题名,自然有个好前程,若是名落孙山,岂不教子安贤侄为难?”

  赵孝骞笑道:“居安贤弟天生聪慧,博才好学,明年定然荣登金榜,无论结果如何,居安贤弟的前程想必是不差的。”

  蔡京两眼一亮,这话有点含蓄,但他显然听懂了,于是蔡京捋须呵呵笑道:“犬子得遇良师益友,何其幸也。”

  扭过脸,蔡京的表情迅速板了起来,沉声道:“居安,子安贤侄虽与你同龄,但他无论是文才,能力和为人处世,都强你甚多,日后多向子安请益求教,以师事之,少与外面那些狐朋狗友厮混。”

  蔡攸急忙躬身:“孩儿遵命。”

  父子俩一搭一唱,倒令赵孝骞有点尴尬了。

  没想到自己居然也成了别人家的孩子,当然,赵孝骞很清楚父子俩的用意,这是要蔡攸与自己深度绑定,将来一荣俱荣。以赵孝骞如今的显赫地位和分量,蔡攸还用愁未来的前程?

  遗憾的是,老蔡家没女儿,不然以蔡京的人品,这会儿该送个女儿给他暖床了。

  贵客登门,虽然不知登门的用意,但蔡京还是要盛情款待的。

  此时没到饭点,蔡京于是命下人端来茶水点心待客。

  当蔡府的下人端来托盘,托盘上搁着一只茶盏,模样款式非常眼熟,揭开盏盖,一股熟悉的清香扑鼻而来。

首节 上一节 242/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