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243节
蔡京笑道:“犬子无状,听说从子安贤侄那里讹了不少茶叶,老夫喝过几次,竟然上了瘾,今日倒是借花献佛了,贤侄莫见怪。”
赵孝骞端盏慢悠悠地啜了一小口,笑道:“此物提神醒脑,蔡伯父这般大员终日忙于朝政,繁琐且劳累,多饮此物有益身体。”
蔡京哈哈一笑,道:“不错,确实提神,老夫有时忙到半夜,若无此物,怕是连分内的差事都干不完,多亏贤侄的茶叶,没让老夫耽误了正事。”
赵孝骞顿时露出同情之色:“朝中官员不少,但大多是不掌实权的寄禄官,真正劳心劳力的,还是蔡伯父这等国之栋梁,我大宋方得国泰民安。”
这番话果然挠中了蔡京的痒处,蔡京两眼一亮,顿生知己之感。
“知我者,贤侄也。老夫调任户部尚书以来,几乎没睡过一个整觉,每日被案牍公函所累,怕是连阳寿都折数了不少。”
赵孝骞是个会聊天的,对长辈说什么话,对平辈说什么话,分寸都拿捏得恰到好处。
见蔡京叫苦,赵孝骞急忙又是一番逢迎马屁送上,鞠躬尽瘁,呕心沥血,总之,把蔡京说得越惨,蔡京就越觉得这位贤侄懂自己。
说到最后,蔡京都差点流泪了。
蔡攸坐在中间,左右看了看,此时的他满头雾水,到现在他还没搞清楚,今日赵孝骞登门究竟有何事。
不仅蔡攸不清楚,蔡京也糊涂得很,宾主互相聊着家常,聊了小半个时辰,蔡京也没问出赵孝骞今日登门的来意。
就在蔡京渐渐以为,赵孝骞今日登门只是寻常的无目的性的拜访时,却不料赵孝骞的话题开始有意无意朝茶叶上引去。
“章相公推行新政,天下百废待兴,朝堂气象焕然一新,但各官署的同僚们想必都和蔡伯父一样,终日被案牍公函所累,晚辈看在眼里,不由为同僚们感到心疼不已……”
蔡京眨了眨眼,老奸巨猾的他此刻也有点懵了。
贤侄,你到底想说啥啊?咱们都兜了半个时辰圈子了,官场上虽然废话多,但你一个十九岁的少年,有必要把官场那套恶习学得如此彻底吗?
蔡京强打起精神,附和道:“朝中同僚确实辛苦,我等皆怀报国忠君之心,纵是辛苦,但能为君分忧,为黎民谋福,虽累死亦无憾。”
“蔡伯父一片赤诚报国之心,晚辈十分佩服,说来惭愧,晚辈当初弄出茶叶此物,大约跟朝堂有几分关系……”
蔡家父子顿时愕然,二人坐直了身子,惊讶地看着他。
赵孝骞面部改色道:“不管蔡伯父信不信,晚辈当初弄出茶叶,其实缘于一个梦,在梦里,一个白胡子老奶奶手里捧着一张纸,站在一块筋斗云上,笑吟吟地看着我……”
“她说大宋天下中兴,兆民受福,却苦了君臣劳累,老奶奶不忍明君贤臣殚心竭虑,折了阳寿,遂传授晚辈茶叶制作秘方。”
“嘱咐晚辈用心制作出来,与君臣共享之,让他们能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旺盛的体力,为大宋子民继续谋福……”
蔡家父子目瞪口呆,看着赵孝骞神情淡定且笃定的样子,父子心中同时冒出一股淡淡的屈辱感。
这是把我们当成怎样的白痴,才会说出这番鬼话……
赵孝骞却不管他们是什么感受,故事既然开了头,就必须说完,信不信是你们的事,我不能烂尾。
“白胡子老奶奶站在筋斗云上,与晚辈说完了这些后,一阵金光闪过,老奶奶一个后空翻,驾着筋斗云不见了踪影,而半空中却晃晃悠悠飘下一张纸,蔡伯父您猜猜,那张纸上写了什么?”
蔡京:居然还特么有互动!
还有,老奶奶后空翻驾筋斗云是什么鬼!那画面能看吗?老人家都绝经了,放过她可好?
努力挤出一丝笑脸,蔡京语气生硬地道:“茶叶秘方?”
赵孝骞一拍大腿:“没错,果然是茶叶的秘方,说到底,炒茶此物问世,其实正是上苍赠予我大宋君臣的天赐之仙品,法宝般的存在,晚辈思之,至今仍感念上苍的恩德……”
说完赵孝骞面朝北方,无比虔诚地躬身一拜。
蔡家父子同时轻轻呼出一口气,表情也同时松缓下来。
这番深深侮辱父子俩智商的鬼话总算说完了。
良久,蔡京叹了口气:“贤侄,你我已是自家人,以后有话尽管直说,老夫能力范围之内,无不允者。”
“说吧,你要卖多少斤茶叶给朝堂各个官署?”
第331章 人情买卖
为了挣这点逼子儿,赵孝骞是真的脸都不打算要了,什么鬼话都说得出口。
蔡家父子现在的感情很澎湃,既震惊于赵孝骞的想象力,又拜服于赵孝骞的厚脸皮。
扯上白胡子神仙,让人感觉怪怪的,但神奇的是,它竟如此合情合理,完全没有半点违和。
蔡京实在听不下去了,他这把年纪,早已不是听得进神话的时候了,从赵孝骞拐弯抹角把话题扯到“茶叶”上时,蔡京便隐约明白了他今日登门拜访的来意。
说得直白点,赵孝骞是打算与整个朝廷做一笔买卖。
大宋商业发达,但若论什么买卖最赚钱,那当然是私人与国家做买卖,这里面的门道可深得很,普通的商贾可没资格摸到官方的门槛。
以私人的名义,做国家的买卖,户部代表朝廷各个官署,从私人手里大肆采购茶叶,作为福利也好,作为俸禄也好,分发给汴京的官署。
事情不稀奇,以前朝廷经常这么干。
官员每年要开俸禄的,后人以为的俸禄,是官员到月末年末时支取铜钱银两,揣进兜里喜滋滋地买猪肉回家包饺子。
实际上的俸禄,朝廷什么都发,大米,麦黍,布匹,木炭等等,物品以当时的市场价折合成银两,就算是发下俸禄了。
至于官员拿着这些东西是去集市上卖掉,还是回家自己用,那是他们自己的事。
赵孝骞现在打的也是这个主意,他希望把茶叶也纳入朝廷采购的物品里,以后作为福利白送也好,作为官员俸禄折价也好,总之,朝廷有需要的话,楚王府可以提供货源。
这也是他今日拜访蔡京的原因,人家毕竟是户部尚书,户部隶下有度支司,蔡京的话有分量,区区几千斤茶叶的采购量,不过是蔡京的一句吩咐而已。
听到蔡京的问话,蔡攸才恍然惊悟,原来子安兄今日登门是这个目的……
直说不行吗?非要扯什么白胡子老奶奶,还后空翻,还驾筋斗云,把他听得如痴如醉的,非常不争气地居然还想继续听续集……
“蔡伯父不为难的话……”赵孝骞小心翼翼地看了他一眼,低声道:“四五千斤茶叶,汴京各大官署应该能消化吧?”
蔡京脸颊一抽:“四五千斤,不算多,汴京城算上寄禄官,大大小小两万余官员,这还不算胥吏,差役和禁军武将。”
“不过……老夫是户部尚书,却不可问度支之事,贤侄今日怕是找错人了,你应该找度支司使才对。”
赵孝骞笑道:“度支司使见了蔡伯父,也要弯腰行礼的,职权上虽不可左右朝廷度支之事,但以蔡伯父的分量,满朝文武谁不买几分面子?”
其实赵孝骞本来也是打算直接找度支司使的,无奈他与度支使并不熟,人家掌管朝廷财政收支,财大气粗的,不一定会给赵孝骞面子,这才走迂回路线,找上蔡京。
蔡京咂了咂嘴,无奈苦笑道:“贤侄倒是给老夫找了个麻烦,事情不大,但老夫实在不便张嘴啊……”
赵孝骞笑道:“晚辈知道蔡伯父的难处,不如这样,事成之后,晚辈分润两成薄利给蔡伯父,算是答谢您的一番辛苦,日后可以当做常例,照此而行,伯父意下如何?”
旁边的蔡攸帮腔道:“父亲,子安兄不是外人,父亲若不为难的话,不如帮子安兄这个忙。”
蔡京无奈地叹了口气,深深地看了蔡攸一眼,才缓缓道:“罢了,老夫就舍了这张老脸吧,两成分润的事,贤侄不必再提,老夫帮这个忙不是冲着钱去的。”
“只望贤侄日后腾达之时,顺手拉扯一把我家这犬子,老夫便感铭五内了。”
赵孝骞长揖道:“多谢蔡伯父。”
蔡京这人倒也精明,茶叶的两成利润他看不上,不如把利益换成人情,给自己的儿子买一份事业保险,这笔买卖才叫划算。
“说说章程吧,你楚王府的茶叶,打算卖多少钱一斤?”蔡京问道。
赵孝骞理直气壮地道:“天赐仙物,五十两一斤!”
蔡京心神俱裂,差点喷他一脸口水。
你特么是真敢张嘴啊!
“贤侄,你要疯啊?嘴里有一句实话吗?老夫面前你也讹诈,这茶叶你到底诚心想卖出去吗?”
“看在蔡伯父的面子上,三十两一斤,不能再低了,再低就亏血本了。”赵孝骞面不改色地改口。
“你……”蔡京都无语了。
确定了,这小子是真拿我蔡家父子当傻子糊弄。
十九岁的年纪,从哪儿学来一身刁钻油滑的恶习,简直了。
“老夫知道你楚王府在州桥开了一家明雨茶社,里面的茶叶大约十两银一斤,买得多的话兴许还更便宜……”蔡京捋须慢悠悠地道,顺便朝赵孝骞投去鄙夷的眼神。
“不一样,我家这批茶叶是精品。”赵孝骞额头有点冒汗了,老家伙不好糊弄呀。
蔡京脸颊扯了扯,叹道:“罢了,就议定二十两一斤吧,多了少了,老夫只能拍这个板,贤侄若不乐意,恕老夫无能为力了。”
赵孝骞立马露出灿烂的笑容:“好,说定了,二十两一斤!多谢蔡伯父。”
蔡京:“…………”
坏了,开价高了!
这小子乐成这样,不知占了多大的便宜。
话已出口,蔡京也不便反悔,再说,花的是朝廷的钱,他也不心疼。
正事说完,赵孝骞留在蔡府吃了一顿家宴,最后宾主尽欢,赵孝骞告辞离去。
蔡家父子将他送出门外,看着马车晃悠走远,蔡攸才忍不住问道:“父亲,子安兄主动提出分润两成利给咱家,父亲为何谢绝?”
蔡京目送着马车离去的方向,捋须缓缓道:“若换了旁人谈这笔买卖,老夫最少收他四成利,不过此人是赵孝骞,那就一文钱都不能收。”
“为何?”
“儿啊,明年就是春闱了,你敢保证自己一定能高中进士?就算中了进士,你能拍着胸脯说,朝廷一定会给你分派个满意的官职?”
蔡攸语滞。
蔡京瞥了他一眼,道:“今日这笔买卖,赵孝骞拿钱,我蔡家拿的是他欠下的人情,这份人情可比两成利值钱多了。”
“明年春闱若不顺意,这份人情可保你的前程仍旧顺遂,要么跟在赵孝骞身边,要么他给你安排一个满意的官职,怎么也差不了。”
“但老夫今日若收下了这两成利,那么今日就是一笔纯粹的买卖,买卖做完,互不相欠,日后有事求到他身上,他没这个义务帮忙,明白了吗?”
“他家茶社都只卖十两银的茶叶,老夫给他二十两,就是让他把人情欠大了,欠足了,人情太小都不好意思张嘴。”
第332章 为国举才
庙堂之高,江湖之远,讲的都是人情世故。
遇到按章办事的官员小吏,不是人家不懂,而是你没资格让他们讲人情世故。
赵孝骞不一样,他有足够的资格。
其实这件事不用请蔡京帮忙,他也能办成。
但是过程会有点曲折,或许还会落入有心人的眼里,不大不小参劾一番,平添一些麻烦,不如送一份人情给蔡京。
反正蔡攸早已投入赵孝骞的门下,就算蔡京不帮这个忙,他的犬子赵孝骞难道将来不安排?
一场买卖谈完,蔡京没亏,赵孝骞血赚,汴京大大小小的官员能喝上楚王府出产的茶叶,大宋拉动了GDP……
谁输了?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