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340节

  “种建中。”赵孝骞又喝道。

  “末将在。”

  “军报至时,你再领一万兵马,从西面绕道急行军,向两万辽军包抄而去,从侧翼驰援折可适所部。”

  “末将遵令。”

  赵孝骞微笑道:“至于飞狐兵马司,给我留下五千人马,我亲自守好咱们的老巢,今晚我来当一回座山雕,哈哈。”

  话音刚落,一名斥候匆匆跑人正堂,兴奋地道:“报——!”

  “禀殿下,西面三十里外,折可适所部来报,拒马河北岸,我军发现大量辽军兵马,约莫有一两万人,折可适已令麾下将士列阵以待,保证全歼来犯之敌!”

  正堂内一阵轰然,众将突然大笑起来。

  这一战,郡王殿下又算在耶律淳的前面,辽军焉能不败?

  赵孝骞也笑了,朝众将挥了挥手:“按照我刚才的部署,现在各回大营点兵出发,动静小一点,严禁点灯火,莫让对岸的辽军大营察觉。”

  “去吧,该干嘛干嘛去。”

  赵孝骞打了个冗长的呵欠,道:“我也该睡了,希望我一觉睡醒,能听到诸位的好消息,功劳簿上等着提各位的名呢。”

  众将起身欣悦地抱拳行礼,齐喝道:“末将遵令!”

  …………

  丑时,月暗星稀,杀气盈野。

  飞狐兵马司西面三十里外,两支军队无可避免地遭遇上了。

  此时的一万宋军早已列阵,每个人手执一支燧发枪,将士们的腰侧统一挂着一个厚重的皮囊,前阵高举的火把在荒野散发着微弱的光芒,昏暗的光线里,一面“折”字将旗随风微微拂动。

  对面两里外,辽军的两万兵马也在沉默中列阵。

  不久前刚败在宋军手下,被全歼五万人,可现在这支辽军却丝毫不气馁,不慌张,在将领的指挥下,他们骑马在混乱中迅速调整,由混乱而变得有序,最后阵列整齐时,全军的动静小了下来。

  折可适在中军阵中,骑在马上借着微弱的光线,打量对面的阵型,眼睛渐渐眯了起来。

  辽军前阵非常突兀地出现了一支骑兵,漆黑中看不清这支骑兵的人数,但却隐隐能看到辽军的阵型是以这支骑兵为主。

  全军的阵型与这支骑兵拉开了一段距离,而且这支骑兵居中而立,其余的军队则是分列左右,似乎是以侧翼的形势存在。

  仅仅一眼,折可适便大抵看出了端倪,嘴角浮起了一丝神秘的微笑。

  不出意外的话,这支骑兵应该就是辽军的重甲骑兵了,看人数顶多不到三千。

  若换了一个月前,这一战的结果实在难料。

  可是现在,折可适却有十足的信心,他确信,对面就算真是重甲骑兵,我大宋精锐王师也能将他们打出屎来。

  这种自信并非盲目,而是手上有实力,有真理。

  此时两军都已发现了对方的存在,也都列好了阵,但没人发起进攻。

  敌我双方都在等。

  他们在等天亮。

  黑夜不适合攻守作战,对双方其实都不利。

  等到天亮,双方的血战即将开启。

  折可适抬头看了看北斗星的方向,喃喃道:“已是寅时了……”

第460章 一合之敌

  飞狐兵马司以西三十里外,当两万辽军意外地遭遇早已列阵以待的宋军时,辽军将领知道,突袭的目的已失败。

  现在不可能撤军,只能选择正面对决。

  但辽军将领也不慌张,他的麾下有一支重甲骑兵,这是被耶律淳曾经当做杀手锏的一支军队,是辽军精锐中的精锐。

  重甲骑兵数量不多,只有两千多人。

  整个辽国的重甲骑兵也不到一万,不是辽国不愿意扩充重甲,而是重甲骑兵的打造条件实在太苛刻。

  首先是战马必须身强力壮,将士也必须魁梧有力,然后就是兵器与重甲,铁甲上的每一片甲叶,都必须经过反复锤打精炼,就算是座下的战马也要全身覆盖铁甲。

  想要打造一支重甲骑兵,是非常耗费国力的,就如同后世的重装合成旅一样,倾举国之力也只列装了二十九个旅,是国家不愿意多造吗?

  当然不是,是因为贵啊!

  今日,辽国这支两千人的重甲骑兵就在宋军对面列阵,辽军将领深知宋军火器的厉害,但此刻却也信心满满。

  他深信,再厉害的火器也不可能穿透重甲,重甲骑兵只需要一轮冲锋,就能撕开宋军的防线。

  是时候该让宋军知道什么叫真正的实力了,靠着一根烧火棍真以为能天下无敌吗?那么古往今来的所有战争,付出的那么多条人命,未免太廉价了。

  决定胜负的,只能是一刀一枪的浴血拼杀。

  天色漆黑,东方却已隐见曙光。

  丑时,寅时,卯时……

  随着天边的鱼肚白越来越亮,黎明前的曙光刺破了黑暗,荒野之外,对阵的两军将士情绪也越来越紧张。

  血战的时刻快到了!

  “来人,战鼓准备好,众将士闻鼓而击!”折可适扭头吼道。

  宋军将士轰应。

  折可适此刻的眼神充血兴奋,死死地盯着对面,那一片片黑影幢幢的辽军,在他眼中已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一颗颗可以拿去换战功的首级。

  在这个即将启战的时刻,折可适心中对赵孝骞突然涌起了无限的感激。

  若不是当初机缘适会在西北结识了郡王殿下,他也不会记得自己,更不会把自己千里迢迢从西北调来真定府。

  军人以战为生,折可适也不例外,他渴望战功,渴望升官封爵,渴望光耀门楣,名满天下的折家军驰骋捭阖西北,折家子弟人人如龙,不管在哪里,都是大宋的先锋悍将。

  今日即将又开战,但对折可适来说,这是郡王殿下送到他嘴边的战功。

  战鼓被推到后军阵中,折可适仰头望天,东方已现光明,灰暗的光线下,已依稀能看清对面辽军的阵容。

  借着黎明的曙光仔细望去,折可适突然笑了。

  果然,辽军前阵大约两千余重甲骑兵已列阵,这些骑兵全身覆盖黑色的铁甲,甚至脸上都覆盖着铁甲面具。

  座下的战马更是威武神骏,依稀比普通的战马高了一头,战马也是全身覆盖了铁甲,露在外面的只有四蹄。

  这支重甲骑兵手执的兵器是大约一丈左右的长枪,当阵型内的长枪举起来,仿佛一片黑色的丛林,无形中透着一股浓浓的杀气。

  “这就是辽国引以为傲的重甲骑兵?”折可适眯眼喃喃自语。

  他的脸上并无半点惧色,反而一片跃跃欲试的兴奋。

  闻战而喜,我欲决之久矣!

  当天边越来越亮,静谧的战场四周光线也越来越足时,仿佛事前约定好了似的,两军的后阵中同时传出了战鼓的声音。

  隆隆的战鼓节奏明快急促,将士们的战意也被战鼓声彻底点燃,双方兵马开始蠢蠢欲动。

  “四千兵马压住左右翼,余者正面迎敌!”折可适举剑高呼。

  话音落,对面的战鼓突然停下,与此同时,两千余重甲骑兵策马开始向前推进。

  战马的速度不算快,毕竟是重甲,但给人一种非常厚实,无坚可摧的窒息感,看着他们一步步推进,就像一堵铜墙铁壁朝眼前压来。

  折可适仍无惧色,他的信心十足。

  升级后的燧发枪,他亲自试过效果,惊叹于郡王殿下神奇的巧思的同时,更对所谓的重甲不屑一顾。

  他知道什么射程内,能将看似厚重的铁甲击穿。

  今日便是第一次实战。

  辽军的重甲骑兵已开始加速,马蹄踏着肥沃的土地,如狂风般卷集而去,策马狂奔的同时,阵型却丝毫不乱,像一支尖利的铁锥,狠狠地插向宋军的心脏。

  折可适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重甲骑兵的距离,从八百步,到六百步,四百步……

  “全军准备,第一排!”折可适扬手,队伍两侧的旗官高高地举起了令旗。

  折可适一咬牙,手臂重重挥落,旗官的令旗也同时挥落。

  “放!”

  轰轰一阵巨响,四周一片烟雾升腾。

  而对面正在冲锋的重甲骑兵,已呼啦啦倒下一片。

  这个结果不仅辽军将领震惊了,就连重甲骑兵也震惊了。

  每个辽军将士都露出不敢置信的神色,战场上仿佛时间突然被停止了似的,短短那么一瞬,双方的动作都凝固了。

  辽军主将眼中瞳孔缩成了针尖,眼神里终于透出绝望的光芒。

  他亲眼看到一片片重甲骑兵从马上栽落,被后面的骑兵践踏成泥。

  可是……这怎么可能!

  这是重甲骑兵啊!他们每个人身负六十多斤的重甲,宋军的火器居然还能击穿?

  被耶律淳引以为杀手锏的这支精锐,宋军的第一轮火器齐射就已教他们做人,不仅教做人,还教他们重新投胎做人。

  相比辽军的震惊,对面的宋军阵前却爆发出一阵欢呼。

  第一批重甲骑兵的落马,证实了火器升级后的威力。

  所谓的重甲骑兵,在宋军的火器下终究亦非一合之敌。

  折可适兴奋地挥了挥拳头,策马在中军阵中来回行走,最后索性来到后军,将擂鼓的将士一脚踹了下去,自己光着膀子亲自接过鼓槌,用力地敲了起来。

  “传令,阵式不可乱,左右翼压上去!准备——!”折可适一遍擂鼓一边大吼。

  …………

  与此同时,飞狐兵马司东面的易水边。

  张嵘领龙卫营一万兵马,悄悄地渡过了易水河。

  神不知鬼不觉地渡河是最麻烦的一件事,张嵘的方法与今夜的辽军一样,都是绕路到二十里外的易水河边,选取河道最窄的一段,将士们临时搭好一座座浮桥,悄然过了易水。

  接下来便是策马狂奔,朝拒马河北岸的辽军大营席卷而去。

  辽军大营总计三万余人,今夜为了突袭飞狐兵马司,辽军出动了两万兵马,大营内还剩一万余人。

首节 上一节 340/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