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350节

  张嵘这人有个很势利的优点,自己拳头大时狂得没边儿,自己弱小时果断认怂,这种没骨气又识时务的性格,颇得赵孝骞的欣赏。

  赵孝骞表情渐渐严肃起来,沉声道:“此行的目的只有一个,将苏轼带回来,记住,要活的。”

  张嵘迟疑道:“若末将赶到上京之前,苏轼已被辽人杀了怎么办?”

  赵孝骞的眼神晦沉下来,冷冷道:“若苏轼遇难,你马上回来,而我龙卫营,由佯攻转为实攻,兵围燕云十六州的河间府,试看辽国会有何反应。”

  在座众将顿时震惊地望向赵孝骞,众人的眼神里充满了猝不及防的兴奋。

  这么快就要对燕云十六州动手了吗?

  赵孝骞不想把自己的战略意图解释得太清楚,而是望向折可适,道:“老折,明日一早你领一万兵马,北渡拒马河,骑兵在北岸百里方圆范围内佯动,制造紧张气氛。”

  折可适起身抱拳:“末将领命!”

  赵孝骞又望向种建中,道:“老种,你领剩下的两万余兵马也北渡拒马河,先在北岸扎营,我龙卫营北渡的消息,定要与张嵘同时到达辽国上京,这才叫‘压力’。”

  折可适问道:“末将率部佯动时,若遇辽军,如何处置?”

  赵孝骞挥了挥手:“挡路者,杀。”

  “是!”折可适兴奋地应道。

  种建中担心地道:“殿下,此番北渡,干系不小,汴京朝廷那里……不知官家是何态度,不如先派人请旨,再定行止。”

  赵孝骞微笑道:“临出汴京前,我已向官家请过旨了,官家予我便宜决断之权,咱们先把事儿干了,然后再上奏汴京。”

  众将皆领命而去,赵孝骞站在堂内,凝视着堂外的天空。

  天空上,飘着一朵像骏马形状的白云,正奋蹄向北,高昂起的头颅不屈且执着,像百年不甘的英灵们留存在世上的一丝执念。

  “一步都错不得啊……”赵孝骞独自喃喃。

  当许多责任莫名其妙背负在肩头时,他已感到压力巨大。

  曾经的少年展露锋芒,初衷不过是想改变个人和家人的命运,可是为何自己的肩头却背负了整个国家的前途?

  责任越来越沉重时,赵孝骞偶尔也想逃避,也有满腹怨气,本不该他背负的东西,凭啥要扛在肩上。

  然而一觉睡醒,终究还是自觉地套上笼头,继续拉磨。

  人生在世,谁不是牛马。

  …………

  第二天一早,龙卫营点兵。

  张嵘从龙卫营里挑选了五百随军,天没亮就离营北渡,风驰电掣般赶赴辽国上京。

  这次张嵘是执旌节而往,正式的身份是大宋河间郡王特使,奉命入辽国上京,迎接大宋使臣苏轼归国。

  官面上的说辞都很客套,和和气气,这几个月的宋辽之战仿佛没发生过,两国来往仍然一团和气友睦,情如当年的兄弟之邦,没有一丝丝改变。

  对苏轼在上京的遭遇,大宋仿佛一无所知,赵孝骞写给耶律洪基的书信,内容装聋作哑,只说是迎接苏轼归国,就好像自己家人在邻居家串门待久了,家里来人催他回家吃饭一样稀松平常。

  两国外交上,这样的糊涂是必须要装的,没有一上来就撕破脸皮的道理。

  于是张嵘手执旌节,怀里揣着赵孝骞写给辽帝的信,昂首挺胸地出发了。

  与此同时,折可适率部一万北渡拒马河,按照赵孝骞的命令,在拒马河北岸百里方圆内巡弋。

  龙卫营如此大规模的兵马调动,辽国方面不可能不知情,每天不知有多少辽国斥候隔着拒马河,盯着宋军的动向呢。

  今日见宋军突然北渡,辽国斥候大惊失色,急忙向析津府禀报军情。

  当日夜晚,种建中所率两万余宋军也渡过了拒马河,在北岸扎营。

  同时,辽国析津府也知道了宋军兵马调动的消息,急忙向上京禀报,并迅速集结析津府兵马,朝西南进发阻截宋军。

  河北大地,风波再起,战云密布。

  诚如赵孝骞所料,三日后,张嵘率部五百人日夜狂奔,刚到辽国上京,析津府的信使也同时赶到。

  按照外交礼节,张嵘向上京守城辽军递上印信和文书,并举起了手中的旌节。

  辽军本来对张嵘这一行宋人充满了警惕和敌意,然而亮出印信文书后,城门外的辽军不敢怠慢,派人飞快进城上报。

  张嵘与五百随军则不慌不忙地站在城门外等候。

  半个时辰后,一名穿着辽国官服的四十来岁的肥胖男子,在一众将士的簇拥下走出城门。

  男子见到城门外等候的张嵘等五百随军,不由冷冷一笑,上前也不行礼,反而用鼻孔瞪着他。

  “阁下就是宋国河间郡王的特使?”男子神情倨傲地道。

  张嵘打量他一眼,淡淡地道:“你是谁?”

  “本官上京敌烈麻都司仪事官,曾展。”

  “姓曾?你是汉人?”张嵘眼睛眯了起来,表情愈见不善。

  “什么汉人!我是辽人!”曾展语气渐冷。

  张嵘侧过头问旁边的亲卫:“这个什么敌烈……什么玩意儿司,是干啥的?”

  旁边的亲卫终归比他多了点常识,闻言低声道:“敌烈麻都司,辽国掌外交礼仪朝贡之事,相当于咱大宋的鸿胪寺。”

  张嵘似懂非懂,但还是恍然状哦了一声,又问道:“这个姓曾的仪事官,是个什么路数?”

  亲卫挠头:“小人不大清楚,应该相当于鸿胪寺丞,或是录事之类的官儿吧……”

  张嵘不耐烦地道:“你就猜猜这货是几品官。”

  亲卫顿时压力山大,擦了把冷汗,迟疑地道:“应该……六品,或从五品……吧?”

  张嵘把这位名叫曾展的辽国官员扔在一旁不搭不理,自己却掰着手指算细账。

  “郡王殿下是从一品,我是郡王特使,所言所行代表郡王,所以我也是从一品……”

  曾展在一旁将他的絮叨都听进耳中,眼皮不由一跳。

  账是这么算的吗?

  张嵘沉浸在自己精密的算法里不可自拔,仍掰着手指喃喃道:“我是从一品,那么辽国出来迎接我的,必须是从一品以上的官员,比如宰相,枢密院使什么的,不然就是欺负人了……”

  说着张嵘抬眼扫了一下曾展,眼神愈发不善:“你这杂碎撑死了不过是个五品官儿,敢在我这个从一品面前摆谱儿?”

  “狗娘养的,找打!”

  话音刚落,张嵘抡起砂钵大的拳头,狠狠一拳揍在曾展鼻子上,这一拳不偏不倚,正好打中曾展的鼻梁正中。

  曾展没想到这个宋国的使臣说动手就动手,事先一点预兆都没有。

  鼻梁瞬间被击中,曾展只觉天旋地转,鼻腔里酸的辣的麻的,充斥各种味道,接着两股热流顺着鼻孔而下,曾展下意识擦了一把,只见满手的鲜血。

  曾展顿时又惊又怒,捂着鼻子怒道:“宋人张狂,竟敢在我国都公然行凶,来人,来人!拿下!”

  身后的辽军将士纷纷拔刀围了上来。

  张嵘身后的五百随军也纷纷拔刀出鞘,毫不示弱地与辽军对峙。

  张嵘却丝毫不惧,不慌不忙地高举起印信,喝道:“我乃大宋使臣,奉命入使辽国上京,敢碰老子一根汗毛,你们麻烦大了!”

  说着张嵘突然弯腰,主动把头伸了出去,道:“来来,往我这儿砍下去,你敢砍老子就敢投胎!”

第472章 嚣张宋使

  赵孝骞说龙卫营数万兵马做你的后盾靠山,你尽管嚣张点。

  张嵘别的话没怎么记住,唯独这一句,他记得死死的,从拒马河狂奔三天三夜赶到上京,一路上张嵘脑子里只有“嚣张”二字。

  结果到了辽国上京,人还没进城,果然便嚣张上了。

  不得不说,张嵘现在这副样子真的很欠揍。

  他弯腰伸着脑袋,把黝黑的脖颈凑到辽军将士的刀口前,辽军将士惊慌抽刀后退,张嵘弯着腰一步步向前。

  “来呀,来杀我呀,不敢杀你们就是狗娘养的。”

  曾展这时脸色也变了,辽国的汉人往往是最看不起大宋汉人的,对宋人的态度往往也是最恶劣的,敌烈麻都司派曾展这个小小的仪事官出来迎接张嵘,本就存了恶心宋使的心思。

  没想到这位宋使竟不按常理出牌,见面才说两句话就动手了。

  曾展的鼻子现在鲜血直流,狂飙的血止都止不住,他一手捂着鼻子,见张嵘咄咄逼人的模样,曾展也有点慌了。

  宋使与他起了冲突,如果真杀了他,辽国朝堂肯定是要给宋国交代的,既然要交代,一定要有人背锅负责,背锅的人除了曾展还能有谁?

  这个锅他一定不能背,所以,果然如宋使所说,没人敢动他一根汗毛,否则麻烦大了。

  曾展被吓得连连后退几步,惊怒交加地指着张嵘。

  “贵使如此粗鄙,有失宋国体面,我大辽定会向宋廷质问的!”

  张嵘冷笑:“老子千里迢迢跑来辽国,你们却派个五品官儿迎接,到底谁失了体面。”

  “你现在给我滚回去,叫个官大点儿的人来迎我,否则老子今日定教你辽国上京鸡犬不宁。”

  曾展惊怒盯着他,与他保持三尺距离,生怕他再动手。

  怨毒又愤怒地深深盯了张嵘一眼,曾展一声不吭,转身就走。

  辽军将士此时也知这群宋人怕是得罪不起,也纷纷顺势收了刀,退回城门口。

  张嵘冷笑数声:“一群怂货,难怪在南方被我大宋打得哭爹喊娘!”

  辽军将士远远听到了,不由大怒,然而想到最近辽宋之战屡败,大辽将士折损七八万,将士们顿时气短,敢怒不敢言。

  与此同时,一骑快马飞驰而来,经过张嵘身边扬起一片黄尘。

  “析津府八百里军报——闲杂人等让开!”马上骑士并未减速,径朝城门狂奔。

  守城的将士不敢阻拦,立马让开一条道,任这名骑士冲进了城内。

  城门外,张嵘挥手扬散的口鼻周围的黄尘,随即眯着眼笑了。

  这析津府的军报来得及时,几乎与他同时到达上京,辽人得报后大约知道如何礼貌地款待宋使了吧。

  又等了半个时辰,张嵘仍留在上京城门外,他现在的身份是宋使,赵孝骞交代过,不准损大宋国威,于是张嵘一直等在城门外,辽国如果没有高级官员迎接,他便坚持不入城。

  半个时辰后,一行人匆匆从城门内走出来,径自走到张嵘面前。

  这群人明显气度不凡,穿着打扮也犹为华贵,显然是真正的辽国大人物。

  为首一人大约五十岁,面容不怒自威,行走间散发出淡淡的尊贵气度,不过此时他的眼神却有些焦急。

  走到张嵘面前,男子打量了一番,然后行了个契丹人的礼。

首节 上一节 350/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