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363节

  随即抬手指着草地上其中一名年轻的侍妾,赵颢怒道:“你,没错,就是你!你过来,上马车干活儿!”

第487章 君臣不疑

  琼林苑内,一片空旷青翠的草地边,路边的一辆马车莫名摇晃起来,伴随着吱吱呀呀有节奏的声响。

  十几名王府侍妾远远地看着摇晃的马车,一个个掩嘴偷笑,俏脸通红指着马车,不知议论着什么。

  许久以后,赵颢被人搀扶下车,脚步有点虚浮。

  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玉盒,里面是一颗拇指盖大小的红色丹丸,赵颢盯着丹丸犹豫了一下,仰头吞进了腹中。

  略显苍白的脸色很快红润起来,人也变得精神奕奕。

  赵颢哈哈一笑,指着草地上另一名侍妾喝道:“你,就是你!傻愣着作甚?上来给本王生儿子!”

  侍妾又羞又喜地上前,上了马车。

  很快,马车又开始摇晃。

  这次摇晃得比较久,正在此时,琼林苑内一队禁军兵马过来,被守卫在周围的王府禁军拦住。

  双方的禁军指挥各自上前,互相交流了几句,随即王府禁军指挥一惊,急忙跑到马车侧边。

  “殿下,殿下!此地不可久留。”

  摇晃的马车瞬间止住,里面传来赵颢不耐烦的声音:“何事?”

  “官家今日欲游园,宫中班直已至,圣驾即可便到琼林苑。”

  马车内的赵颢一惊,急忙道:“快把马车挪到路边,不可拦路,扰了圣驾!”

  王府马车很快被移到路边的草地上,赵颢在马车里手忙脚乱地穿戴衣裳。

  然而很快琼林苑的林荫路上便出现了赵煦的銮驾,仪仗队伍的前方,随着宫人的呼喝,尚未穿戴整齐的赵颢不得不匆忙下了马车,安静地站在路边躬身行礼。

  銮驾即将经过赵颢身边时,却突然停下,里面传来赵煦惊异的声音。

  “咦?这不是楚王叔么?”

  銮驾的珠帘掀开,贴身内侍郑春和小心翼翼地将赵煦扶下来。

  赵颢急忙躬身长揖:“臣楚王颢,拜见官家。”

  赵煦见他肥胖的身子连弯腰都费劲,不由笑着亲自上前扶起了他。

  “自家亲人,不必见外,虚礼是给外人看的,你我叔侄见礼意思一下便可。”

  赵颢感激地道:“谢官家体谅,但臣以为礼不可废,礼不可怠……”

  “好了好了,王叔何时学会那酸腐儒生那一套?你多学学子安,他在朕面前可没客气过,还跟朕抢菜吃呢,哈哈。”

  话音一顿,赵煦这才看清楚赵颢的模样。

  此时的赵颢衣冠不整,半边襟口敞着,露出里面的白色里衣,头发凌乱,发髻松垮,就连皮肤也透着一股不正常的红润……

  赵煦惊异地睁大了眼,随即打量了一下四周,发现赵颢身后不远处,一名王府女眷也是衣衫略显凌乱,发髻松散。

  赵煦似乎明白了什么,脸色不由一黑。

  环视四周怡人入胜的风景,再看看这美丽风景里的狗男女……

  大白天的,还是在皇家园林的野外,这位王叔玩得挺花呀。

  赵煦脸颊抽搐了几下。

  朕的琼林苑,脏了。

  假装什么都没发现,赵煦脸上的笑容依旧和煦如春风。

  “王叔今日竟有雅兴游园,想必也是听说了北方前线的消息,出门庆贺一下的吧?”

  赵颢眨了眨小绿豆眼,北方前线的消息,他当然听说了,但跟今日出门游园完全无关。

  他出门纯粹只是打个野炮而已。

  “啊,听说了,臣听说了,消息振奋人心,臣为官家贺。”

  赵煦笑道:“王叔生了个好儿子啊,大宋立国百年,何曾如此扬眉吐气过,哈哈!今年开春辽国还遣使臣来,说是要岁赐,朕呸!哪来的脸,居然还好意思要岁赐?”

  “朕当即就跟辽使说了,从今以后,大宋对辽国的岁赐已停,辽国若不满意,尽可兵戎相见,先问问咱们大宋戍边真定的河间郡王答不答应。”

  赵煦说得眉飞色舞,整个人散发着欢愉的气息,显然这件事确实令他非常解气,多年的屈辱终于在战场上找回来了。

  赵颢也很高兴,但还是谦逊地道:“此皆官家之德威,令辽国不得不屈服仰望,吾儿孝骞纵有小胜,亦是官家面授机略之功,孝骞不过是照官家的意思办理而已,算不得什么。”

  赵煦哈哈大笑:“王叔谦虚了,朕可没那么厚的脸皮,子安的功劳是他和麾下将士实实在在一刀一枪拼来的,王叔有子若此,今生就安享清福便是。”

  说着语气一顿,迅速瞥了一眼衣衫不整的王府侍妾,赵煦默默叹了口气。

  说什么废话呢,王叔早就享清福了,而且享得很过分。

  那事儿,就那么有意思吗?

  “朕……朕回头令郑春和送点贡品给王叔吧,”赵煦叹道:“河北路的官员进贡了上好的北方山参,虎鞭,鹿茸,灵芝……”

  “唉,王叔随便吃吧,你保重身子。”

  赵颢躬身道:“多谢官家厚赐,皇恩浩荡,臣愿以残躯为官家效死……”

  “别说什么效死了,但求王叔莫死在女人的肚皮上,否则朕该笑死了。”

  赵颢尴尬地笑:“不会的不会的,臣没那么不争气。”

  赵煦转眼一扫,见路边的空地上跪着十几名女眷,显然都是楚王府的侍妾,赵煦的脸颊又抽搐了几下。

  指了指四周怡人的风景,又指了指赵颢,赵煦有心想提醒,如此美丽怡人的风景里,最好别干伤风败俗的事儿,这皇家园林朕还要游玩呢。

  然而话到嘴边,赵煦终究还是黯然叹了口气。

  罢了,你爱咋咋。

  一位只知吃喝玩乐的亲王,除了偶尔干点有伤风化的事以外,还有什么缺点?

  重回銮驾,仪仗车马启行。

  赵煦独坐在銮驾内,脸色却更明媚开朗了几分。

  自赵孝骞赴任真定府以来,数月间捷报频传。

  赵煦与他商议的战略,原本以为要数年之久才见端倪,没想到赵孝骞刚上任就对辽国形成了军事上的压制,不仅两败辽军,歼敌七八万,还敢北渡拒马河,对辽国进行军事威慑。

  换了往年,谁敢这么干?简直连想都不敢想啊,可在赵孝骞的手里,偏偏就实现了,而辽国偏偏也认栽了。

  按照这样的进度和节奏,赵孝骞收复燕云十六州恐怕也不远了,赵煦现在要做的,便是无条件在后方支持他,让赵孝骞免于后顾之忧。

  赵煦又想起前些日朝堂上的议论。

  赵孝骞作为宗亲和臣子,与辽国交战只胜不败,朝中其实已有了窃窃非议,尤其是最近赵煦为彰赵孝骞之功,恩荫其父,封赵颢为“平章军国重事”,这可是一品官,尽管没什么实权,但位在宰相之上。

  父子俩官爵显赫,几乎已是人臣之巅,朝臣们怎能没有非议?

  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想尽各种办法钻营攀附,终其一生也只混了个三四品的官儿,一辈子差不多就到头了。

  而楚王父子却能平步青云,升官晋爵如同吃饭般简单平常,叫别的朝臣怎能不眼红嫉妒?

  朝中的许多非议后来渐渐形成了统一的声音,那就是,河间郡王赵孝骞出身宗亲,经略河北,更是手握重兵,麾下龙卫营几乎无敌于天下,连辽国都不敢轻捋其锋。

  如此逆天的本事,若赵孝骞心怀不忠,让麾下将士掉转过来对准汴京,大宋如何是好?

  赵煦听到这些非议时,心陡然一沉,但还是强忍住了。

  朝臣们的非议,赵煦心底深处有没有想过呢?

  他当然想过,他是皇帝,不是傻缺,臣子太厉害对国家来说或许是好事,但对皇帝来说,不一定是好事。

  想想唐朝时的李靖,灭突厥功高盖主,李世民终究英明,还是给了李靖一个善终的结局,可是赵孝骞……

  赵煦该如何?

  此时正是对辽国用兵,扭转国运的重要关头,赵煦并非昏庸之主,难道会在这个时候对如此重要的臣子生出猜忌之心吗?

  当然,更令赵煦放心的是,赵孝骞麾下的龙卫营之所以无敌,是因为他们装备的火器,但火器弹药这东西,赵煦也有。

  他知道燧发枪的制造工艺,知道火药弹丸的配比秘方,如果赵孝骞真有不臣之心,汴京马上就能装备数万火器军队,足以抗衡龙卫营。

  这就是赵煦的底气。

  当然,底气也是赵孝骞给的,当初造出燧发枪和火药后,赵孝骞第一时间就将工艺图纸和秘方送给了赵煦。

  原本赵煦心中尚存一丝疑虑的,今日游园琼林苑也不是心情愉悦,而是出门散心,消磨心事。

  结果今日却教他看到了赵颢,也看到了赵颢荒淫无度的一面。

  不知为何,赵煦此刻仅存了一丝疑虑也消散无踪了。

  赵孝骞,本就是个没野心的人,他对赵煦从来都是坦然自若的,没有任何见不得人的地方,对这样的臣子,为何要猜忌?

  至于赵颢……

  赵颢就不必说了,典型的混吃等死的汴京老纨绔,但求他保重身体,将来尽量别死在女人的肚皮上,不然大小算是大宋皇室的一桩丑闻。

  这对父子对大宋忠心耿耿,赵煦居然对他们生出猜忌之心,现在赵煦想想都觉得有点好笑。

第488章 施恩谢恩

  无关亲情,无关信义。

  信任是建立在双方势均力敌的实力之上的。

  双方各有制衡对方的实力,才会建立基本的信任。

  就如后世的中美,抗美援朝一战后,彼此都清楚了对方的实力,双方你来我往互相扯皮几十年,就没真正动过手,顶多只敢搞点小阴谋恶心一下对方,却从没有爆发过大小规模的热战。

  为什么?

  因为彼此很清楚对方的实力,知道自己发动战争也搞不定它,反而劳民伤财,动摇国本,被第三方捡漏。

  既然搞不定,谁会干这种蠢事?

  赵煦对赵孝骞的信任,抛开亲情和感情不论,单只说实力。

  赵孝骞有的,赵煦也有,而且他更多。

  汴京的火器监如今已造出了三万多支燧发枪,配置的火药更是百万斤计,如果赵孝骞不忠,有武力篡位之心,赵煦也能在一天内装备汴京的上四军,抗衡赵孝骞的龙卫营。

首节 上一节 363/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