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369节

  然而舔到后来,赵颢都有点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什么心思了。

  见了向太后几次,尽管每次太后都是垂帘召见,但隔着珠帘,眼尖的赵颢也正眼打量过向太后。

  向太后今年才四十许,本王见之也是风韵犹存呀……

  今日毫不意外被打发,赵颢气馁过后,暗暗下了决心。

  以后还是要继续舔,送礼不能停,反正不能落赵佶之下,他干什么本王也要干什么。

  赵颢的性格有个不错的优点,那就是绝不言败,绝不内耗,生性乐观且猥琐,脸皮也奇厚。

  这样的人,无论处于任何环境里,都很容易成功。

  出了宫门,赵颢正要上马车回王府,突见不远处走来一道身影,定睛一看,竟是宰相章惇。

  章惇此时也见到了赵颢,神情不由迟疑了一下,然后立马露出笑脸,上前与赵颢主动行礼。

  没办法,赵颢最近官儿比较大,比宰相还大。

  “平章军国重事”,虽不掌实权,但品阶比宰相还高一级,宰相见了他也要主动行礼的。

  嗯,年轻的官家干出来的破事儿。

  行礼过后,章惇笑吟吟地朝宫门一瞥,道:“楚王殿下刚从宫里出来?”

  赵颢咧了咧嘴:“是啊。”

  “官家召见?”

  赵颢顿时有点尴尬:“呃,非也,饭后无聊,散步消食……”

  章惇眼神古怪地看着他,神特么散步消食。

  你消食进皇宫溜达?

  想到最近听到的某些流言,章惇不动声色地道:“殿下体腴,多走动走动对身子也是极好的。”

  接着章惇又道:“正好官家召见,殿下若有暇,不如一同入福宁殿?”

  赵颢一愣:“这个,不合适吧?”

  章惇笑道:“无妨,官家对殿下也是器重得很,今日召见本为边疆之事,说来也算与殿下有几分干系,官家不会见怪的。”

  “边疆之事?”赵颢眨了眨眼。

  既然与他有几分干系,多半便跟儿子赵孝骞有关了,莫非宋辽又开战了?

  赵颢本打算拒绝,然而转念一想,他已是平章军国重事,官家封他的官儿不是为了摆设,是有用意的,对军国大事,该主动的时候不妨主动一点,莫让官家失望才好。

  于是赵颢欣然道:“既然章相公相邀,本王恭敬不如从命,章相公先请。”

  章惇急忙道:“尊卑有序,殿下先请。”

  二人推让半晌,终于还是并肩入宫。

  福宁殿内,赵煦今日的心情既怒又喜。

  怒的是,后宫有了身孕的刘贤妃又作妖了,昨日向太后赐了孟皇后一支做工精巧的金步摇,刘贤妃听说了气得不行,又不敢跟向太后撒泼,一腔怒火发泄到赵煦身上。

  刚才赵煦安抚了半天,又赐了她一堆首饰,这才将刘贤妃稳住。

  血海深仇又添一笔,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特么的等你卸货的”。

  说来刘贤妃已怀孕七个月,再过俩月就要临盆了,对她肚子里的孩子,不仅是赵煦,满朝文武都满怀期待。

  如果是个男娃,那就祖宗保佑,大宋江山后继有人,他便是毫无争议的大宋储君。

  如果是个女娃,刘贤妃恐怕会被赵煦吊起来抽,一报这怀胎十月的作妖之仇。

  这对天家夫妻都赌上了未来。

  至于喜事,确实有一件,赵煦想想就眉飞色舞。

  赵孝骞千里送信,辽国入使真定府,请求宋辽重新勘定两国边界。

  表面上看似是两国勘定边界的小事,实际上明眼人都看得出,这是辽帝委婉地向大宋求和了。

  强盛百年的辽国,自澶渊之后,在宋人眼里已是无敌的存在,没想到风水轮流转,今日竟轮到辽国主动向大宋求和了。

  对大宋君臣来说,这绝对是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不年不节的,赵煦都恨不得组织文武百官去太庙祭天了,没别的,就想跟列祖列宗炫耀一下,老登们都睁眼看看,看朕多牛逼,你们做不到的事,朕二十几岁的年纪就轻松做到了。

  百年以后,朕的牌位放在太庙的C位,列祖列宗谁赞成,谁反对?

  今日赵煦召章惇觐见,要商议的也是辽国请求勘定国界的事。

  没多久,章惇与赵颢进了福宁殿。

  赵煦见赵颢也来了,不由一愣,接着便笑道:“楚王叔来得正好,此事正当与王叔一同商议。”

  赵颢神情惶恐地道:“臣未奉诏擅瞻天颜,官家恕罪。”

  赵煦不在意地摆摆手,笑道:“无妨,说来今日要议之事,也是托了子安的福,哈哈,子安在真定府如此争气,楚王叔沾一沾儿子的光有何不可。”

  令宫人赐座后,赵煦将辽国勘定边界的事说了一遍。

  说完后章惇捋须沉吟不语,赵颢眨巴着小绿豆眼,一副不打算参与话题的样子。

  良久,章惇缓缓道:“不知官家意下如何?”

  赵煦嗯了一声,道:“朕认为,应该拒绝辽国所请,毕竟这是辽帝变相的求和,我大宋若答应了,两国便只能休战止戈。”

  “但是两国若休战,对前线的子安来说,可就束缚住手脚了,麾下龙卫营将士正是士气如虹,无敌不克之时,此时休战,无疑是折了我军将士的锐气,贻误了大好军机……”

  章惇脸色不变,依旧沉吟不语。

  赵煦见他久不表态,于是飞快地扫过他的脸颊,似乎想从章惇的表情上看出他的心思。

  许久之后,赵煦忍不住道:“不知子厚先生可有高见?”

  章惇叹了口气,道:“官家恕罪,臣的想法与官家相左。”

  赵煦眸中闪过一道光芒,却满脸堆笑道:“愿闻子厚先生高论。”

  章惇缓缓道:“河间郡王率麾下龙卫营将士,对辽屡战屡胜,自然是好事,托众将士之功,我大宋平白得了四百余里疆土,亦是可喜可贺,举国臣民当庆……”

  赵煦苦笑道:“子厚先生就直接说‘但是’吧。”

  “但是,河间郡王麾下将士终究只有三万余,纵有犀利的火器,也不一定是无敌,若真激怒了辽帝,耶律洪基不计后果调动举国兵马来攻,臣以为,河间郡王麾下的三万余将士不一定挡得住。”

  “如果挡不住,那么辽军击败龙卫营后,必然不肯收兵,而是趁机大举南下,占领河北东西两路。”

  “辽国君臣深深忌惮我大宋的火器,若得一胜,绝不会收手,只会选择一鼓作气与我大宋全面开战,而我大宋除了龙卫营,说实话,并无势均力敌之军,后果实在难料……”

  赵煦闻言脸色一僵。

  章惇之言,其实并非没有道理,只是赵煦与章惇二人的立场不同,思路也就不同。

  赵煦的立场是掌握战场主动,以收复燕云十六州为目标。

  而章惇作为宰相,他的立场是稳住国内的局面,不求开疆拓土,只求江山稳固。

  一个是进攻思路,一个是防守思路,两种思路其实都没毛病,只看哪种思路符合大宋如今的现状。

  君臣二人各自阐述之后,殿内陷入了沉默。

  唯有赵颢左右看了看,然后咂了咂嘴。

  军国大事太无聊了,要不……这会儿开个小差,想想接下来如何接着舔太后?

  于是赵颢肥胖的身躯轻微一晃,然后两眼呆滞,仿佛元神出窍的猴子,神魂不知飘向了何方。

第495章 边帅定边

  军国大事,赵颢不是不感兴趣,但他必须装作不感兴趣。

  作为皇叔宗亲,儿子又在边疆手握兵权,赵颢若在汴京表现出对军国大事感兴趣的样子,他怕赵煦会对他感兴趣。

  赵煦封他平章军国重事一职,属于荣誉官衔,就像某某名誉会长,名誉校长一样,敬的是德高望重,但不是把他请来当一把手的。

  这一点赵颢拎得很清楚,所以他被封了官后,仍是一副老纨绔的样子,每天照旧吃喝玩乐,遛狗逗猫,青楼里跟年轻的文人士子抢花魁。

  每次朝会也是站在朝班里心不在焉,或是打瞌睡,主打一个陪伴。

  赵颢的种种表现,终于消弭了朝堂的非议。

  本来朝臣们对赵颢封这么大的官儿议论颇多,楚王父子俩都被官家如此器重,宗亲争权自然不被朝臣所容,凭什么我寒窗苦读数十年,比不上你投胎技术强?

  然而赵颢被封官后的表现,终于还是令朝臣们渐渐放了心。

  左右不过是个荣誉官衔,而且这位楚王殿下根本没有对朝政指手画脚,反而能避则避,所以官家封他这个官儿,对朝局影响不大。

  于是朝臣们也就渐渐妥协了,接受了赵颢这个人的存在。

  赵颢果然不负众望,他被封了平章军国重事后,就连政事堂的大门都没进过一次,除了不得不参加的朝会,赵颢基本还是老样子,用尽毕生的力气,变着花样的享受人生。

  此刻在赵煦和章惇面前,赵颢依旧如故,一脸懵懂,眼神清澈,君臣二人聊的事情明明跟赵孝骞有关,可赵颢却漠不关心,甚至不知不觉走了神。

  对辽国勘定边界的请求,赵煦与章惇看法相左,殿内气氛有点僵。

  赵煦不经意间一瞥,见赵颢一脸呆滞,眼神空洞,浑然一副魂游天外的模样,赵煦皱了皱眉。

  虽然不希望宗亲权柄过甚,但……你也不能完全不管事呀。

  不然朕吃饱了撑的封你这个官儿干啥?

  你是真拿它当荣誉头衔了?官职能卖钱的话,你怕是早就挂牌上市了吧?

  扭过脸,赵煦和颜悦色地道:“楚王叔……楚王叔!”

  赵颢一激灵,身上的肥肉狠狠颤了颤,终于回过神来,眼神无比清澈。

  “啊,臣在!”

  “楚王叔一脸深思的样子,莫非是在思索宋辽之事?”赵煦笑吟吟地道。

  赵颢惊愕:“啊?臣,深思……宋辽之事?啊!对对,臣方才正在认真深思宋辽之事。”

  赵煦和章惇满脑门黑线。

  就算是装,也麻烦你演技精湛一点好吗?君臣谈论如此重要的国事,你居然走神了,这一脸呆滞的模样,是思考国事的样子?

  怕是在想今晚去哪家青楼祸祸花魁娘子吧。

  赵煦叹了口气,他已看出来了,这位王叔是属算盘珠子的,拨一下才肯动一下。

首节 上一节 369/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