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377节

  这件事很严重,不知多少条人命被韩维害了,赵孝骞必须深挖,辖下九县的人丁数据需要统计,九县的知县们也必须严加审查。

  更重要的是,赵孝骞在等各方搜索人员带来的消息。

  韩维王垣等官员必须拿问,迁走的农户们必须找到,相关的罪证也要开始固定,不然将来在朝堂上说不清楚。

  更忙的是皇城司的赵信,忙得都没个人样儿了。

  自从出事后,赵孝骞将他叫来,一阵劈头盖脑的痛骂,骂得赵信的身高都矮了两寸。

  挨骂不是没有道理,皇城司疏忽了,只盯着韩维那些官员,没想到后面有人动手,神不知鬼不觉地迁走了农户们。

  为了将功折罪,赵信这几日都快疯了,不停给皇城司属下施压,下令搜索韩维王垣和农户们。

  终于,到了事发第三日,赵信脚步飞快赶到府衙。

  “殿下,有消息了!”赵信道。

  赵孝骞当即站了起来:“找到韩维他们了?”

  “找到了数千名农户,皇城司在距离真定城北面一百多里的一片山谷里,找到了一个迁徙农户的安置点,里面大约聚集了五千左右的农户,都是被韩维下令从真定府村庄迁走的。”

  赵信叹了口气,道:“那些农户被集中看押,每人只发了一张草席,每天俩个粗饼,也亏得是夏天,若是冬天,不知要死多少人。”

  赵孝骞冷冷道:“农户们的伤亡如何?”

  赵信垂头道:“仅是那个被咱们发现的安置点,五千农户已死了百余人。”

  “看押农户的是什么人?”

  “皇城司当场审问了,看押者大约百人,皆执兵刃,他们是汴京各大权贵府上的护卫家丁。”

  赵孝骞表情愈发冷冽:“真定府辖下村庄里的那些尸首,想必也是他们的手笔了?”

  “是。”

  赵孝骞叹了口气,道:“让府衙派一队差役,把农户们都接回来,路上好吃好喝,莫亏待了他们。”

  赵信迟疑了一下,道:“殿下特意嘱托皇城司关注寻找的那个人,……那个姓葛的老丈,也在那个安置点里。”

  “葛老丈也在?那就好,可算有惊无险。”赵孝骞舒了一口气。

  赵信嘴唇嗫嚅道:“殿下,葛老丈的情况不大好……”

  赵孝骞一怔:“他怎么了?”

  “他被打断了一条腿,肋骨也断了两根,虽然咱们诊治过了,可毕竟已是一大把年纪……”

  赵孝骞咬牙:“特么的!”

  说完赵孝骞便匆匆往外走,嘴里道:“你带路,我亲自去一趟!”

  出了府衙,陈守等禁军护卫已备好了马。

  赵孝骞翻身上马,一行人飞快出城,往北而去。

  …………

  飞驰的马背上,赵孝骞耳畔只听到呼呼的风声。

  他的神情平静,眼神却不断喷薄着怒火。

  五千农户被找到,派人接回来便是,但听到葛老丈的消息,赵孝骞还是决定亲自跑一趟。

  他与葛老丈其实交集并不多,从头到尾也就见过两面,或许袅袅跟葛老丈更熟一点,但也熟不到哪里去。

  可不知为何,提到葛老丈,赵孝骞脑海里总是回忆起当初他登郡王府的门,不肯入正堂,怕脏了正堂的地板,死活只肯坐在外面的石阶上。

  他还记得自己与葛老丈一同坐在石阶上吃包子,与葛老丈相谈甚欢的画面。

  赵孝骞与葛老丈谈不上交情,可葛老丈却留给他很深的印象,让他总是不自觉地牵挂这位沧桑的老人。

  或许,葛老丈只是赵孝骞心里的一个缩影,这个缩影不仅是他的轮廓,也是大宋千千万万贫苦农民的样子。

  策马飞驰,百余里的距离半天就到了。

  赵孝骞下马,发现前面是两座低矮的山丘,山丘的中间形成了一条狭长的山谷,走进山谷内,里面光线阴暗,不时一股冷风吹过,在夏天倒确实有几分凉爽之意。

  山谷内或躺或坐,密密麻麻挤满了人,都是衣衫褴褛的老弱妇孺,基本见不到一个青壮劳力,许多瘦弱的孩子被母亲抱着,发出哇哇的大哭声,更多的则是神情麻木地看着他。

  赵孝骞抿紧了嘴,不知该说什么。

  让农户们受苦受难的是韩维他们,可赵孝骞终归是父母官,也代表了朝廷,农户们受此磨难,赵孝骞也有责任。

  当着数千人的面,赵孝骞沉默片刻,突然朝农户们长揖到地。

  “原因不解释了,真定知府赵孝骞,对不住各位父老,向诸位赔罪,我知道道歉远远不够,接下来你们听消息,我为你们报仇!”

  人群里,麻木的人们眼神渐渐有了一丝温度。

  接着仿佛有人打开了闸门,随着赵孝骞的话音落地,人们的情感终于宣泄出来。

  人群里开始有了轻细的啜泣声,接着声音越来越大,数千老弱妇孺们再也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不懂事的孩子不知所措,也陪着大人们一起哭。

  佛云众生相,皆是悲苦。

第504章 众生皆苦

  数千人痛哭的场面,很少有人见过。

  赵孝骞宁愿此生不见。

  他们不过是普普通通的农民,善良朴实,一生贫苦,此生最大的心愿是把这辈子该吃的苦吃够了,下辈子兴许老天垂怜,允他们投个衣食无忧的人家。

  为何这些勤劳朴实种地,供养权贵的底层人,偏偏被权贵视如草芥,动辄剥削残害。

  他们只是想活下去而已。

  看着山谷内嚎啕痛哭的老弱妇孺们,赵孝骞心里一阵阵难受。

  他对韩维一行人其实一直保持警惕,也暗中下令皇城司盯着他们,可终究还是让百姓们受了苦。

  自己还是大意了,他低估了汴京权贵们的恶。

  资本是吃人的,权力更要吃人,钱权这两样东西,本身就需要底层的血肉供养,才能存活,才能壮大。

  此刻面对数千人的痛哭,赵孝骞只能静静地站着。

  良久,山谷内的哭泣声小了许多,赵孝骞这才缓缓道:“迁徙本是一件好事,可以让你们拥有更多的土地,让你们摆脱贫苦,但是对不住,有人把这件事办砸了。”

  说着赵孝骞眼中突然迸现杀机:“我会给诸位一个交代,用那些欺凌你们的官员的头颅和鲜血交代。”

  扭头看着赵信,赵孝骞问道:“葛老丈在何处?”

  赵信指了指山谷内,道:“聚集地的后方,皇城司开辟了一块空地专给受伤的农户们治伤治病。”

  赵孝骞抬步便走,刚迈出一步,手腕却被陈守拽住了。

  赵孝骞扭头看着他,陈守低声道:“世子,还是请人将葛老丈抬过来吧,此时民心动荡不稳,世子不宜走进人群里。”

  话说得含蓄,但意思很清晰。

  陈守担心农户们会将自己遭受的苦难迁怒到赵孝骞身上,赵孝骞走进人群恐遭刺杀。

  赵孝骞挣脱了他的手,缓缓摇头:“如果百姓们觉得我该杀,那就杀,是我活该。”

  说完赵孝骞昂然走进人群内,一直朝山谷深处走去。

  数千老弱妇孺见赵孝骞如此尊贵的官员走来,下意识纷纷垂头不敢直视,自动自觉地让开了一条道。

  赵孝骞走得很慢,表情一点也不害怕,反倒是身后的陈守紧张地握着腰侧的刀柄,一副随时拔刀护驾的模样。

  陈守担心的事并未发生。

  底层的百姓,是能分辨是非善恶的,他们知道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不好。

  他们只是缺少惩恶扬善的能力。

  迁徙分地是朝廷派来的官儿干的,他们的苦难大多也是拜那些京官所赐。

  可这位郡王殿下从没害过他们,不仅如此,他还杀了真定府的许多贪官恶吏,为百姓据理力争,朝廷才给了真定府百姓三年免赋的政策。

  从那以后,赵孝骞在真定府民间的声望和美誉陡然提升,百姓们感恩涕零,敬畏如神明。

  尽管遭受诸多苦难,可没人会迁怒赵孝骞。

  好官就是好官,无论何时何地,他都不会变色,如果有些事情没做好,让百姓们遭了罪,那也一定是别人的原因。

  这就是百姓们最朴实的想法。

  一路走进山谷深处,百姓们纷纷垂头让路,有年长者还敬畏地朝他弯腰行礼。

  山谷深处是一片突起的岩石,有了岩石的阻挡,辟出一块避风的空地,五千老弱妇孺的伤者病者,就集中躺在这里。

  赵信办事还算细心,找到这个安置点后,立马命人从附近的村镇请来了几位大夫,带上了足够的药,为农户们治伤治病。

  此时的空地边沿,大大小小摆了许多炭炉,炭炉上的小陶罐里正在煎着药,一股浓郁的中药香味扑鼻而来。

  赵孝骞仔细看了一圈,发现伤者病者大约有百来人,条件有限,他们也只能躺在一张破旧的草席上,许多人闭眼哀哀呻吟,还有人默不出声,胸膛上甚至都没有了起伏,也不知是死是活。

  赵孝骞暗暗咬牙,垂在袖中的双手攥成了拳。

  韩维,王垣!

  这都是你们造下的孽!

  旁边的赵信指着阴暗角落里一位形容枯槁的老人,道:“殿下,那位便是葛老丈……”

  赵孝骞快步上前,蹲在葛老丈身边。

  葛老丈已被折腾得没有人样了。

  上次见他还是在郡王府,那时的葛老丈虽然依旧穷困,但身子还算硬朗,说话底气也足,一双浑浊的老眼尽管充满了对人生的疲惫,可仍然倔强地闪耀着想活下去的光芒。

  然而此刻的葛老丈,却无力地躺在草席上,他的脸上有淤青,嘴角和眼眶都肿了,一条腿被大夫上了夹板,肋骨也包缠了布条。

  此刻葛老丈的样子,与路边只剩最后一丝生机的乞丐没有区别。

  赵孝骞难受得不行。

  脑海里回想起葛老丈在郡王府时,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他说迁徙之后兴许能多分点土地,如果朝廷开恩,多减免几年赋税的话,大抵是能存点余粮下来,买一头耕牛,盖一座大房子。

  再做一做更大胆的梦,兴许,每月还能吃上一口肉?

  赵孝骞记得自己当时听得很开心,小小的人物,有小小的梦想,自己和他的人生都仿佛有了温度。

首节 上一节 377/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