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381节
认识赵孝骞的百姓当时就惊呼起来,接着人们互相交头接耳,很快,赵孝骞的身份和名字传遍方圆。
然后人们开始躁动起来,不自觉地朝高台方向聚集。
赵孝骞坐在高台上,面无表情地扭头望向陈守。
陈守会意点头,接着从高台下走来一排穿着红衣红帽,手执大刀的刽子手。
人群见状愈发激动,有的人是为了看热闹,也有人仿佛明白了什么,疯狂地朝高台下挤去。
邵靖麾下的厢军适时将人群隔开,他们将数万百姓分隔成若干方块,以免造成踩踏。
赵孝骞仰头看了看天色,道:“时辰差不多了,该请犯官们登场了。”
陈守迟疑道:“世子,今日午时已过,不宜行刑,不如等到明日……”
午时斩首是官府的规矩,据说是因为午时阳气最盛,这个时候被斩首的犯人,阴魂会被阳气所伤,死了也投不了胎,更化不了怨鬼恶鬼。
错过这个时辰行刑,就很不吉利。
赵孝骞嗤笑:“我不信这个,就算韩维他们真变成了厉鬼,让他们来试试,我今日杀人,是为民除害,积攒功德,身怀功德之人,百无禁忌。”
…………
真定城大牢外,数十辆囚车停放一排。
韩维等数十名犯官入狱不到一天,就被狱卒提了出来,将他们一个个装上囚车。
囚车是一个简易的行走的木笼,犯人在里面只能站立,而且手脚也要加上镣铐。
韩维第一个被押进囚车,此刻的他面若死灰,不发一语。
后面的王垣等人却还不知缘故,态度依然嚣张。
在囚车上被加了镣铐后,王垣冲着押解他们的禁军怒道:“我乃户部侍郎,刑不上士大夫的规矩不懂吗?尔等若要将我们押解汴京,也该以礼相待,怎可镣铐囚车加身?”
禁军没理他,将他铐在囚车上后,转身便去给下一个犯官上镣铐。
王垣受此冷落,不由大怒:“放肆!赵孝骞的麾下被他惯得不成样子,这真定府莫非成了赵孝骞的家天下,禁军只知有河间郡王,却不知有大宋官家乎?”
这话有点严重,基本等于指着赵孝骞的鼻子骂他谋反了。
正在上镣铐的禁军终于忍不下去,转身走过来,在王垣愕然的目光下,禁军扬起巴掌,狠狠一记耳光,扇得王垣一声惨叫,左脸迅速地肿了起来。
然后禁军冷冷地注视着他的眼睛,缓缓道:“郡王殿下仁慈,给你们一个痛快,你们不要自找不痛快。”
说完禁军转身走了。
王垣痛呼不已,随即反应过来,刚才禁军这句话的意思,莫非……
浑身猛地一颤,王垣望向前方囚车上的韩维,带着哭腔道:“韩兄,韩维!他这是什么意思?赵孝骞给咱们痛快是什么意思?”
前面第一辆囚车上,韩维绝望地闭上眼,不想理这个蠢货。
人站上囚车,上了镣铐,还不懂什么意思吗?
押解汴京会这么隆重?
直到此刻,韩维仍然还有一些侥幸心理,他仍不敢置信,赵孝骞有这么大的胆子,敢杀四十多名官员。
这要是传到汴京,整个大宋都会炸了,朝臣们也会疯狂参劾问罪,赵孝骞必被问罪,为了给百姓出这口气,付出如此大的代价,正常人都不会这么干,赵孝骞他真的敢吗?
还是说,所谓的斩首,所谓的明正典刑,不过是赵孝骞故意做个姿态,用来羞辱他,到了最后关头一定会收手?
韩维不明白赵孝骞的心思,他只希望赵孝骞真的只是想羞辱一下他,而不是玩真的。
四十余官员被押上囚车,为首一名都头拍了拍手,沉声道:“殿下有令,先将犯官在城内绕一周示众,最后押赴城外刑场。”
囚车徐徐启动,犯官们在囚车上又惊又怒,直到此时他们仍不肯相信赵孝骞敢杀官,犹自骂骂咧咧,一个个不服不忿。
一个时辰后,囚车绕城一周后出了西城门,来到高台下。
看着四十多名官员站在囚车上出城,高台下聚集的数万百姓彻底沸腾了。
“是他们!是他们下令迁走百姓,不肯走的被当场活活打死!”
“就是这些狗官,说什么分土地,结果把咱们看押起来,对咱们又打又骂……”
“死了几百人,都是他们害的,狗官该死!”
随着韩维等人的出现,群情激愤躁动起来,厢军将士们拼了命地将人群往外推,不准他们靠近高台。
韩维等四十余人被押上高台,看着身后一排红衣红帽的刽子手,除了韩维外,其余的犯官此刻终于意识到了什么,立马脸色惨白,站都站不住了,有几个胆小的甚至尿了裤子。地上一滩黄黄的尿渍。
“赵孝骞,你,你怎么敢的!”犯官绝望地盯着赵孝骞喃喃道。
赵孝骞翘着二郎腿坐着,理都没理他。
当刽子手有条不紊地用麻绳绑上犯官,让他们面朝百姓方向跪下时,韩维终于忍不住开口了。
“赵孝骞,可以了,到此为止可好?我等已知错,愿回汴京认罪,我们还愿写下供状画押,饶我们一命可好?”
看着韩维哀哀求告,再想想今日他在监牢内傲慢张狂的样子,赵孝骞冷冷地笑了。
“自愿认罪?好得很,来人,取纸笔来,给诸位大人松绑,让他们当着百姓的面写下认罪供状。”
禁军取来纸笔,韩维等人精神一振,他们意识到,这可能是他们求生的最后一线希望了。
认罪,谁不会?
来真定府后他们干的一桩桩事全都一字不漏地写下来,最后画押签名,交给禁军。
叫他们认啥罪,他们就认啥罪。只要能活着回到汴京,这些供状根本不会被他们承认,就说是屈打成招,得到的只有同情。
四十余份供状,很快到了赵孝骞手中。
赵孝骞随意扫了一眼,眼中的笑意愈深。
“多谢诸位,有了这些认罪供状,还是当着数万百姓的面写的,真实性有据可查,可算能帮我脱身了。”赵孝骞笑吟吟地道。
韩维浑身一震,失声道:“你,你反悔了?”
“反悔什么?我事前答应了你什么吗?”赵孝骞不解地问道。
韩维和一众犯官大惊,接着神情陷入深深的绝望。
原来,最后一线求生的希望,不过是海市蜃楼的幻象。
他们不会还会死,而且临死前还给赵孝骞送上了证据,帮赵孝骞善后脱身。
都是一群清澈烂漫的人啊!
赵孝骞仰头看了看天色,起身走到高台前,扬声道:“查,河北西路都转运使韩维,户部侍郎王垣等犯官计四十二人,奉命真定府办差期间,犯下诸多不法事,残害人命四百余。”
“此罪,不容赦,为平真定府十六万百姓之民愤,韩维等人所涉之罪宜当从速从严处决,不必进京,不必经大理寺审断,今日明正典刑,当即问斩。”
说着赵孝骞突然面朝汴京方向双膝跪下,扬声道:“臣赵孝骞,遥拜大宋官家,臣今日之举,是为大宋社稷计,为大宋苍生计,事急从权,臣一片赤心,昭昭日月可鉴。”
说完赵孝骞起身,再次望向韩维等人时,眼中已是杀意渐盛。
一面小巧的箭状令牌扔到地上,赵孝骞暴喝:“来人,验明犯官正身,斩!”
高台下,百姓愈发躁动,人群爆发出轰然喝彩声。
陈守站在高台边大声点名。
“韩维,王垣,陈肃,张回珍,沈未,验明正身。”
五名犯官被禁军拽住头发,使劲往外扯,露出他们的脖颈。
刽子手眼中凶光一闪,狠狠一刀挥落,人头瞬间落地,无头的尸身倒在地上仍在不甘心地抽搐。
台下的百姓愈发激愤,纷纷大呼杀得好,郡王殿下实为真定青天。
陈守面无表情地挥手:“将犯官头颅尸身清理装殓,下一批押上来。”
然后陈守继续点名,五人为一批,杀完换下一批。
活着的犯官此时心理已完全崩溃,双腿无力地瘫软在地,失声嚎啕痛哭,丑态甚为可笑。
然而哭声再大,终究免不了临头一刀。
半个时辰后,四十二名犯官全数被斩,头颅和尸身被装殓起来。
赵孝骞看着台下欢呼激动的人群,脸上却无半点悲喜。
仰头看着晴空白云,赵孝骞喃喃道:“葛老丈,这是我给你的交代,满意吗?”
白云幻化万象,最终被一缕清风吹散,了无遗憾地消逝于天地间。
第509章 善后收尾
四十二颗人头,整整齐齐地排在赵孝骞面前。
人头上血迹未干,死不瞑目,纵是身首分离,眼睛仍睁得大大的,甚至仍能从他们的眼睛里看到临死前的恐惧,不甘和无可奈何的愤怒。
赵孝骞丝毫不害怕,面无表情地与这些头颅的眼神对视。
他早已不是前世庸碌懦弱的社畜,这一世他见多了生死,数万人的尸体他也不是没见过,而且尸体还是他亲自下令麾下的将士们杀的。
如今的赵孝骞,已是杀伐果断的边帅,手里攒了数万人命,眼前这四十二颗人头,实在无法带给他任何情绪上的波动。
“尸身扔到野外喂狗,头颅用石灰保存起来。”赵孝骞吩咐道。
高台下,数万百姓亲眼见到四十二名犯官的人头落地,当最后一名犯官的人头冲天而起,鲜血喷涌时,人群也陷入了激动兴奋之中。
山呼海啸般的喝彩声,欢呼声,感激涕零的跪拜,虔诚敬畏的表情,一幕幕都落在赵孝骞的眼里。
不必过多安抚,四十二颗人头足以将百姓们的怨愤消弭干净。
驭民的手段并不复杂,只要让他们亲眼看到朝廷没坏到底,亲身感受到自己和家人未来还有活路,最后再杀几个引起公愤的全民公敌,让他们怨愤的情绪得到释放,那么他们绝不会拿起刀枪造反。
古往今来的各种起义,都是百姓被逼到真的看不到一丝希望了,才会选择铤而走险,为求生而向死。
今日的四十二颗人头落地,赵孝骞不知道自己有没有消除一场可能发生的造反,至少他看到了百姓们的表情。
面带怨愤者不是没有,但不多,更多的是信服与解气。
这就够了,四十二颗人头的作用达到了。
“李清臣呢?他在哪儿?”赵孝骞坐在高台上突然问道。
高台下,李清臣缓缓走上前,一脸的无精打采。
赵孝骞乐了:“你这是啥表情?谁得罪你了?”
李清臣无语地指了指他,道:“殿下决定杀官的时候,禁军就把下官控制起来了,……其实没必要,殿下还怕下官帮他们挡刀不成?我没那么伟大。”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