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子稳重点 第45节
赵孝骞见到老人后的第一印象,立马在心中暗暗做了定义。
这位老人家来青楼的目的一定与自己不一样,他肯定不是来破处男身的,大家道不同不相为谋……
见赵孝骞进来,老人站起身,长笑迎上前。
“好一位器宇轩昂的风流少年,老夫苏辙,冒昧打扰了。”
第59章 名臣苏辙
老人自报名号后,赵孝骞当即一愣,被震得浑身一颤。
历史名人!
唐宋八大家之一!
大名鼎鼎的扶胸魔!
自打穿越以来,所谓的历史名人见了不少,哲宗皇帝不过也就那样。
但赵孝骞听到苏辙的名号后,还是忍不住有点小激动,如同前世意外遇到了某位一线明星,不管自己粉不粉他,都有种掏笔让他留个签名的冲动。
“晚辈赵孝骞,拜见苏侍郎。”
时下的苏辙,官职正是门下侍郎,赵孝骞称他侍郎倒也没错。
说完以后,赵孝骞闭上眼,暗暗叹了口气。
果然,听到赵孝骞的名字后,苏辙脸色当即一变,老脸迅速沉了下来。
“你是赵孝骞?楚王世子赵孝骞?”
赵孝骞苦笑道:“正是晚辈。”
苏辙气坏了,重重一跺脚:“你,你你怎能是赵孝骞!”
赵孝骞无奈地道:“晚辈的名字笔画太多,我也不想叫赵孝骞,要不您跟我父王聊聊,给我换个名字?”
苏辙没说话,雅阁内垂头抚琴的绝色女子却突然噗嗤一声,然后女子顿觉失礼,急忙起身赔礼告罪,脸蛋儿臊得通红。
“废旧复新之议,可是你的主意?”苏辙冷着脸问道。
“我爹干的,晚辈毫不知情。”赵孝骞半秒都没犹豫,就把亲爹推出来背锅。
“你,你你!当老夫痴傻不成?朝堂内外皆知之事,你否认有用吗?”苏辙更气了。
见苏辙气得老脸通红,呼吸愈发急促,赵孝骞也吓到了,急忙柔声安抚:“苏侍郎息怒,您可别气坏了身子……”
“此地是青楼,您若在青楼里有个三长两短,外面不知会传得多恶心呢。”
苏辙立马回过神,咬牙深呼吸。
没错,老夫要坚强,老夫不能死在这里,名声太难听了!
见苏辙慢慢恢复了平静,气色也没那么难看了,赵孝骞这才松了口气。
与文化人打交道,还真得拿捏他们的软肋。
他们的软肋就是“道德”二字,比生死更重要,苏辙这位老人家不就妥妥被拿捏了。
反观赵孝骞……若是外面有人造他的黄谣,他只会洋洋自得到处炫耀“汝观吾弟颇雄壮否?”
黄谣,对毫无道德廉耻的人来说,不过是一种个人崇拜式的正面宣传。
独自抚琴的绝色素衣女子姜妙仙,此刻一双妙目也情不自禁在赵孝骞脸上打量扫视。
这无耻的登徒子,竟然是楚王世子。
犹记去年,给她砸了一千贯钱却不得其果,于是怒冲冲拂袖而去的人,似乎……正是楚王。
这对父子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楚王再粗鄙,至少不会堂而皇之要“骚的”,他儿子耿直多了。
想到这里,姜妙仙不由狠狠白了赵孝骞一眼,然后垂首继续抚琴。
悠扬悦耳的琴声,此刻苏辙却一点也欣赏不了,他现在满腹怒火,皆因赵孝骞。
没错,苏辙是旧党,正在被曾布章惇赵孝骞等团伙组织玩命打击的旧党。
准确的说,苏轼苏辙兄弟俩都是旧党。
所以苏辙听到赵孝骞的名字后,才会那么生气。
“可惜了,可惜了……多好的后生啊,可惜竟与奸佞为伍。”苏辙遗憾地长叹道。
赵孝骞摸了摸鼻子,老头儿活了大把年纪,散买卖不散交情的道理都不懂吗?
什么地方碰上,都要先论一下政治站队,赵孝骞真是烦透了。
对于苏家这对兄弟,赵孝骞还是颇有好感的,这与政治立场无关,他本人其实是个没立场的人,所谓的“站队”,无非是不偏不倚抱住皇帝的大腿而已。
主要是前世背了不少苏轼的诗词,文豪不愧是文豪,赵孝骞不得不五体投地。
爱屋及乌之下,对这位一生都在狂捞兄长的苏辙,印象也坏不到哪里去。
可惜的是,苏辙对赵孝骞似乎印象极坏。
这就没什么好聊的了,既然不是同路人,没必要非死皮赖脸凑在一起论交情。
于是赵孝骞朝苏辙行了一礼,正要礼貌地告退。
苏辙却叫住了他,脸色仍不好看,但语气还是缓和了一些。
“罢了,此地不是朝堂,你又是个后生小子,老夫犯不上与你争论,世子若不弃,且留下与老夫共饮几杯如何?”
赵孝骞却不大情愿,迟疑了一会儿,道:“苏侍郎能保证接下来不骂人,并且一直说人话?”
“噗嗤!”姜妙仙又忍不住笑了。
俏脸通红地起身,再次赔礼致歉,又狠狠瞪了赵孝骞一眼,坐下,继续抚琴。
苏辙的性格除了有点顽固外,还算比较豁达,展颜呵呵一笑,捋须道:“老夫保证不骂人,也保证说人话,坐吧,今日老夫心绪不佳,后生陪老夫饮几杯便是。”
赵孝骞于是只好坐下。
斟酒,端杯,敬酒,一口闷,一气呵成。
苏辙满饮一杯,望向赵孝骞笑道:“世子认为,大宋推行新法利于社稷,苍生有救?”
赵孝骞苦闷地斟酒,叹道:“苏侍郎,不聊政事行吗?晚辈什么都不懂,新旧之争,论不清楚的。”
“如果您非要与晚辈论个是非对错,朝会上咱们再聊,单挑群殴都行,你我战力三七开,未尝不可一搏。”
抚琴的姜妙仙拼命抿住唇,这次忍住了。
苏辙看了看自己枯瘦的身躯,又看了看火力旺盛的十八岁小伙儿赵孝骞,干咳两声道:“世子说笑了,三七开未免有些夸张,老夫不是妄自菲薄,单论武力,委实不如世子甚也。”
赵孝骞严肃地解释:“苏侍郎莫误会,晚辈说的‘三七开’,指的是我揍你三拳,你过头七……”
“噗嗤!”
姜妙仙又忍不住了。
赵孝骞瞥了她一眼,这女人有毛病吧,如此烂梗居然能笑得这么开心,她莫非暗恋我?
姜妙仙使劲捂住嘴,垂头,肩膀却不停耸动,小脸儿都憋紫了。
“这位小娘子,要不……你出去透透气?”赵孝骞委婉地建议道。
姜妙仙捂着嘴拼命摇头,画面太熟了,岛国片里一边运动一边跟老公打电话时常见。
赵孝骞黯然长叹,何时才能告别纯洁,现在看什么都很邪恶,这样下去自己会越来越变态的。
听到“三七开”的名词解释后,苏辙又不淡定了,一双老拳攥紧,想打人,又怕打不过,真让这小子给自己过头七……
“后生刚才让老夫说人话,老夫现在问你,你说人话了吗?”
第60章 子夜遇袭
在大宋,五十多岁的老头儿进青楼,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或者说,是一桩风雅事。
苏辙这把年纪进青楼,倒也不是为了寻欢作乐,纯粹是听曲买醉。
最近苏辙心情烦闷,这跟赵孝骞多少有点关系。
作为旧党的一员,当赵煦开始排挤旧党时,苏辙感到自己的脖子明显被勒紧了,压力非常大。
他预感到自己过不了多久,也会和其他的旧党朝臣一样被贬谪出京。
个人前程他并不在乎,但他对所谓的新法深恶痛绝,新法若恢复推行,天下百姓又将陷于水深火热。
而眼前这个赵孝骞,是推行新法的始作俑者,苏辙面对他时,很难保持情绪稳定。
只不过读书人基本的素养约束了他的愤怒,所以此刻他不仅能忍住不骂人,甚至还愿意与赵孝骞坐下来饮酒。
本打算与赵孝骞坐而论道,讨论新法的利弊,苏辙甚至试图说服赵孝骞改变政见,把他争取到旧党这一边来。
想法多少有点天真了,苏辙根本不知道,赵孝骞其实是没有政见的,他做的一切不过是迎合赵煦的政见。
坐在雅阁里的姜妙仙仍在抚琴,心中却甚为震惊。
一个不到二十岁的少年郎,竟与当朝宰相同饮,而且人家宰相主动与他谈国事,却被他频频回避话题。
姜妙仙虽是风尘女子,但她多少听说过汴京城里的一些传闻。
传说当今官家亲政后,做出了许多新举措,很多都与一位宗亲少年有关,朝堂在动荡中辞旧迎新,换下了一大批朝臣,也与那位宗亲少年有关。
所以……是他么?
说话不着调,脸上带着云淡风轻的表情,永远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这样的人,是如何改变一个国家的朝局走向的?
姜妙仙不由对赵孝骞产生了一丝好奇。
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产生好奇,大约已是一段故事的开始。
苏辙其实已有些醉意了。
他的眼中布满血丝,看着赵孝骞的眼神有些复杂。
见过赵孝骞的风度谈吐,苏辙对这位少年郎颇有好感,可惜的是,为何他偏偏站到了新党那一方。
多好的少年啊,苏辙眼睁睁看他跳进了污秽不堪的粪坑里。
而赵孝骞愿意继续与苏辙聊下去,主要是想聊聊他的兄长苏轼。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