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46节

  这种心理,多少带点粉丝心态,毕竟,谁不想见到一位活的苏学士,听听那些史书上不曾见闻的名人轶事。

  雅阁里的三人各怀心思,赵孝骞和苏辙都饮了些酒,于是各说各话。

  苏辙不停说新法之恶,例举各种事实,神情有些焦急地告诉赵孝骞,朝廷和官家这样下去不行,大宋迟早药丸。

  赵孝骞不停提起苏轼,苏学士喜欢吃什么,苏学士睡觉是啥姿势,苏学士这般神仙人物也会屙粑粑吗……

  姜妙仙则一直沉默抚琴,而她不停耸动的香肩,以及愈见凌乱的琴调,已深深出卖了她此刻的心情。

  最后苏辙突然两眼一瞪,直勾勾地盯着赵孝骞。

  随即脑袋一栽,狠狠栽在桌案上,彻底昏睡过去。

  赵孝骞吓了一跳,脸色有些苍白,伸手探了一下苏辙的鼻息,第一次主动跟姜妙仙开口。

  “他……你作证啊,我可没对他怎样。”赵孝骞心惊肉跳地道。

  姜妙仙只是轻飘飘看了苏辙一眼,道:“苏侍郎只是醉了,睡醒便无妨。”

  赵孝骞松了口气:“那就好,你们照看好他,我走了。”

  正要起身,姜妙仙突然叫住了他:“公子慢走。”

  赵孝骞胡乱摆手:“好的好的,告辞告辞。”

  姜妙仙想笑又忍住,道:“‘慢走’的意思,是请公子留步。”

  赵孝骞于是留步,转身看着她。

  姜妙仙咬了咬下唇,轻声道:“妾蒲柳之姿,竟不入公子法眼么?”

  “啥意思?”

  “妾的意思是,公子从始至终,竟未问过妾的姓名,甚至都未曾多看妾身一眼……”姜妙仙幽怨地看着他,妩媚的眼神特别勾人。

  赵孝骞指了指昏睡的苏辙,又指了指她,干笑道:“这不好吧,老头儿若知我撬他墙角,打上门来,我心虚之下都不好意思还手……”

  姜妙仙噗嗤一笑,道:“公子想哪里去了,妾与苏侍郎不过是知音之交,并无僭越,公子若不信,可当面问他。”

  赵孝骞认真打量了她一番:“你是花魁娘子?”

  “是,妾身姜妙仙,见过楚王世子。”姜妙仙起身盈盈行礼。

  赵孝骞果断拒绝:“花魁最特么费钱了,告辞!”

  赵孝骞是个务实的人,务实的人花钱必须物有所值。

  花了天价又睡不到的女人,就像华而不实的国外奢侈名牌包包,理智如赵孝骞者,肯定不会把钱扔在这个无底洞里。

  姜妙仙不敢置信地睁大了杏眼,这位世子居然如此在意钱财,他是认真的么?

  见赵孝骞真的要走,姜妙仙心中一急,又叫住了他:“公子且慢!”

  “日后公子若心中烦闷,或想解乏消愁,不妨来妾身这里,公子报上名号,妾身扫榻以待……”

  姜妙仙含笑补充了一句干货:“……妾身不收公子的钱,如何?”

  赵孝骞的表情情不自禁松缓下来。

  哎,这就对了,大家聊聊天,坐而论道,交个朋友,收钱就伤感情了。

  “真的不收钱?”赵孝骞神情凝重地问道。

  姜妙仙掩嘴轻笑:“公子放心,妾身绝不收您的钱。”

  “以后我一定常来!”赵孝骞郑重许诺。

  不白嫖,下次去找青阳老牛鼻子给她供个长生牌位。

  大慈大悲的女菩萨,活到一百岁都不过分。

  …………

  从青楼出来,赵孝骞坐在马车里,意兴阑珊地打了个呵欠。

  青楼确实进了,但又好像没进。

  破身的目的还是没完成,不过认识了苏辙,以及一位免费的绝色美人,倒也不能说完全没收获。

  时已深夜,马车摇摇晃晃,赵孝骞睡意渐深。

  马车外仍是热闹非凡的世界,大宋的城池没有宵禁,汴京的夜生活也是非常繁华的。

  穿行过市,马车离开潘楼东街后,外面终于安静下来。

  陈守骑马跟在马车一侧,他也有些累了,骑在马上不时打个呵欠,身后的禁军兄弟们懒洋洋地跟着。

  大家都想着回去睡一觉。

  这时马车却突然在一条暗巷内停下。

  赵孝骞被惊醒了,不满地掀开车帘:“为何不走了?”

  车夫指着前方一堆杂物,讷讷地道:“世子,前面的路好像被堵住了……”

  赵孝骞凝目望去,夜色昏暗,但依稀能看到马车前方的巷道里,一堆石块破烂的家具什么的堆积在一处,将道路堵了个严实。

  赵孝骞叹了口气,道:“谁这么没公德心,垃圾竟扔在路中间……陈守,兄弟们辛苦一下,帮忙搬开,赶紧回家睡觉了。”

  后面的二十余禁军正要上前,却被陈守拦下。

  “世子请速速下马车,快!”陈守沉声道。

  赵孝骞不问原因,二话不说立马滚下车,动作利落地躲在陈守身后。

  此刻他已察觉到情况不对劲,反派死于话多,赵孝骞绝不会在这个时候瞎勾巴问东问西。

  空气骤然紧张起来,陈守一招手,二十余禁军立马上前,将赵孝骞围在中间,众人的眼神警惕地扫视黑暗的四周。

  “不对劲!世子,咱们步行退出去,退到热闹的地方。”陈守道。

  赵孝骞毫不犹豫地点头。

  二十余人刚迈步,突然听到四面八方传来一阵弓弦声。

  十余支利箭借着夜色的掩护,狠狠射向马车,以及赵孝骞和陈守等众人。

第61章 惊天大案

  袭击来得很突然,但可以肯定,绝对是一场有预谋的刺杀。

  时间,地点,设伏,一切都恰到好处。

  如果不是陈守超凡的警惕性,这会儿赵孝骞恐怕已在马车里被射成了马蜂窝。

  十余支利箭的目标很明确,都是冲着赵孝骞来的,一半射向马车,另一半射向被禁军将士保护的赵孝骞。

  黑暗中,陈守和禁军将士们拔刀挥舞,赵孝骞在禁军的保护中矮下身子,努力让自己这个目标不那么明显。

  一阵叮叮当当的脆响,利箭射来,大多被禁军将士胸前的铁甲挡住,也听到了一些闷哼,显然有禁军兄弟中了箭。

  “保护世子退出巷道,快!”陈守暴烈大喝。

  赵孝骞跟着禁军急步后退。

  又是十余支利箭射来,这次的目标仍冲着赵孝骞。

  禁军将士拔刀一阵挥舞,身上的甲胄救了他们,挡下了大部分的箭矢,当然,又有几名禁军将士中了箭。

  黑暗中不见敌人的踪迹,只是大概知道利箭射来的方向,赵孝骞等人完全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

  这种情势下,反击已不太可能,现在要做的是自保。

  赵孝骞四顾之后,突然大声道:“敲击铁器,高喊巡街兵马司,动静越大越好!”

  陈守等人立马照做。

  禁军将士互相敲击佩刀,发出铛铛铛的声响,大家并高声大吼,声音在寂静的夜色里飘荡,很快,周围一些民居被惊醒,纷纷点亮了灯。

  陈守和禁军将士仍在步步后退,直到退出巷道外,躲在暗处的敌人却没再射出利箭,显然已远遁了。

  兵马司巡街的将士很快赶来,陈守这时才松了口气。

  刚才真是太凶险了,反应但凡慢上一步,世子的生死简直不敢想象。

  而敌人的行刺手段也非常的专业。

  大约从赵孝骞乘坐马车出王府逛青楼那一刻起,他便被人盯上了。

  从青楼出来后,赵孝骞的回程便已落入敌人的算计中,伏击的地点,路中间堆积的杂物,四周黑暗的环境等等,时间地点选择非常完美。

  可以说,若非陈守警觉,这基本就是个必杀之局,第一轮射向马车的利箭,赵孝骞根本没法躲。

  而且敌人也非常理智,不是那种不死不休的死士,两轮箭雨而不中,陈守等人又拼命制造动静,敌人于是便选择了抽身远遁,不再恋战。

  被兵马司和陈守等人重重保护,赵孝骞脸色铁青回到王府。

  王府内,赵颢似乎已得到下人的通报,正在银安殿焦急等待,见赵孝骞回来,赵颢神色一喜,急忙迎上。

  “吾儿可伤着了?”赵颢拉着他的胳膊上下打量。

  赵孝骞努力挤出一丝微笑:“父王,孩儿无事,几名禁军兄弟为保护我受伤了,还请父王赶紧找大夫医治,并优加抚恤。”

  赵颢挥手令下人速办。

  银安殿内,赵颢屏退下人,殿内只剩父子俩。

  赵颢沉下脸,道:“吾儿可知是何人谋划?”

  赵孝骞摇头,这事儿委实不好查缉,他甚至连怀疑对象都没有,因为可能的嫌疑人实在太多了。

  整个朝堂的旧党势力,几乎都有作案的动机。

  这怎么查?一个个抓起来动刑审问?

  赵孝骞很清楚,自己这是招人恨了,他触动了旧党的利益。

  从逼着赵颢上疏废旧复新,到后来被任命为皇城司勾当公事,在他的主持下,皇城司拿问了五名旧党朝臣治罪等等。

  不算地方官员,仅在汴京的旧党朝臣足有数千人,可以说,赵孝骞几乎把这数千人都得罪了。

  从这数千个嫌疑人里找真正的幕后指使者,几乎不可能。

  父子俩相对无言,二人对凶手毫无头绪。

  二人不知道的是,子夜这场针对赵孝骞的刺杀,已在汴京城内引发轩然大波。

首节 上一节 46/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