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世子稳重点

世子稳重点 第95节

  赵孝骞没回答他,而是眯眼看着前方。

  第一轮枪响过后,种建中紧接着喝道:“第一排撤,第二排上,预备——!”

  第二排火枪兵迅速补位,依旧是平端燧发枪,瞄准。

  “放!”

  轰!

  又是一串巨响,此时奔跑在最前方的二百余只梅花鹿基本已死伤殆尽,后面跟着一群野猪獐子等动物接着补上。

  “第二排撤,第三排上!预备!”

  “放!”

  野猪和獐子也纷纷大片倒地。

  一轮接一轮巨响,待到动物们冲到阵前不到两百步时,目标明显的大型动物基本都已被击杀死去,剩下只有一群山鸡野兔还在傻乎乎地往前冲。

  赵孝骞朝种建中点点头,种建中会意,挥起令旗喝道:“全军,收!”

  五百火枪兵立马收起枪,沉默地列队。

  种建中上前抱拳,道:“禀世子,猎物大多已被击杀,请世子验查!”

  赵孝骞咧嘴一笑:“都倒地了还查个啥,不如让辽使凑近了见见?”

  萧光敬脸色仍然苍白,他还没从刚才的震撼中回过神来,闻言二话不说,策马上前,身后的辽国使团随员也跟了上去。

  显然,辽人都不相信五百人站着不动,根本不费力气就把猎物都击杀了。

  不仅辽人不信,随行的大宋官员也不信,汴京的纨绔们躲在最后,更是炸了锅,一脸不可置信地看着五百火枪兵,又看着不远处骑在马上的赵孝骞。

  萧光敬策马飞奔,跑到一头被击杀的野猪前,蹲下仔细观察,寻找野猪的致命伤。

  野猪还没死透,仍倒在地上凄惨地哼哼,声音越来越微弱,显然大限不远,即将位列仙班。

  致命伤很容易找,在野猪的脖子处,一个孔洞状的伤口正汩汩地往外流血,这个孔洞要了它的命。

  萧光敬沉默半晌,然后疯了似的将手指伸进孔洞,使劲地挖啊挖,生来有洁癖的他,此刻竟完全不在乎手上沾满的野猪血了。

  挖了半天,终于接触到一个发热的圆形物事,萧光敬狠狠将它抠出来。

  圆形物事是一枚小铁丸,金属的光泽在阳光下反射着诡异的光。

  萧光敬用衣衫擦去铁丸上沾着的血,凑近了仔细观察,甚至还凑近鼻端闻了闻。

  百思不得其解,那根烧火棍似的东西,是如何将这枚小铁丸打入野猪体内的?

  还有每次巨响后,那根烧火棍似的东西,为何会升起一阵白烟,到底是为什么?

  萧光敬此刻的精神状态很不稳定,即将崩溃的前兆。

  脑子里只闪过一个他自己都不敢相信的念头:宋国……要翻身了?

  一旁的辽国官员也仔细打量着铁丸,沉声道:“他们是在五百步左右发的第一声巨响,也就是说,这枚铁丸大约在五百步左右便可致死。”

  另一名官员声音有些发颤:“今日若非会猎,而是我辽骑对宋国发起冲锋,下场如何?”

  官员指了指躺满一地的动物尸身,苦笑道:“与它们无异。”

  “五百人,分成三排,几乎是不间断地击发,若是骑兵冲锋,五百步内至少可射六轮七轮,每轮的铁丸若是两千计,三千计,我们辽骑需要填多少人命才能闯过这五百步的鬼门关,到达宋军阵前?”

  四周死一般的沉寂。

  萧光敬和辽国官员只觉得透心凉,一股绝望的气息渐渐在人群中蔓延。

  今日这种古怪的武器面世,便意味着辽骑不再无敌,再也无法横行天下。

  而萧光敬,此刻也明白了今日赵孝骞邀他秋猎的目的。

  用一千年以后的话来说,今日是宋国的新武器发布会。

  当着辽国的面,毫无征兆啪地一耳光,狠狠扇在辽人的脸上。

  想想会猎开始时,萧光敬领着辽骑率先策马而出,在宋国人面前表演了精湛的骑射,拎着十几只猎物得意洋洋地在宋国人面前炫耀。

  那个该死的赵孝骞不仅不生气,还眉开眼笑地夸他们厉害。

  现在想来,当时自己和随行官员们的表现多么可笑,像汴京勾栏院卖乖扮丑引观众发笑求赏的丑角。

  回想赵孝骞刚才笑吟吟夸他们的表情,一股浓浓的被羞辱的感觉充斥萧光敬的胸腔。

  随行的官员里也有辽国的武将,武将是战阵行家,更知道这枚铁丸的可怕。

  一名魁梧的辽将盯着那枚铁丸,突然无力地瘫坐在地上,然后眼眶发红,绝望地喃喃自语:“攻守易形了……”

  萧光敬如同一头疯虎,双目赤红恶狠狠地盯着他,沉声道:“说什么丧气话!宋人能造的东西,我们也能造,我辽国永远无敌!”

第128章 攻守易形

  谁都没想到,一次平平无奇的秋猎,竟是一个时代改变的开端。

  赵孝骞的目的达到了。

  大宋病了,从开国之时就病了,病情越来越严重。

  相比华夏历史上的其他王朝,大宋的弊端显得格外的繁多,在内忧外患中苦苦咬牙支撑百余年,它耗干了力气,最后越来越虚弱。

  燧发枪是治病的一剂猛药,其他的问题慢慢解决,赵孝骞需要用这一剂猛药先给大宋续命。

  老中医药方,量大管饱,辽人眼睁睁看着大宋咕噜咕噜吞下去,心情跌落到了谷底。

  萧光敬此时唯一知道的,只有手里的那枚小铁丸。

  辽人百思不得其解,这枚小东西是如何结束了一条条鲜活的生命。

  如果是战场上,箭矢铺天盖地,或许击杀的效果都差不多,但弓弩的射程绝对不可能达到这么远。

  一名辽国官员仔细闻了闻空气中的味道,道:“此物应与火药有关,我闻到了火药的味道。”

  另一名官员道:“宋人的火器我们见过,火蒺藜,火鞭箭,竹火鹞什么的,这些年辽宋边境摩擦交战时都曾出现过,但绝不可能有如此威力,曾经所谓的那些火器,对我辽骑只能说略有威胁。”

  “但今日宋人装备的火器,却是我辽骑的天敌,日后战场兵戎相见,我们辽骑一个冲锋便会死伤大半,根本不可能活着冲到宋军阵前。”

  “若是宋人再以骑兵压住左右侧翼,对我形成包抄之势,战则必败!”

  几名官员聚在那头野猪的尸身边讨论,越说越心寒。

  秋猎之前,辽人志得意满甚至高傲轻蔑的心态,被这种新式火器打击得支离破碎,现在每个辽人都觉得自己是个笑话。

  萧光敬咬着牙,狠狠道:“必须弄到那种火器,然后仿制它,不然我辽国危矣!”

  …………

  相比辽人的绝望,远处的秋猎营盘外,大宋的官员和纨绔却仍处在震惊状态中,现场一片死寂。

  梅花鹿和野猪的尸身就倒在前方数百步外,有的还在惨嚎,在抽搐,显然已快不活了。

  而造成这些伤亡的武器,竟是那一支支看起来毫不起眼的烧火棍?

  五百人就这样单膝跪地,平端那支烧火棍,一个个不慌不忙地击发,不慌不忙地起身走到后排,气定神闲地填药装弹,继续击发……

  他们站在队列里基本没怎么动弹,对面成群奔跑的猎物就这样一大片一大片地死了?

  这究竟是怎样逆天的烧火棍!

  燧发枪从发明到量产,一直都是保密状态,大宋朝堂上下除了火器监的官员和工匠外,知道此事的人很少很少,朝臣们基本全然不知情。

  谁能想到,孱弱百年的大宋居然搞出如此犀利的火器,而且出现得毫无预兆。

  今日燧发枪的登场亮相,不仅是对辽国使团的震撼,同时也深深震撼了大宋的官员。

  诸多官员和纨绔的人群里,唯有蔡攸兴奋得两眼发光。

  他算是隐约知道一些内幕的,城外火器监常常听到爆炸声,不知里面在研究什么,听说还时常闹出人命,隔几日便有工匠的尸首被抬出去掩埋。

  而这两个月来,他爹户部尚书蔡京奉旨向火器监批了好几笔钱款,据说火器监在打造一种非常厉害的兵器,发明这种兵器的人,就是楚王世子赵孝骞。

  蔡攸的心情越来越激荡,当初决定跟随赵孝骞,不过是为了个人前程,可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人竟然在一步一步地改变国运?

  蔡攸藏在宽袖中的双手,不自觉地悄然攥紧。

  是的,蔡攸深受父亲的影响,他也是个投机者,选择跟随赵孝骞,也是一种择木而栖的决定。

  可是,蔡攸也希望除了私利之外,还能做出一番名垂青史的功业。

  平民百姓无法拒绝族谱单开一页,贤臣名将又有谁能拒绝史书为他单开一页?

  今日看来,只要坚定地跟随赵孝骞,或许真能实现这个愿望。

  赵孝骞仍骑在马上一动不动,他的眼神眺望遥远的平原尽头,不知在思考什么。

  而大宋官员们已从震惊中回过神,然后,大家都沸腾起来了。

  “我大宋竟有如此神器,以后咱们还怕他辽人作甚?”一名纨绔兴奋地高声道。

  “此物专克辽骑,何人竟有此天纵之才,造出如此神器?”

  “只需列装我王师万人,何愁不能平辽灭夏!”

  群情激奋,欢欣鼓舞,所有大宋官员和纨绔仿佛被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四周的气氛顿时热烈沸腾起来。

  萧光敬领着辽国使团的人策马回来时,每个人都是脸色铁青,沉默地骑在马上一言不发,望向赵孝骞的眼神分明多了几分忌惮。

  辽国使团的随员们不经意地环视围观的大宋官员和纨绔,然后他们发现一个很不舒服的事实。

  仅只短短一刻,此时的大宋官员和纨绔看向他们的眼神不知为何已悄然改变。

  他们不再是那种对辽国敬畏或是又惧又不敢言的眼神。

  宋人的眼神里似乎多了一些从来未存在过的东西,不怒不悲,反倒是有一种跃跃欲试的挑衅意味。

  赵孝骞为大宋注入的这一剂猛药,药效已在宋人身上发生了作用。

  萧光敬表情复杂地策马靠近赵孝骞。

  赵孝骞笑道:“贵使觉得如何?我大宋这点上不了台面的东西,还算能用吧?”

  萧光敬沉默片刻,缓缓道:“世子可否告之,此为何物?如何造出来的?”

  赵孝骞眨眼:“回头我把秘方卖给你好不好?”

  萧光敬大喜,刚要道谢,抬头却看到赵孝骞似笑非笑的戏谑眼神,萧光敬心头顿时凉了半截儿。

  就算赵孝骞敢卖,他敢买吗?鬼知道那秘方是真是假,弄个假货喜滋滋呈给辽帝,他萧光敬几个脑袋够砍的?

首节 上一节 95/4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红楼:割据江东,从水匪开始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