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5节
这下,那些原本一直受到士绅地主压榨盘剥,只能无力受着的佃户,好似一个个都被解放了心中的野兽。
聂宇穿越以来,终于第一次见识到了,到底什么才叫暴民。
纯粹字面意义上的暴民!
这些佃户不是不敢反抗,而是没人给他们撑腰,带他们反抗,一旦有人给他们撑腰,那他们恨不得把所有拥有土地的地主全都杀光。
开始几天,这些乡镇的佃户们还只是对大地主反抗,往往都是大将军府派出去分田建镇的官差、义军没到,佃户们就已经成片成片的爆发起义,对大地主抄家,把田产交给大将军府来分配。
可很快,佃户们就失控了,他们成了暴民,无差别抄家报复所有拥有土地的大地主、小地主以及自耕农。
没办法,原本故意不想管的聂宇,只能紧急从中插手,居中引导调和这些佃户,好不容易才算把失控的佃户给重新约束控制住。
如此一来二去,万事开头难的问题居然就这么解决了。
那些大地主全都被失控暴乱的佃户给吓怕了,聂宇这个反贼大将军好歹还跟他们讲点道理,给他们留下几百亩田产,主动上交还能免税。
这些发疯的佃户可是真会杀人的,而且一杀就是灭门,男女老幼带着家奴,愣是一个不留。
宜都县城,大将军府。
“嗯,就这般处理没问题。”聂宇认真看完自家堂叔聂霖递上的简报,点头说道。
说是堂叔,实际的血缘关系已经有些远了,估摸到了下一代,就差不多该成老死不相往来的远房亲戚了。
聂霖同为聂家人,此前是在苞芦坑负责管着聂家的一部分集镇产业,本来好好的,突然就被堂兄聂杰人一封书信,给紧急叫了回来,才晓得堂兄父子两个居然造反了。
之前听闻的传言不是假的,县城现在已经被他那位堂侄打下来了,他就这么稀里糊涂,从一个本分地主,变成了一个反贼。
初时晓得消息,说不惊惧害怕那是假的,可是再如何惊惧害怕,他都已经是反贼了。除非立刻遁入深山躲藏一辈子,否则被官府抓到,高低得是个砍头全家桶。
聂宇还在继续说:“大将军府为百姓分田,引发了佃户的失控和暴动,所以要解决问题也应该以安抚为主,那些大地主豪绅愿意分田的,大将军府可以保他们无虞,但原来的条件得减,不可能再给免税。”
聂霖点点头,又带着疑虑问道:“大地主可以如此解决,那小地主和自耕农怎么办?”
小地主和自耕农也有土地,只是拥有的土地很少,远远不如大地主士绅,他们许多都是大地主的亲属,跟大地主都是同一个姓。
逢年过节,一些会做人的地主,还会对这些自家分出的小地主、自耕农接济一二。
所以,这些小地主和自耕农天然看不上佃户,佃户没有土地,被他们鄙视,而给佃户流民分土地的大将军府,同样也被这些群体所仇视。
因为在他们看来,大地主对他们不错,算是自家人,而大将军府却煽动佃户,灭了他们亲戚的门,还把他们家的土地,都拿出来分给了外人。
聂宇也不多做思考,说道:“这些都是愚民,他们以为自己跟大地主一个姓,有着亲戚血缘关系,大地主又时常接济他们,就觉得他们是一家人,我们是坏人。也丝毫不去想,到了下一代,他们的子女与大地主的子女没有了血缘上的关系,那人家到时候还会不会拿他们继续当一家人?”
这话说的,让聂霖不知道该怎么接,因为聂宇说的这些,在他们聂家这个小宗族里,应该也算是常有的事情。
他现在与堂兄聂杰人有些关系,可以负责一份在外的族产,等到了下一代,他的儿子与堂侄还能不能如此和谐,继续做一家人,那就是未知数了。
聂宇知道自己说多了,当下说道:“尽量避免双方的冲突吧!自耕农是有土地的农民,那么让佃户也分到土地,他们就也都是自耕农了,给佃户、流民分田的时候,尽量减小二者拥有的田产差距。至于那些小地主,他们愿意配合大将军府落籍,交出隐匿田产,那大将军府可以确保他们的安全。”
一番话说下来,说白了就是和稀泥,自耕农、小地主、佃户、流民之间的矛盾,肯定不可能就这么三言两语缓和。
但聂宇目前也没啥办法,先暂时这么凑活着,大不了给他们多分些土地,让百姓有地可耕,再免去百姓的苛捐杂税。
如此,百姓手里有了粮食,自然也就不会对大将军府产生仇视,对大将军府和义军只会更加拥护。
聂宇简单交代了一番,就离开了大将军府,连饭都没吃,就返回了县郊的新兵营。
具体和稀泥的事情,有老爹聂杰人负责去做,这是当初便已经定下,老爹聂杰人做“县太爷”,管理宜都县的民政,聂宇则做大将军,负责练兵扩军备战。
实在遇上搞不定的,比如这次的佃户暴乱,聂宇再回来解决问题。
今晚加班,第二更晚一些
第23章 练新兵
义军的新兵营建在了县城郊,因为原来的城中旧军营太小,最多只够几百人操练安置。
有着清廷方面,源源不断输入到川楚边境的各省流民,聂宇定下的扩军两千小目标,很容易就募集齐了,甚至还架不住流民太多,又多募了一千多人。
这些流民可不在乎什么义军、反贼的,也不在乎聂宇等人是不是在造反,都快活不下去了,大清朝的官府又容不下他们,谁能给他们一口饭吃,那他们就能为谁去卖命。
聂宇日常穿着一身常服,也不带什么装备,只在内衬加了一件防刺服作保护。
来到兵营的时候,正好到中午。
刚结束了半天操练,流民新兵们统一聚在了校场,在等着排队放饭。
有人看到来到校场的聂宇,便是激动举着饭盆高呼:“是大将军,大将军来了!”
“大将军来了?在哪呢?我咋没看着?”
“大将军来咱这排队,咱前面就两个人了,今天的菜挺不错,肉都是大块的,还带着肥油呢!”
“……”
聂宇也没不耐烦,全都笑着招手回应。
严格来说,他笑的有点假,但对于这些流民出身的新兵而言,却是刚刚好。
能对他们这些底层泥腿子,都和蔼微笑招手的大将军,哪怕是反贼……呸!谁敢说大将军是反贼,他们就砍谁!
聂宇来到放饭的伙夫前,看了看里面盛着的热饭菜,今天的菜肴确实很不错,米饭多为白米,虽然还是粗米,但陈米已经占得很少。
因为都是从县城官仓里搬出来的新粮,多是来不及往北京递运的秋粮,以及县衙上下贪墨的税粮。
除了官仓里搬出来的白米饭,还有着大桶肉菜,肉多为肥肉,对常年吃不上肉腥油水的百姓而言,肥肉这种高油重腻的食材,极受这些底层老百姓喜爱。
聂宇看着伙夫熟练的给排队的新兵,给盛了一大碗白米饭,又用菜勺捞了一块大肥肉,肥肉照在阳光底下,还冒着锃亮的油光,让人看着就很有食欲。
最后再瓦一勺子青菜,加两个白面馒头,那义军新兵端着饭碗下去,随意找了块空地,也不管手里脏污,抓起碗里的白面馒头就啃,边啃边就着碗里的菜吃着。
可以说,只是这一顿白米饭加白面馒头,外加这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聂宇操练的新军不说胜过所有清军,至少对比同时期的清军绿营,在待遇上已经优越了太多。
没办法,众所周知,我大清朝防汉甚于防外,别看有着几十万的绿营,但绿营作为纯粹汉人组成的军队,是既被清廷“倚重”,又被清廷所忌惮。
因为绿营兵力太多,还全部都是汉人,万一要是造反了可咋整?
如今已是乾隆六十年了,大清的三朝宿敌准噶尔汗国早就已经灭亡,而一直敌对的沙俄,同样也在康熙、雍正两朝的努力斡旋(尼布楚割地)下,逐步恢复了“朝贡(乾隆自称沙俄朝贡大清,但其实不是)”贸易关系,所以几乎已经算是没用了的绿营,也在近几十年里迅速腐化。
包括清军的边镇绿营在内,大部分的绿营部队,战力与待遇都是下滑的厉害,三五天一操练那是常态,不操练的时候不给粮饷更是合理,甚至到了大操的时候,还会故意克扣贪墨军队的粮饷。
反正你不当兵有的是人当,真跑了,也正好方便上面的把总、千总吃空饷,把士兵练死了就更没关系了,士兵的命算个屁,死了就死了,抚恤金都不够给千总大人买一房小妾的。
就算朝廷哪天要征兵打仗,这些吃空饷的清军将领也可以去地方强征民夫,靠民夫勇营来填补军队的空额。
正是因为清军绿营的糜烂腐败速度,超出了清廷的预料,也超出了白莲教的预料,所以本来应该旋起旋灭的“乾隆-嘉庆”白莲教叛乱,就这么从一把野火,几年间便烧成了波及大清南方各省的滔天大火。
这场大火最后是怎么扑灭的?
很简单,靠汉人大地主,因为清廷无力镇压,绿营腐败、八旗更腐败、蒙古八旗同样不堪大用,走投无路的清廷被迫给汉人大地主让步,给他们放权……
“给我也来一碗饭,再来俩馒头。”
聂宇也不客气,他中午还没吃饭,就是为了来兵营里赶上一口热乎饭。
跟士兵同吃同住,这个办法很老套,但胜在方便好用。
聂宇也没什么跟军队打成一片,给军队洗脑的经验,那就只能是开始就跟着一起操练,跟士兵们吃同样的伙食,甚至都一起蹲着吃,吃饭的时候说说话、唠唠嗑。
几天下来,不说完全打成一片,那也能拉近关系,让士兵们记住他,记住他这个给他们饭吃,给他们分田落籍的大将军。
聂宇手里拿着馒头,边吃着边与何顺安他们吩咐道:“我看今日的饭菜就很不错,以后便都按照这个标准来,不用想着省钱,大将军府缺了什么,也不会缺了士卒们的衣食。”
“大将军放心!末将等一定从严监督,绝对不会让下面的军官、伙夫有克扣军粮,而误了大将军的反清大计!”
何顺安听懂了聂宇的言外之意,连忙拱手保证道。
白楠也说道:“大将军,如今新兵操练已有快七八天,最基本的队列训练已经差不多了,下一步是不是该给士卒们发放兵器,让士兵正式操练战阵旗鼓了。”
聂宇将口中嚼着的馒头咽下,点头道:“嗯,兵器府库已经准备好了,待到明日便正式发放给士卒们兵器,准备操练战阵旗鼓,就是可惜现在搞不到战马,也练不出骑兵来……”
说到发放兵器,实际新兵的操练,并非完全无实物操练,包括此前的队列训练也是夹杂了击鼓、旗号等粗浅的号令配合,只不过没给真刀真枪,而是用的木棍、竹竿作为替代。
现在却是队列训练的差不多,战场号令也勉强能听得懂,可以用真家伙来操练真的战阵了。
涉及到自己的长处,何顺安跟着补充道:“大将军,我观察过咱们此前操练的鸳鸯阵,这套阵法确实厉害,但并非能适用所有战场,真到了大平原地形作战,面对大军团或者骑兵冲击,很容易受挫。”
“末将以为,在鸳鸯阵以外,还应配合常规战阵进行操练,以便士卒们能够应对适应更复杂的战场环境,还有大军中的长枪比例,也应该继续增加一些。”
“枪乃百兵之王,这或许有些夸大了说辞,但长枪在操练上,确实比刀盾、狼宪这些要容易的多,也能更快让士兵足以接战。”
聂宇点点头:“你说的这些我会注意,以后操练也不用太执着于鸳鸯阵,我们没有那么多时间,要尽快让新兵能够上战场,上了战场也不崩溃,这才是硬道理。”
《纪效新书》里的鸳鸯阵确实厉害,但局限性同样很大,因为鸳鸯阵成本高,对付不了大军团平原作战,也对付不了骑兵,能对付这俩的战车、火铳聂宇暂时都还没有。
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了,先让新兵能够上战场,上了战场也不崩溃再说。
枪乃百兵之王,自动步枪更是王中之王!
第24章 火器作坊
新兵营之所以靠着县郊,除了募兵人多外,还在于这里有个火器作坊。
火器作坊,顾名思义,就是聂宇用大将军府的名义,招募了宜都县内的工匠,然后组建的一个简陋作坊。
这些工匠本意肯定是不愿“从贼”的,但奈何聂宇用了大棒加胡萝卜攻势。
“胡萝卜”就是给工匠提高待遇,因为清朝的工匠社会地位极其低下,低下到了什么程度呢?
用康熙、雍正两朝的实例就能看出来,康熙当年痛打自己的蒙古女婿,靠的是火枪和火炮,而为康熙研发了新式火枪连珠铳,帮康熙打了大胜仗的工匠,他的赏赐只是去翰林院闲扯淡,而后再被诬陷流放三千里。
直到雍正登基几年了,才想起来有这么个人,才下旨把人赦免回来,回来路上就病死了。
在其后头研发了新式火炮的工匠,运气稍微好些,被赏赐了一个月的双倍俸禄……
你问之后?
哪有之后啊!火炮封装,工匠哪凉快哪待着去。
毕竟我大清最有为的雍正爷都说过:“满州夙重骑射,不可专习鸟枪而废弓矢。”
聂宇很舍得给工匠提升待遇,凡是来火器作坊工作的工匠,一律都给额外多分2亩地。
二亩地听起来很少,实际看起来似乎也少。
但要落到实处,可就真的不少了。
因为重新分田落籍后的宜都县,采取的分配原则为军队优先,佃户第二,落籍流民第三。
聂宇的400多老营,每户分田20亩地;
扩军的3000多新兵,每户分田15亩地;
上一篇:人在大明躺平全靠分身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