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14节
“跟苗人打,跟大小金川打,跟准噶尔打,跟缅甸打,跟安南打,还跟廓尔喀打……一切都是为了成全这位大清乾隆皇帝的十全武功,成全他的大清盛世!”
“盛世?呵呵。”
“远的不说,现在的湖南苗人就是证明,湖南苗人从年前开始叛乱,如今已然波及贵州,满清朝廷调动川楚云贵四省兵力,打到现在都平定不了。”
“爹你来说,要是到了这时候,稍微来点大灾,或者有心人挑拨,比如白莲教……那数百万沉积四省边境的流民,他们会怎么样?”
刘管家几乎下意识回答:“造反!”
聂宇当下点头:“刘叔说的没错,就是造反。老祖宗说的还是没错的,自古胡虏无长运,这满清的江山坐的太久了,也该到王朝末年了……”
这番话说完,别说聂杰人和刘管家了,便是任何人来到这里,听他这么一说,都得觉得分析的没毛病!
因为确实太像了,年年都有流民逃难,而且数量与日俱增,各地又烽烟四起,隔三差五有人造反,国库空虚,吏治腐败,战争频繁,活脱脱一副王朝末世的景象。
实际上,乾隆末年的清朝确实也进入到了一个王朝的分水岭,真的就是险些没扛过去。
哪怕还是扛过去了,也付出了极为惨重的代价,原本一直遭受压制的汉人大地主开始抬头。
眼看老爹被自己有些说动,聂宇继续道:“所以啊!这满清的江山已经坐不稳了,天下大乱也是迟早的事,白莲教是什么东西,爹你比我更清楚,真要他们来,可就不是分田落籍,而是如同蝗虫过境,把一切都吃光抢光,再裹挟百姓接着祸害下一个地方。”
聂杰人还在迟疑:“可是你那几个族叔兄弟……”
聂宇冷冷说道:“管他们做什么?这土地既是聂家族地,那我身为少族长,自然有权利统一分配,而且,爹你扪心自问,我聂家的这些土地到底怎么来的,你们敢说吗?”
聂杰人愣了愣,犹自嘴硬道:“自然是花钱买来的?”
聂宇也不给面子,直接戳穿道:“花钱买来的?花一文钱买地也是买,虚钱实契也是买,还是说灾年放高利贷,强行兼并平民田产,或者联合官差税吏,让百姓破家贱卖田地……”
聂杰人这下不讲话了,也是面子上实在挂不住了。
灾年放高利贷,几乎算是地主士绅的常规操作,不这么搞兼并不了土地,跟官差税吏联手,虚抬税收让百姓破家,贱卖土地,同样也是拿手好戏。
因为土地在古代,属于关乎百姓生存的基本产业,不遇到什么大事,是不可能卖出的,所以但凡大地主,他们的土地就不可能不沾着人血。
用钱买?
人家凭什么卖给你?
聂宇见老爹沉默无言,也知道过犹不及,当头大棒打醒,也该给个甜枣了。
“老话说的好,成大事者不拘小节,我现在要家族的土地,要爹带头做表率,是为了有更多土地来安置流民和百姓,他们得到了土地,为了保住这些土地,就必须拥护大将军府,为大将军府打仗。”
聂宇猛然说道:“爹,这是天下大计!您是要做新朝皇帝的,不是一介富家翁,些许土地,舍了就舍了,天下都到手了,还怕没有土地?”
“至于那些族叔兄弟,咱们都造反了,他们也同样跑不了。现在放弃土地,跟咱们干,成了,天下可得,爹你来做皇帝,孩儿做太子,他们则个个封王封侯,这不好吗?”
说到最后,聂杰人豁然开朗,他们聂家可是要出皇帝的。
都志在天下了,还在乎那一亩三分地干嘛?
土改分田,教员已经证明了,是可行的,现在不改,难道得了天下再改?
还有,别太把“乾隆盛世”当回事,这就是个行将就木的纸老虎(°°)
第21章 大将军求贤若渴啊!
万事开头难啊!
这话倒是一点没说错。
聂宇光是忽悠自家老爹把家里的田产拿出来,用于大将军府给棚户区流民分田落籍,就费了许多工夫。
而且,这还属于是先斩后奏,因为聂杰人虽是聂家族长,但把家族田产都拿出来分给流民,如此大事却是没有知会族兄弟子侄们。
要是换作往昔时候,这些聂宇的族叔伯们便是住的再远,也得回来找他们父子两个掰扯掰扯。
毕竟,古代注重讲究宗族血缘,越是南方多山林的地域,宗族血缘就越紧密。
事实上,原本聂宇还打算对这些宗族大户也进行拆分,但考虑到了实际情况,想了想还是没去推行。
现在的半土改分田,已经算是极限了,再搞宗族拆分,他倒是不怎么惧怕那些地主士绅反抗,敢反抗的,把屠刀亮出来,这些软弱的士绅就老实了。
当年蒙古人改北方农耕为游牧、满清入关跑马圈地、闯王进京拷饷,那些地主士绅有崩出半个屁了没?
关键在于聂宇手下没人了,不是没兵了,是没有足够的人才了。
这一手给地主分田下来,注定他初期跟地主士绅走不到一块去,再加上目前的他根基不稳,急需一场大胜来稳固局面,那就只能先从自家的族兄弟叔伯想办法了。
好在,我大清律例跟大明律例差不多,造反都是要诛九族的,自己现在反了,那些族兄叔伯们也跑不了。
这也是聂宇能如此有恃无恐,去分自家的田产给流民落籍。
不过,自家的田产好分,因为有满清的威胁,那些族叔伯再不满也得忍着。不光要忍着,还得出人给自己帮忙,这件事已经由老爹写信快马加鞭去通知了,应该再不过久就能来人了。
但其余的地主士绅、县中大户就没那么好解决了,在这些人的眼里,聂宇现在就是个大反贼,几乎不亚于进京拷饷后的李闯王。
因为手里有着军队镇压,这些人表面倒是不敢造反,可不代表就不用防备了,曾经看多了《三国演义》的阴谋论解说,演义里的赤壁之战到底咋输的,没人说的清楚……
大将军府主持给流民分田,组织乡镇建制,处理各种琐碎杂事,尽力恢复县中生产秩序。
时间飞逝,就这么过去半月。
“哒哒哒哒!”
“你们几个去这家,其他人与我来这家!”
有大将军府来的差役,手里各自捧着一份文书,身后还跟着几个义军。
他们分成好几组,各自去敲那些县中大户的家门。
“咚咚~!”
“谁啊?”
有门房疑惑开门。
才一开门,就看到一身官差衣服的站在门口,后面还跟着两个挎刀的义军小兵。
那官差也不给门房反应开口的时间,就拿起手中文书,简短说道:“大将军府有新令,立刻让你家老爷出来接令,过时不候!”
官差的语气很淡,也听不出什么情绪,但落在门房眼里,比凶神恶煞都还要恐怖。
“是,是,差爷稍候,我马上就去通知我家老爷!”
说着,门房连滚带爬,回去叫人。
过不多时……
这代传大将军府命令的官差,就被这家的主人黄老爷赔笑着领进家宅,而后一家人(不包含女眷)就这么站着躬身领命。
传令的官差很享受这待遇,往日自己要谄媚哈腰的这些大户,如今却是要对自己一个小小官差而谨慎赔笑。
怪不得这天底下年年都有人造反啊!
传令官差感慨一番,接着也不忘记正事,摊开手里的简易文书念道:“大将军府令书!今反清复汉大将军初据宜都县,万事草创,为保境安民,大将军本人又求贤若渴,特许县中大族皆可派出一名家族子弟,前往大将军府担任文职!”
文书念完,本来还赔笑的黄老爷整个人都懵了。
一旁同样跟着躬身的黄家大少爷,更是当场软倒在地,就这么“昏死”过去。
传令官差对此看在眼里,却是丝毫不为所动,只补充说道:“黄老爷,大将军府令书已经读完,还是快接了吧!大将军在派我来时,对黄老爷家就已是印象深刻,特意叮嘱若是黄家能派人来到大将军府,那大将军必定会扫榻相迎。”
“黄老爷,可别去晚了,坏了大将军欣赏抬举之意啊!”
好家伙,这是赤裸裸的威胁了!
不光黄家如此,其余各家大户,基本都是差不多的情况,都是大将军府现在“求贤若渴”,要求各家都出一人去大将军府任职。
聂宇也没办法了,他可不敢冒险,去赌这些人的忠诚度,然后像曹老板那样,赌这些人会不会在关键时刻,扯他的后腿。
分田落籍那是分田落籍的事,越分田了,士绅地主只会越恨他。
既然横竖得不到士绅地主的好感,那就索性一波把事情做绝了,直接把这些地主士绅都绑在自家一辆战车上。
便如他的那些族叔伯们,如今半月过去,已经来了好几人,过来给他帮忙做事了。
要贵一起贵,要死一起死。
包括黄老爷在内,这些宜都县的大户们,此刻全都是又怒又惧,怒的是聂宇这大将军不讲规矩,居然逼着他们“从贼”,惧的同样也是聂宇不讲规矩。
黄老爷惊惧之下,很想就这么把桌子掀了,跟聂宇的大将军府拼了。
但……
稍微平复冷静了一下后,他还是不敢这么干,因为不掀桌子,还能活命,掀了桌子,那就真没命了。
之前也不是没人一怒之下,要跟这位大将军拼命。
然后嘛……就没有然后了。
现在那家伙的宅子已经成了大将军府的新办公地,人倒是都没死,只是男的全被拉去服徭役了,估摸着这辈子是出不来了,女眷同样也被拉去配给了义军将士做老婆。
不要觉得这样不尊重女性,因为这是乾隆六十年的清朝,就算是大户里的女子改嫁也不算稀罕事,平民里的女子真去守寡,那基本等同于是在等死。
到了清末,这种情况甚至达到了病态的程度,比如一妻多夫(字面意思买卖的)……
黄老爷一怒之下,也就怒了那么一下,一想到之前那位的前车之鉴,他就什么心思都没有了。
大将军府的“求贤”令书发出去,也就不过三天时间,县里大户便纷纷派了各家族人,前往大将军府报道。
这些大户甚至都不敢派太远房的兄弟,生怕聂宇这位脾气不太好的大将军,一怒之下就把他们也给抄家了。
有了大户“支援”过来的人才,可能没那么好用,但加上聂宇自家的族叔伯,好歹也算是缓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第22章 佃户,地主,自耕农
其实,县城里的这些大户,还算是运气好的了,因为聂宇只是分了他们的田产,要他们出人给大将军府做事,甚至没着急让他们剪辫子。
县城人口太多了,真全部剪辫子,一个不好,就可能会引起百姓暴动。
他得先胜一场,才能让百姓对清廷不再恐惧,让士绅地主对清廷死心。
那些乡镇的士绅地主就惨了,聂宇想的还是太简单了,他以为土改分田会遇到阻力,所以专门从流民里面募兵扩军两千人,作为军力准备,好随时镇压可能的士绅暴动。
可士绅没有暴动,倒是佃户百姓们先开始暴动了。
因为聂宇主动带头,把聂家的田产都分给了流民、佃户,让流民、佃户都获得了土地。
土地是什么东西?
这是农耕时代人最重要的财产,没有之一。
见到大将军府居然真的给他们分田,甚至大将军(聂宇)还主动分自己的田,并且又鼓励下令让其他士绅也必须分田。
上一篇:人在大明躺平全靠分身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