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34节

  至于湖北的乱局?

  不过一帮白莲教裹挟蛊惑的愚民而已,闹得再大也是小事,还能有当年的大小金川、准噶尔汗国这些厉害?

  ……

  荆州府地界。

  聂宇目前已经割据荆州以西大半,仅有监利、公安、石首三县,名义上还在清廷治下。

  之所以是名义上还在,是因为惠龄压根没考虑过这三县,在他看来,连荆州都扔给反贼了,这三县大概率也是早晚的事,保不住的。

  确实保不住,这三县送往武昌的求援信,全特么泥牛入海,连个水花都没蹦出来。

  “又有几个乡的佃户杀地主造反了,还请求我们派人过去给他们分田落籍?”聂宇看着秘书阁整理好送过来的文书,略微有些头疼道。

  前面已经说过了,现在的荆州府,属于军政分离,秘书阁、军队直属聂宇这个大将军,而其余内政、分田事务则由聂杰人这位老太爷,带着下面的一众官僚负责管理。

  所以,现在秘书阁整理递上来的文书,很明显说的不是汉军辖地有佃户在杀地主造反。

  而且,汉军辖地目前也不太可能还有着佃户存在,所有佃户都分田了,连带流民也都分田了。

  最多就是基层官吏的数量不太够用,导致分田时有乱事发生,不是村民对分田结果不满,殴打主持清丈分田的官吏,就是几家对田界划分有着纠纷,而后互相打架斗殴。

  这种事情没办法避免,就是到了几百年后,都已经工业化改革了,农村也往往会因为土地问题,发生吵架纠纷。

  因为土地就那么多,好田也就那么多,再怎么细分,也总有人不满意,总有人想着占有最好、最肥的那块田。

  这不是什么简单补偿多点田地就能解决的,只能纯粹水磨工夫,同时大修水利工事,扩大良田灌溉规模。

  关于这事,大将军府已经在做,那些降官里还是有着能人的,不全是酒囊饭袋,酒囊饭袋也混不到府城的级别。

  冯修永同样手里端着文书,笑道:“大将军,这是好事啊!非我汉军辖地百姓,主动杀地主分田,这是我汉军威名远播,已经能让百姓主动前来投奔了。”

  聂宇开玩笑道:“怕不是威名远播,而是骂名远扬吧!这般搞下去,本大将军连带汉军的名声,在那些地主官老爷那里,可就彻底臭了。”

  冯修永郑重说道:“乱世当用重典,为了大将军的天下大计,些许骂名算什么?便是明清两朝开国,也对地主豪绅多为苛刻,大将军这正是效仿两朝太祖事。”

  聂宇同样收敛起笑容:“威名骂名,咱不在乎,既然有村子过来投奔,那就派一队人马过去,帮他们分田落籍。他们前面怎么干的咱们可以不管,但只要入了我汉军治下,就要守我们的规矩,不可滥杀,不可因分田问题,而互相械斗,更不可隐瞒田产,违者就按咱们定下的规矩来。”

  “大将军说的是。”冯修永应道。

  对于这些村子的投奔,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就是在故意甩锅,想把杀地主造反的事情往汉军身上推。

  聂宇可以背这个黑锅,但锅不能白背,你让我去给你分田,那就得守我的规矩,我说怎么分就怎么分,你可以不满,有问题也能商量,但不能私下里动刀子解决。

  更不要说什么见到别人有几亩好田,就胡乱纠结一帮人,把人抄家打杀了,完事再让汉军过去分土地。

  之前聂宇在宜都就立下规矩,便是因为宜都的佃户百姓闹得太过分,土豪劣绅杀了就杀了,你还杀人全家,老弱妇孺家奴杀了干净,连条狗都没放过。

  土豪劣绅杀完,又眼红那些小地主,乃至自耕农手里的地,搞得地方乡村乱成一团。

  聂宇干脆出兵下乡,又以大将军府名义下令,再敢私自胡乱杀人,不经过大将军府,全都不给分田了。

  这才算把乱事止住。

第53章 有大炮了

  “还有事?”

  聂宇看着一直没走的冯修永问道。

  冯修永点头:“有事,还是大事,大将军府来问秘书阁,能不能暂缓给流民们分田落籍,或者给军户家属少分一些田产。”

  居然涉及到了军户家属,那这确实不是小事了。

  此军户非彼军户,而是汉军这边对于士卒丁口的俗称,这些士卒一开始那几百确实都为孤身流民,但后面募集的却主要多为良家子。

  前面募集流民青壮,是因为没有顾忌,可以毫不迟疑跟着他造反。

  后头募兵良家子,同样也是为了反清大计,如今他也算有了半府之地作为基本盘,士卒们肯定得用良家子,让他们有着牵挂,要不然咋能卖命打仗。

  就连最开始的流民军老营,也都在秘书阁安排下,能娶妻成家就娶妻成家,总归要让他们有着牵挂,死后也有香火传承,田产不至于充公。

  “说说是为什么?”聂宇问道。

  冯修永说道:“大将军府的官员担心,我们现在手里的官田可能不够分了,这虽是那些官员的推测,但也并非毫无道理。按照目前对流民百姓的分田,大将军府控制下的官田,可能的确分不了多久就会分完。”

  “因为外来流民?”聂宇不用猜,都晓得是这个原因。

  很简单,荆州府占据江汉平原腹地,说沃野千里那是丝毫不夸张,在聂宇起兵反清前,这里每年都会涌入来自各省的大量流民。

  如今,聂宇起兵反清,还占据了荆州半府,强行清丈大地主的土地,将其分给佃户流民落籍。

  连外县的佃户,都能闻讯杀地主,吵闹着让荆州的汉军过去主持分田,更何况这些颠沛流离,土地房产都没有的流民(正确应该叫流氓.doge)。

  按照聂宇的估计,这些流民虽然很多,但入了湖北以后,应该就已经被各州府分流了,他手里的那些田地怎么说都应该够分了才对?

  冯修永解释道:“大将军,账不是这么算的,或者说本来应该是这么算的,来之前我也曾做过预案,认为应当可以撑住我们汉军初期的屯田分田消耗。”

  “可现在却是,伪清在对湖南动兵,湖南不说打成了白地,那也差不了多少,湖南的流民正在往湖北流入,尤其荆州坐拥长江水道,又与洞庭湖相连,涌入的流民就更多了。”

  “而且……宜昌府也乱了!”

  聂宇眉头一挑,问道:“宜昌也乱了?是那帮子白莲教反了?”

  冯修永连忙点头恭维道:“大将军真是料事如神,确实是白莲教反了。先是宜昌府长阳县有一个叫张正谟的白莲教匪首起兵作乱,攻陷了长阳县城,接着又击败了宜昌清军。宜昌总兵战死,宜昌白莲教至此势大不可治。现如今整个宜昌府,已经彻底糜烂一片,宜昌知府王冶山只能保住宜昌府城一隅,而其余地方都为白莲教祸乱。”

  “还有荆门、襄阳、郧阳、施南……”

  聂宇也不等冯修永念完,就把文书夺过来迅速扫了几眼。

  好家伙,感情这一出还是他自己整出来的,因为是他把张正谟给赶去了宜昌。现在宜昌已经糜烂一片,还引发了连锁反应,施南、荆门、襄阳、郧阳的白莲教已经全炸了。

  这里头他甚至还看到了一个熟人:“王聪儿?”

  冯修永一愣,接着说道:“这王聪儿据传是襄阳白莲教前匪首留下来的遗孀,年龄不过十七八岁,被襄阳百姓赞称‘襄阳花木兰’。”

  这诨号乍一听似乎有点没文化,但仔细琢磨还是有几分道理,都是驱逐鞑虏,也都是女中豪杰。

  关键在于,这还是个寡妇未亡人,按他记忆里的描述,对方长得应该也好看……咳咳,不是,他没事想这些有的没的干嘛?

  他又不姓曹!

  跟前,冯修永有些疑惑,大将军怎么突然发呆,又马上正襟危坐。

  “大将军,因为白莲教的乱事,这四府一州已成糜烂之势,这些地方的伪清官府连自保都够呛,自然也没办法收拢处理这些流民百姓,所以……”

  聂宇接话道:“所以,就只能来相对安稳的荆州了。”

  冯修永纠正道:“也不全是荆州,荆州只是其中一部分,其余大部都在往安陆、德安、武昌迁移,还有部分应该是流入了川滇。”

  聂宇点头:“你说的,我都明白了,现在因为这些突然增加的流民,所以咱们手头上田不够分了?”

  “够分还是够分,只是不可能一直够分下去。”冯修永说道。

  聂宇看着手里的文书,想了想后说道:“既然田目前还够分,那就先继续按原定的章程分下去,我们目前的地盘只有荆州半府,再怎么精打细算,田产也总是不够分的。”

  “那军田赏赐?”冯修永问道。

  聂宇瞬间脸色严肃道:“军田赏赐绝不能减,便是拿本将军名下的地去分,也绝对不能短了军户们的田,更不能缺了军户的赏赐。”

  聂宇作为大将军,他的名下是有土地的,但土地不多,跟那些主动献土的地主们一样,都是只有几百亩田地,而且还会给大将军府正常上交田赋税收。

  这乍一听,似乎有些多此一举,自己手里的田,给自己交田赋税收。

  这不就是左手转右手,脱裤子放屁吗?

  严格来说,确实没错,但聂宇不是白这么干的,作为目前汉军地盘里最大的特权阶级,聂宇要完全消灭地主是几乎不可能的。

  因为他自己就是最大的地主,在古代生产力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消灭地主也是压根不现实的东西,就连工业革命的早期,也不可能消灭地主。

  甚至于工业革命的开始,就是土地的大量兼并,地主与资本主义相互融合杂交,形成一个更加恐怖的怪兽。

  英国当年就是如此,而他们是怎么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搞定了地主的呢?

  答案就是,他们没搞定,直接加大刑罚力度,制造大量罪犯,然后流放到殖民地,比如澳大利亚……

  聂宇现在不能这么干,他也没法完全把地主干掉,包括他分田给流民百姓本身,就是在制造新的地主。

  为了确保治下的税收系统能够稳定运转,而这套分田模式不至于一开始就被玩坏,那就只能由他自己来以身作则。

  连大将军都要老实交税,他们这些普通地主,分了田地的百姓、军户,乃至于大将军府的官僚们,凭什么还要逃税漏税?

  说白了,就是领导从众效应,作为大领导有时压根不需要说什么,只需要带头做什么,那底下的下属官员自己就知道该怎么办?

  冯修永对此相当佩服,他很聪明,立刻就明白了聂宇的想法,连大将军都主动分了自己的地,那其他官僚、地主还怎么好意思兜着这点土地不放手。

  先跟着大将军一起梭哈干了,把流民分田给稳住了,用不了一两年,下面流民安顿下来,那就都是他们的基本盘。

  聂宇忽又问道:“对了,募兵之事做的怎么样了?”

  冯修永连忙应答:“已经募够万军,现下正当操练,多亏了伪清此前在荆州府囤积大量钱粮,倒是足够我汉军将士操练之用。”

  二人正就军务说着,忽然有人急匆匆进来禀报。

  “大将军,火器坊那边做出红衣大炮了,请您立刻前去一观!”

第54章 神炮

  荆州府城,新火器坊。

  这处火器坊没有建在外城区,而是在东城区(原满城)里就地开辟了一处空宅,实际就是之前发现的萨满堂子。

  聂宇也不乱来,只是把里面的萨满巫师都移了出来,也不要他们做民,全都一股脑丢给了惠龄带走。其余杂七杂八的法器供奉,用金银做的就融了变钱,没有金银的就卖了,实在卖不动就扔了。

  而后又专门找了和尚道士,在里头又是做法事,又是撒黑狗血,才算变成了现在的汉军火器坊。

  不是聂宇迷信,而是城里的工匠害怕,不做法事,他们死活不愿意过来。

  很快带着人来至火器坊,果然已经有学徒在门口等候,见到聂宇穿着常服过来,连忙躬身迎道:“拜见大将军……”

  聂宇懒得费口舌,直接道:“快带我过去,我看看新大炮铸的怎么样了?”

  “请大将军随我来。”那学徒不敢怠慢,引着聂宇往里走。

  不多时,就来到一处空院。

  这座新火器坊的占地面积很大,连带原来就宽阔的萨满堂子,又把左右两边的围墙砸了,全部合并扩建在了一块。

  聂宇一眼便看到,在院子的中央摆放有一尊巨大火炮,当下鼓掌赞道。

  “好!好!好啊!”

  冯修永也是一脸惊诧:“这便是火器坊最新铸的红衣大炮?”

首节 上一节 34/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躺平全靠分身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