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35节

  红衣大炮是什么,以他原来的身份自然有见过,主要都是从外省调运来,送往湖南战场的火炮。

  可在冯修永的印象里,清军用的红衣大炮,那吨位确实够大,但却十分粗糙,或者说他现在才感到清军的火炮很粗糙。

  清军的红衣大炮,在他印象中那表面都是坑坑洼洼,布满了细小漏洞,炮管外围为了防止炸膛,还套上了一圈又一圈的铁箍。

  然而,现在眼前这门新铸的大炮却是完全不同,不仅炮管长的离谱,表面光滑宛如工艺品,也没有防止炸膛用的铁箍,就连合模缝都找不到。

  凑近一看,炮管的管壁也薄的夸张,远比清军红衣大炮的管壁更窄。

  按照常规铸炮,管壁越窄,越容易炸膛,因为古代的炼钢技术不过关,铸的炮越大,口径越窄,否则很容易承受不住膛压,导致炸膛。

  冯修永忍不住道:“大将军,这炮……”

  聂宇却是一摆手:“走,现在拉出城外试试!”

  他当然能猜到冯修永想说什么,无非是这门炮完全不满足“红衣大炮”该有的特点,没有铁箍,口径更大,炮管更窄,还光滑无合模缝。

  这是当然的,现代工艺出产无缝钢管,就是造一战大炮都完全合格了,更何况是红衣大炮。

  而且,这也不是红衣大炮,只是他习惯性取了这个名,真正肯定不是红衣大炮,而是另外一个更耳熟的名字——加农炮。

  有特么无缝合金钢管,不整点花活怎么行?

  图纸是聂宇提供的,他当然弄不到最新型号的加农炮图纸,但原始加农炮还是能够办到的。

  这玩意儿炮管长,射程远,威力和破坏力比红衣大炮大多了,几炮下去就能把城墙干塌了。

  唯一缺陷,大概就是只能攻击局部敌人,没法像红衣大炮那样弹跳杀伤。

  一群人费力用骡车,把这门长管大炮一路从东城区,挪到了城外空地,又找来两个学徒工充当临时炮手。

  炮弹也是特制,用的实心弹,因为开花弹暂时不好解决,炮管不怕炸膛,但炮弹承受不住膛压,该炸还得炸,得用更好的材料。

  “传令下去,可以准备开炮了。”

  聂宇站在城墙上,手里多出来一副望远镜,正观看不远处操作大炮的学徒工。

  “是。”

  传令兵快步奔去传令。

  身边站了一大票人,有汉军将领,也有大将军府官员,全都对这新大炮颇为好奇,或者说期待。

  都已经上了贼船,人均反贼发型,肯定也是希望,汉军能越来越强,哪怕可能还是得被灭,但至少走的远一些,占个一省半省之地,死的没那么籍籍无名也是好的。

  彼时的城外。

  “大将军有令,可以准备开炮了!”

  “好……好的。”

  两个学徒工连忙点头,接着慌而不乱,开始给火炮清理弹室,又十分小心往里填装火药,再将最后的特制炮弹塞进去。

  留出引信,用于点火。

  “预备!”

  “再对准点,算了,应该是这个方向。”

  “点火!跑!”

  两个学徒工费劲摆弄瞄准,实在搬不动,才算作罢,把长引信一点。

  而后,撒腿就跑。

  这一跑,几乎用尽了这一生最快的速度。

  “轰!”

  巨大的轰鸣,宛如打雷一般,一发炮弹射出去,连带火炮自身位置都向后退了几步,地面临时挖出的炮台满是龟裂。

  远处设下的标靶,是一块不知什么时候就在江边的巨石。

  运气很不错,炮弹打的很准,可以说一发入魂。

  巨石轰然炸开,带起剧烈的响动,明明站在城墙上,众人都仿佛能感受到那惊天彻地的威力(心理作用)。

  冯修永反应迅速,当下跪地伏身山呼。

  “臣冯修永恭贺大将军,这红衣大炮铸成,威力比之伪清大炮,有过之而无不及,必能助我汉军今后克城复地,驱逐胡虏,恢复中华也!”

  “恭贺大将军,铸得神炮!”

  其余人等后知后觉,匆忙跪地伏身拜道。

  这次,他们跪地心甘情愿,有了如此大威力的火炮,清军算什么,这天下都未尝不能有着指望。

  今日他们是反贼,明日或许就是登阁拜相,开国从龙!

  聂宇面无表情放下望远镜,他对这威力不太满意:“果然,还是得要爆炸才行啊……”

  “大将军,您说什么?”冯修永一时没听清。

  聂宇摇头:“没事,你们先起来吧!这火炮既然能铸了,今后火器坊就开始全力铸新炮吧!炮管的问题不用担心,就让他们按照现在这门炮怎么合铸的来就行,务必要先铸够20门出来,还有火铳的量产也要开始提上日程了。”

  有了火炮,自然还要有火铳,必须搞出一支完备的火器化部队出来,才能真正对抗清军,还有未来的列强外国。

  聂宇又说:“新军操练,也要开始编入火铳、火炮的操练了,凡是操练火铳、火炮的新兵,待遇可以适当提高,我这里有本书,可以让他们先看着怎么操练,具体待遇细节秘书阁尽快拿出方案来。”

  冯修永连忙拱手应道:“秘书阁一定办妥。”

  聂宇转而看着军将吩咐道:“何顺安、白楠、陈有年、徐三郎,你们几个这段时日也好生操练,尤其是陈有年、徐三郎,你们俩如今已经做了指挥使,也算军中大将,按照伪清那边的规矩,也算有着官身了。原来你们不识字我不管,但现在不行,正好趁现在不打仗,先跟着白楠、何顺安两个边操练边识字吧!”

  陈有年、徐三郎这俩本以为大将军叫自己也有事吩咐,结果没想到吩咐的居然是让他们去学识字。

  “大将军,我们俩识不来字啊!”

  二人顿时叫苦不跌。

  说起来,如今汉军四将里,能识字的居然就两个,其中一个何顺安,识字识的非常勉强,因为他没正儿八经读过书,只是当做伪清的绿营军官,能看懂一些军队常用字。

  聂宇笑道:“也不用你们俩完全认识所有,能跟何指挥使一样,都认得一些军队常用字,会写自己的名字就行。”

  陈有年依旧不太想学:“大将军,俺老陈……”

  “这是军令!”聂宇瞬间严肃道。

  得,本来想说话的徐三郎,也不说了。

  聂宇又恢复笑容:“呵呵,放心,不要你们白学,只要你们能一个月内,学会军队的常用字,本将军这里有几样神兵送给你们。”

  “啊?神兵?”

  “也说不上神兵吧!但你们肯定中意。”

  这下子,总算把陈有年的话茬子堵住了。

  见到何顺安、白楠在偷看自己,聂宇笑道:“你俩帮他们两个认字,神兵也有你们的份。”

  “末将遵令!”

  为书友的23票庆贺

第55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湖北以西已经打成糜烂,而湖北以东倒是没仗可打,但在惠龄逃奔武昌,这里的百姓同样也是遭了大殃。

  因为惠龄是一路在荆州“突围”过来的,荆州府现在成了反贼的地盘,而武昌又离荆州很近,身为湖北巡抚、八旗贵胄,还是与反贼打过一仗的惠龄,理所当然是要募兵抗贼的。

  募兵抗贼?乍一听似乎有点合理。

  八旗贵胄出身的湖北巡抚,能在如此关键时期,主动扛起募兵剿贼的大旗,就是放到京城、乾隆皇帝的御前评判,也只会大肆嘉奖勉励,哪会存在什么问责?

  可问题就出在,武昌府留守的藩司(布政使)名叫陈望之。

  这陈望之是个什么人物?

  用武昌一带民谣来说:“毕不管,福死要,陈倒包……毕如蝙蝠,身不动摇,惟吸所过虫蚁。福如狼虎,虽人不免,陈如鼠蠹,钻穴蚀物,人不知之。”

  这两段民谣可谓说的既隐晦又直白,所谓“毕不管”说的就是湖广总督毕沅,而“福死要”则说的前任湖北巡抚福宁,最后的“陈倒包”没有悬念,说的正是湖北布政使陈望之。

  惠龄来任湖北前,这三位便已是相互勾结、狼狈为奸,将整个湖北弄的都是上行下效、民怨沸腾。

  现在惠龄回到了武昌,还刚回来便以巡抚名义下令要募兵剿贼,这可是给布政使陈望之发了一个盘剥百姓的大好名头。

  之前湖南发生苗乱,波及云贵,毕沅、惠龄两个顶头上司,一个去了常德前线剿贼,一个去了荆州经理军需,这里头兹事体大,饶是陈望之也不敢这时怠慢。

  连他这个布政使都不伸手去拿,那底下的官吏怎么好拿?

  如此,憋了快一年,都快把这些湖北官员憋出毛病来了。

  现在,巡抚大人总算是回来了,还一回来就给他们送来一顿饕餮盛宴。

  什么?你说荆州府丢了,那关他们屁事!

  荆州没了,责任全在荆州知府,自有朝廷大军会收复荆州,他们这些其他州府地方官,管好自己治下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今年大半年都没怎么贪污,两袖空空如也,如漏清风,要是再不抓紧时间赶紧贪点,回头年关拿什么来打点关系,拿什么去巴结上官、疏通渠道?

  湖北以西被白莲教搅和的烂成一片,湖北以东明明在官府治下,却不见一丝“太平盛世”,各州府县随处可见官吏差役借着募兵抗贼的由头,对着治下百姓敲骨吸髓。

  因为实在太多百姓受到差役凌虐,无可申诉,只能大规模的弃地抛荒,要么沦为流民逃难,要么遁入山里充作山民。

  这还不算完,别以为成了流民、山民就可以不用交税,不用受盘剥了。

  在百姓身上榨不到油水,官员差役们又开始无风生浪,将目标转嫁到了搭棚流民与山民隐户的身上,隔三差五就冒充“截粮官”往山里四处巡查,对山民大肆敲骨吸髓。又以官府名头严禁搭棚流民杂居,凡是杂居棚屋都要交税,交不上税的就拆了棚屋,拉去充壮丁做苦役,有儿女的直接卖给人牙暗巷。

  总之,不能空手而归。

  就是乞丐来了,不榨出二两油来,也别想走。

  如此一搞,湖北以东本就承担了平苗的重税摊派,现在又要继续加派去剿白莲教的反贼。

  ……

  咸宁县,马鞍山镇(此马鞍山非彼马鞍山)。

  一大批流民百姓正茫然聚在镇外的棚屋区里。

  就在临时搭出来的草台班子上,一名袒露胸襟、衣着单薄的汉子站在台上大声宣讲。

  “乡亲老表们,这狗日的官府是真不肯给咱们活路啊!”

  “去年官府来咱们镇上加税,说是因为湖南的苗子反了,所以朝廷要钱来平那帮苗子,咱在这里也给大伙说句掏心窝子的话,湖南的那点破事,关咱们湖北屁事,凭啥湖南的苗子反了,要咱们湖北的来摊派?”

  这番话说完,瞬间引起许多共鸣。

首节 上一节 35/76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人在大明躺平全靠分身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