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37节
与其说是口谕,不如说是斥责,还是丝毫不留情面、字字诛心的斥责。
兴肇听的心惊胆寒,才有了现在抬手遥送毕沅上路,既是感谢毕沅替他背了全部的罪责,也是在时刻提醒自己。
“大人,现在怎么办?”常德知府面露惊恐问道。
他是真的怕了,堂堂总督,说摘了顶戴,就摘了顶戴,还是押赴京师受审,不是候审,这下场已经可想而知。
原先的常德府,一直都是毕沅这个总督在一力负责,而兴肇仅仅协理军务,同时调令那两千荆州来的满洲兵。
现在,总督没了,兴肇这个荆州将军自动递补。
“调镇筸镇总兵富志那回常德见我!”
清朝皇帝下旨,分两种:在京官员领受旨意,由宫里的太监宣旨;京外官员接旨,则交官差快马前往宣旨。
慈禧大太监安德海,就是因为这个原因,私自出京,遭到了丁宝桢诛杀。
第57章 今天更新时间晚点
早上到现在到处跑亲戚,连水都没喝上一口(っc)
第58章 江河日下 旭日东升
临近过年,聂杰人正带着大将军府的一众官吏,行走于水渠田埂,入眼可见都是农忙景象。
这是伪清的乾隆朝,不比现代社会经济发达,往往越到了过年时节,农民为了来年的收成,也就会显得越发忙碌。
“如今年关将至,伪清治下烽烟四起,而我大汉疆域却是风调雨顺、百姓安乐,这都是大将军与老太爷的功绩啊!”陪同过来视察农桑的江陵知县魏耀,对着聂杰人拍起了马屁。
聂杰人摆了摆手:“哪有什么功绩,不过是以前为了地主家种田,现在为了自己种田,情况自然是不一样的。”
这话讲的直白,瞬间让魏知县后续的马屁,不知道该怎么接了。
而身边其他随从官吏见此,全都对一脸尴尬的魏耀颇为鄙夷,他们里面许多都是新进大将军府的年轻士子,有不少还是出身县学的贫苦学子(有钱的一般不读县学)。
不说有无傲骨,至少也还没被满清官场这口大黑染缸,给染得乌鸦一般黑,所以对魏耀这样的谄媚官吏自然鄙夷看不上,也有过少年英气,想要干出几分政绩来,造福治下的百姓。
至于这份英气能维持多久,那就不知道了。
聂杰人还在继续走走停停,有农户自然看到了这些人,但却没有理会,因为这些人都没穿着官服。
这还是聂杰人要求的,作为曾经的乡下首富,对农户心理的揣摩,可比这些官僚熟悉多了,知道这一身官服亮出来,那基本上农民什么也不用干了。
聂家积攒了几代的田产财富,都已经被聂宇一言分了出去,所以现在这荆州半府,就是他聂家剩下的全部“东西”了。
聂杰人自然得上点心,让他真管国家大事可能不太行,但管管乡镇的农民种地生产,那是地主老财看家本事:“走了一圈,这处乡庄的部分水渠似乎许久没有修缮过了,现在雨水尚且充足,可等到来年夏秋该怎么办?当尽快着手开挖重修新渠,还有一些地方的田埂水渠怎么也那么混乱,是不是有村庄在私自组织乱挖抢水?”
简单走了几圈,聂杰人就基本摸清了这一片农田的概况,并给出确定的方案章程。
挖渠占道、争抢水源,这在乡下农村很正常,也很普遍,往往闹起来就比较难处理。
但再难处理,也得处理,要不然弄不好就是两村、或多村械斗,这可都是人口生产力,械斗打起来,多少个村子够没的?
聂杰人看过了这方田野,接着离开转手去下一处,也没觉得有多疲倦,以前在洋津畈他就没少走路,年轻时家业不发达那会儿,还曾被老父亲逼着下过地。
“对了,我观荆州府的乡田水渠是如此,那宜都、枝江的田地水渠应该也差不多,吾儿当初曾与我说过,这乡镇要想富起来,唯有二点:修路和水利。”
聂杰人伸出手指比划道:“这是至理真言,就拿宜都县来说,那里多山林地,各处乡镇都被分割。若能修起官道,那就能将各镇的集市互相连接,镇民百姓不论交纳税粮,还是贩运农货,都能更加方便。百姓也能多条赚钱之法,官府也能收到更多税赋,何乐而不为?”
“再说水利,水利为农耕之本,即便没有旱灾,有水渠可以引流灌溉,农户也能少走些弯路,多灌溉几亩地,来年收成也能多出一分。一亩地多一分收成,那几万亩、几十万亩就是几十万分的收成,折算粮赋足以养活万军。”
听到这里,随从的官吏瞬间明白了,三句话离不开养兵,那不用猜都知道,肯定是有人教老太爷这么说的。
不过,想归这么想,说的也确实没什么毛病。
现在的汉军地盘下,乡这个行政单位基本名存实亡,聂宇倒是没有撤销乡,但新建的镇却把乡村进行了重新整合。
尤其是大量外来流民的分田落籍,作为大姓的地主豪强都被分田析产,曾经乡村封闭的宗族体系正在逐渐瓦解,全新的村镇二级行政区划在迅速搭建。
短时间内外姓流民的大量流入,而本地大姓宗族被肢解,确实可以让宗族力量衰退,但若是新建的村镇无法互通有无,甚至与县城都不能保证紧密联系。
那用不了多久,这些村镇必然会演化成全新的宗族势力。
这太正常了,古代社会经济落后,连种地挖水渠可能都会爆发纠纷,单打独斗怎么抢的过别人,百姓为了生存自保,理所当然就会去抱团取暖。
同姓之间抱团取暖,就会建立宗族,以宗族血缘为纽带,形成庞大的地头蛇势力。
现在聂宇手握刀把子,又趁着分田才把宗族给削弱,但不可能真的消灭了,所以修路和水利就成了必行之政。
要想富,先修路!
只要修通了各村镇官道,百姓就可以通过官道,直接去城镇卖货赚钱了。
都说雍正摊丁入亩,减轻了百姓负担,因为他取消了人头税,把人头税加进了土地税,等于土地多的就得多交税,土地少、没土地的就能少交或不交税。
然而,实际上的情况却是,清朝统治下的普通百姓极度贫困,几乎没有多少赚钱的机会,只能给地主们做佃户,稍微闲点还得给地主家打零工,地主们多交的那份税,全部一分不让转嫁给了佃户百姓。
尤其到了乾隆朝,乾隆还取消了官绅一体纳粮,恢复了官绅免税的特权。
这算哪门子的减轻负担?
聂杰人这时看到的百姓安乐,也确实都是发自内心,因为聂宇给他们分田了,他们不用再承担曾经佃户时的沉重租赋。
哪怕聂宇还是按照伪清的税额来收税,百姓也都只会夸赞大将军仁义!
“说的对,修路和水利才是利国之本!”
有个青年文书当下主动请命道:“学生李琛愿意来年开春,亲往宜都县山镇,监督主持地方修缮官道、开挖兴修水利灌渠。”
有了一个李琛带头,其他差不多年纪的文书官,也都瞬间反应了过来,当下争先恐后抢着道。
“学生谢彦辰也愿前往宜都修渠挖沟!”
“学生顾景愿往宜都、枝江……”
“学生赵志杰……”
一下子,好几个青年文书相继请命,就连旁边的江陵知县魏耀见此,也是暗暗点头。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作为官场老油子,哪能看不出来,说是青年士子心底的书生英气,同样书生英气也不是真的愣头青。
或许有那么几个,但更多还是看重这里面的长远利益考量。
宜都那可是大将军的龙兴之地,看着是穷山恶水了些,现在去也可能真的有些艰苦,可只要把事情都办好了,那就是妥妥的政绩功劳。
没办法,谁让汉军尚在起家之初,手下的人才极度缺乏,为了不让地方爆炸,行政体系勉力维持,连伪清降官都没全杀,还是留下一部分。
目前的魏耀便是在以老带新,加上之前举报同知的功劳,只要不犯啥子大错,一个安稳病退是保底钉钉的。
这也是聂宇的策略筹码,便如某伟人说过,要把朋友搞的多多的,把敌人圈的少少的。
“好好好!”聂杰人又不是真傻,那心里都跟明镜似的,当下捻着没几寸的短须笑道,“如今吾儿大业草创,这荆州半府都是百废待兴,还要大将军府的各位齐心协力,早日能够反清复汉,光复天下!”
“我等必将尽心竭力!”
随从官吏连忙齐声拱手应道。
就连魏耀这个降官知县,此刻也是感到心头激动,不是因为聂杰人的几句话而振奋,而是对汉军治下的官场氛围。
没有贪污行贿,全都尽心竭力,认真办事,哪怕有着升官的原始欲望驱动,但谁做官不是为了升官?
能为了升官,去好好做事,那也算是好官了。
汉军这里,众贼官齐心协力、造福百姓,而伪清那边,蝇营狗苟、多行龌龊、贪赃枉法。
这大清便入江河日下,而汉军作为反贼,倒是旭日东升!
可算是回来了,晚上还得吃饭
大家千万不要误解了“湖广熟天下足”这句谚语的内容了,这里的“熟”并非仅仅单指粮食成熟了,而是指包括粮食在内的所有与生活相关的农副产品,这些农副产品包括农、林、牧、副、渔的五业产品,可以细分为粮食、经济作物、竹木材、工业用油及漆胶、禽畜产品、蚕茧蚕丝、干鲜果、干鲜菜及调味品、药材、土副产品、水产品等若干大类,每个大类又分若干小类。涵盖了人类的所有生活不可缺少的所有要素产品。
第59章 嘉庆元年
嘉庆元年(乾隆六十一年),正月初一。
这伪清的年号很有“讲究”,都说乾隆在位六十一年,但实际上真的有点讲不好。
因为按照十全老大爷自己下达的诏书,乾隆六十年的年末,嘉庆就已经被立为嗣皇帝,又在次年正式改元登基,也就是今天。
可实际上操作却是,嘉庆登基改元了,然后乾隆退位做太上皇,之后满朝文武、八旗重臣、蒙古王公继续给乾隆上奏折,上书由原来的“××叩首恭请皇上圣安”,改为“××叩首恭请太上皇圣安”。
(此图里,雍正改“奴才”为“臣”,言外之意就是杨宗仁不配,还批了句“称臣得体”,以显大度)
然后呢,这还不算太离谱。
真正离谱的在于,皇宫里的时宪书、起居注记录,同样也用“乾隆六十一年”,而不是“嘉庆元年”。
(开个玩笑,乾隆有六十三年.doge)
却说,荆州的大将军府,聂宇难得睡到了日上三竿才起。
这几个月忙着造反,几乎天天都没法睡好,幸亏穿越后身体比曾经壮实了不少,而且又处在最精力旺盛、无处发泄的年纪。
“少爷,您起了,奴这就给你端水洗漱。”丫鬟小红听到屋内动静,忙说道。
聂宇有些无奈:“小红,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你现在不是我聂家奴婢,可以不用再自称奴,也不用再称我为少爷。”
丫鬟小红眨巴眨巴水灵眸子:“可是少爷就是少爷啊!爹说了,要奴记着少爷的好,尽心尽力服侍好少爷,还有……”
说到最后,声音不自觉变小了,脸腮也变得通红。
聂宇听到这,也不说了,他知道刘叔(管家)是什么想法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啊!
之前说过,他的这个贴身丫鬟小红,正是刘叔刘管家唯一的闺女,所以送来做他的贴身丫鬟,就是存着给他做填房妾室的心思。
刘叔跟着他爹跟了大半辈子,从小就一起长大,尽心尽力、鞍前马后,一路从贴身家奴,混到了聂家管事,本身就关系匪浅。
刘叔没儿子,就一个闺女,娶做正室不太可能,但做个填房妾室还是绰绰有余,也算是与刘叔亲上加亲,这么多年劳碌效力的回报。
不过现在,聂宇干起了反清复汉的大事,为了尽可能多的团结能团结的人力物力,先是给流民佃户分田落籍,将宗族地主瓦解掉,接着又带头解放家奴,把家奴恢复到雇佣工。
这并不算惊世骇俗,因为历朝开国皇帝,几乎都做过类似的事情,比如汉之光武,就曾下旨禁止权贵蓄奴,不允许地方搞人口买卖。
严格来说,一直到伪清初年,人牙都算非法,被抓到了那都是要流放杀头的。
之所以要这么干,他们的目的很纯粹,就是单纯的增加劳动力,增加治下的户口人丁,包括鼎鼎有名的“三武灭佛”,本质上也是百姓都去当和尚避税,没人种地了。
不要觉得惊诧,觉得古人就做不出这“人人平等”的操作,因为他们的底层逻辑就不是为了“平等”,而是为了让更多百姓为王朝去种地,大户们的蓄奴行为,反而影响到了正常的农桑耕作。
聂宇收敛了思绪,小红正端着水盆进来,伸手拧干湿巾,就要垫脚给他擦脸。
上一篇:人在大明躺平全靠分身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