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41节
可以说,就算现在把城内的百姓青壮都募集到一起,能有一两千人都算顶天了。
“反贼现在做什么?”有文吏问道。
报告衙役说道:“不知道,不过我们看到外围城区许多百姓,在帮着城外的汉兵修筑营帐,似乎还有一些商户在把粮食运给汉兵。”
典史也没在意衙役把反贼说成了汉兵,颇为惊诧问道:“把粮食都运送给汉兵?那些商户难道全都从贼了?”
报告衙役摇头:“应该不是,小的看到那些汉兵似乎是给钱了,那些商户回来后也都说,他们是在卖粮食给汉兵,还是按市价算钱,甚至还说只要咱们现在开城投降,也都能免死……”
“下去吧!”典史一抬手没让对方把话说完。
待到衙役离开,才有典史的心腹文吏问道:“司爷,我们真要强拒汉兵?”
典史和县令两个食君之禄,而且还是异地为官,家人妻儿不在本地,所以瞻前顾后,不敢投降,可跟他们有什么关系?
这些文吏基本都是本地胥吏系统出身,一辈子仕途到顶了,别想做官,但同样工作稳定,父死子继。
县令心存死志,自汉兵来了以后,就彻底在县衙不出门了,而典史同样心中迟疑,他不想死,却又不敢降,只能就这么僵着。
外面的汉兵也没闲着,一边修筑营帐围城,一边又在乡间不断扫荡地主。
那些被带来的基层官吏,已经被散到了公安县的几处乡镇,全都统一任命为镇长。
这些乡镇,暂时不搞什么合并改置,依旧维持原来的乡镇二级区划,之后就是惯例的拆分地主大户、分田落籍给佃户、禁止蓄奴。
那些地主似乎都提前打听过,全都非常配合,仅有的几家土豪劣绅聚众顽抗,直接调了一营兵过去,就轻松镇压,还顺便杀鸡儆猴。
围城不过几日,县城周边乡镇,都被汉兵扫荡收复。
公安县彻底沦为孤城!
今天上班,好累啊!不是才刚放假吗?
第65章 离得很近啊!
入夜。
何顺安还在看着手里的荆州地图,这地图是大将军出兵前给他的,而且还是他跟白楠一人一张,里面从城市到乡镇河川,全都画的清清楚楚。
“何指挥使,如今公安县周边乡镇,都已经为我汉军所下,这公安县城应该也就这几日的功夫了。”
说话这人是公安县令吴子默,宜都县的乡绅地主出身,考过童生,但没中秀才,文才不咋地,但胜在做事牢靠放心,又愿意亲力亲为。
在宜都县主持一块地方分田落户的时候,因为下面有人故意乱分田,把好田分给自家同姓兄弟,把坏田分给外人,导致两个村的村民差点发生冲突械斗。
这家伙愣是不管读书人的体面,一路冲到田埂里拦住了两波人,而后好说歹说把人劝住,再经过彻查和村民百姓的指证,确定了是有人故意使坏,当下就把人举报到了聂宇跟前,自己则亲自前往公正分田。
聂宇对这人的印象,能力平平,但做事用心,而且是真的公正不贪污,甭管心里怎么想的,能做到明面上如此,那总归可以提拔看看。
何顺安笑道:“呵呵,那就再等两天,这几日我也会安排打造攻城器械,动静闹得越大越好,若是这公安县自己能降最好,不能降无非就是强攻夺城,也正好练练那帮新兵的胆子。”
“那本官就祝何指挥旗开得胜了!”吴子默拱手说道。
何顺安同样拱手:“吴知县客气!”
这二人正讲话间,忽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喧哗。
“哗~哗~~!”
何顺安、吴子默两个人,带着亲兵和随从官吏,匆忙从大帐走出来。
正好见到公安县城头上,有着大量火光攒动,像是有许多人在举着火把乱冲。
何顺安拿出大将军给他们出征将领发的望远镜,对着城头上看去,果然是许多人举着火把在跑,里面甚至还有人在挥刀砍杀,刀光硬着火把光闪烁不停,很容易辨认出来。
等等,什么情况?
这是清狗内讧了?
何顺安一愣,有些没搞清状况,也不敢大晚上跑去进兵攻城,生怕中了清狗的埋伏。
实际上,何顺安完全是自己太谨慎了,哪有什么埋伏的,真的就是城里面的清狗内讧了。
前面说过,典史、县令属于朝廷命官,所以都是异地为官,妻儿老小全在外地,这俩压根不敢随便投降。本地的文吏们却没这个顾忌,当官的不敢降,可他们不想跟当官的后面陪葬啊!
虽然汉军什么都没做,只是在外城区的商户手里买粮,顺带让他们带话过去,但同样也让这些县城文吏们动了心思。
既然汉军承诺了不杀人,而且汉军的名声似乎也确实不错,总之比印象里的反贼要好了太多。
就算是地主士绅,只要交出了土地,连浮财产业都不会豪夺,顶多就是不允许再蓄养藏匿奴婢,这都不叫事!
县城地主,能有多少土地、多少家奴,只要能保他们的身家性命,要了就给了呗!
终于,在汉军的持续围城战术下,这些文吏不想继续坐以待毙了。
既然县令、典史老爷都不怕死,那就麻烦用二位老爷的脑袋,换来公安县上下的活命吧!
心腹文吏带着好几名衙役,闯入了典史廨(也叫巡捕衙):“司爷,对不住,咱们与您老不同,咱们的全家老小都在城内,都盼着咱们来活命呢!”
典史心中惊惶,还是犹自镇定道:“你们就算把我抓住,献给了汉兵,就以为能保住自己了?”
“汉兵早就说了,只要开城投降,汉兵不会在公安县大开杀戒!”文吏说道。
典史声嘶力竭道:“他们可是反贼啊!”
“您都说是汉兵了。”文吏耐人寻味的说道。
“……太爷那边?”
“已经有人过去了。”
典史终于认命,他不敢趁机寻死,只是回去卧房找出了自己的官服,端正穿好了以后,又整了整衣冠,方才跟着那造反的文吏出去。
另一边,县衙内院,知县张翼同样也没睡下,他还以为是汉兵终于打进来了,正要准备绳子上吊自杀。为了死的体面,连那身大清正七品文官的官服顶戴都换上了。
只是才刚要上去踩凳子,外面就冲进来一大帮衙役,趁着张翼愣神功夫,七八个人一拥而上,就把张翼给生擒活捉,连脑袋上的顶戴都打飞,一根金钱鼠尾辫子乱甩,没一点殉国忠臣的体面,倒是平添一丝滑稽。
县令、典史都被活捉,文吏带着衙役全反了,不愿意投降的,也都被趁乱袭杀。
翌日早上。
何顺安整顿军队,准备试探一波。
公安县城门缓缓打开,里面出来一队衙役,押着为首的两个人,身上都穿着标准的清朝官服,头上留着金钱鼠尾辫子,而其余随从文吏、衙役则全剃了光头。
何顺安愣了一下,方才反应过来,这是直接投降了。
“恭迎大汉军入城!”
这些文吏哗啦啦跪了一地,那公安县令还不想跪,被后面的衙役一脚踹翻。
何顺安扫看一眼这些文吏,而后说道:“我是大汉军,反清复汉大将军麾下指挥使何顺安,你们可以呼我为何指挥使,而我身边这位,是我家大将军任命的公安县令吴子默。”
“拜见何指挥使,拜见吴县台!”
下面的文吏们听清楚了,连忙改口恭迎道。
何顺安没啥感觉。
吴子默同样面无表情,但心底却是已经快要爽翻天。
遥想半年前,他还是一介乡间童生,家里不算多有钱,考个秀才都勉强。因为被汉军强征才做了文吏,他没有与其他人一样抱怨,反而看到了汉军的军纪严明、战力精锐,汉军的大将军似乎还颇有志向,索性脑子一热就想跟着博一把。
然后,他现在成了公安县令,就连昔日自己要高高仰望的伪清县令,如今也要为了活命,而匍匐跪在自己面前讨好。
那身曾经让吴子默倍感羡慕的正七品鸂鶒补服,而今在他的眼里,也是变得尤为看不顺眼,果然是伪清鞑子,官服居然弄得这么难看,方方正正、满是阴沉暮气。
再看自己身上官服,据说这才是真正汉家衣冠,是临行前大将军给他们配发的,样式官帽就是比伪清的好看多了。
何顺安直到入城才说道:“城防我已经全面接管,之后我会给你留下五百兵,其余兵力我都会带走,东进与白指挥使会合,力图最快速度夺下石首、监利二县,统一荆州府。”
吴子默点头:“五百汉兵足矣。”
接着,又看向那些投降文吏说道:“你们有献城之功,我们汉军也不是说话不算话的滥杀反贼,你们今后就跟着我带来的官吏后头做事,先从乡镇基层做起,若是干得好,也未尝不能论功升迁做官。”
“是。”
那些文吏闻言自然从命。
对他们而言,保住性命就算万幸,居然还能论功升迁做官。
吴子默又说道:“至于现在,先把城中富户召集过来,我要跟他们训话,宣讲一下我汉军政策。”
……
何顺安的动作很快,分出了五百兵后,他手下还有一千五百军,全部走陆路东进,往石首县赶去。
一路急行军下,不过二三日就到达石首县,方才知道消息,石首县已经城破。
与他拿下公安县差不多,甚至还要来的更加容易。
白楠领军特地包围石首县,又故意不攻城,只每日操练军士,打造攻城器械,连续好几天下来,石首县文吏富户们联手,要抓了县令开城投降。
石首县令倒是更硬气,眼见大势已去,刎颈自尽。
尸体被就地掩埋,脑袋被割下硝制好了,已经送去了荆州。
一个为了满清殉国的狗汉奸,谈什么厚葬,没挫骨扬灰就不错了。
何顺安没再跟去监利县,监利县离得太远,现在去估摸着赶不上了,他怼着地图看了半天,忽然注意到了荆州以南。
离得很近啊!
第66章 应该不是汉贼吧!
石首县城,地处长江东南沿岸,这里也是荆州府的最南端。
何顺安平铺开了手中地图,他的手指顺着自己脚下的方位,一路往南延伸,穿过桃花山脉,那里是湖南岳州府华容县。
怎么样?是不是很耳熟?
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
这段《三国演义》中的经典故事集,里面提到过的华容古道,指的便是分割了华容、石首二县的桃花山脉,其中一条贯通二县的山径古道(南宋·胡三省《资治通鉴·注》)。
“离得很近?指挥使莫不是要打华容县?”来到大营议事的一员千总,正盯着桌上的地图方向问道。
何顺安没有否认:“为什么不行?我军如今已经拿下石首县,只要穿越桃花山脉,就可直接进兵华容县,华容县的清军必定没有防备。而且,我军除开留守公安县的一营五百军,余者都未经大战,并无伤亡,粮草充裕,完全还有一战之力。”
有千总忍不住出言劝道:“指挥使,这样不行吧!大将军给我们的命令,只是与白指挥一起,先拿下公安、石首、监利三县,没有让我们南下进兵湖南。”
何顺安摇了摇头说道:“不,你们没懂我的意思,我不是现在要南下决战,这次咱们明明只是收复三县,却出动了两军,足足四千多汉兵。”
“为的是什么?无非练兵而已。”
上一篇:人在大明躺平全靠分身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