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45节
被活生生的分尸,如此痛苦的死法,他们这辈子也算是体验到了。
刘典史已经痛苦到了面部扭曲,早知道会有如此下场,他恐怕一开始就投了,哪怕陪着县台大人一起死战到底,也能少受点罪。
前后约莫折腾了一炷香的功夫,终于阎王爷成功救下了罗时暄和刘典史二人。
他们的脑袋被斩下包裹住,每个士绅都分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功劳”。
第71章 大权在握
“大将军,这是老太爷送来的时政书。”作为首席秘书官的冯修永递上一封文书报告。
聂宇仔细阅读过后,又将其顺手传阅给了下面的秘书阁,而后目光抬向了摆在大堂正中央的湖北地图台板。
底下的秘书官们,一边传阅着时政报告,一边心思各有计较。
在他们看来,如今的大将军府,这位大将军和老太爷的关系相当微妙且复杂。
因为大将军作为儿子,主管军务,而老太爷作为老子,主管民政,这本是合理明确的分工。但偏偏老太爷又喜欢把民政处理的文书,每次都总结一下递给大将军一份,差不多就是老太爷只负责打报告,要批条子得找大将军来干。
颇有点像是李二和李渊父子的关系,甚至这位老太爷还不如李渊,李渊好歹前期做过皇帝,掌过大权,后面玄武门之变才被架空。
当然,这对秘书阁而言不重要,因为大将军手里权力大,也意味着他们秘书阁的权力大。
秘书阁不能直接操持政务,对军务也只能建言献策,但这不妨碍秘书阁作为大将军私人秘书,所谓天子门生便是如此了。
虽然汉军还没得天下,连湖北一省都没有,可秘书阁本身已经约等于内阁、军机处的混合体。
这种混合体制下的秘书阁,未来肯定会逐渐暴露问题,就连伪清也是前后几经废置军机处,但至少现在聂宇用的还是挺顺手,可以省去很多麻烦事。
冯修永这时已经来到台板前,伸手指着地图上的荆州府地说道:“大将军,根据老太爷送来的时政书,待我大汉军统一荆州府,就可获得完整的江汉平原精华之地。”
“届时,我汉军治下的耕地起码可增加四到五成,那原本田地不够分的问题,也能得到极大缓解。而且,荆州以西有着偏僻山地,但荆州府以东却多为平原膏腴,完全可以鼓励百姓开垦拓荒,增加耕地面积。”
鼓励百姓开垦拓荒,这同样也是民政衙门,想出来的应对方案。
土地不够分,那就让百姓自行组织去开垦,开垦拓荒出来的土地,都可以获得一年到三年的免税或半税政策,具体怎么来视垦荒面积和实际垦荒情况而定。
冯修永接着说:“减免赋税肯定还不够,因为大将军府先前定下了户均分田,从军户到佃户,再到流民户口,都有定好的田额,看似兼顾到了各方利益,但实则却很不公平。”
“哦?有何不公平?”聂宇虚心请教。
冯修永拿出从民政衙门要来的户籍、土地双册,而后说道:“首先,军户且先不论,这是大将军府的根基,他们的分田肯定是够的,可轮到佃户、流民户口,差距就显露出来了。因为佃户是本地百姓,所以他们的户籍丁口肯定是正常的,甚至许多佃户,为了能佃耕更多土地,往往都会有两到三名男丁。”
“可流民就不同了,说句不好听的,流民都是外省来的难民,他们的妻儿双亲大多都已经死在逃难路上,许多流民户口,只有孤身一人,了不起的就娶妻成家,也不过二三人。”
“二者对比,就是佃户看似占有6亩地,比流民户口的5亩地,多了整整一亩地的差额,可佃户家中同样也比流民多了近一倍的丁口,换句话来说,就是人均分田上,佃户是远远不如流民的。”
聂宇顿时恍然大悟,他此前光想着户口分田,以及在税赋上进行调整,但却忘了流民和佃户是不同的。
流民大多孑然一身,都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主,虽然现在已有许多流民在基层官吏撮合下,陆续的成家立户,可即便如此,也顶多一户从一口人,变成了两口人。
而佃户们都是本地百姓,一户五六口人是常态,甚至七八口人的也有许多。
换算下来,流民户口基本都能满足人均分田2到3亩,而佃户却人均一亩地都够呛。
如此分田,确实是很不公平了,也就是大部分佃户没仔细算过,而且大将军府削减了曾经的苛政杂捐,也不再动不动叫他们服徭役。
就算服徭役,也是为了村镇修水利,修官道便民,还选的农闲时候,给工钱给粮食。
哪怕有佃户算出了不对,也不会这时候冒出来说什么。
可不说,就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等着后面地盘越来越大,过个一两年时间,那佃户户口的百姓,肯定得出来闹腾。
不患寡而患不均嘛!
“秘书阁有什么好办法?”聂宇问道。
“改制!”冯修永说道,“原来的户籍分田,需要废除,但不用把田地收回,而是改户籍分田为人均分田,多的不用退,少的可以由大将军府补上。”
“人均分田多少?”聂宇再问。
冯修永回答:“按照此前伪清治下,赋税沉苛,加上各种徭役杂捐摊派,别说户均5亩田,就是户均6亩田都是不够温饱,交完了沉苛赋税,基本也就不剩下多少余粮。若要温饱有余,还能交的上赋税,至少要人均3到4亩地才可。”
“所以,臣以为可趁着现在地盘壮大,许多土地尚未开垦分田,恢复百姓的人均分田3到4亩。这样既不会让大将军府亏多少,还能解决分田不均的隐患,又可以进一步的笼络民心,让百姓皆心向于大将军!”
说白了,就是给百姓全都多分田,不仅能解决分田不均,还能让大部分百姓都能白捡土地,就连落籍的流民,同样也能白捡一到二亩地。
一亩地看着很少,算不了什么,但你要学会对比,大地主眼里,一亩地而已,可在百姓眼里,一亩地就是多一亩地的收成口粮。
而且,还是原本没有,现在有了,这相当于纯赚了。
再加上大将军府免去了曾经的沉苛滥税,那一亩地的含金量就更高了。
这套多分田的法子,放在之前肯定不行,因为户均分田都不够了,可现在地盘扩张,那可以分的田就又增加了。
所有人都能得到好处,还能以此推动汉军治下军民的好战尚武之风,因为土地总有不够分的时候,原来不够分了只能兴修水利,现在不够分了,那就继续对外扩张,拿到更多的土地。
聂宇经过认真思量,当即做出决议:
第一,改制。户均分田改为人均分田,人均分田增加到3亩地。这样增加的不多,还能让流民也多赚一亩地,那些孤身流民觉得没赚到,那就成家娶妻,多生孩子,就能多分田了。
第二,组织百姓移民垦荒,荆州府以西倒是还没到承受极限,可人口都集中于西部肯定不行,得均匀分散出去,也能瓦解新占地盘的本地士绅宗族。而且现在移民垦荒,既能增加耕地,还能形成移民定制,一块地盘分不出田了,那就往外移民。未来统一了,国内不够分,就往外面分,去殖民。
这两项决策定下,荆州府的分田压力就没那么大了,还能同时收拢流民、佃户,以及部分自耕农的民心。
自耕农有田,但也不多,而现在人均分田3亩,那他们也能有的赚。
哪怕只多分一亩地,那也是赚了,还是大赚。
所有分到田的百姓,肯定都会死心塌地追随汉军,因为只有汉军一直在,他们的土地才能保得住。
第72章 成家立业
冯修永等聂宇定下决议,方才接着说道:“大将军,这只是佃户,流民、军户分田的解决方案,还有关于游民的户籍分田问题……”
关于游民,前面就有提到过,便是诸如牛马、打行在内,还包括了地方的土匪、流氓、乞丐、娼妓、江湖术士等特殊群体。
游民重点在于“游”字,他们往往居无定所、四处漂泊游荡,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可以是牛马,也可以是打行打手,更可以是地痞无赖。
游民主要形成于明朝中后期,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就是王朝后期人口爆炸式增长和土地兼并相冲,导致大量人口失去土地,被迫远走他乡成为游民。
当然,汉军老营出身的流民,并不算作游民,因为游民本来就没有土地,且保持着相对稳定的迁徙,而流民则是各种原因下离开了家乡的失地农民,不光居无定所,还可能随时饿死。
作为湖广重镇的荆州府,还没有遭受过剧烈的战争破坏,所以不光是外来涌入的流民多,城市容纳的游民也很多。
刚开始,这些城市游民倒没有太大的反应,因为他们信不过汉军,也信不过大将军府,再加上原来的迁徙生活也过惯了,并没多少人去乡下分田落户。
可随着大将军府开始扫荡城市里的牛马打行,就连街头要饭的乞丐在内,只要手脚健全的也都被抓着去落户分田。
有手有脚的,干什么不好,非要当乞丐要饭?
没有地,那就给你分地,不会种地,那就让基层官吏安排人,带着你一块种地,缺耕牛的也可以由官府租借。
除非实在老弱妇孺,才会安排送去栖流所集中安置。
嗯,可能许多人不信,但清朝确实设有赠养鳏寡乞丐的栖流所,其本质是延续自宋徽宗时期的居养院制度。
南宋、元、明、清都有延续这条制度,因为确实可以稳定社会秩序,减少那些不稳定因素闹乱子的可能性。
聂宇没有废置栖流所,反而出钱重启了不少,实在是乾隆末年的满清,已经由内到外烂透了,地方的栖流所也在逐渐名存实亡。
因为大量乞丐被强制的编户分田,实在老无所依的也安排住进了栖流所,导致城市游民的生存空间遭到挤压,再加上汉军此前宣传的分田减税、禁蓄奴婢等等政策。
今年初春开始,越来越多混不下去的城市游民,还有许多有手有脚,渴望有稳定生活的牛马,纷纷前往乡下农村,想要编户分田,成为正经种地的百姓。
初时还好,地方官吏认为这是政绩,还能宣扬汉军的民心所向,可很快就发现苗头不对了,分田的人实在太多了,田也不够分了。
聂宇看着手里的文书报告,怎么也没想过只是强制清退乞丐,让乞丐们恢复生产,就能带来如此剧烈的影响。
聂宇想了想,问道:“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冯修水说道:“民政衙门的同僚提供了一条方案,让游民都落户在城市,而城市户籍不参与乡镇户籍的分田,那就不会出现地不够分,只是这样的话,游民的本质关系没有变化,让他们落户在城市,哪怕换个城市落户,也只让他们到另一个地方做游民,该当乞丐的继续做乞丐,该做流氓的继续当流氓……”
聂宇点点头,认同了秘书阁的说法,游民想要去农村分田,无非就是改变现状,让他们落户城市,那连治标不治本都算不上,充其量就是自欺欺人。
聂宇又问:“那秘书阁有什么方案?”
冯修永说道:“移民、垦荒,没有别的办法。甚至包括现在的分田,不算上游民在内,分到后面也会逐渐不够分,唯有移民和垦荒才能解决,而移民和垦荒,意味着必须打仗。”
行了,明白了,马尔萨斯陷阱嘛!
聂宇记得自己前世在营销号上看到过,说白了就是人口增长永远比土地增长要快,要解决二者不均的问题,只能持续增加土地增长,或者降低人口增长。
海岛奇兵解决问题的办法,靠的是流放罪犯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暂时搞不了,聂宇能买到蒸汽机图纸,但暂时没空去弄,只能先打仗扩张地盘了。
聂宇微微点头,说道:“嗯,那还是按照刚才说的,户籍分田改为人均分田,再组织百姓开垦拓荒,具体细节让民政衙门做一份报告给我看,还有游民愿意落户的也不用拒绝,总归是愿意种地更生的。”
内政分田的事情说完,眼看冯修永似乎还有话说。
“还有什么事吗?”聂宇问道。
冯修永笑道:“大将军,我汉军自月初出兵攻略公安、石首、监利三县,于日前奏报,公安、石首二县已下,余下监利县不过螳臂当车。而湖北巡抚惠龄有着把柄受制于大将军,如非逼不得已,他不会管这荆州之事,我汉军大势已成矣!”
说完,见聂宇面色没有什么波动,冯修永忽然一拱手说道:“大将军,您该娶妻了!”
“……”
聂宇一愣,周旋了半天,居然是来劝他结婚的。
其余秘书官脸色无有波动,显然都已提前通过了气,对现在这情况有过准备。
聂宇也不尴尬,反正前面该尴尬都尴尬过了,他说道:“如今反清大业刚刚起步,本将军也还年轻,此事倒是先不着急。”
冯修永没说话,下面一个秘书官起身说道:“大将军此言差矣!须知成家立业,唯有先成家,方才再立业。而大将军是真英雄,不被儿女情长所扰,这才先创下偌大基业,如今我汉军之势既成,不再先前那般危局,也当娶妻成家,以安民心了。”
总结起来就是,之前反清刚起步,局势还不稳当,现在荆州都是汉军地盘了,湖北巡抚也被拿捏,也该成家安定人心了。
没办法,造反就这样,就连娶妻也不能全凭个人喜乐,更多是为了政治任务。
比如朱元璋就先娶了马皇后,再娶了郭惠妃,马皇后是真爱,而郭惠妃不见得,能收了,全在于安抚郭子兴旧部。
冯修永见聂宇还在犹豫,方才补充道:“大将军,此事老太爷也是知晓的!”
“而且古来开创之主,虽也有大将军这般情况,但也大多在立业过后便成家,以安军民之心!”
话说的不多,但该暗示的意思也暗示差不多,有了基业还不成家的,就算自己能放心,手底下跟着一起造反的官员、军队、百姓也不放心。
说句不好听的,万一要是你突然死了怎么办?
没有后代,这反清大业谁来继承?
聂宇被说服了:“本将军知道了。”
上一篇:人在大明躺平全靠分身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