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47节
嗯,纯民用型号电台,价格约等于整整两块“传国玉玺”。
不是聂宇不想用对讲机,实在是对讲机距离太近,了不起几公里远,还可能受到天气、环境以及其他对讲机的干扰,引起通讯频道的紊乱。
电台就不样了,贵是贵了点,但胜在比较稳定,可以直接拿来架设一个电台基站。
这要是放到现代社会,民用电台架设的基站,肯定没啥卵用,因为大的基站太多,各种电磁波信号干扰下,会严重破坏民用电台基站的稳定性。
可这是古代,两百多年前的大清朝,要什么没什么,电离层的信号环境好的出奇。
用民用电台建立起远距离通讯,完全没有任何问题,通讯效果也只会比后来的电台要更强大。
聂宇手里抚摸着这部斥巨资拿下的民用电台,缓缓说道:“此为千里耳,与千里镜一样,都是本将军通过特殊渠道,从南洋夷人那里弄过来的好东西,可瞬息之间就能传达千里之外。”
“真能传达千里?”冯修永大惊失态。
别说是他了,其他秘书官同样也是大为震动,前面的千里镜虽然让人惊诧,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因为明清本来就是眼镜这类的镜片工艺,冯修永还曾经跟着惠龄一道,有见识过南洋夷人的千里镜,确实能够远距离视物。
聂宇拿出来的“千里镜”不一样,在冯修永眼里也无非是定制不同,或者南洋夷人的工艺又精进了不少。
可这千里耳不同,日行千里不稀奇,可瞬息千里就很离谱了。
这就相当于,大将军府但凡有什么军事命令,完全可以在荆州府就能给华容县的汉军下令。而华容县的汉军,同样也能千里耳,把华容县的军情远距离汇报给荆州府,让大将军府来拿主意。
这些秘书官不是傻的,很快意识到了千里耳到底意味着什么。
所有人都是目光炽热,炽热中还带着复杂,有此好物,那还需要文官监军干什么!
没忍住,还是开挂了
第75章 讲武堂
“滴滴滴……”
“大将军,应当可以说话了。”
几名秘书官站在城楼里,摆弄了半天桌上的电台,总算是倒腾出点响动。
这电台虽是民用,还属于复古型号,操作相对简单,不简单也不可能拿出来卖,但到底是差了一个时代,没有任何经验下去学,也幸亏这些秘书官都读过书,理解能力还过得去,只折腾了半上午就明白了怎么操作。
至于用电问题,有太阳能充电和手摇充电,功率不高,但胜在稳定便携。
聂宇上前一步,伸手拿起电台话筒:“现在开始说明口令:康熙康熙吃糠喝稀,乾隆乾隆又欠又聋。”
按照事先安排好的,他们在城楼架设电台,而冯修永则带着人出城,也不用太远,因为城楼本来就很高,不大声说话城外的人肯定听不见。
架设电台进行测试,就是给这些官员都先看看,这电台的传声功能。
城外能看到的地方,冯修永等人正窝在一处草棚里,同时耳朵也贴着电台话筒,聚精会神准备听着话筒传声。
“滴滴滴……现在开始说明口令:康熙康熙吃糠喝稀,乾隆乾隆又欠又聋。”
几乎连刺啦延迟的声音都没有,聂宇的声音非常清晰在话筒里传达,清晰到冯修永一时间都有些没反应过来。
过了好一会儿,旁边等着提笔记录的秘书官,都以为应该失败了,正要放下毛笔收拾东西。
冯修永突然就放下了话筒,说道:“可以记录了。”
“啊……哦哦,冯秘书请说。”记录官员连忙竖耳提笔。
冯修永略微平复了下心中震撼,方才带着些好笑说道:“现在开始记录口令!康熙康熙吃糠喝稀,乾隆乾隆又欠又聋。”
“额……啊?”
记录官一愣,还以为自己听错了。
直到冯修永故作严肃的喊了一声:“愣着干什么,快写啊!写完了还要交给大将军,这可是大将军亲自说明的口令。”
记录官这下反应过来,也听懂了,倒没有什么愤懑,只是觉得这位大将军说话有些太过伤人了。
不对,应该是伤那些伪清狗奴才们的心了,这要是让那帮子狗奴才们听到看到,怕是恨不得当场过来找他们拼命了。
字数很少,没几个字,所以记录的秘书官很快写完,还专门写的特别工整漂亮。
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电台传声的功能测试成功,这下秘书阁的众人全都彻底服气了。
不光他们服气,消息很快在授意下,传遍了大将军府内外,所有大将军府的官吏都晓得大将军从南洋的夷商手里弄到了好东西,可以千里传声,号称“千里耳”的神器。
有了如此神器在手,所有人都明白这到底意味着什么,这可不是简单的控制军队,同样还能极大的改变今后战争的走向。
因为聂宇特地强调过了,这神器都是他好不容易弄来的稀罕物,伪清是没有、也没法搞到神器渠道,同样也无法进行仿造。
这就意味着今后伪清跟他们汉军作战,或是镇压白莲教的乱兵,都只能先通过地方督抚来解决,督抚们解决不了,就得递折子往朝廷请旨意,请求朝廷调兵遣将。
就算全程都走最快的水路运河,满打满算往返一趟也要个把月,关键到了京城还不算完,你还得跟朝廷汇报军情啊!所以,还得走关系打报告,再乞求和珅控制下的军机处能高抬贵手,不至于压了自己的折子。
等你好不容易打通所有渠道,把折子递交给皇帝看,实际上地方的消息都已经快滞后一个多月,甚至是更长时间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王朝但凡遇到叛乱,基本都是小的不用关心,大的就一发不可收拾。
远的不说,就说近的白莲教、太平天国,这俩一个打了十年,一个打了二十年,虽然最后还是平定了,但也是让满清元气大伤,大厦将倾之势不可倒转。
可汉军有电台就不同了,前线遇到任何问题,都能用电台通告后方,缺粮了就让后方马上运粮,一刻都不得耽误,出现了什么战局变化,也能立刻通电后方,有所准备。
此消彼长,清军拿什么跟汉军斗?
……
回到大将军府,没人再提什么文官监军。
都有了电台,还要文官做监军干嘛?
聂宇安排将电台先妥善收好,方才笑着说道:“本来我是打算等陈指挥使他们都学会了识字,再把这千里耳拿出来发给他们使用,但既然现在出了这档子问题,那提前些也就提前些吧!”
冯修永忙说道:“大将军自夷商处购得此等神器,我汉军必将于战场所向披靡!”
聂宇说道:“所向披靡不至于,但好用总归是好用些。而且冯先生先前说的也不无道理,华容县的问题不全在于何指挥使,更在于我汉军目前的军制,这军制的改革还是有必要的。”
“不久任、不遥领、不兼统,这三点都说的很好,军队便是军队,应该做好自己的分内之责,而文官也是如此,只要尽心尽力的去治民理政,文武之间各司其职,才是长久之道嘛!”
这话说的略微有些文绉绉,但下面听着的秘书阁众官却是后背直冒冷汗。
这哪是说的军制改革,分明就是在敲打提醒他们。
秘书阁管军政大事,但说到底他们还是秘书,组成秘书阁的当然也都是文官,所以他们也只需要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管理好军队的后勤、募兵就好,不要想太多有的没的,还特地搞出来个文官监军。
这是生怕他这个大将军看不出来吗?
秘书阁众官似乎才惊醒过来,大将军还是待他们太和善了,以至于他们都快忘了,对方可是反贼出身,是个杀人不眨眼的主,就连伪清的前荆州知府崔龙见,都是被聂宇给亲手一刀砍杀。
聂宇看着已经有些绷直僵住的场面,忽然又是一笑:“这军制如何改革,还是要冯先生来拿个章程,秘书阁先按照前面说的那三点,整理一份详细的方案给我。”
“还有,关于军队的扫盲问题,也该尽早提上日程了,普通士兵可以不用苛求他们都能认字说道,我们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但作为领导士兵作战的军官,怎么也该认识几个字吧?”
“士兵不识字,还可以听军官的,可军官也不识字,那要是遇到突发情况,不就全乱套了。所以,我决定在军营里先设立一个讲武堂,这讲武堂不管别的,专职负责教授军官、将领识字,不用认识太多,只要认识基本常用字就行。”
“而且,识字只是基础课程,教完了识字,还可以再教兵书,士兵可以不懂战阵打仗,但军官、将领怎么能也一点都不懂呢?我们现在说到底还是在造反,真的全靠战场积累,哪有那么多人命去耗,一旦走错一步,打一场大败仗,或许就是满盘皆输。”
讲武堂,在聂宇心中早有构想,之前是还没到时候,现在正好趁着军制改革的档口,顺便一并也给解决了。
不设置讲武堂,那聂宇的军队终究有点草台班子的味道,全靠武将自己去硬拼,在战场上磨炼自己,容错率太低了,稍有不慎就可能大败亏输。
聂宇准备先在军中设立讲武堂,系统化的培养出来基层军官,再逐步的实现火器化军队的改造,来快速适应当前的世界战争版本。
“臣明白。”
冯修永认真听完聂宇的吩咐,他现在是不敢再随便乱提插手军权的事了。
好不容易靠着冒险投诚,又数次的以身犯险立下大功,这才混到了现在的秘书阁首席秘书官,而眼前这位大将军又是个看着能成事的。
要是这时候被厌弃了,那前期那么多的冒险投资,不就都前功尽弃了?
孰轻孰重,冯修永还是分得清,他可是要当从龙谋主,博一博登阁拜相的。
第76章 时局
去年的正月,贵州、湖南等地苗人发动反清起义,共推吴氏兄弟为苗王,而石氏兄弟为苗人大将。
清军反应迅速,短短两月就调集包括湖广在内,七省重兵分路镇压,又让云贵总督福康安、四川总督和琳、两江总督(署任)福宁,会同领军清剿。
大战打了大半年,总算是去年的年末,把苗王吴氏兄弟诛杀,仅余下石氏兄弟还在负隅顽抗。
嗯,本来应该是这样没错,因为吴氏苗人已经先一步完蛋,只靠石氏苗人独木难支,肯定抵挡不住七省清军的持续围剿。
可现在,形势却是有些不同了,历史的时间线发生偏转,本该在常德府为平苗清军经理军需粮饷的湖广总督毕沅,估摸着这会囚车都到京师了。
关键是乾隆把毕沅推出去背锅了,却没有再任命新的湖广总督,反而继续维持湖南的常态。
乾隆的想法很简单,自己才刚刚禅位,虽然已经做好继续当太上皇掌权的部署,但至少前面的两三个月肯定不能吃相太难看,总得给孝顺嘉庆一点体验权力滋味的时间,后面再以嘉庆经验不足为借口,顺势把权力给全部收回来,还能美其名曰替儿子摄政铺路。
可谓是既要面子,还要里子,也难怪嘉庆在乾隆刚死,就迫不及待定下了高宗庙号。
高宗,这可是好庙号,至少在完颜构以前都还算是,而且乾隆自己也都公开嘲讽过完颜构的“臣皇帝”行为。
二月,彼时的北京城刚刚结束千叟宴。
新登大位的嘉庆,虽觉太上皇禅位以后,仍旧留居乾清宫有些于礼不合,但作为孝顺儿子,外加乾隆又禅位给了他,心怀感激下倒也没有太多不适。
反正他都已经是皇帝了,让太上皇留居乾清宫颐养天年也没什么大问题。
嘉庆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这大清皇帝的三年傀儡噩梦,已经快要开始了。
湖北白莲教起义的折子,已经在半个多月前就送到了军机处,可却无一例外都被和珅给打了回去。
和珅也没什么太大目的,在他看来白莲教就是乌合之众,因为地方官府上的折子里已经明确说了,都是一帮邪教蛊惑愚夫愚妇作乱,领头的邪教头子甚至还有女人,那就更不用担心了。
压着折子,一来粉饰太平,讨好太上皇,二来也能先压一压地方官,就算白莲教趁机壮大了也没关系,朝廷正好抽调湖南的七省大军前往围剿镇压。
这可是七省重兵,苗人都抵抗不了,何况一群苦哈哈的汉人?
而他的兄弟和琳,如今正跟在福康安后头作为大军副将,这下又能捡一波军功,他也顺势能借此机会,在军中和朝中安插排除异己,进一步巩固他的“和家军”(别抬杠,肯定不姓和了,我这么写是方便你们看)。
和珅这番遮掩之下,倒是歪打正着,给了聂宇和湖北白莲教,难得的喘息发育时间。
同一时间的湖南常德府,镇筸镇总兵官富志那才带着麾下军将,抵达了常德府城。
荆州将军兴肇、常德知府胡文铨亲自出城迎接:“赫舍哩总镇(总镇大人),您可算来了!”
兴肇、胡文铨二人面对富志那,这姿态可谓放的极低,也不全是在于官秩品级。
富志那虽为镇筸镇总兵,但并没有实授,而胡文铨不说,只是区区一个常德知府,但兴肇可是荆州将军,又是爱新觉罗氏,可比富志那高了不止一级半级,能这么客气,全是在于他是福康安的人。
福康安福大爷,自己出身外戚名门,又是战功赫赫,还是大清唯一位以外姓身份得了贝子爵位。这恩荣旁人想都不敢想,也难怪老有人说福康安就是乾隆的私生子(?)。
上一篇:人在大明躺平全靠分身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