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62节
“老三家的,到底咋回事,官老爷真把粮给收了?”
聂三叔心下倒是平静,在他想来这官老爷收税便收税,没啥大不了的。
这新来的汉军官老爷,那分田官连土地都愿意分给他们,还免去了以往欠地主聂老爷家的债贷。
现在只是跟原来一样收税,那也没啥毛病,人家足够仁义了!
“三叔,人家没收!”
“诶,收就收了,这粮本来就该交……等等,你说啥?没收?”
聂三叔一时有些惊诧,以为自己听岔了。
官老爷没收粮,那这粮车上的粮食哪里去了,总不能被抢了吧?
正当村民全都胡思乱想,还是聂三叔拍了拍手掌,打断了众人思绪,认真问道:“老三家的,到底咋回事?”
聂老汉说:“三叔,之前官差说的都是真的,今年的税粮只收田税,其它苛捐杂派都免了。我说要交,官老爷说不用,还怕我运粮食回来麻烦,帮咱把多出来的粮食都给换成了银钱。”
“喏~就这些。”
说着,把兜里串号的银钱拿了出来,成色很新,铜料也很足,不是什么私钱、假钱,而且价看着也公道。
他们看着聂老汉推出去的粮车,去掉要交的税,这些换来的银钱也很多了。
“居然是真的!”
“汉军老爷仁义啊!”
“何止仁义,先是给咱们地,又免了咱的债贷,现在还能少交税,嘿嘿!”
“别傻笑了,还不赶紧回去运粮食,顺带把家里的余粮也搬进镇上,我看这老三家卖的好像还可以,正好也能多赚点,今年过个好年景。”
村民们聚来的快,散去的更快,全都回去准备今年的上税粮食,生怕交的晚了,这汉军老爷们反悔。
百姓确实都是淳朴的,你让他们得到了切实的好处,给了他们土地,让他们不用承担太重的苛政杂税,那他们也就会真心去拥护你了。
因为汉军老爷仁义呐!
而仁义的汉军老爷,此时此刻还在商议最新的田地税法。
汉军如今地盘虽小,还只有两府一州,但所谓麻雀虽小,内脏也是慢慢长全了。
“大将军,您给出的这新税法,妙归妙,但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冯修永相当委婉的说道。
确实很委婉了,聂宇给出的新税法,不能说新,只能说比之雍正强推的摊丁入亩,都还有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这新税法就两点:
一为地价税。
二为土地增殖税。
这么说可能看不太懂,说的再简单些,就是如同美帝摆在明面上的超额累进税制。
这并非是聂宇独创,而是一百多年后,民国早年搞出来的东西,只是受到地主官僚阻挠,加上革命不彻底,所以没能真正推行。
然后……
民国继续玩晚清那里继承来,更恶心老百姓的地方附加税,这种地方附加税恶心到什么程度呢?
就用武昌县来举例,民国初年的县地方附加有教育、自治、警察、公安、选举、党务、保卫、清乡、省县两级警卫捐、政警、堤工、育婴、养济等。
杂捐有米谷、件头、迷信、土烟、烧熬、窑业、榨筒、茶、棉、麻、丝、花、盐、蛋、牛、马、骡、鱼、猪、羊、船划、轮驳、竹木、车辆、筵席、历帖、绅富、商铺、公益等捐,还收碓捐。
这么多种税目加起来比老百姓的命都快长了。
聂宇自然不能把满清的税法继承了,所以这套后世建国初期搞的超额累进税,就很有必要了。
这套超额累进税制,总结起来就八字“依率计征、依法减免”,充分依靠治下的百姓,来评定成份,依照成份定税率。
具体办法聂宇也不用去想,直接抄作业:
每斗田产量平均定为120斤,租田者减半,再按成份分成九等(中农、贫农各分上、中、下三等,富农一等,地主分大、小两等),税率分5%、6.5%、8.5%、17%、18%、19%、42%、45%、50%共九级。
佃农每三斗田按一斗田的产量计算,汉军战死抚恤,按全家人数,每人除一斗田不负担。而普通军属按全家人数,每人除半斗田不负担,老弱孤寡,酌情照顾。
新税法对普通百姓而已,并无多大影响,甚至还有减免,可碰上有许多土地的地主富户,那可就惨了。
第97章 釜底抽薪
冯修永看着手里的新税法,想了想说道:“大将军,您这样子去搞,属实是用力过猛了。”
“冯先生,你先坐下,不必如此着急。”聂宇微笑道。
冯修永哪里还坐的住,连雍正朝的摊丁入亩,都让士绅阶级反抗剧烈,更何况这超额累进税制,那些地方士绅要是知道,怕不是得当场翻天了不可。
聂宇看着冯修永不坐,也不勉强:“冯先生,你真觉得这新税制没法推行?”
冯修永点头:“这是当然。”
聂宇问道:“为什么不行?”
这问题有些没法接啊!
冯修永瞬间一滞,下面的其他秘书官,同样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说什么。
他们这些秘书官,对聂宇这大将军自然忠心,可忠心不代表没有二心,是人都会为自己考虑,就像先前他们建议聂宇设置文官监军,来钳制武将坐大,这就是在争取政治利益和尝试性染指军权。
不过是谋划还没开始,就已经失败了。
这也是常理,任何开创之主,对军权都抓的很紧,文官初期很难掌控军权,染指都是千难万难。
可这税制改革不一样,新的超额累进税制与曾经摊丁入亩差不多,对地主士绅的伤害太大了,几乎不亚于在割肉放血。
士绅又是王朝的根基,一旦逼走了士绅,那问题可就大了!
聂宇一看冯修永不说,索性也不装了:“冯先生,你觉得大汉军,我这个反清大将军能得现在三州之地,靠的都是什么?”
冯修永张了张嘴,想劝什么,但到了嘴边只是六个字:“分田、减税、释奴。”
实际上,在场的这几个秘书官,全都心知肚明,知道汉军是怎么快速壮大,治下百姓都服服帖帖,全靠这三条才获得了底层百姓的支持。
聂宇突然笑道:“呵呵,原来你们知道,汉军壮大靠的不是士绅啊!”
说罢,又是话锋一转:“既然靠的不是士绅,那你们为什么要反对?还是说冯先生你、你们的家里都有千顷良田,有无数奴婢姬妾?”
这话问的,他们要是有千顷良田的家产,用得着当初给人当幕僚师爷,自己花钱贿赂买官不香吗?
冯修永摇了摇头,这次他不讲话了。
聂宇没管他,继续问道:“你们家里没有千顷良田,甚至可能百亩都没多少,因为你们都是我大将军府的秘书官,自然不可能有那么多地产,也不可能会有那么多家奴姬妾,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还要替那帮手里有着千顷良田的士绅们求情?他们承诺要分给你们几千亩地了,还是要把女儿嫁给你们?”
话音落下,冯修永脸色微变,这已经属于诛心之言。
言外之意甚至可以理解为,他们这些秘书官,在与外面的士绅相互勾结,以及收受贿赂为其筹谋夺权。
冯修永反应很快,立即跪下:“臣不敢!”
其余秘书官动作慢了半拍,但也能听懂弦外之音,连忙跟着跪下。
“臣等不敢!”
“既然不敢,那为什么现在还要来劝?”
聂宇却是没打算放过这些人:“我搞出来的这套新税法,与其说是新税法,不如说是简化合并了之前所有杂捐滥税。让包括士绅、百姓在内,今后都只需要缴纳一种赋税,那就是有田的交田税,没田做买卖的就交工商税,赚的多少,评定税率,这样难道不好?”
冯修永一开始准备好的说辞,这时已经有些动摇:“这……”
大将军说的没错,他手里没有那么多田,而汉军靠的又是分田才得了百姓支持,现在搞简税法、累进税率,似乎真的有好无坏。
冯修永不敢说,但有年轻气盛的秘书官,忍不住开口说道:“大将军,您太操之过急了,我汉军如今不过三州之地,就如此仓促推行改革,万一要是……”
聂宇一挥手打断,笑问道:“呵呵,先不说万一,你叫什么?”
“臣刘骏,忝为秘书阁一记录文书。”刘骏以为自己要受罚,也是很硬气说道。
聂宇继续笑道:“好,有胆气,能如此敢言直谏,你今日不再是记录文书了,跟在冯先生后头,一起做事吧!”
啊?
刘骏有些惊诧,他只是有些听不下去,又见同僚能说话的几人,全都不敢劝谏,索性脑子一热开口说了自己看法,结果大将军不恼就罢了,还给他生官了。
跟着冯秘书后头做事,这意思很明显了,直接成了秘书阁二把手,将来汉军得天下,那更是前途无量了。
一时间,刘骏居然忘了刚刚要说什么,反而对聂宇生出了良驹遇伯乐,如此知人善任,能听进去臣子说话,简直就是有着高祖遗风啊!
安抚好了这刘骏,看着对方满脸崇敬感激,聂宇方才接着说道:“我知道你们想说什么,无非现在就推新法,会得罪了士绅。可问题是,我就算不去推新法,士绅难道就不恨我,不痛恨我汉军了吗?”
“……”
众人面面相觑,都不敢接话。
聂宇伸手一点刚才的刘骏,和蔼问道:“刘先生,你来告诉他们,三州士绅都是怎么看我的?”
刘骏本来也不想说,但看到大将军点人,周围众同僚都在看自己,当下也破罐破摔,反正大将军不会怪罪:“三州士绅皆视大将军,视我汉军如虫豸蠹蛆!”
聂宇再问:“为何?”
刘骏回答:“因为分田,士绅们的田地都被大将军所分,他们自然怨恨大将军,怨恨汉军。”
“那我要是一开始就不分田,三州士绅是否会支持我呢?”聂宇又问。
这还用问吗?
肯定是……不支持了。
士绅不是傻子,形势未明朗前,他们都不会支持汉军,除非汉军已经展现出得天下的可能。
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
聂宇说道:“所以,不论我是否分田,士绅都不可能站在我这一边。与之相同,士绅都视汉军为虫豸蠹蛆,就算将来汉军真得了天下,我也真成了皇帝他们也不会认为我是什么好皇帝,只会暗戳戳的在背后骂我是个暴君。因为咱分了他们的田地,伤了他们的利益,他们自然会不满。”
这话的意思已经很明显,既然横竖都会伤士绅利益,士绅无论如何都不满意,那干嘛还要再继续顾忌士绅。
尤其他们这些秘书官,基本没有几个士绅出身,不是幕僚师爷出身,就是底层士子,比如这个直言敢谏的刘骏,更是属于典型的寒门士子。
人家是真寒门,住在山脚下,要亲自下田种地,读书吃饭都得紧巴巴。
没办法,明朝民间相对开放,百姓读书都是绝对奢侈,更何况清朝封闭思想下,要想读书科举那可都是很贵,且非常费钱的。
聂宇见众人都被自己说沉默了,假装没看见,接着说道:“这新法你们觉得我操之过急,无非就是现在我汉军地盘太小,你们害怕逼走了士绅,我汉军的底盘就会垮掉。”
“可实际上,真正的中下层士绅地主,并不会受到新法太多影响,受到影响的只会是处于顶层的大士绅,他们即便被分走了大部分土地,依旧还是控制着相当巨大的财富。”
“其他的我也不多说,我这里有一份来自荆州的电报,你们可以先看看。”
上一篇:人在大明躺平全靠分身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