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67节
刘骏说:“可惜归可惜,但也得做好分内之责,切不可大将军前脚出征,岳州后脚便生了乱事,那些士绅豪族都要盯紧些,嘱咐各司衙门做好筹备。”
“回去便办。”谢志远自然明白。
大军仍在校场上持续操练,每日都有新的军队入营,聂宇这大将军也已经住进了大营,每天都在帅帐召集军将、秘书官对着地图开会讨论如何南下。
汉军的钱粮财政有限,不能说紧巴巴,但真打起仗来,立刻就是大炮一响,黄金万两,不能有丝毫马虎。
就只是这次南下出兵的军费开支,度支司的官员专门算过一笔账,简直能把三州的财政都拖爆炸。
但凡没有实质性的战果,汉军的基本盘就得崩,不是说没钱维持内部的运转了,而是没钱继续发动大规模战争。要发动大规模战争,就会影响到内政民生,把汉军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基本盘拖垮。
又过了几日,在外的军队全部召回,总计22000多人(澧州10000兵、荆州8000兵)。
接下来半个月,全部正兵与聂宇的亲兵营,一起协同操练。
岳州府各司衙,同时也在到处征召民夫、车船,百姓都得了汉军分田,本来就愿意替汉军打仗。而且,汉军官府给民夫工钱口粮,也不用民夫去上前线卖命,只要跟随大军做些押运辎重的劳力活。
民夫征召极为顺利,大量军需辎重被调运出来。
时间很快到了五月底,誓师出征。
不相亲了
第104章 兵分两路
一百五十年前,弘光元年的五月。
清军大举渡江南下,攻灭刚刚建立不过一年的南明,生擒了荒淫无道的弘光皇帝,同时又在《明史》上大书特书,宣告我大清已经完成了南下擒龙,汉人王朝不复存在!
后面的南明三帝一监国、西军顺军、明郑都是伪号,都是叛乱割据势力。
回到今天,嘉庆元年的五月。
汉军誓师南下,一支先锋军队扮作了洞庭湖的过往客船,来到了湘阴县北的林子口登陆。
湘阴县方面毫无察觉,因为北面的汉军拿下岳州府,就完全消停下来,连续好几个月都没有南下动静。
湘阴县令徐宏一开始得到布政使郑源璹的命令,再加上也恐惧近在咫尺的反贼,所以还是似模似样的去募兵守城。
嗯,真就只是似模似样,钱粮层层盘剥下来,到了士卒手里已经没剩几个。
那就别指望士卒好好操练,能看得过去就行了。
然后……
左等右等,汉军就是不来,索性练兵都懒得再练。练兵可都要花钱的,花的虽是衙门的钱,但心疼可是疼在了徐县令身上。
那咋办呢?
很简单,徐宏直接巧立名目,在县里加征起了练兵税和进出城税,就是入城交一笔钱,进来以后再交一笔钱,出了城再交一笔钱。
本官花这么钱粮,去募兵练军,可是在保整个湘阴县,你们这些贱民大户,自然是该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粮食民力。
总之,得把衙门花出去的银子,全都捞回来,捞回本官自己的腰包里。
湘阴县北,林子口几乎光速被汉军控制,这里的百姓本来还很恐惧,但一听说来的是汉兵,居然一个个都不怕了,反而还争先恐后想叫汉军带他们打土豪分田地。
声名在外就是如此,哪怕有地方官府不停恐吓抹黑,但官府对他们无限压榨,而外来的商旅不停述说汉军如何爱民如子。
距离产生美,加上百姓自身的逆反心理,就算汉军真是坏的,在百姓幻想里也得变成好的。
“老爷,就在前头了。”
主动充作向导的林子口村民吴三,指了指前方的湘阴县城说道。
宋子墨微微点头,他便是前段时间,新税法下发后举族投效的宋氏子弟,但不是宗家出身,身上姑且有个童生身份。因为分田官已经基本分完了,就进了陆军司的系统,当了军中一员文书官,现在却是主动请缨,要来助战夺城。
宋子墨衣着穿戴极为儒雅华贵,脑袋上还戴了个圆顶瓜帽,帽后有根沾着的马尾毛假辫子做掩盖,活脱脱一个大户少爷模样。
在他身边,黄狗子带领的先锋营士卒,一共十多人,都已扮成了他的家奴小厮,还挑着两担书箱。
“干什么的?”有门卒大喊。
向导吴三立马惊了一下,下意识就要龟缩躲起来,但被黄狗子一把拉住。
宋子墨不紧不慢,轻摇折扇:“益阳宋氏,特来此拜访叔伯。怎么,你这门子要拦我?”
门卒还真被这气势唬住,当下点头哈腰道:“相公容禀,太爷下了命令,这进出城门都得排查,以防有反贼……”
“呵呵。”
宋子墨不屑一笑,旁边充作贴身家奴的黄狗子,立马会意的扔出一把碎银。
刚才宋先生跟他们说过,只要冷笑了,就把碎银子扔出去。
银子不是很多,应该也就二三两而已,但依旧引来了门卒疯抢,就连那名点头哈腰的门卒,也顾不得在舔宋子墨了,跟着加入了抢银子队伍。
城门口乱作一团,宋子墨大笑着入了城,全然无人怀疑在意。
进城不久,仔细观察城门守卫,全都松散无比,不是跑去抢银子,就是懒洋洋睡觉。
“动手!杀!”
黄狗子打开书箱,从里头抄出唐刀。
十几个先锋营汉兵,对着城门口一通乱砍,清兵门卒完全没有防备,瞬间就被杀溃。
湘阴县城门就这么被占下,林子口埋伏等待的汉兵,接到了报讯后疾驰出兵增援。
原本见到汉兵人少,才区区十几人,城门附近的清兵还打算挣扎一下,试图夺回城门。可眼见又来了一支军队,起码多达百人,而且个个都是气势汹汹,好不容易鼓起来的勇气立马就泄了。
剩下的清兵也不抵抗了,全都选择了弃城逃跑,跑的路上还一路脱下了身上的号衣兵器。
没有经过任何像样战斗,后续增援的百余人先锋营汉兵,几乎连拔刀砍人的机会都没有,来了就遇到一座被十几个同袍占下的空城墙。
这么一座湘水绕贯,还离省城长沙极近的大县,就被汉兵不费吹灰之力夺下。
守城清兵一窝蜂全逃了,湘阴知县徐宏也跟着逃了,而且逃得飞快,汉兵已经第一时间杀往衙门,可到了地方早已是不见踪影。
官印官服和档案地图倒是留下了,还摆好放在了县衙大堂,内院的花园也被挖开,应该是藏在里面的银子银票被带走了。
没抓到活着的县令,那就没抓到吧!
反正也不影响。
县里的大户见到汉兵半天不到,就把县城占了下来,说不惊诧肯定是假的,这可是一个大县,不是什么穷乡僻壤,怎么着也该费点功夫,挣扎一下才对。
而且,汉兵才来了一百多人,还只是先锋军队,主力大军都还没赶到,连那位汉军的大将军都没来。
无语是真的无语!
该投也还是得投了,几家湘阴士绅,以左家为首,跟占了县城的汉兵先锋营请降,并帮着维护县里骚乱的秩序。
约莫过了一天左右,聂宇亲率两万汉军主力姗姗来迟。
到底是两万大军,加上随军的民夫、骡车等各种辎重,行军速度当然不可能快的起来。
聂宇没在湘阴县停留,只是在此驻扎两千军队,将湘阴变成了后勤补给中枢,与洞庭湖、湘水串联,而后便大军顺江南下,直取长沙府。
当然,大军在南下前,聂宇专程接见了一番湘阴县投诚的大户,但没能见到左宗棠的亲爹左观澜。
没见到很正常,左观澜只是左氏族人,并不是湘阴左氏主脉,家里可是穷得很,甚至要去县学做廪生,不然连书都读不起,这会应该已经进了岳麓书院求学,所以不在湘阴老家。
湘阴离长沙很近,直线距离仅有三十多公里,还有一条湘江水贯通。
湘阴一破,长沙府等于彻底失去门户,只能任由汉兵宰割。
聂宇也不去管东西的益阳、安化、浏阳等县,两万多人的大军就这么浩浩荡荡公然南下。
不是他不想坐船,而是船实在不太够用,加上民夫两万多人的大军,还有无数粮草辎重火炮,实在没法装得下,后头洞庭湖也要船跟岳州府往返。
也好在湘阴—长沙两地不远,用民夫运输粮草,再弄一些船只运载火炮,行军速度也不太慢。
此番汉军南下,战略点非常简单:
第一,聂宇亲率两万大军,岳州府留军两千,经洞庭湖乘船南下,直击长沙,破坏和占据湖南省政治、经济中枢。
第二,澧州的白楠、徐三郎合兵八千,留军两千,同样向东走洞庭湖水路,直接登陆攻打常德府,不求立刻打下来,但求让清军自顾不暇,难以回援长沙。
兵分两路,两路并进,长沙府势在必得。
打下了长沙,接着再取常德,汉军鲸吞湖南的大势就成了。
…………
给你们看个抽象的
第105章 兵临城下
长沙府城。
长沙知府叫做陈三辰,这家伙是个难得的厉害人物,年轻时曾经生擒巨盗,被乾隆赏识后补了亳州知州的缺。
亳州知州任上,恰好河南有人造反,这家伙自己只带了几百民夫乡勇,就把刚打败了官兵的叛军轻松镇压,还生擒了贼首王立山。
总的来说,这就是个看着像文官,但骨子里却透着武将气质,能打仗不说,个人勇武也很厉害。
只可惜,再厉害也没什么用。
因为他现在是长沙知府,长沙又是湖南省城,省城的知府可不是什么肥缺好位置。
前生作恶,知县附郭,恶贯满盈,附郭省城。
陈三辰没有附郭省城,但他是省城的知府,跟附郭省城也没区别了。顶头上面就有个湖南巡抚压着,巡抚去了辰州督办军务,然后布政使顶上,接着压他。布政使不压,也有按察使,完事了连管教育的湖南学政都比他大好几级(清朝学政一般正五品,但会加二品侍郎衔)。
简单来说,做知州的时候,陈三辰还能自己做主,甚至能力排众议募兵剿贼。
可现在嘛……
作为长沙知府,长沙府愣是没他说话的份。
“藩台大人,藩台大人,大事不好了,岳州的反贼南下,已经夺下了桥头镇!”
“什么?”
郑源璹大为震撼,他这会还在长沙一面募兵,一面为湘西筹措军需,怎么突然反贼就特么南下了,还已经打到了桥头镇。
桥头镇就在长沙北面,距离省城几乎不足三十里地,急行军的话两天就能跨过去。
郑源璹心中不妙,急问道:“湘阴县呢?湘阴县是什么情况,为什么没人通报反贼打来了?”
报讯门子不知道怎么回答,倒是一旁的空壳知府陈三辰说道:“藩台大人,岳州反贼南下,若要节省粮草,加快速度,只会走洞庭湖水路,那么第一站就是湘阴县。如今既然连桥头镇都没了,那湘阴县肯定不可保,整个长沙以北到湘阴县,应该都已沦陷反贼之手了。”
“啊!这可如何是好?”郑源璹一时有些慌了。
上一篇:人在大明躺平全靠分身努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