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第134节
第244章 信心十足的殷时和刘按察使
“世子殿下,广西布政使殷大人和按察使刘大人求见。”船舱外,小喜子领着殷时和刘按察使来到了船舱外,但他却并没有直接领着人走进来船舱,反而是站在门口位置,对着船舱内的朱瞻壑先进行一番通报。
“进来吧!”对于小喜子的通报,朱瞻壑很是干脆的直接同意,并开口让他带人进来。
毕竟,朱瞻壑也是明白小喜子的小心思,小喜子是准备在进门前,先给广西的两位主官一点下马威,好让二人进门后恭敬拘谨一点。对此,朱瞻壑并没有制止,相反,朱瞻壑还觉得小喜子,真的很有作为一名贴身宦官的头脑,能明白主子的意图,并且还能不经意间的给予一些适当的支持,且处理的很是巧妙!
“是!”听了朱瞻壑的声音后,小喜子很是恭敬的应和了一声,接着,小喜子一转身,将目光投向了身后的二人。
“世子爷同意传见,两位大人请随我进来。”小喜子一脸笑容的转身,对着略有些拘谨,有些懵逼,且有些呆滞的殷时和刘按察使说道。
“多谢公公通传!”还是身为布政使的殷时反应快,虽然他也时对小喜子的做法有些不满,也发现了身边的同僚刘按察使那不满的脸色,此刻,殷时也只能选择忍耐,因为形势比人强。他们人在屋檐下,是来求人的,就必须要拿出求人的态度来。所以,他一把按住了有些情绪激动的同僚,坚定了摇了摇头。
“殿下,人带来了。”进门后,小喜子恭敬的对着朱瞻壑汇报一句,接着随着朱瞻壑的手势,安静的站立到一边伺候着。
“广西布政使殷时,叩见汉世子殿下!
广西按察使刘卿彦,叩见汉世子殿下!”进入船舱后,广西布政使殷时和按察使刘大人,很是直接的跪在甲板上,向朱瞻壑叩拜行礼。虽然刘按察使满心的不情愿,但为了广西的百万百姓,他还是压下了心中的不满情绪,跟着殷时恭敬的对着朱瞻壑跪了下去。
“两位大人请起。”看着跪地的二人,朱瞻壑放下手中的茶盏,一脸笑容的请二人起身,但他却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连抬手请二人起来的动作也没有,就那么直愣愣的看着殷时二人,慢慢的从甲板上爬了起来。
“谢殿下!”身为布政使的殷时,明显的感觉到汉世子对他们的嘲弄和不满,但他就是强忍着,与身边的同僚慢慢的自己爬起来,二人起身后就这么恭敬的站着,任由汉世子的目光上下审视着。
“夜深人静,两位大人不在官邸纳福,跑来本世子这破船上,所为何事啊?”朱瞻壑再次端起了茶盏来,满脸都是疑惑的对着殷时二人询问道,他还特意的说自己的船是破船,还说的很重。
“殿下何必明知故问!”眼看从未进门开始,汉世子就对二人轻慢,且一番戏弄,刘按察使瞬间就上了脾气,于是他瞪着眼,没好气的对着朱瞻壑怼了一句。
“刘大人!”这边刘按察使是怼的开心了,但是布政使殷时却是满心的焦急,他们是来劝和的,你这样怼人家的主官,不怕将事情闹大吗?万一人家一怒之下直接攻城怎么办?所以,情急之下,殷时只能低声的对着刘按察使低声呵斥了一句。
一时间,刘按察使也是脑袋清醒了过来,他们是来求和的,还怼了人家老大,这可怎么办!?此刻,刘按察使也有些后悔自己的冲动了。
“好了,两位大人也别着急,有话我们慢慢说,夜长着呢。”看船舱内一时有些冷场,朱瞻壑满脸笑容的开口缓解了一下尴尬的气氛。
“来人,赐座!上茶!”此刻,朱瞻壑拿出了他身为皇家子弟的气度来,他并不介意刘按察使那满是带刺的话语,反而是满脸笑容的对二人进行了赐座和赐茶。
“是!”小喜子听了朱瞻壑的安排后,立刻就应和了下来。
接着,只见小喜子一挥手,顿时就有几个小太监搬着凳子,提着小茶几,捧着茶盏走了过来并且,他小太监们很是有眼力的,将一切都布置到了朱瞻壑的正对面。
“谢世子殿下赏!”眼看汉世子并没有因为自己这边同僚带刺的话语,而生气恼怒,殷时不由的长长松了一口气,他满是感激的对着朱瞻壑开口道谢。另一边的刘按察使也是长长的松了一口气,恭敬的对着朱瞻壑躬身表示歉意。
此刻,二人对于朱瞻壑感官有了初步的变化和认知,从进门到现在,汉世子表现出来的样子,虽说略性格有些恶劣,但还是很有皇家子弟的那一股风范。说不得能好好谈谈!此刻,殷时和刘按察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里看出了喜意来。
“世子殿下!下官有一事求教,不知世子殿下可否,不吝告知!”端着茶水喝了一口后,殷时慢慢的放下了手里的茶盏,起身对着朱瞻壑躬身一拜,表示这茶他也喝了,该谈谈正事了。而一旁的刘按察使也是紧跟着殷时的动作,放下茶盏,起身一拜。
“殷大人,有话但讲无妨,本世子,知无不言!”眼看对方放下手里茶盏开口说话了,朱瞻壑知道,正事开始了,随即,他也是伸手示意对方随便说。
“谢世子殿下!”对于朱瞻壑这坦诚的态度,殷时先是一愣,随即躬身再拜。
“下官想请问世子殿下,不知我广西之地,可有得罪世子殿下?
或者是得罪汉王府?
或是得罪云南?”殷时一脸认真的盯着朱瞻壑问道。
“没有!”对于殷时的提问,朱瞻壑回答的很是干脆。
“那请问世子殿下,为何要攻占我广西之地?
今日,殿下更是派遣水陆两股大军,威慑边境?
甚至于,世子殿下出兵前,还特意提前写信告知要攻占我等?
不知,这到底是为何?”殷时终于是满脸疑惑的问出了关键问题,一旁的刘按察使也是紧紧的盯着朱瞻壑看,想要知道事情具体的原因。
“此事牵连甚广,原因也有些复杂的很。
不知两位大人可有时间,愿意听一听本世子讲解呢?”面对殷时两人那满是焦急求知的欲望,朱瞻壑幽幽的喝了一口茶,一脸笑容的对二人说道。
“世子殿下但讲无妨!”刘按察使的急性子再次爆发了,他一脸焦急的看着朱瞻壑张嘴问着,满眼的焦急神色。
“请殿下告知!”殷时此刻也很是焦急,因为他们终于可以触及到事情真相了。而只有找到事情的原因,那他们才会有解决的办法!
他们坚信,只要找到了问题的原因,他们就一定能找到解决办法!
“两位大人是准备知晓本世子出兵的原因,好想办法解决此事吧!”朱瞻壑一眼就看出了二人的目的,似乎并未在意二人的急切,一脸笑容的对说道。
“请殿下慈悲!”殷时并没有辩驳朱瞻壑的话,而是对着对着朱瞻壑躬身一拜,算是默认了朱瞻壑的说法。一旁的刘按察使也是恭敬的拜了下去。
“本世子保证。只要二位大人,乃至于整个两广之地,能解决我的问题,那本世子即刻退兵,并向你们保证永不侵扰!”朱瞻壑一脸笑容的对着殷时和刘按察使说道。
朱瞻壑的这话一出,顿时,殷时和刘按察使不由得神色一愣,霎那间,二人心里却是涌现出了莫名的不安和深深的恐惧来。
第245章 心惊肉跳的殷时二人
“此事详细说来,倒是有些话长了。
还烦请两位大人莫要嫌我啰嗦才好。”朱瞻壑放下手里的茶盏,径直起身,轻声的对着殷时二人说道。
“当初我爷爷太宗皇帝在世时,曾因我意外立下大功,特赐我金龙令一枚,并下旨勒令工部建造一整个远洋船队,用以赏赐我。
眼前所有的事情,就是从这远洋舰队开始的。”朱瞻壑满脸笑容的对着殷时二人说道,但却没跟二人说自己具体立下的大功是什么。
当然,殷时二人也很是明智的没有开口追问,毕竟这太宗皇帝都入土一年了,可朝堂之上却没有一点,关于汉世子嘴里说的大功的任何消息传出来,看来此事不是汉世子捏造,就是妥妥的皇家秘闻!相较于前者,二人更愿意相信后者的说法。所以,殷时二人很是明智的进行了选择性的失聪。
但关键是,当殷时二人听到先帝曾赏赐了汉世子一枚金龙令的时候,不由得一阵头皮发麻!
殷时二人作为地方主官,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由太宗皇帝勒令亲自督造的金龙令?
但是,这金龙令从造出来开始,直到太宗皇帝驾崩为止,朝堂上从未出现过金龙令的任何消息。所以,大家都选择性的忽略了此事。
可没想到,时至今日,金龙令居然在汉世子手里,还在广西这里现世了!
并且,当殷时二人听到此次事情,涉及到了已故的太宗皇帝时候,就知道这次的事情,绝对是大条了!
因为,现在可是连仁宗皇帝都驾崩了,更何况再往前面的太宗皇帝时期的事情呢!殷时二人忍不住的默默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见了凝重的神色。
但朱瞻壑现在可不会管殷时二人怎么想,自顾自的继续说了起来。
“当初,爷爷太宗皇帝下旨赐我船队不久后,我就随爷爷,我爹和三叔等人一同前往征讨草原蛮夷,所以无暇顾及造船一事。
随后爷爷驾崩,接着大伯继位,所以爷爷赏赐我的船队之事,仍是无有任何动静。
当然,关于我爷爷太宗皇帝是否下了旨意造船,相信两位大人是可以查到的。”或许是担心殷时二人对于自己的话没有信任度,朱瞻壑来到二人面前,很是客气的伸手,示意二人以后有机会,可以自己去查永乐皇帝是否下了这样的旨意。
“世子殿下请继续!”殷时听到朱瞻壑刚才的话后,心已经是沉了下去,一股不好的预感已经从脑海里呼之欲出了。但为了广西的百姓,他还是强压下了心里的慌乱,满是平静的请朱瞻壑继续说下去。
“在我和全家人来云南就藩之前,我曾前去面见了大伯洪熙皇帝一趟,当时大伯与我许诺,关于船队一事,朝廷绝对会说话算数,不会食言的。
而在我来到封地之后,我曾以世子的身份再次写信给朝廷,要求朝廷履行先帝的诏书,尽快将船队送过来给我。但当时,朝廷却依旧没给我一艘船!
恼怒之下,我与朝廷明言,若朝廷还是不给我船,我就率军打下两广之地,自己造船!”朱瞻壑恶狠狠的对着殷时说到。
至此,殷时才终于知道,为什么汉世子要攻打两广之地了,因为汉世子要逼迫朝廷履行永乐爷时期的诏书!此刻,殷时的心已经是完全沉到了谷底,脸色一阵青白之色不断的变换。
“当朝廷知道我为了船队的事情,要率军攻打两广之地的时候。
朝廷为了能让我安心,同样也是为了朝廷的安稳局面,曾派遣内阁的杨阁老亲赴云南与我面谈。
当时我与杨阁老达成协议,言道,朝廷要将现有的旧船,以及船队的除去士兵以外的所有人员,全部转送与我,算是给我的补偿,用以换取宽限一年的时间,给朝廷造船之用。”朱瞻壑告诉殷时二人,我之前已经与朝廷谈好了。
“呃”当急性子的刘按察使听到了朱瞻壑的这话后,他立刻瞪大了眼睛,就要起身与朱瞻壑说话。但是却被一旁的殷时给狠狠地拽住了,并对着他狠狠地摇了摇头,不让刘按察使说话。
见此情景,朱瞻壑也没有多说什么,只是对着二人轻轻的笑了一下,并未介意。不用想,朱瞻壑就知道刘按察使要说些什么,他肯定是要问既然朱瞻和已经与朝廷谈妥了,那为什么朱瞻壑还要继续攻打两广之地!
但,朱瞻壑却是看见了身为布政使的殷时,脸色难看的紧,眉头还紧张的跳动着,显然他是猜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
“此事,原本我已经与朝廷方面协商妥当。
可最终还是出了一点意外。”朱瞻壑就是明确的告诉殷时和刘按察使,原本谈好的事情,后来出了意外,才最终导致我会继续攻打你们广西的。听了这话,刘按察使也是不由皱起了眉头来,他的心里也是有了不好的感觉。
“前些时日,朝廷派人将旧船送到,可在我派人去接收船队的时候,发现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
原本与朝廷说好的,朝廷会将除了士兵以外的所有船工类的人员,全部送来给我。但我接收到的,仅仅是一批千余人都不到的老弱病残之辈!我不傻,知道远洋船队共计有两万七千余人呢!
他们这些老弱之辈,只能勉强将船队开起来,送过来!至于其他的船员一个也无!
并且,朝廷送来的旧船上,他们将能拆卸的所有火炮,指南针,千里镜等等一应物资,全部都被拆解的一件不剩!
也就是说,朝廷送来了两百余艘空船架子与我!”朱瞻壑来到殷时和刘按察使面前,一脸莫名的笑容,慢条斯理的将事情的大致经过,前前后后的讲述给了殷时和刘按察使听。
但在朱瞻壑那平静且满是笑容的脸庞下,殷时和刘按察使却敏锐的察觉到了,那一股属于暴风雨来临前的恐怖和狰狞!
完了!殷时和刘按察使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绝望的神情。他们俩知道,今天这事情真的是大条了!
“当然,关于太宗皇帝是否下旨的事情,我相信以二位大人的本事,是有能力查到的。
而本世子现在能拿出手的证明,也就只有身上的这个东西了。”朱瞻壑慢慢的转过身,从腰间拿出了一枚金黄色的令牌来,慢条斯理的递给了一旁侍立的小喜子,示意小喜子将令牌拿给殷时二人看。
令牌出现的一瞬间,不仅仅是小喜子,就连一直端坐在角落里的王景弘和夏瑄二人,也是霍然起身接着就轰然跪地。
小喜子更是跪在地上,双手恭敬的举过头顶,捧住了朱瞻壑放下来的金色令牌。
随后,小喜子慢慢的起身,弯着腰,躬着身,双手好似捧着一个稀世珍宝一般,挪着小碎步来到殷时和刘按察使端坐的椅子面前,弯腰将手里的令牌奉到二人面前,好让二人看得清楚点。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在看到小喜子手里令牌的一瞬间,殷时和刘按察使二人,就只觉得脑袋好似被人用锤子爆锤了一般,嗡的一声失去了思考能力。
但他俩还是下意识的从椅子上艰难的起身,接着又直接跪地,并对着小喜子手里的令牌大声的口呼万岁,以示恭敬。
“两位大人,不愧是爷爷曾经的肱骨之臣,快快请起。”朱瞻壑看着失神跪地的殷时和刘按察使二人,心里叹息一声,嘴里轻轻的对二人说了一句,接着快步来到殷时和刘按察使面前,将二人分别扶了起来。
第246章 跪地祈求的广西主官
朱瞻壑将殷时二人分别搀扶起来后,对着小喜子轻轻一招手,瞬间小喜子就心领神会的将令牌捧了回来,朱瞻壑满意的随手将令牌又重新收了起来。毕竟这也算是爷爷留下的遗物了,要好好收藏的!
“谢世子殿下!”被朱瞻壑搀扶起来的殷时二人,对于朱瞻壑的礼遇很是意外,不过还是恭敬的说了一句感谢。
但此刻,被朱瞻壑扶起来的殷时和刘按察使二人,虽然嘴上说着感谢,但腿上却哪里站得住啊,紧张的直打颤!
此刻,他俩人不仅仅是纷纷腿软,连脑袋都是一样嗡嗡的懵着!因为汉世子刚才说的这事情,已经大条的有些离谱了!根本就不是他们俩小卡拉米,或者说他们这小小的地方主官能处理的好不好!
刚开始的时候,殷时还怀疑朝廷为什么会答应并给汉世子造船,毕竟,现在的朝廷可以说是内忧外患,汉王爷和赵王爷俩人还正在造反呢,朝廷就是不给汉世子船队,又能怎样呢!
但他听完事情的全部经过,又暗自复盘了其中的利害关系后,殷时就否定了自己之前的想法,忍不住的心里感叹到,怪不得内阁的大佬们面对汉世子时选择了妥协,还答应绝对会给汉世子船队,甚至还答应了先给旧船,给船工,这样有些过分的补偿条件,来安抚汉世子。
现在理顺了思路,殷时才知道,内阁看似懦弱的操作,实际上不仅仅是为了稳定朝堂,避免汉世子攻打两广,还是为了避免汉世子率军参与到汉王和赵王的造反之中!
其中更深刻的原因,是太宗皇帝亲自下旨造船,给汉世子船队!
而后来继位的仁宗皇帝,也只能答应一定给汉世子船队,因为仁宗皇帝别无选择!这其中的利害关系太过惊人!
但现在,连仁宗皇帝都驾崩了,可朝廷都还没给汉世子一艘新船,甚至殷时都怀疑,朝廷有没有开始做这些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