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大明:汉王朱高煦家的鼍龙王 第92节

  爷爷怕是出事了!或者已经不在了!朱瞻壑看着眼前的一切,不由得心里一突,眼睛一缩,想到了这个最坏的情况。

  “什么情况?这是不想让我们进去吗!老头子不想见我们?”汉王爷看着眼前一点没有打开意思的营门,不由的对着满脸严肃的赵王爷说道。

  “或者,只是单纯的不想与我们合营呢?!”赵王爷眯着眼,打量着眼前的情况,心里也是进行着各种的猜想。

  很快,就有人骑马过来了,还带了两队的士兵!

  走近一看,原来是于谦,只见随着于谦的靠近,营门终于是打开了,门前的两道拒马也打开了一道。

  于谦就这样,隔着一层拒马面对着朱瞻壑等人。

  “这不是被挂在旗杆上的于谦吗?”汉王爷看见来人后,也是伸手指着于谦,扭头看向一旁的赵王爷,满脸的嬉笑之色。

  同样的,赵王爷听了汉王的话,又看了看面前的于谦,僵硬的脸庞上,终于是有了一丝笑意。

  “状元郎,你这是当了多大的官呀?出来接我们俩,你怕是不够格吧!”赵王爷轻笑过后,脸上再次浮现出一抹阴沉来,皱着眉头质问着于谦。

  “请二位王爷稍候,容我进去禀报!”于谦面无惧色,开口就是让汉王和赵王等着。

  “哪里那么多的废话!滚开!”赵王爷听了于谦的话,也是直接暴怒,他一个王爷,见自己的老爹还要禀报吗?你于谦算哪门子葱!

  “我这是为了两位王爷好,二位王爷未经禀报,擅离职守,若皇上问起来,您二位如何作答?”于谦显得胸有成竹。这话一出,汉王和赵王对视一眼不由得有些气虚,显然,永乐皇帝的威严对他俩来说还是太大了。

  二人谁也没有说话,于谦看汉王和赵王的态度,也是松了一口气,直接策马离开,但门口的兵士们却是依旧没动。

  片刻后,得到了卫兵的通传,朱瞻壑等人才得以进入大营。

  “两位王爷!世子殿下!”来到永乐皇帝营帐前,先是樊忠拦住了去路,汉王和赵王也不客气,直接取下腰间的佩剑丢给了樊忠,朱瞻壑也随手将手里的剑递了过去,但樊忠却是没有接。

  “世子殿下……”樊忠并不想让朱瞻壑跟着汉王及赵王进去,因为她太清楚眼前汉世子的厉害!

  “啪!”朱瞻壑将手里的宝剑塞进樊忠怀里,一把将樊忠推开,径直跟上了汉王爷。

  周围的兵士们见此,略有骚动,但被樊忠伸手制止了,樊忠清楚,若是汉世子硬闯,别说他们几个人,整个中军大营都拦不住!

  汉王和赵王回头看了一眼,见朱瞻壑跟了上来,并没有在意,继续向营帐走去。

  就在汉王爷准备继续进门的时候,突然,太孙闯了出来,又拦住了去路。

  “二叔,三叔,皇上正在和杨阁老商量军务,请容我进去禀报!”朱瞻基拦住了朱瞻壑三人的去路,开口说道。

  “杨阁老?杨士奇又升官了?”汉王疑惑的开口问了一句。

  “内阁首辅!”朱瞻基回应了汉王的话。

  “呵呵,内阁首辅?送军需送成这样子,要是在我的军营里,脑袋早不知道掉了多少回了!”赵王爷闻言,不屑的撇了撇嘴,不理会朱瞻基的阻拦,径直和汉王二人闯进了营帐里。

  朱瞻壑看了一眼略显疲惫的朱瞻基,并没有跟他说话,也是跟着老爹汉王爷闯了进去。

第166章 汉王爷今天这事,你怎么看

  眼看汉王,赵王,尤其是汉世子三人都闯了进去,樊忠满脸的焦急和失措,立刻抱着刀剑就后面跟了进去。

  “臣杨士奇谨遵圣旨!”刚进到营帐里,众人就听见了杨士奇洪亮的声音,就好似专门说给大家听的一样。

  朱瞻壑等人刚来到主帐,未来得及进去永乐皇帝休息的内帐里,杨士奇就迎面走了出来。

  “杨阁老,皇上怎么说?”朱瞻基原本是跟在汉王等人身后的,看见了杨士奇迎面而来的身影后,立刻快步来到了汉王等人的前方,急切的向杨士奇开口询问。

  “哎,皇上还是执意要打下去”杨士奇面露愁容的叹了一口气,看了看朱瞻基,又看了看汉王和赵王,开口说道。

  朱瞻基正准备迈步向前,突然,就看见内帐里不断的有奏折扔了出来,顿时众人有些面面相觑。

  “你要干什么?”,此时,杨士奇看朱瞻基迈步想要进去内帐,不由的开口问了一句。

  “两位叔叔来了,我总要进去通报一声的吧!”朱瞻基无奈的耸了耸肩膀,伸手指了指边上的汉王和赵王,撇了撇嘴,回应了杨士奇的话。

  “那你小心点,皇上正在气头上。”杨士奇扭头又看了看汉王和赵王,深邃的目光看似不经意的扫过朱瞻壑,开口提醒了太孙一句。

  “滚!啪!”朱瞻基还未迈步,屋子里就又有奏折扔了出来,同时还伴随着一声嘹亮的滚字。

  “二叔,三叔要不先回营,等爷爷消了气,您二位再来?”朱瞻基听了帐内传来的声音,转头向着汉王和赵王再次开口劝解了一句。

  但,他越是这样说,汉王和赵王的疑虑更大,因为他们自从入营开始,就不断的遭受阻拦,不让他们见皇上,以他们多年征战敏锐的直觉,怎么可能察觉不到异常!

  所以,不等朱瞻基再说什么,汉王和赵王瞥了一眼朱瞻基后,就径直向着永乐皇帝休息的内帐走去。

  “爹,士兵们都一年没回家了,都没有士气,皇上!”汉王爷一边走着,一边嘴里大声的唠叨抱怨着,那怨念可以说直冲天际。

  朱瞻壑同样也跟着老爹的脚步,他知道,今天这事不简单,怕是大有蹊跷!爷爷永乐皇帝怕是已经病重卧床,乃至于驾崩了!

  因为他敏锐的发现,樊忠将汉王的宝剑递给了朱瞻基,而樊忠自己则是拿着赵王的宝刀,且两人的手,都搭在剑柄上了!

  况且,感官极度敏锐的朱瞻壑,还发现营帐里藏着不少的人!就在帐篷的角落里!

  来到内帐前,准备闯门的汉王爷透过内帐帘子的缝隙,看见有一个人影躺在小塌上,还未等他继续进去,里面就又有一个笔筒被扔了出来,正好滚落在汉王爷的脚边,吓得汉王爷一个激灵。

  身后的朱瞻壑却是无动于衷,他敏锐的察觉到了内帐里是有一个活人的!

  “爷爷,是二位叔叔硬闯的,不是孙儿没有通晓旨意!”这时候,看着吓了一跳的两个王爷,朱瞻基急中生智的开口喊了一句。

  这喊的一句话,顿时就让汉王爷准备掀开帘子的手收了回来,毕竟,汉王和赵王二人是真的怕老爹永乐皇帝。

  只见汉王爷一脸悻悻的,放下了准备掀开帘子的手,愤然的来到朱瞻基面前。

  “你小子别给我乱扣帽子,我什么时候硬闯了?”汉王爷略微低着头,有些慌乱的开口辩解了一句。同时他敏锐的发现了朱瞻基拿刀的手,不过他却是一点都不在意。

  杨士奇也是发现了太孙和樊忠紧握刀柄的手,赶紧来到朱瞻基的身前,用身体挡住了汉王和赵王的视线。

  “二位王爷要不先回营?

  皇上要是追问起来,二位王爷可是要吃眼前亏的!”杨士奇一边挡住了众人的视线,一边开口对着汉王拱手说道。

  汉王爷不甘心的又回头看了看永乐皇帝的内帐,咬咬牙,伸手恶狠狠的一把拽过朱瞻基递过来的宝剑,冷哼一声转身出门去了。

  赵王也接过樊忠递过来的宝刀,冷眼看了朱瞻基一眼,跟着汉王出门。

  朱瞻壑伸手从樊忠手里接过自己的宝剑,微微的笑了一下。

  “樊忠,爷爷交代你的事情,可不能忘了。”朱瞻壑拿着宝剑,对着樊忠说了一句。这话,直听的樊忠眼神一愣。

  “杨阁老,大哥,有些事情,可一不可再,我想朝廷起码是乱不起来的。”朱瞻基悠悠的对着杨士奇和朱瞻基说了一句,这话一出,直惊的朱瞻基一脸的慌乱。

  “汉世子……”杨士奇想开口解释。

  “杨阁老,无论什么时候,爷爷可从来都没有,不见我爹和三叔的!”朱瞻壑把宝剑挂在腰间,轻声细语的对着杨士奇说了一句。接着,他也不理会杨士奇几人的震惊,快步跟上了老爹汉王爷的脚步。

  “杨阁老,汉世子他……?”朱瞻基看着朱瞻壑出门的身影,忍不住开口问了一句。

  “看来汉世子是在试探我们。”杨士奇堵住了朱瞻基准备开口说出的话。不过,想到朱瞻壑那戏谑的眼神,杨士奇心里猜到,汉世子应该是猜出了什么来,但却没有揭穿!

  实际上,自今天第一眼看见汉世子后,杨士奇就一直在盯着汉世子仔细打量。他很想知道,永乐皇帝临终前的诏书里面的汉世子,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

  仅刚才的一面之缘,杨士奇就有了基础的认知:身材魁梧高大,龙行虎步,且举手投足之间,都带有浓郁的威慑感!脸上戴着眼罩看不清楚眼神,但即使这样,也让杨士奇感觉到,他的目光被汉世子发现了!

  汉世子不简单!这是杨士奇对于朱瞻壑的第一印象。

  “樊忠,瞻壑刚才说的什么意思?”朱瞻基觉得杨士奇的判断没错,就又扭头看向了樊忠。

  “太孙殿下,我也不清楚汉世子说的什么!”樊忠听了朱瞻基的问话,连忙开口解释道。

  不过,杨士奇却是发现了樊忠不自觉的,摸了摸手上戴的一个不起眼的明黄色戒指!

  “太孙,应该是汉世子的离间之计”杨士奇可不想现在和樊忠闹出任何的矛盾,随即立刻开口替樊忠解释了一句。

  而樊忠并未答话,只是来到一旁,掀开了营帐的一个角落的围帘,里面赫然潜伏着几十名着甲持刀的兵士!

  虽然樊忠知道,有汉世子在,这根本没用,但他却不能将这件事告诉任何人,这是他对永乐皇帝的承诺!

  另一边,出门的朱瞻壑快步跟上了老爹汉王爷和三叔赵王爷。

  “爹,三叔,今天这事,有些不对劲!”朱瞻壑骑在马上,看了看老爹和三叔,开口提醒了一句。

  “这杨士奇是奉太子爷的命令,来劝皇上班师回朝的?”汉王爷听见话音,扭头看了看儿子,顿时眉头紧锁,又扭头问向了老三赵王爷。

  “没那么简单!”赵王爷歪着嘴,眯着眼,一脸的阴郁和愤慨。谍子居然没有什么切实有效的发现!

  “走,回营!”汉王爷也是满脸的严肃,策马转身,然后带着朱瞻壑等人,向着三千营和五军营的方向回营而去。

  “壑儿,进来说话。”回到三千营和五军营的驻地,汉王爷就直接叫着儿子进入营门里。

  “爹,三叔!”进门后,朱瞻壑对着老爹和赵王爷举手行礼。

  “都是自家人,别多礼,来坐下说话。”三叔赵王爷拍了拍身边的椅子,示意大侄子坐下说话,他对眼前的大侄子可是知根知底,甚至有些畏惧!

  “壑儿,今天这事,你怎么看?”甫一坐下,汉王爷就迫不及待的开口问了起来。

第167章 杨士奇来问责

  对于老爹的问话,朱瞻壑没有开口回答,反而是将目光投向三叔赵王爷。

  “三叔,最近有什么有用的消息吗?”朱瞻壑转头看着一脸阴郁的赵王爷,开口问了起来。

  “没有!”听了朱瞻壑的问话,赵王爷明显愣了一下,眼神一阵恍惚,下意识的回答。

  “老三……!”汉王爷也发现了赵王爷的异常,眉头一皱,目光如炬的看着小老三,眼神里满满的都是求知欲。

  “哎~!”赵王爷狠狠的叹了一口气。

  “说呀!”汉王爷急切的追问着。

  “老头子的营帐千步尽皆戒严,连吃食都是太孙亲自端进去的,得不到什么有用消息。

  只是猜测,皇上的病情可能恶化了!”最后,赵王爷犹豫了半天,还是开口说出了谍子最新的消息来。

  “老头子的病情恶化了?!”汉王爷一脸期待的听了半天,也只听见了最后一句,瞬间心里一惊,莫名的咽了咽口水,下意识的重复着赵王爷的话。

  “我也这么觉得!”朱瞻壑这时候也开口了。

  “壑儿,怎么说?”汉王爷一脸急切的开口问道。

  “今天中军大营里一切都不对劲。

  门子居然敢拦着爹和三叔不让进门;

  樊忠居然还敢下了我们的兵器;

  于谦,杨士奇,太孙三人轮番阻拦我们进营,进爷爷的内帐;

  爷爷居然真的没有召见我们;

  还有,圣旨说让三千营和五军营继续追击草原各部,明显是想调开我们!可之前撤军可是爷爷下的命令!

  所以,我猜测,应该是爷爷病重,乃至于恶化,他老人家想调开我们,好让大伯顺利继位!”朱瞻壑说出了心里的真实想法,毕竟他也只记得永乐皇帝死在了榆木川,是真的不记得具体哪天死的!

首节 上一节 92/128下一节 尾节 目录

上一篇: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下一篇:凭啥说我是战犯?

推荐阅读